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在應用蒙脫石散治療的同時,聯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療的效果,以及對其癥狀、腸道菌群、炎癥反應的影響。方法 選取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收治的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91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組。對照組(45例)采用抗炎、補液等常規治療聯合蒙脫石散治療,研究組(46例)在此基礎上聯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療。兩組患兒均治療7 d。比較兩組患兒臨床癥狀,治療前、治療7 d后腸道菌群、炎癥反應,以及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研究組患兒退熱、腹瀉消失、腹痛消失及嘔吐停止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與治療前比,兩組患兒治療7 d后乳桿菌、雙歧桿菌數量均升高,大腸埃希菌數量均降低,且研究組變化幅度均大于對照組;與治療前比,兩組患兒治療7 d后血清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降鈣素原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均P<0.05);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在蒙脫石散與常規治療的基礎上,應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療可有效調節腸道菌群,并減輕炎癥反應,加快患兒恢復,且安全性較好。
【關鍵詞】輪狀病毒性腸炎 ; 布拉氏酵母菌散 ; 蒙脫石散 ; 腸道菌群
【中圖分類號】R51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3718.2024.22.0007.03
DOI:10.3969/j.issn.2096-3718.2024.22.003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多發于嬰幼兒群體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常表現為脫水、腹瀉等癥狀,病情發展可能引起過敏性紫癜、腸胃出血等并發癥,甚至影響嬰幼兒生長發育。現階段,臨床上常在補液、抗炎等常規方案的基礎上,采用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蒙脫石散具有適用范圍廣、止瀉效果顯著、保護腸黏膜等多種優勢,可有效減輕患兒腹瀉癥狀,但常規方案與蒙脫石散治療對改善患兒腸道菌群、調節腸道免疫功能等方面的作用有限,因此,需綜合多方面進行治療以加快患兒恢復[1]。布拉氏酵母菌散是一種真菌類制劑,可調節患兒腸道菌群、增強腸道免疫、緩解其臨床癥狀,其與蒙脫石散、常規治療相結合可彌補單一藥物的不足,發揮協同作用[2]。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討布拉氏酵母菌散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對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癥狀改善情況、腸道菌群及炎癥反應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2022年1月至2024年1月收治的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91例,以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兩組。對照組(45例)中男性患兒為24例,女性患兒為21例;病程1~5 d,平均(2.34±0.41) d;脫水程度:輕度、中度分別為27例、18例;年齡6個月~6歲,平均(3.34±0.31)歲。研究組(46例)中男性患兒為25例,女性患兒為21例;病程1~6 d,平均(2.36±0.43) d;脫水程度:輕度、中度分別為28例、18例;年齡5個月~5歲,平均(3.39±0.28)歲。比較兩組患兒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組間可比。納入標準:⑴符合《諸福棠實用兒科學(第8版)》 [3]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⑵病程≤7 d;⑶年齡≤6歲;⑷治療前未服用抗生素、微生態制劑。排除標準:⑴合并惡性腫瘤、其他感染性疾病;⑵對本研究藥物過敏;⑶伴有肝、腎功能不全;⑷伴有驚厥或休克癥狀;⑸其他類型腸炎;⑹消化系統存在嚴重器質性病變。本研究經鄂爾多斯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兒法定監護人均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患兒采用抗病毒、抗炎、補液等常規治療,同時指導患兒口服蒙脫石散(山東仙河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46384,規格:3 g/袋),若患兒年齡<1歲,1 g/次;1歲≤年齡<3歲,2 g/次;年齡 ≥3歲,3 g/次,均為3次/d。研究組患兒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療,指導患兒口服布拉氏酵母菌散(BIOCODEX,注冊證號S20150051,規格:0.25 g/袋),0.25 g/次,若患兒年齡<3歲,1次/d;3歲≤年齡≤6歲,2次/d。兩組患兒均持續治療7 d。
