〔內容提要〕為了實現鄉村振興,本文通過立足數字經濟背景,對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機制與對策進行了研究分析。首先簡單介紹了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機制,隨后分析了當下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最后結合問題,提出了一些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對策。這對帶動農村金融服務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有著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數字經濟;農村金融;鄉村振興
注:本文受2023年遼寧金融職業學院校級課題項目“遼東綠色經濟區農村數字經濟發展的金融支持策略探討”(項目編號:LJXJ202313)資助。
鄉村振興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服務的支持。需要農村抓住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機遇,推動現有農村金融服務改革,大力發展數字化金融,豐富農村金融服務產品類型,為廣大農民提供豐富的融資渠道,解決各種農村金融服務問題。在農村金融服務的支持下,以此來帶動農村產業升級、經濟發展,最終順利實現鄉村振興的發展目標。
一、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的機制
(一)帶動鄉村產業發展升級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通過大力發展農村數字金融,借助數字金融的融資效益以及資源要素配置功能,有效帶動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傳統農村金融門檻高,難以惠及小微企業,再加上農村融資渠道較少,導致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缺乏充足資金支持。數字金融的存在,能夠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在數字信息技術的支持下,數字金融能夠突破線下營業的局限性,提升金融服務的便利性,擴大金融服務范圍,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削弱金融服務“地理排斥”影響,豐富了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可以滿足鄉村產業振興發展對資金的需求。農業產業生產天然面臨各種“自然風險”,以往針對農業保險的種類數量少,質量參差不齊。當下農村數字金融開發了種類豐富的農業保險服務產品,提升了農業抵抗自然風險的能力,帶動了農業產業振興發展。在數字農村金融服務的支持下,加快了市場信息流動性,市場變得越來越透明,有利于結合市場變化,及時調整農業生產需求,促進農業資金、土地等生產要素進行合理配置,準確識別農業產業鏈資金需求,精準提供融資服務,帶動農業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實現農村產業振興發展。
(二)改善農業生態環境
農村數字金融倡導綠色金融理念,對改善農村環境,實現農村生態宜居,帶動鄉村振興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農村數字金融的支持下,可以促進各種生產要素科學合理配置,有效提升農村資源利用率。在農村資源配置利用方面,可以實施“資源—產品—資源回收—再利用”模式,帶動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減少資源浪費,避免對環境造成污染。農村數字金融對綠色農業、低碳項目提供了較大的支持力度,可以帶動農村經濟實現綠色可循環發展。通過數字金融的服務與引導,帶動農業現代、綠色生產技術創新,例如,引入農村滴灌設施、實現農田全天候監控等,減少農業生產污染,改善農村生態環境。除此之外,在農村數字技能的幫助下,還能夠在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提供更多的資金支持力度,推動農村建設道路、公共廁所、公共文化設施等,為生態宜居農村建設提供更多設施保障,推動鄉村振興建設發展。
(三)打造鄉村富裕生活
