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中世紀大學執教資格研究

2024-12-05 00:00:00黃旭華安麗娟
高教探索 2024年6期

摘 要:在古希臘羅馬時代,沒有執教資格。任何人都可以教學,只要有人愿意為之付學費。執教資格是基督教教育理念的產物。基督教將教學視為一種傳經布道的形式,因此必須考核教師的道德和能力,從而出現執教資格的觀念。最初沒有官方的執教資格,學人的執教資格主要由其導師決定。大概在12世紀開始,從事教學必須得到教會的批準。教師行會出現之后,其要求擁有自主招募行會成員的權力。一個人獲得執教資格,還必須參加教師行會的“執教禮”,才是名副其實的教師。教師行會和教會圍繞執教資格授予權長期斗爭,在此過程中,中世紀執教資格制度逐漸形成。

關鍵詞:中世紀大學;巴黎大學;教師行會;執教資格;執教禮

一、引語

大學英文“university”是從拉丁文“universitas”演變而來。“universitas”這個詞早在古羅馬時代就已出現。在優士丁尼法編撰者的語言中,“universitas”指市民或者自治市民集合體,具有法律人格。[1]中世紀時期“universitas”指同一行業的從業人員所結成的社團、行會,與表示團體或者集合名詞的“corporation”“collegium”“communitas”“societas”等同義。[2]中世紀大學出現之后,“universitas”成為大學的專屬名詞,純屬偶然。在中世紀,作為行會的大學大致可分為兩類:以博洛尼亞大學為代表的學生行會(universitas citramontaniamp;ultramontani)和以巴黎大學為代表的教師行會(universitas magistrorum)。

本文主要研究以巴黎大學為代表的教師行會的執教資格。為了方便研究,本文將中世紀大學執教資格(證)分為狹義和廣義兩種。狹義的執教資格(證)(licentia ubique docendi)指的是地方主教或修道院長代表教會頒發的教學行政許可(證)。廣義的執教資格(證)包括:學士學位——執教資格(狹義的)——執教禮(incepto)/碩士學位。“執教禮”起初是教師行會接納新晉教師的儀式,后來逐步具有執教授予權的功能。中世紀執教資格實行雙元管理機制,一個人要想加入教師行會,成為大學教師,既要獲得教會的批準,又要得到教師行會的認可。起初,地方教會并不承認教師行會自主招募成員的權力,為此雙方爭執不斷。在此過程中,中世紀執教資格制度逐步建立和完善。

二、執教資格的起源

沒有革命的理論就沒有革命的運動。中世紀基督教醞釀出一種全新的教育理念,教師行會即是這種觀念的載體和表現形式。

(一)基督教教育理念

教師行會是西歐中世紀的產物,這是學術界的公論。教師行會為什么出現在中世紀,對其相關的研究很多,但從宗教角度研究的很少。西方文化被稱為“基督教文化”。馬克思說:宗教是這個世界的總理論。勞德·阿克頓也指出:宗教是歷史的鑰匙[3]。理解教師行會,宗教是一個很好的工具。

和古希臘羅馬最大的不同,西歐中世紀是一神(上帝)統治的世界。“中世紀只知道一種思想意識形態,即宗教和神學”。恩格斯指出:“政治和法律都掌握在僧侶手里,也和其他科學一樣,成為神學的分支,一切按照神學中通行的原則來處理。教會教條同時是政治信條,圣經詞句在各法庭都具有法律效力。甚至在法學家已經形成一個階層的時候,法學還久久處在神學控制之下。神學在知識活動的整個領域中的這種至尊權威,是教會在當時封建萬流歸宗地位的必然結果”。[4]

古希臘羅馬的教育目標,就是將一定數量的專門才藝傳授給孩子。這些才藝或者被認為具有某種益處,有利于提高個人的審美價值,比如雅典的自由教育;或者從功利主義的角度來看,被認為是生活中所需的工具,比如羅馬的實用主義教育。這兩種情況都是把特定的知識內容和行為模式灌輸給孩子,而這些是可以從彼此不同的教師那里獲取,并沒有什么不便之處。

中世紀產生了一種全新的知識觀和教育觀。對于地道的基督教徒而言,只有一種知識才是真正的知識:那就是為上帝服務的知識。基督教教育理念和古希臘羅馬完全不同。基督教認為:學生們從素不相識的不同教師那里,學習一大堆知識和技能,學業完成后走人,這是培訓機構所做的事情,不是學校的工作。學校不是培訓機構,也不是賓館,學校應該是一個共同體。它有自身的道德生活、道德環境,滲透著特定的信念與情感,而這種環境也緊密圍繞在教師周圍,其程度不亞于學生。在基督徒看來,人類文化的精髓,不在于獲取某些特殊的心智能力或者習性(habitus),而在于心智和意志的一種趨向,在于道德上存在的某種特定習性,在于用一種特定的眼光看待一切。[5]知識來源于上帝,服務于上帝,教育就是造就真正的基督徒。

要實現這種教育目標,就必須采取一種特定的全新的教育模式,使其能產生符合該目標要求的深刻而持久的效應。這種模式是聚焦式、封閉式的教學模式,這就是最早的學校。正如埃米爾·涂爾干指出,古代的確有教師,但沒有真正的學校。最早出現的真正學校是中世紀早期的基督教會學校[6]。也只有出現學校這個學人共同體,才會出現“執教資格”問題:誰有資格加入。教會早就認識到:要控制人的身體,必須控制人的靈魂;掌控人的靈魂必須掌控教育,關鍵掌控教師。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7]。教學,對基督教而言,不過是另一種傳經布道的方式。很早基督教就把學校視為培養教徒的事工。這就需要考核教師的道德和能力,使其能承擔基督教化的使命。執教資格的觀念就自然而然出現了,這種觀念演變為執教資格制度也需要一定的條件加持。

