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STEM教育被認為是未來教育的重要方向,而學齡前STEM教育實踐更是公共圖書館提升未成年人科普閱讀素養的重要方式之一。以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STEM小達人”項目為例,分析項目特點及創新點,總結早期STEM教育與少兒圖書館圖書資源深度融合的經驗與啟示,思考如何增強我國公共圖書館開展學齡前STEM教育的能力。
[關鍵詞]少兒圖書館 STEM教育 3~6歲幼兒 科普閱讀推廣
[分類號]G251
1 引言
STEM是科學(Science)、技術(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數學(Mathematics)4門學科英文首字母的縮寫[1]。當今的人工智能時代需要具有設計思維、實踐能力、創新精神、批判意識的21世紀人才。因此,STEM教育被認為是未來教育的重要方向。2023年5月22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執行局第216屆會議一致通過在中國上海設立教科文組織STEM教育一類機構的決議。隨著《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的深入實施,實踐證明早期STEM教育有助于培養幼兒的批判性思維、動手技能、解決問題等能力[2],這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強調的整合、創新、可持續全面發展等教育理念相一致[3]。根據美國教育部發布的《STEM 2026:STEM教育創新愿景》報告,未來STEM實踐社區應是相互協作、互聯互通的網絡化體系,而公共圖書館則是STEM教育系統中的一員[4]。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長風新館于2022年7月19日全面開放,除借閱區外還開辟了各類特色空間,兒童益智館(STEM Space)便是其中之一。這是一個以兒童視角為出發點,融合了地球科學、生命科學、物理世界、工程技術、觸摸感官等學習內容的沉浸式探索園地,讓幼兒在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中主動建構知識和經驗,從而促進他們在語言、認知、思維、情感、社會性等方面的發展,引導他們基于某一科學主題不斷進行擴展和延伸。在國務院公布的《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中,特別強調了要提高兒童的科學素質,注重利用社會場所開展兒童科普活動[5]。為充分發揮少兒圖書館的STEM教育功能,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借助兒童益智館開展“STEM小達人”系列活動,旨在通過科學啟蒙活動向3~6歲幼兒推薦合適的科普館藏文獻,培養幼兒科普閱讀興趣,嘗試將閱讀與科學知識啟蒙、科學素養培育相結合[6]。筆者從活動形式、創意點、成效評價等方面分析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STEM小達人”項目,旨在總結將早期STEM教育與公共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相融合的經驗與啟示,打造讀者認可的品牌化少兒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項目。
2 國內公共圖書館有關STEM教育的研究
筆者在查找相關文獻研究時發現,以美國公共圖書館為主的國外公共圖書館關于STEM教育的實踐已有較深探索和較多經驗,而我國在該領域的研究還處在起步階段。關于探討如何在我國公共圖書館開展STEM教育的論文寥寥無幾。
據調研,筆者發現我國目前已有不少公共圖書館開展了STEM相關活動。如金陵圖書館為6~10歲兒童開設了“STEM悅讀課”,在暑假期間為三年級以上的兒童開設“STEMamp;人工智能”夏令營課程;深圳少年兒童圖書館為中小學生舉辦了“尋找最強工程少年”科創活動;廣州市海珠區圖書館分別為3~5歲、5~9歲親子家庭帶來了STEM科普小課堂;福建省圖書館聯合Cola實驗室(福州STEM少兒科學實驗室)為一至三年級兒童打造了STEM主題科學秀;山東省圖書館為6~12歲兒童舉辦了“易”起發明科學奇遇記,為6歲以上的兒童開設了走進身邊的科學公益課堂,為中小學生設計了青少年創客公益課堂[7]。
研究發現,目前公共圖書館開展的STEM教育實踐中大部分都是針對中小學生的活動,尚未對學齡前(3~6歲)群體予以足夠的重視,且存在活動舉辦頻次低、服務方式與內容單一以及影響力不強的問題。習近平總書記在2020年9月科學家座談會上明確指出“對科學興趣的引導和培養要從娃娃抓起”[8]。因此,關于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專為3~6歲幼兒打造的“STEM小達人”項目的案例研究,對于探索如何將早期STEM教育理念嵌入公共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中這一議題具有一定意義。
3 “STEM小達人”項目的實施
3.1 項目概述
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聯合第三方社會專業機構推出“STEM小達人”系列活動,專為3~6歲幼兒及家庭量身打造親子STEM課程,包括人類、植物、動物、天氣、地質、水、物質、聲音、光、電、熱、磁、力與運動主題。該項目將幼兒STEM教育理念創造性地融入公共圖書館服務,通過STEM活動課和STEM主題書展培養學齡前兒童科普閱讀興趣,將科普閱讀同科學實驗、科學精神培育相結合。