眾所周知,生活富裕也是鄉村振興一項非常重要的目標。以往很多農民以種地為生,在非農忙時節,需要外出打工,整體收入渠道單一,收入水平低下,尤其是與城市居民收入相比,相差較大。數字農村金融服務的存在,可以改lVKvxcs9VmEZgTyGNMmbBBY51dp/8j4Z8gsRtlNmsQ4=變上述情況,提升農民收入,豐富農民收入渠道,打造鄉村富裕生活。數字化金融可以為農民提供適合自身的個性化金融服務內容,幫助農民更好地投資理財,提升農民資產收入水平。例如,支付寶中的“余額寶”數字金融服務,農民可以將閑置資金放入余額寶,每天獲得相應的利息收入,還可以通過支付寶學習理財知識,提升自己的資產性收入。不僅如此,數字金融還能夠為農民創業提供必要的資金支持,有利于提升農民的經營性收入水平,進一步豐富農民的收入方式。數字金融還能夠促進資金合理分配,帶動農村經濟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從而提升農民經濟收入,打造鄉村富裕生活,有效帶動鄉村振興發展。
二、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
在我國農村,目前仍缺乏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金融覆蓋范圍相對狹窄,主要體現為以下幾點:一是農村金融服務機構數量較少,能夠提供數字金融服務的內容不多,難以滿足農民多樣化的金融服務需求。二是農村金融服務產品種類不多,缺乏創新,不能根據農村產業發展變化,提供適配性強的數字金融服務。三是農村金融服務質量水平參差不齊,難以幫助農民解決融資難題。上述問題的存在,阻礙了農村金融服務水平提升,不利于鄉村振興發展。
(二)農村金融信息化水平低下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有效帶動了數字金融服務產業發展。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在農村,金融服務信息化水平依然較低,沒有抓住數字經濟背景帶來的機遇,導致金融服務信息化水平低下。農村相較于城市,尤其是偏遠農村,互聯網普及率有待提升,信息化基礎設施不足,導致當地農民不能充分享受數字金融服務帶來的便利。當下針對農村金融信息化建設力度薄弱,導致金融服務信息化水平遲遲得不到提升。此外,在帶動農村金融服務信息化建設發展過程中,如何保障數字金融服務安全,也是一項亟待解決的難題。
(三)農村金融市場化發展落后
首先,在當前的金融市場中,資金多流向城市以及非農業產業,導致農村金融資源配置供給不足,難以形成市場化規模。其次,在農村金融市場內部,缺乏充足的活力,競爭不足,缺乏合理的競爭機制,導致農村金融市場不能實現良性發展。最后,農村金融市場信用體系不完善,存在很大的風險隱患,最終限制了農村金融服務價值發揮,阻礙了鄉村振興發展。
(四)缺乏高素質信息化金融人才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當前的農村金融服務業朝著數字化、信息化方向發展。但農村數字金融服務的發展,離不開專業的高素質信息化金融人才支持。但因為相較于城市,農村金融基礎設施、人才發展環境等相對落后,難以有效留住人才。此外,針對現有農村金融服務人才,缺乏有效的培訓教育,最終導致農村缺乏充足的高素質信息化金融人才,難以助力農村數字化金融服務發展,阻礙了鄉村振興發展。
(五)農村金融服務監管薄弱
當前農村金融服務監管薄弱,缺乏相關的法律法規規范農村金融服務行為,導致農村非法集資問題依然存在,阻礙了農村金融服務發展。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金融行業發展較為迅猛,呈現出多元化、數字化、混合經營等特點,傳統監管方式不再適合,但由于缺乏有效監管創新,監管手段單一,最終導致金融監管力度不足,不能有效帶動農村金融穩定發展。此外,農村農民通常是弱勢群體,在遭遇不公平金融服務對待后,往往缺乏投訴渠道,自身維權難度較大。監管機構如何幫助農民維權,也是當下農村金融服務必須解決的問題。
三、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鄉村振興應對策略
(一)完善金融服務體系
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在帶動鄉村振興發展方面能夠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所以,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針對農村金融服務工作的推動,需要結合實際完善金融服務體系。在具體完善的過程中,首先,應增加農村金融服務機構的比重,擴大農村金融服務的范圍,才能為后續農村數字金融服務工作開展創造有利條件。政府需要加強政策引導,吸引更多金融服務機構入駐農村,加強農村金融信息化建設,借助數字化、信息化技術,為農村提供更多、更優質的數字化金融服務,為農民獲取資金帶來更多便利,助力農村產業經濟實現更好地發展。在此基礎上,還應加強先進數字化、信息化技術應用,結合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實際需求,創造更多針對性的數字金融服務產品,有效提升數字化金融服務質量水平,更好地發揮出數字金融服務在推動鄉村振興發展方面的作用。