(二)文藝復興、教育革命

中世紀早期,各類教會學校所傳授的課程,幾乎不涉及現實生活。隨著中世紀城市和工商業文明的崛起,全新的世俗文化正在孕育。人們對人的能力和價值的認識、對世俗生活和今生幸福的理解日益加深。城市工商業的蓬勃發展,需要各種實用的知識,需要掌握讀、寫、算等基本技能,需要行業技巧的訓練,還需要大量為工商業服務的管理者、律師、醫生、教師等專業人員。數量相當有限的教會學校無法滿足廣大市民的教育需求。既存的機構無法滿足現實需求,則新的機構必然會產生。按照經濟學的觀點,需求是最大的生產力。12至13世紀城市學校隨處可見,西歐大陸掀起了一場被稱為“文藝復興”和“教育革命”的運動。①[8]12世紀出現了不少質量上乘的學校。比如法國的拉昂(Laon)、蘭斯(Reims)、奧爾良(Orleans)、巴黎、沙特爾(Chartres)和英倫的溫徹斯特(Winchester)、倫敦、約克(York)、林肯 (Lincol),至少在哲學、文學和神學領域,出現了歐洲最先進的教育機構。

巴黎的繁華吸引了大量畢業生和肄業生,這些人部分以教學謀生。早在11世紀就出現一類新教師,他們脫胎于教會學校,以學費為生。他們從一個學校游蕩到另一個學校,從一個城市流浪到另一個城市,自稱逍遙學派,以“智者”自居,顯示他們和古希臘智者的淵源關系。[9]這些智者(比如,阿貝拉爾②[10])教學生動,思想活躍,對社會敏感問題提出獨到的見解,很受社會歡迎,也因此被傳統教師視為異端和眼中釘。12世紀中葉,學校的增加和教師之間的競爭,使得巴黎成為基督教世界的“教師之城”[11]。為了維護正常社會秩序和教學秩序,監控教育質量和思想意識形態,教會開始實施執教資格審批制度③。

三、執教資格授予權博弈

教育大發展,客觀上要求有專門的教育行政官員,教育管理工作開始職業化和專門化。自11世紀開始,大教堂學校的管理工作更多的是由一名叫學校督察員(ecciesiastical school-inspectors,scholastici)的教師專門負責。[12]大概在1125-1150年,學校督察員的工作被執事長(chancellor)所取代。執事長從巴黎圣母院的教士中選舉產生,其最主要職責就是任命教師、管理學校。換句話,執事長開始擁有執教資格授予權(簡稱:執教授予權),誰想開辦學校或謀取教職必須得到他的許可。

中世紀何時開始實施執教資格制度,可能在阿貝拉爾時代或者亞歷山大三世(Alexander Ⅲ,1159—1181年)之前就已開始。按照習俗,一個人要成為教師,首先必須在某個權威教師指導下,度過一段足夠長的學徒生涯(一般是7年,不同行業學徒時間不同)。沒有導師的認可和批準,任何人都不可以當教師。在中世紀,可能不晚于12世紀,一個人要成為教師,不僅要導師同意,還要得到教會的批準,在巴黎要得到執事長的許可。

據考查,早在1139和1169年巴黎執事長的執教授予權就得到教皇亞歷山大三世的正式認可[13]。從那時起,執事長壟斷了執教授予權④[14]。壟斷導致腐敗,絕對的權力導致絕對的腐敗。學者在申請執教資格時,必須向執事長繳納一筆稅費(precium)。中世紀神職人員的所有服務都是收費的,從浸禮、懺悔禮、婚禮、葬禮等都要收取數額不等的稅費。以至于圣·伯納德(St.Bernard)說,教會中沒有不敲詐教徒金錢的教士[15]。

執事長以權謀私的行徑,構成教會法的買賣圣職罪(simonia)。教會一直主張,知識是上帝的禮物,不可用來牟利。利用知識謀取錢財,將會導致窮人無法接受上帝的恩惠,從而阻礙基督教的進步。[16]1138年倫敦宗教會議明確禁止買賣執教資格。[17]1179年第三次拉特蘭會議(the Third Council of Lateran)關于執教資格的教令(decretum)得到細化。教令第18條對教育原則、教師薪俸、執教資格等事項都做出較為明確的規定:“皆因神之教會如慈母般盡責照顧身體與靈魂之需要,故此,每處主教座堂均應向教師(magister)提供充盈的教會俸享(beneficium)一份。此教師既應培養本座堂之教士,也應無償教授貧窮之士,以免那些其父母不能提供資助的貧窮之士被剝奪求學與上進之機會。由此,教師之需得償,求知之路得暢。余之教堂以及修道院若已有此俸享之先例,均應恢復。嚴禁任何人再續弊習,以頒發執教資格(licentia docendi)為由向教師收取任何錢物,抑或拒絕合格教師獲取資格之請求。任何違反此法令者,必將失去其教會俸祿。凡出賣執教資格以滿足貪戀之人,切勿使其在神之教會中享有收益,唯此乃正當之舉措。”[18]

盡管羅馬教廷一再強調“教學無償”原則,不斷頒發相關法令打擊買賣執教資格的貪腐行徑,但教育領域的收費亂象屢禁不絕。地方教會收取稅費的理由是:學者申請執教資格,其目的乃招生收費,是一種商業行為,因此可以向他們征收稅費。事實也是如此,盡管學者對執事長的敲詐勒索心存怨氣,不過他們最關心的是早些拿到執教資格證,盡快設帳授徒。因此學者和執事長的矛盾并不在收費問題。

在1212年之前,沒有資料表明,巴黎教師質疑執事長執教授予權的合法性和權威性。他們之間的關系不像人們通常想象的那么緊張。必須清楚一個事實,巴黎主教和執事長絕大多數都有巴黎學習或教學經歷,他們依然和巴黎教師保持良好的私人關系。⑤[19]這種校友和前同事關系,的確有助于教師行會的孕育和成長。當其他教區限制私人學校的發展,巴黎的教育官員則支持鼓勵學校教育。比如,主教莫里斯·許里(Maurice de Sully)⑥允許教師在巴黎任何一個地方教學,而不僅僅局限在巴黎圣母院附近。[20]就是這看似不起眼的政策,卻極大地促進了巴黎教育的發展。只有教師和學生脫離大教堂,大學才有誕生和發展的可能。

執事長和巴黎的教師們關系不錯,其主要原因是巴黎教師還沒有自己的組織,缺乏自我意識。教師行會的體制化是和反對執事長的壟斷統治聯系在一起的。

1208年教師們匿名選舉了8個代表,并授權他們制定一套章程。章程的主要內容包括:在教學時,教師必須身穿“黑色圓斗篷,當衣服尚新時,至少要長及腳跟”;必須遵從“課堂與辯論期間的習慣秩序”;所有人員都要“參加教師的葬禮”。[21]一個名叫G的教師拒絕發誓遵守上述章程內容,按照規定他被開除了。