1.3 觀察指標 ⑴癥狀改善情況。分別統計兩組患兒嘔吐停止、退熱、腹瀉消失、腹痛消失時間。⑵腸道菌群。治療前、治療7 d后,采集患兒糞便2 g,以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法檢測乳桿菌、雙歧桿菌、大腸埃希菌數量。⑶炎癥反應。治療前、治療7 d后,抽取兩組患兒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離心(3 500 r/min,10 min)取上層血清,以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降鈣素原水平。⑷不良反應。記錄兩組患兒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皮疹、頭暈、頭痛、嗜睡等)的發生情況。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各項發生率之和。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經S-W法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 x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兒癥狀改善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兒嘔吐停止、退熱、腹瀉消失、腹痛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2.2 兩組患兒腸道菌群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7 d后乳桿菌、雙歧桿菌、大腸埃希菌數量均較治療前改善,且研究組改善幅度均大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2。
2.3 兩組患兒炎癥反應比較 兩組患兒治療7 d后血清C-反應蛋白、白細胞介素-6、降鈣素原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3。
2.4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比較 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輪狀病毒的傳染性較強,可通過糞 - 口、呼吸道飛沫等多種途徑傳播,其進入嬰幼兒機體后,會損傷腸道上皮細胞,隨著病毒大量增殖,產生的內毒素在機體累積會引發腸炎,導致患兒嘔吐、腹瀉,影響患兒的生活質量[4]。蒙脫石散的主要成分為八面體蒙脫石微粒,是一種常見的止瀉藥物,能夠覆蓋在腸黏膜表面,以吸附腸道內的毒素、細菌、病毒等致病因子,可減少其對腸黏膜的刺激和損傷,也可減少腸道蠕動,進而緩解腹瀉癥狀,常用于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的治療[5]。但患兒僅應用補液、抗炎等常規方案與蒙脫石散治療的效果并不穩定。
布拉氏酵母菌散的主要成分為布拉氏酵母菌,是一種微生態制劑,可影響腸道內多種菌群的生長繁殖,調節腸道菌群,刺激腸道免疫系統,提高抵抗力,也可減少腸道炎癥反應,促進腸道黏膜修復,減輕患兒腹瀉、發熱等癥狀[6]。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患兒嘔吐停止、退熱、腹瀉消失、腹痛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縮短,這提示在應用蒙脫石散治療的同時,應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可加快患兒恢復。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布拉氏酵母菌可增加腸道內有益菌群的數量,能夠調節腸道菌群,增強腸道內蛋白酶的活性,加快病原體內毒素的分解,減少病毒對腸道的侵襲,有助于改善腸道黏膜屏障,并刺激腸道免疫系統,同時還可分泌多種活性物質,以改善腸道內微生態環境,促進腸道蠕動,進而加快癥狀的改善,促進腸道功能恢復[7-8]。