(二)提升農村金融信息化水平
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金融服務應抓住機遇,加強數字化金融服務建設發展。在這一過程中,首先需要加大資金投入,完善農村基礎信息服務建設,才能為后續數字化金融服務引入奠定堅實的基礎。其次,在推動農村金融服務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還應大力加強先進數字化技術的應用,例如,大數據技術、人工智能技術、云計算技術等,提升金融服務數字化水平。最后,注重加強金融服務信息安全建設,保護農民融資隱私信息,保障農民資金安全,才能更好地發揮出數字金融服務的價值,助力鄉村振興實現更好地發展。
(三)帶動農村金融市場發展
首先,圍繞農村現有金融市場,注重加強金融資源的科學合理配置。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導下,結合農村產業經濟發展實際,通過加強惠農、助農等金融專項政策指引,確保更多的金融資源流入農村,滿足農村融資需求,充分發揮金融服務調配資源的作用,帶動農村經濟產業實現更好地發展。其次,圍繞不同的農村金融服務機構,建立科學合理的市場競爭機制,避免一家獨大,促進不同金融機構深化合作,為農民提供多樣化的金融服務,豐富農民的融資渠道,助力農民創業發展。最后,完善鄉村征信體系,建立農民信用數據庫,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的支持下,積極與央行征信體系對接,對農民信用進行科學的評級、考核,以此來整治金融市場亂象,凈化鄉村信用環境,營造一個風清氣正的金融市場環境,為后續數字金融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四)培養高素質信息化金融人才
在數字經濟背景下,金融服務類型日益多變,農民對數字金融服務需求也在不斷提升,這些都需要更多優質的專業金融人才提供支持,才能帶動金融服務實現更好的發展。首先,應結合農村數字金融服務要求,注重加強專業化優質金融服務人才培養,確保相應金融人才能夠了解農村實際情況,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多優質的數字金融服務。其次,還應建立合理的農村數字金融服務人才激勵機制,真正留住優秀的農村金融人才,使其為農村數字化金融發展做出更大貢獻。最后,還應注重加強現有農村金融人才的培訓教育力度,使其掌握先進的數字化金融知識、技術等,不斷優化提升自身,從而在實際工作開展過程中,為廣大農民提供更好的數字金融服務,幫助農民解決資金難題,助力農村經濟建設實現更好的振興與發展。
(五)強化農村金融服務監管力度
首先,在數字經濟背景下,應重點加強數字金融服務監管法規建設,結合農村數字金融服務實際需求,分享農村特有的各種金融服務風險,做好針對性監管法律法規的設計與建設,從而進一步規范農村數字化金融服務行為,有效降低金融風險的發生概率。在這一過程中,地方政府還可以結合自身實際農業產業發展模式,對相應的監管法律法規做適當的調整,明確不同金融機構的服務職責,規范金融機構的服務行為,更好地保護廣大農民的合法權益。其次,一旦農民在使用數字金融服務的過程中自身合法利益受到了侵害,需要細化監管規則,落實監管機構追責機制,從而確保農民有渠道進行投訴、申訴,有效保護農民的合法權益,避免農民對農民數字金融服務失去信心。最后,針對金融機構本身,還應加強自律,完善金融服務監管機制,加強內部加強風險管控,做好事前、事中、事后的全面風險監管工作,自覺遵守維護現有的金融市場秩序,規范自己的金融服務行為。同時為了避免自身遭受損失,可以充分利用征信信息化系統,加強數字化金融服務前的審核,有效降低壞賬率,確保農村數字金融發揮出應有的價值,助力鄉村振興實現更好的發展。
四、結語
總之,在數字經濟背景下,對農村金融服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這一過程中,需要深刻認識當前農村在金融服務開展方面存在的問題,提高對數字金融服務的認識,了解其在助力鄉村振興建設發展方面起到的作用。最后采取有效的措施,帶動農村數字金融服務發展,豐富農民融資渠道,助力農村產業經濟發展振興。
(作者單位:遼寧金融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