1208年在教師行會史上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就是這一年,教師開始有了自己的正式組織,更為重要的是這個組織的獨立自主意識被喚醒。教師行會開始在選拔和遴選行會成員時要求擁有話語權。執事長在認定執教資格時,應和教師行會協商并要得到教師行會的認可。[22]盡管,招募成員和管理成員是行會組織最古老的特權之一,但教師行會的要求卻遭到主教和執事長的反對。他們將這一要求視為對其權力的覬覦。教師行會采取“非暴力不合作”的方式予以反擊:拒絕接納那些未經教師行會同意就獲得執教資格的人,不參加他們的“執教禮”,不把他們當作同事看待,通過各種途徑架空他們的學術權力和其他權利。[23]

執事長一直將巴黎的教師當做其下屬,將教師的私人學校當做教會附屬學校或者下屬機構。教師行會的“非暴力不合作”運動,在執事長眼中就是造反。執事長命令教師行會接納那些擁有執教資格的老師,抵制者將被吊銷執教資格證并開除教籍。這個粗暴的命令,遭到巴黎教師的集體抵制。執事長宣布教師行會為對抗主教的非法組織,吊銷整個教師行會的執教資格并開除所有教師的教籍。[24]

1210-1212年,教師行會的代理人向教皇法庭(Papal Chancery)提交了請愿書,控訴巴黎執事長讓·坎德尼斯(Jean deCandellis)的貪腐和獨斷專行:違背教皇教令,在授予執教資格時敲詐勒索;強迫申請人對其發誓效忠;隨意將對其不服從的人投進監獄。[25]英諾森三世( Innocent Ⅲ,1198-1216 年在位)對執事長的行徑極為不滿。他在一封信里這樣表達自己的憤怒情緒:“我在巴黎學習的時候,從來沒有學者被如此粗魯地對待。”[26]教皇法庭以請愿書為基礎草擬了一份詔書,該詔書被帶回巴黎。在教皇的強大壓力之下,巴黎主教必須出面解決這個棘手問題。在特魯瓦主教的主持調停下,巴黎教師和執事長各自選出3個仲裁人(arbitrators)成立一個小組,處理雙方的糾紛。[27]直到1213年8月,巴黎主教才宣布“一個經過精心討論才出臺的解決問題的方案”:執事長不再要求申請人宣誓效忠或其他強加到申請人的義務;執事長只有在教師和學生犯罪證據明顯的前提下,才可以實施禁閉的懲罰,而且要盡快釋放學者;在處理學者斗毆事件時,執事長不能對當事人罰款,即使斗毆的一方是執事長本人,也不能對當事人罰款。關于執教授予權的規定:巴黎的教師們擁有考核推薦權。申請人只要被神學院、法學院(巴黎大學羅馬法在1219年被禁止)或醫學院大多數教師認可,執事長就必須授予其執教資格;藝學院的學生需要通過考試獲得執教資格。考務工作由考試委員會負責組織實施。考委會由6名藝學院教師組成,其中3位教師由教師行會抽簽決定,另外3位教師由執事長指定。考生只要獲得考委會成員微弱多數選票,就可獲得執教資格。考試委員會成員每6個月更換一次。考核通過的學者,如遭遇執事長濫用職權(如刁難申請人),可直接向主教申請執教資格證。[28]

上述方案于1213年8月得到了教皇的批準,并在同年11月公布于世。[29]教師行會在這次斗爭中取得初步勝利:執事長執教授予權的壟斷地位被打破,教師行會獲得了執教資格的考核推薦權。教師行會之所以取得勝利,主要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執教授予權就其本質而言是一種學術權力,而且是一種很關鍵的學術權力。盡管執事長在傳統上擁有舉辦、管理教育的權力,但隨著教師行會的出現,作為一種新興力量,代表了新的教育發展方向。伴隨教師職業化、專業化進程的發展,教師行會自我認知水平的提升和學術權力意識的增強,要求在執教資格認定中擁有話語權,勢在必然。誰有資格當教師,最有話語權的無疑是教師行會。自主招募成員是教師行會不可讓渡的最為關鍵的學術權力。教師行會和執事長之間的權力之爭,是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的博弈。教師行會擁有執教授予權符合學術邏輯,順應歷史潮流。

第二,教師行會的勝利也和當時社會大背景相關。12至16世紀被稱為“行會世紀”。行會組織擁有很大自治權,自主招募行會成員是行會的特權。一個人是否有能力做老師,最有資格評價的就是教師行會,也只有教師群體才有能力決定誰能獲得執教資格,這本是教師行會的“家務事”,不容置喙。這種自治觀念在當時被廣泛接受。

第三,教皇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同樣不可忽視。教皇支持教師行會有其自身利益的考慮。他在拉攏教師行會的同時孤立了王權,而且也趁機削弱了巴黎主教的權力,不想讓遠離羅馬的巴黎主教獨攬執教授予權。教皇之所以支持巴黎大學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扶持巴黎大學與意大利的博洛尼亞大學相抗衡。通過賦予教師行會“考核推薦權”,較好地實現了教皇對地方封建勢力限制的意圖。

教師行會“考核推薦權”的出現具有重要的意義,這不僅意味著教師行會的專業性權威逐步贏得社會的認可,而且也表明人們開始朦朧意識到學術權力和行政權力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權力。權力之爭有時候是權力之間的界限模糊所導致。對于教師行會和教會的關系,這句話說得很形象:教師掌控打開知識大門的鑰匙,分配鑰匙的權力卻在教皇手里。[30]

四、執教資格制度的形成

1213年條約并沒有從根本上化解教師行會和執事長之間的矛盾。圍繞執教資格,雙方的斗爭一直延續到中世紀大學末期。就是在雙方的權力博弈過程中,中世紀大學執教資格制度(廣義)逐步完善定型。下面三個大學章程基本勾畫出執教資格制度的發展軌跡。