輪狀病毒感染會導致患兒腸道菌群失衡,引起大腸埃希菌過度生長或異常增殖,從而導致乳桿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的生長受到抑制,菌群數量下降。本研究中,兩組患兒治療7 d后乳桿菌、雙歧桿菌、大腸埃希菌數量均較治療前改善,且研究組變化幅度均大于對照組,提示在蒙脫石散治療的基礎上,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療可調節其腸道菌群。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布拉氏酵母菌散能夠改善腸道微生態環境,為乳桿菌和雙歧桿菌的生長創造有利條件,通過競爭營養物質和生態位,促進乳桿菌、雙歧桿菌等有益菌的繁殖,這些有益菌數量增多會保護腸道黏膜,且其代謝產物能夠抑制有害菌增殖[9]。
輪狀病毒感染腸道后,可引起腸道黏膜損傷,導致局部炎癥反應,進而促使C-反應蛋白水平升高;輪狀病毒感染機體后,腸道免疫細胞被激活,從而釋放白細胞介素-6,其表達水平上調最終會加劇炎癥反應;機體受感染后會引起降鈣素原表達異常升高,且其水平變化與感染程度有關。本研究中,兩組患兒治療7 d后上述炎癥因子水平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均低于對照組。這提示相較于單一蒙脫石散治療,聯合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對減輕患兒炎癥反應的效果更顯著。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布拉氏酵母菌散可調節腸道菌群平衡,減少炎癥細胞的浸潤及炎癥因子的釋放,調節免疫細胞活性,改善機體免疫功能,同時能刺激腸道免疫細胞產生抗炎細胞因子,抑制促炎細胞因子的釋放,減輕炎癥反應,進而保護腸道黏膜屏障;蒙脫石散可吸附病原體、有害物質,減少對腸道的刺激,有助于減輕腸道炎癥反應,還可覆蓋在腸道黏膜表面,形成一層保護膜,以減少有害物質對腸道黏膜的損傷,促進腸道黏膜修復[10]。因此,兩者聯合使用能夠更有效地抑制腸道炎癥反應,從而促使炎癥因子水平下調,加快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恢復進程。本研究中,比較兩組患兒不良反應總發生率,差異無統計學意義,這提示在應用蒙脫石散治療的同時,加用布拉氏酵母菌散治療不會增加患兒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安全性較好。分析其原因可能為,布拉氏酵母菌作用相對溫和,主要通過調節腸道菌群平衡和增強腸道黏膜屏障功能來發揮療效,一般不會對腸道造成強烈的刺激或損傷,蒙脫石散是一種天然的礦物質,無法被人體吸收,只在腸道內發揮物理吸附作用,二者作用機制互補且溫和,因此安全性高。
綜上,相較于單一蒙脫石散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與布拉氏酵母菌散聯合治療的效果更顯著,調節腸道菌群,并減輕炎癥反應,有效縮短患兒恢復進程,且安全性良好。但本研究仍存在一定局限,如納入病例較少、未考察免疫指標等,因此,后續需進一步擴大樣本量,完善研究設計,獲得更為全面、準確的研究結果。
參考文獻
鞏露, 徐茜, 董中茂, 等. 復合乳酸菌聯合蒙脫石散對慢性腹瀉患兒腸道菌群和氧化應激及炎性因子的影響[J]. 中國微生態學雜志, 2024, 36(2): 196-200.
付偉, 韋艷丹. 蒙脫石散聯合布拉氏酵母菌對小兒急性胃腸炎患兒炎癥反應及癥狀改善的影響[J]. 山西醫藥雜志, 2020, 49(9): 1141-1142.
江載芳, 申昆玲, 沈穎. 諸福棠實用兒科學[M]. 8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5: 941-944.
王玉嬌, 韓艷珺, 夏紅, 等. IL-6/JAK2/STAT3信號通路在小兒輪狀病毒性腸炎中的表達與機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22, 32(19): 3021-3024.
董楊. 蒙脫石散聯合酪酸梭菌二聯活菌散劑對急性腹瀉伴發熱患兒腸道菌群平衡、腸屏障功能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 藥物評價研究, 2024, 47(8): 1875-1880.
莊鑫. 布拉氏酵母菌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血清炎性因子及腸道菌群的影響[J]. 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 2020, 36(10): 1198-1201.
胡春英, 毛春發, 胡國華. 布拉氏酵母菌聯合消旋卡多曲顆粒治療小兒輪狀病毒腸炎的臨床療效及對細胞因子水平的影響[J]. 中國臨床藥學雜志, 2022, 31(4): 273-276.
李娟, 張素瑩, 劉靜, 等. 布拉氏酵母菌散聯合蒙脫石混懸液治療輪狀病毒腸炎患兒的療效觀察[J]. 中國醫師雜志, 2019, 21(1): 119-122.
吳用, 孫冕, 黃淑芹, 等. 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液聯合布拉酵母菌散劑治療輪狀病毒性腹瀉的效果[J]. 傳染病信息, 2021, 34(4): 320-323, 346.
李澤, 陳瑞瑞, 王忠敏, 等.布拉氏酵母菌散聯合蒙脫石散治療小兒輪狀病毒感染性腹瀉的效果及對免疫功能的影響[J]. 中國婦幼保健, 2021, 36(12): 2770-27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