(一)1215年大學章程:執教資格考試的出爐

直到1213年,巴黎教師行會的執教資格都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關于執教資格的標準,最早可以追溯到1215年巴黎大學章程,它是由教皇特使羅伯特·庫松(Robert de Courson,1160-1219年)主持制定并以其名義頒發的。羅伯特·庫松本人在巴黎從事神學教學多年,他在制定章程時事先廣泛征詢巴黎教師的意見。正如他所說的那樣,制定這個章程,其目的就是為巴黎學者提供一個平靜的環境,讓他們好好從事教學。[31]該章程可以視為地方教會和教師行會博弈妥協的產物。

1215年大學章程關于執教資格的規定⑦:一個人要想成為藝學院教師必須至少聽6年的講座;在舉行講座之前,他必須通過執教資格考試;考試通過后,必須擔任兩年實習教師(regent masters),以證明其教學能力,除非學校給他指派其他任務;他在道德上必須沒有任何瑕疵。[32]課程設置:文法只學習普利西安二書⑧或其中的一部,修辭學主要學習多納圖斯⑨的《原始語法學》(大文法,第三冊)(Barbrismus Bks,Larger Grammar)和亞里士多德的《論題篇》(Topics),這兩門是選修課程,也就是說不屬于執教資格考試范圍。哲學主要學習亞里士多德的《倫理學》(Ethics)和四科(quadrivium)⑩。在整個課程設置中,亞里士多德的新舊邏輯學占主導地位。有意思的是,1215年的課程大綱特別禁止講授亞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學》以及他關于自然科學的其他著作。同時被禁止的著作還有迪南特教師(Master David of Dinant)的《教旨》、愛默里(Amauri)和莫瑞斯(Maurice)的異端邪說。[33]1215年章程還規定了神學的執教資格:一個人在35歲之前,不能成為神學教師;必須至少學習神學8年;在其正式成為神學教師之前,必須認真學習《圣經》和彼得·朗巴(Peter Lombard,約公元1110-1160年)的《格言大全》(Libri Quatuor Sententiarum),參加5年的神學講座;當神學教師舉行講座,任何神學學生不能在9點之前上課B11;任何人在巴黎開設正式講座或者布道,必須在學識和道德上沒有瑕疵;如果一個人沒有明確的老師,不能被視為巴黎大學的正式成員。[34]

1215年章程在中世紀大學史上是一個標志性的事情,它不僅意味著巴黎教師行會作為一個法人組織已得到羅馬教廷的正式認可,而且開創了執教資格標準化的先河。執教資格(狹義)作為一個學位真正出現是在1215年,這是一個需要經過考試才能獲得的學位。之前的執教資格并沒有嚴格的考試,這也是教師行會和執事長糾紛不斷的主要原因。

執教資格考試起到規范教學、確定行業標準的作用。它的建立不僅有效保證了從業人員的專業水準,而且提供了“去個人化、體制化的支持”[35],是教師行會抵御外界干預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從起因看,執教資格考試在當時更多被視為執事長(教會)代表國家對教師行會的一種監控機制。教師行會認為執事長缺乏評價執教資格的能力,同時存在販賣執教資格的嫌疑;執事長也同樣有理由相信,教師行會可能會濫用學術權力。在執教授予權的斗爭中,執事長的權力遭到了削減。執事長必然會充分利用執教資格考試這個工具,牽制教師行會。因此,執教資格(狹義)考試在中世紀很多大學都是唯一的最困難的考試。羅伯特·索邦(Robert de Sorbon)B12在其《論意識》(De conscientia)一書中,將巴黎大學的執教資格考試與世界末日審判類比[36]。

(二)1255年巴黎大學章程: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的出現

盡管教師行會獲得了考核推薦權,教師行會依然沒有完整的自主招募成員的權力。革命還未成功,教師行會還需繼續努力。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就是教師行會和執事長繼續斗爭所取得的戰果。

1255年章程中的課程設置包括:(1)舊邏輯:波爾菲里B13的《亞里士多德范疇篇導論》[Introductionto the Categories of Aristotle(Isagoge)]、《范疇篇》(Categories)、《解釋篇》(De Interpretatione)、波伊提烏B14的《分論》(Divisions)和《論題篇》(除了第四篇)(Topics,except Bk.ⅳ);(2)新邏輯:《前分析篇》(Prior Analytics)、《后分析篇》(Posterior Analytics)、《詭異的駁難》(Sophistical Refutations)、《命題篇》(Topics);(3)道德哲學:《倫理學》四卷(Ethics,4Bks);(4)自然哲學:《物理學》(Physica)、《論天國與人世》(On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氣象學(Meteorics)、《論動物》(On animal)、《論靈魂》(On the Soul)、《論產生》(On Generation)、《論感覺》(On Sense and Sensible Things)、《論夢》(Sleep and Waking)、《論記憶》(On Memory and Recollection)、《論生與死》(On Life and Death)、《論植物》(On plants)B15;(5) 形而上學:《形而上學》(Metaphysica);(6)其他:吉爾伯特·波利B16的《論六項原則》(On the Six Principles)、多納圖斯的《原始語法學》(大文法,第三冊,Barbrismus Bks,Larger Grammar)、普利西安的《語法結構》[Institutiones Grammaticae(Major and Minor)]、科斯塔·本·盧卡B17《論原因》(On Causes)、《論精神和靈魂的差異》(《論原因》另一個譯本,another translation of On Causes)。[37]最后兩本書最初假以亞里士多德的著作流行于巴黎,不過沒有發現其希臘文的原著,后證明是來自阿拉伯世界的譯著。

相比較1215年,1255年的章程有兩個特點:第一,課程的數量大大增加,在此之前許多被禁止的亞里士多德的著作及其注釋都出現在教學大綱;第二,出現了兩個新學位即“學士”B18[38](determiner)和“碩士”(magister /Master)。不過章程中的學士學位、碩士學位和執教資格課程混在一起B19。這里的碩士課程應當被視為執教資格考試課程,只要通過了執教資格考試,參加執教禮,就可獲得碩士學位。這里說明一下,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都是教師行會的內部學位,和教會沒有關系。關于碩士學位,筆者下面再談,這里只討論學士學位。

當時還沒有“學士”(bachelor)這個名詞。15世紀中期之前“學士”被稱為“determiner”,之后才被“bachelor”取代。[39]早期,獲得學士學位一般不用考試。任何學生在入學四、五年之后,只要導師允許,從事教學活動后就可以被稱為學士。后來為了防止不合格的學生參與教學,各同鄉會開始頒布章程使學士學位正規化,“學士”一詞也逐漸被限定下來,僅指藝學院中通過了被稱為determinance的考試,獲得了粗略演講許可的學者B20。首次提到學士學位是1252年的英德同鄉會章程[40]。四個同鄉會大概在13世紀中期,都先后確立了各自的學士學位標準[41]。初步推斷,1255年巴黎大學章程是在同鄉會章程的基礎上修訂產生的。

為什么會出現“學士”這個新學位?通常的回答:規范學位管理,提高教學質量。這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從大的歷史背景看,學士學位可以被視為教師行會和巴黎執事長博弈分權的產物。1213年之后,盡管教師行會獲得考核推薦權。但是,執教資格考試由執事長主持;考試委員會委員的一半人選由執事長指派;更為重要的是,執事長依然保留自由授予執教資格的特權。即使教師行會嚴格考試,依然有一部分人可以規避考試,直接到執事長那里申請執教資格。對于那些沒有經過考試就獲得執教資格的人,教師行會心存質疑。一句話,教師行會沒有完整的自主招募會員的權力。教師行會必須通過某種途徑擠壓執事長的權力空間,學士學位就恰恰做到這一點。教師行會規定,學生必須獲得學士學位,才能申請執教資格。也就是說,教師行會在執教資格考試前面設置了一個門檻。

此外,學士學位出現還有其時代背景。13世紀50年代,是教師行會和托缽修會以及羅馬教廷斗爭最為激烈的時期。[42]托缽修會是13世紀出現的一種新型修會,其主要使命是通過傳經布道打擊異端,將誤入歧途的教民從邪教中解救出來。因此,他們也被稱為教會的思想騎士。城市是商品和思想的集散地,也是異端最為猖獗的地方。因此托缽修會的活動中心是城市。在巴黎大學出現不久,托缽修會就尾隨而來。多明我會早在1217年就在巴黎建立自己的據點,方濟各會緊隨其后于1220年也在巴黎設立據點。這些據點不久就成為歐洲最著名的神學教育機構。

托缽修會是最傳統的基督教組織,他們免費辦學,不收或者只收很少的學費。在他們看來,巴黎大學的教師們就是一群販賣知識的異端。托缽修會在巴黎大力發展會員,教師行會在流失了大量生源的同時,也流失了大量的收入。B21[43]在這種情況之下,巴黎大學實行了學士學位制度。學士學位可以看做是巴黎教師反對托缽修會的武器之一。一個人如果要想參加執教資格考試,進而加入教師行會,就必須先通過教師行會內部新設立的學士學位考試。在學位考試之前,必須對同鄉會、校長發誓遵循藝學院章程。這種發誓起初只是針對學士學位候選人,后來這種發誓的范圍延伸到所有學者,而且宣誓終身有效。學士學位考試在當時起到了打擊托缽修會、限制學生到修會學校,同時擠壓執事長權力空間的雙重功效。

教師行會的封閉、狹隘、群體自肥等特質,開始顯露出來。學士學位對阻止學生流向修會學校到底起了多大作用,很難評估。不過學士學位制度的建立,推進了大學的體制化進程,對規范教學管理,提高教學質量起到積極作用。在巴黎大學首次推出學位答辯制度之后的第二年夏天,牛津大學在巴黎大學章程的基礎上實行了自己的學位答辯制度。

盡管學士學位制度有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但它遲遲沒有得到教會的正式承認。教會之所以對學士學位持反對、漠視態度,可能不是針對學位制度本身,而是學士學位脫離了教會的控制。畢竟提高教學質量是教師行會和教會國家的共同愿望。

(三)1366年大學章程:執教資格制度的正式形成

1366年巴黎大學執教資格考試制度改革將學士學位、執教資格和碩士學位的課程清楚地劃分開來。至此,中世紀執教資格制度才完整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1366年巴黎大學章程的課程安排如下:文學學士課程:(1)語法:維樂蒂的亞歷山大(Alexander da Villa D)的《教義闡釋學》(Doctrinal);(2)邏輯學:新、舊邏輯(等同于1255年的課程);(3)自然哲學:《論靈魂》。通用教師資格課程:(1)自然哲學:《物理學》《論產生和毀滅》《論天象和宇宙》《力學》;(2)數學:天文學、行星理論(雷莫納的杰拉德,Gerard of Cremona),幾何學:歐幾里得(Euclid),算術:普通算術,音樂:約翰德摩爾貝克音樂(John de Muris),光學:比薩的約翰(John of Pisa)的《普通光學》(Common Perspective);(3)《政治學》;(4)《修辭學》。碩士學位課程:《倫理學》三卷(Ethics)、《流星》(Meteoric 3 Bks.)。[44]

相比1255年,1366年巴黎大學章程邏輯嚴密、內容清晰。學士學位、通用教師資格和碩士學位三個學位依次遞進,每個學位的課程內容也很清楚。也就是到這個時候,學士學位才得到教會的承認。首先,學士學位在大學章程中有明確的課程;其次,1366年的巴黎大學章程是在教皇指導下修改制定的。最直接的證據顯示,1366年教皇使節對藝學院的執教資格候選人的資質做出如下規定:“凡從注冊入學之日起,在大學修習滿五年或者六年,聽過學院開設的所有講座,年滿20周歲的所有學者,都可自主向主教座堂執事長申請參加執教資格考試”[45]。此規定可以視為教會對教師行會壟斷學士學位的抗議和制衡,是教會試圖消解行會所固有的封閉、狹隘和群體自肥的一種努力。不過此條規定也暗含教會對學士學位的認可,享受此規定紅利的當然是托缽修會學校。

同時,碩士學位課程第一次出現在大學章程中,不過“碩士”這個名詞很早就出現了。magister、doctor和professor是從古典拉丁文借用的,盡管這三個術語并非不加區別地被使用,它們最初卻有一個相近的含義,即教學,而且往往與特定領域做出杰出貢獻的人聯系在一起。但隨著學生和教師的增加,執教資格(lientia doeendi)逐漸成為從事教學的一個先決條件,一個越來越必需的文憑。當時也頻繁提到magister和doctor等,但他們只是普通的教師概念,并沒有嚴格的學位意義。事實上,在中世紀這種觀念進一步被強化。一名碩士或者博士能夠教書,但教師不一定就是碩士或者博士。在12世紀以前,magister和doctor似乎僅僅是一個日常用語,而不是正式的頭銜。如果某個人在學校從事管理工作(不管是受指派的還是創辦人,他們通常都要得到教會的許可),就可以自稱碩士。更為普遍的是,任何一個學習了一段時間的人和那些離開學校帶著教師發給表明學業成績的正式的或非正式證明的人,都可以使用這個稱呼。大學出現之后,碩士頭銜不再是一種泛稱,而成為大學聲稱屬于它們獨有的學位,并詳細規定獲得這一學位的課程內容和考核程序。[46]

為什么出現“碩士”這個新學位?就起源而言,碩士學位是伴隨執教禮(incepto)而出現的。執教禮是教師行會新成員的入職儀式。一個人只要通過了執教禮,就同時獲得了碩士頭銜,碩士學位是教師行會給予入職者的身份認同。一個人從教會那獲得執教資格證,僅僅意味著有從事教學的權力,要成為大學教師,還必須要得到教師行會的認可。任何人非經“執教禮”不可被接納為教師行會成員。最初,執教禮只是一個納新儀式。到后來,執教禮不僅是一種儀式,它還是一種權力,即教師行會的執教授予權。這種雙元管理體制是中世紀執教資格制度的特色。

前面提到,盡管教師行會獲得考核推薦權,但執事長依然保留自由授予執教資格的特權。教師行會打壓執事長的第二個策略就是豐富“執教禮”的內容,賦予其執教授予權的功能(設置學士學位是第一個策略)。不管什么人通過什么途徑獲得執教資格,但要加入教師行會,就必須遵照教師行會的行規和傳統,比如:當場發表演講。一個平時沒有經過基本學術訓練的人——比如參加辯論、演講等——是很難蒙混過關的,這或許是口試的優勢之一。即使僥幸通關,后面還有更富挑戰性的考核。在早期階段,新晉教師有義務在執教禮結束后,進行連續40天的論辯活動或“問題測定”;接下來,他還必須留守巴黎大學從事為期兩年的教學活動[47]。再后來,教師行會逐步形成了一種制度:新晉教師必須提交一篇公開發表的畢業論文,以供所有學者參考。[48]這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考核方式,現在許多大學依然保持著這種中世紀大學的遺風。比如德國某些大學,提交一本有分量的學術專著(非博士論文)是成為大學教師的前提條件之一。

教師行會通過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制度,將那些通過投機取巧竊取執教資格的人,以及缺乏“以學術為業”情懷的人排除在教師行會之外B22。事實上,很多人在獲得執教資格之后,并沒有從事教學工作,這可能和上面的一系列規定有關,也可能是教師這個職業并不具有特別的吸引力。

不參加教師行會,自立門戶,單干行不?不可以。古希臘羅馬的教師都是個體戶,不過到了中世紀,教師就是有組織的人了。12至16世紀被譽為行會的世紀,任何人都必須加入自己的行會。只有加入其中,才能得到行會的庇護。一個被所屬行會開除永不敘用的人,不亞于夏娃、亞當被上帝逐出伊甸園。

自主招募行會成員,是每個行會的基本權力。不過教師行會和其他行會不同,它并沒有完整的自主招募行會成員的權力。兩個主要原因:其一,教師在經濟上不能自足。絕大多數教師依靠學費或其他資助維持生計,而學生則完全依賴家庭或外界的資助。B23[49]而其他行會一般不會出現這種情況,師傅靠出賣產品獲得報酬;學徒作為師傅的廉價勞動力,一般也可以自食其力(在學徒初期,可能要交少量的學費)。其二,即使在經濟上可以不依賴任何機構和個人,教師行會也不可能擁有完全自主的招募成員的權力。原因很簡單,教師從事的是精神文化事業。對于教會而言,教學不過是另一種傳道,而且是一種相當有效的布道。教會不可能放棄管理教師的天職。

教會通過執教授予權控制教師。不過隨著教師行會自我意識的覺醒,他們要求擁有自主招募成員的權力,這就和教會的執教授予權發生沖突。這是兩種不同性質的權力,不存在交集和沖突。比如一個人通過了教師資格考試,獲得教師資格證書,他還是要到某個學校應聘。這個學校,可以自主決定要不要這個人,發證機關無權干涉。

但是中世紀,卻不是這樣。在教會看來,教師行會就是其下屬機構。一個人只要從教會獲得執教資格,教師行會就要接納其入會。教師行會不能以“執教禮”對抗教會的“執教授予權”。長期以來,地方教會和羅馬教廷都將巴黎大學視為教會的附屬學校或者殖民地。大學和修道院、教堂一樣,幾乎被教皇和主教當做其私有財產。盡管巴黎大學是由圣母院大教堂學校孕育而生,但它實際上是在大教堂范圍之外形成的。只有當學校在教堂管轄之外發展,大學才有可能形成。大學甫一誕生就體現出和傳統教會學校完全不同的特質。學術行會(academic guild)一般被認為是依法成立的自治社團,教會不能直接干預其內部事務[50]。在中世紀即將結束時,這種觀點已經滲透到歐洲北部大學的機體,這與早期的教會態度形成鮮明的對照。

中世紀大學早期,教會權威所施展的方向一直都與大學獨立法人發展的方向相背離。1366年的大學章程,明確設置碩士學位課程,是否意味著,教會開始逐漸意識到大學是一個獨立的法人機構?

五、結論和啟示

中世紀大學執教資格制度是教師行會和教會長期博弈的產物。由教會頒發的執教資格是教師行會外部教學質量監控機制;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制度是教師行會內部教學質量監控機制。這兩種機制相互制約,相互協作。就制度“設計”而言,中世紀大學的執教資格制度是值得稱道的。

目前,教育學界比較熱門的一個話題是“國家資歷框架”。“國家資歷框架研究”被列為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重點課題。B24一般認為,國家資歷框架制度最早起源于20世紀80年代的英國。我國“資歷框架”這一概念始于2016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世紀大學的執教資格制度可以視為最早的國家資歷制度。對中世紀大學執教資格的研究可以為我們提供一些啟示。

中世紀巴黎大學的執教資格制度的形成發展是和教皇特使巴黎主教的干預分不開的。“國家資歷框架”的建設,應該提升到國家層面。全國人大代表羅丹就提出建立國家資格框架B25。有專家提出成立國家職業總局,或者賦予現有的職業教育工作部際聯席會議相應職能,由其聯動企業、協會等社會資源,共同開發相應的資格等級及標準。現在的“國家資歷框架”的復雜度遠遠超過中世紀,從中世紀的執教資格制度看,成立國家職業總局比較合適。

對“國家資歷框架”的建設和研究一般都比較關注“國家資歷框架”本身的內容。參照歷史經驗,建設“國家資歷框架”,要充分重視“國家資歷框架”授予權的研究。誰有權力制定“國家資歷框架”:利益相關者。政府、學校、研究機構、學者、行業、企業、學生、家長等都要參與建設“國家資歷框架”。中世紀的“執教資格制度”是在各種權力的博弈中形成完善的。國家資歷框架的建設也應是利益相關者博弈、妥協、共建、共享的過程。一個制度或政策之所以有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在于這個制度是自發生成的,是長期演變的,是多種相關勢力妥協制衡的結果,而不是人為強力制定的。

注釋:

①關于這一時期的“文化復興”和“教育革命”,參見參考文獻[8]。

②阿貝拉爾(Pierre Abelard,1079-1142年)法國哲學家,神學家。人稱高盧的蘇格拉底,一個可以和亞里士多德齊名的偉人。其重要的貢獻就是創造性運用辯證法解釋共相問題。寫了《是與否》《基督教神學》《神學導論》等著作。他的教學工作對巴黎大學的興起起到一定的作用,參見參考文獻[10]。

③自羅馬帝國滅亡以來,法國的學校教育幾乎完全集中在修道院和教堂學校。教學工作可能由一名教士兼任,也可能是從外面雇傭一名流浪學者。在一個教堂一般只擁有不超過一位教師的年代,是不會出現執教資格的。執教資格認定是在一個教育事業比較發達,從教人數比較多的情況下,才可能出現。

④當然不是所有的教育事業都歸主教的管轄,有些修道院從羅馬教廷獲得特權,并不受當地主教的司法管轄,比如位于巴黎的圣熱內維耶夫(Sainte -Geneviève)就是一個例外。就是這個例外,為大學誕生起到不少推動作用,參見參考文獻[14]。

⑤斯賓塞·E·楊(Spencer E.Young)為我們提供了一份1215-1250年巴黎大學神學家的資料。巴黎主教和執事長很多都是巴黎大學的校友,其中不少都擁有神學學位,參見參考文獻[19]。

⑥莫里斯·許里(Maurice de Sully,c.1120-1196),巴黎大主教( 1160-1196年)。巴黎圣母院大教堂(Cathédrale Notre Dame de Paris)就是在他推動下建立的,也正是這個大教堂孕育了中世紀大學。

⑦關于1215年大學章程的內容,參見參考文獻[32][33][34]。

⑧普利西安 (Priscian)是公元500年左右最有名的拉丁語語法家。其著作《語法慣例》(Institutiones Grammaticae)被當做中世紀拉丁語教學的標準教材。語法前十六冊為《正篇》(majo),末尾兩冊為副篇(minor)。

⑨多納圖斯(Aelius Donatus),公元4世紀前后的修辭家和文法學家。他所著的語法書在中世紀仍在使用,并成為后來及至現代的語法基礎。

⑩四科:算術、幾何、音樂與天文學。大綱沒有就四科學習,專門指定相應的著作。可以看出,四科在中世紀大學課程設置學習一開始就不受待見。自由之藝(liberal arts,拉丁文artes liberales)是拉丁時代形成的說法,指自由民應接受的基本教育,先是有三藝(Trivium)即語法、修辭和邏輯,后又有四藝(Quadrivium)即算術、幾何、音樂、天文,合稱七藝(seven liberal arts)。自由七藝是西方人文教育的基礎,故漢語學界也有人把liberal arts譯成人文七科,把liberal education譯成人文教育。

B11神學院的學生,他們擁有藝學院的執教資格,在攻讀神學博士學位時,他們往往要到藝學院兼職,一般他們在9點之前給藝學院的學生上課,9點之后上自己的專業課。如果9點之前有神學院的課,學生就必須先上神學課。

B12羅伯特·索邦1257年在巴黎創建了第一所學院:索邦神學院,索邦也因此成為巴黎大學的代稱。

B13波爾菲里(Porphyry,233-309年),腓尼基新柏拉圖主義的哲學家和數學家。

B14波伊提烏(Boethius,約480-524/525年),古羅馬唯心主義哲學家和政治家。

B15《論植物》在當時已經普遍被認為不是亞里士多德的作品,不過還是將其同亞里士多德的著作一起列入教學大綱。

B16吉爾伯特·波利(Gilbert de la porrée,1070-1115年),邏輯學、神學學者。

B17科斯塔·本·盧卡(Cost ben Luca,阿拉伯名為Qusta ibn Luqa,820—912年) ,伊斯蘭學者。

B18盡管在1255年大學章程中就出現了學士學位課程,但據研究,直到1275年,藝學部關于學士學位的標準才統一。

B19這可能是一項制度從粗糙到精細化過程通常都具有的特點。如果考慮1255年章程通過的歷史背景,也有可能章程在通過時就很匆忙。當時,教師行會和羅馬教廷關系緊張,1255年章程是否得到教皇的認可,值得考究。

B20議題determinantium這個詞在中世紀的蠻族拉丁文(barbarousutin)中的意思是指議題,或者對一個問題進行辯論,或者是解釋。學士考試并不要求就某一問題進行筆頭測試或者寫一篇論文。這或許是因為中世紀的教學主要就是口頭的,而主要的練習方法就是辯論和討論。這項考試是在一個或者幾個教師的監督下進行的,通常還有其他同學在場。另外,它是一個內部的考試,所以不需得到教會代表的許可。

B21修會教師并不依靠學費生活,他們的收入來自源源不斷的捐款。因此托缽修士教師比在俗教師擁有明顯的優勢。

B22現在很多大學也采取類似的政策,將那些缺乏學術能力和學術情懷的人排除在大學之外。舉個例子:湖南師范大學在招聘碩士時,就明確規定,在5年內必須考上博士。現在有些大學實行“師資博士后”和“非升即走”政策,也是這個目的。

B23了解關于教師薪俸和學生學費的信息,參見參考文獻[49]。

B24參見: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展中心,https://www.cdgdc.edu.cn/info/1027/2366.htm。

B25參見:https://huacheng.gzcmc.com/pages/2023/03/01/0934960bfb4c4a158346c2611eab2afa.html,從這個春天出發 | 全國人大代表羅丹:建立國家資格框架,樹立“人人成才”新觀念。

參考文獻:

[1]彼德羅·彭梵得.羅馬法教科書[M].黃風,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5:40.

[2][22][24][25][27]GAINES P.Parisian Masters as Corporation,1200-1246[J].Speculum,1934,9(4):422,421-445,421-445,435,435.

[3]克里斯托弗·道森.宗教與西方文化的興起[M].重慶:四川人民出版社,1989:4.

[4]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M]//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中共中央編譯局,編譯.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89.

[5][6][12]愛彌爾·涂爾干.教育思想的演進[M].李康,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6,39,115.

[7]S·E·佛羅斯特.西方教育的歷史和哲學基礎[M].吳元訓,譯.北京:華夏出版社,1987:161.

[8]查爾斯·霍默·哈斯金斯.十二世紀文藝復興[M].張瀾,劉疆,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8:30-45.

[9]DAVID K.The Evolution of Medieval Thought[M].Longman Group UK Limited,1988:78-79.

[10]雅克·勒戈夫.中世紀的知識分子[M].張弘,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44.

[11][13][21][42][43][44][45]RSHDALL H.The University of Europe in the Middle Ages(I)[M].Oxfordew:Clarendon Press,1936:289,281,300,580-585,382,443-444,448.

[14]STRIKL G.Studies in the History of the Mediaval University[C].the Mediaeval Institute University of Noter Dame,Indiana,1969:51.

[15]何炳松.中古歐洲史[M].長沙:岳麓書社,2013:156.

[16][20][26][28]STEPHEN F.The Origins of the University:the Schools of Paris and Their Critics,1100—1215[M].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1985:292,296,298,298.

[17][29][30][39][47]GORDON L.Paxis and Oxford Universities in the Thirteenth and Fourteenth Centuries An Institutional and Intellectual History[M].New York:Robert E.Krieger Publishing Company,1975:20,25,25,151,26.

[18]張弢.歐洲中世紀執教資格的產生與演進[J].世界歷史,2013(9):84.

[19]SPENCER Y.Queen of the Faculties:Theology and Theologian at the University of Paris ,c.1215-1250[M].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2009:222-241.

[23]ALAN B.Magisterium and License :Corporate Autonomy Agaist Papal Authority 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y of Paris[J].Viator,1978(9):297.

[31][32]IAN W.Intellectual Culture in Medieval Paris:Theologians and the University c.1100-1300[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12:93,93-98.

[33][34][37][40]THORNDIKE L.University Records and Life in the Middle Ages[M].New York: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44:15,15,28,26.

[35]陳偉.西方大學教師專業化[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175.

[36][48]查爾斯·霍默·哈斯金斯.大學的興起[M].梅義征,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31,31.

[38][41]KIBRE P.The Nations 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M].Mediaeval Academy of America,Cambridge Mass,1948:100,99.

[46]Hilde de Ridder-Symoens.A History of the University in Europe.vol.I,Universities in the Middle Age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2:144-145.

[49]GAINES P.Master Salaries and Student-fees in 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J].Speculum,1932(7):181-190.

[50]COBBAN B.The Medieval Universities:Their Development and Organization[M].London and New York:Methuen Co Ltd,1975:36.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大尺度尺度视频| 国产福利不卡视频| 国产精品自在在线午夜区app| 国产精品极品美女自在线网站| 亚洲成人高清在线观看| 精品国产成人av免费| 四虎影视永久在线精品| 88av在线| 天堂va亚洲va欧美va国产| 黄色网站不卡无码|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日本高清有码人妻| 亚洲水蜜桃久久综合网站| 麻豆精品在线播放| 亚洲精品无码久久久久苍井空| 在线观看国产小视频| 99999久久久久久亚洲| 波多野结衣中文字幕久久| 欧美黑人欧美精品刺激| 成年女人a毛片免费视频| 日韩无码视频播放| 伊人激情综合| 久久久亚洲色| 久996视频精品免费观看| 无码免费的亚洲视频| 久久国语对白| 毛片免费网址| 久久综合久久鬼| 免费看一级毛片波多结衣| 天堂成人在线| 欧美成人免费一区在线播放| 国产高颜值露脸在线观看| 欧美一区二区三区香蕉视| 亚洲AV永久无码精品古装片| 在线a网站| 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站软件|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图片 | 欧美午夜视频在线| 超碰aⅴ人人做人人爽欧美| 亚洲精品黄| 亚洲天堂.com| 97人人做人人爽香蕉精品| 欧美第二区| 午夜啪啪网| 中文国产成人久久精品小说| 永久免费精品视频| 国产高清免费午夜在线视频| 欧美日韩成人在线观看 | 国产a在视频线精品视频下载| 国产成人麻豆精品| 99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 手机在线免费不卡一区二| 日韩无码精品人妻| 欧美自拍另类欧美综合图区| 亚洲男人天堂2018| 亚洲男人的天堂久久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久久semm亚洲国产| 亚洲AⅤ波多系列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日韩视频欧美一区| 国产精品综合色区在线观看| 亚洲性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欧美中出一区二区|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播放|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伊人久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直播| 熟妇丰满人妻| 三上悠亚一区二区| 99r在线精品视频在线播放| 亚洲第一在线播放| 亚洲一区精品视频在线| 国产白丝av| 亚洲婷婷在线视频| 国产一级在线观看www色 | 欧美综合区自拍亚洲综合绿色| 亚洲一级毛片在线观| 日韩午夜伦| 精品国产三级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欧美日韩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亚洲无码91视频| 亚亚洲乱码一二三四区| 国产亚洲欧美另类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