該項目全年共分十二大STEM主題,一個主題下開設3~4節活動課,并分為3~4歲、4~5歲和5~6歲3個幼兒年齡段設計課程,以分齡、分級的形式調節繪本內容和實驗操作的難易程度。每周開展一場活動,在讀者到館高峰期(如暑假),場次由每周一場增至每周兩場。每場活動分為課程和主題書展兩大部分,旨在打造“閱讀+游戲+實驗+科普”的創新活動形式。
3.2 STEM課程——讓3~6歲幼兒在“玩中學”
每節課持續30分鐘,課程主要由科普繪本講讀、思考互動、布置任務、實驗操作、成果展示、總結回顧等環節組成。其中,課程中所使用的繪本為館員精心挑選的館藏,主要是具有趣味故事性的百科、啟蒙類繪本,貼合課程主題,能夠啟發幼兒思考,為后續的實驗環節做鋪墊。此外,活動中注重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及親子互動,培養幼兒的合作意識,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引導幼兒自我思考與主動表達。在輕松愉悅的任務型游戲課堂中,3~6歲幼兒親子家庭通過閱讀與動手操作學習STEM知識,實現在“玩中學”。自2022年3月開始,截至2023年11月,“STEM小達人”共開展線下活動84場,648組家庭1310人參與其中。線上活動5場,館微信公眾號閱讀總量達3450次。2022—2023年項目課程(節選)如表1所示。
3.3 STEM主題書展——科普主題書推薦
除了STEM課程,館員還精挑館藏中的優秀科普繪本,分主題推薦。自2022年9月建設流動性STEM主題書展以來,截至2023年11月,共舉辦了54場STEM主題書展,推薦圖書674本,平均每場單日借出率達59%。主題書展推薦圖書借閱統計,如表2所示。
3.4 STEM主題書單
根據每場書展中推薦圖書的流通數據,發現STEM活動有助于激發幼兒科普啟蒙興趣與閱讀科普圖書的積極性,從而體現圖書館作為非正式STEM學習環境所承擔的教育職能[6]。歷年的案例研究也證明科普文獻書目推薦是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的重要方式之一,同時有助于增強未成年人的科學素養[6]。因此,為將活動成果化,館員精心整理往期推薦的主題圖書,細分了15期主題書單,包括人體、植物、動物、天氣、地質、物質、水、光、聲音、中國科技、力學、電學、磁、熱學、運動。結合之前統計的展書借閱情況,每期書單精選10本最受小讀者喜愛的科普館藏推薦,共計150本。主題書單如圖1所示。
4 項目特色
4.1 “閱讀+游戲+實驗+科普”的創新形式
1925年,陳鶴琴先生在《家庭教育與父母教育》一書中指出,小孩子是好游戲的[9]。2020年,瓊·利特菲爾德·庫克和格雷格·庫克在其《兒童發展心理學》一書中也指出,3~6歲是一個人的童年早期,也是充滿歡樂、想象力和知識探索的玩耍期[10]。好玩愛動、探索欲強、好奇心重是兒童的天性。因此,“STEM小達人”項目堅持早期STEM教育理念,針對學齡前兒童的生理、心理發展特點,依托沉浸式科學探索園地,打造任務型游戲課堂,融入了繪本講讀、科學實驗環節,增加了實踐性、創新性,讓孩子們能夠在“玩中學”,在玩的過程中掌握科學技能,在閱讀中了解科學知識,打造“閱讀+游戲+實驗+科普”的創新活動形式。
4.2 圖書館閱讀推廣與早期STEM教育的融合
自項目開啟以來,館員一直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在少兒圖書館的閱讀推廣中嵌入STEM教育,打造具有少兒圖書館特色的早期STEM教育新模式,從而區別于幼兒園的STEM教育。經過實踐與探索,建設了流動性科普主題書專架。每期活動課搭配一場STEM主題書展,館員依據課程主題挑選館藏中優質適齡的科普繪本,每場書展推薦圖書10~15本左右。書架為一張可移動的長條桌,展書創意擺放,搭配海報架,放置同主題相關的玩具裝飾品。2012年,斯蒂芬·克拉生在《閱讀的力量》一書中提及,如果圖書角布置一些吸引孩子注意的事物,如海報或者和童書有關的物品,孩子們的閱讀興趣會增長[11]。
此外,為使STEM課程同館藏資源更好地結合,在導入環節加入繪本共讀。繪本由館員根據課程主題在館內挑選,內容兼具故事性、啟發性,旨在導入主題、拋出問題、啟發思考、引出任務。在早期STEM教育中,存在一個普遍性問題,即往往孩子們達到了玩的目的,學的效果卻不佳?!癝TEM小達人”活動通過課上共讀和課后延伸閱讀,增強孩子們從書本中獲取知識的樂趣,該舉措有助于帶動館藏借閱,同時又能將書籍引向生活,引導孩子們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
4.3 分齡、分級開發針對性STEM教育課程
《2001—2005年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指導綱要》中明確提出未成年人科普活動年齡分級的要求,“從3歲開始,每隔三歲分為一個年齡階段,共五個年齡階段……由淺入深、由近及遠、由表及里、由形象到抽象地開展科普活動。[12]”根據3~6歲早期兒童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STEM小達人”項目將課程細分為3~4歲、4~5歲和5~6歲3個幼兒年齡段,并結合分級閱讀理念設計不同課程,以滿足不同年齡段兒童的科普學習需求。此外,館員在推薦主題圖書時也遵循分齡分級原則,且選書時始終以兒童為本位,從兒童視角出發,以期向精準化、定制化書單推薦靠攏。
4.4 鼓勵親子家庭參與早期STEM教育
父母在兒童早期教育中至關重要,而如何實現“學校—圖書館—家庭”三位一體化是值得少兒圖書館員思考的問題。因此,將“STEM小達人”設計為親子活動,每場8組親子家庭,一大一小。其中的實驗操作部分為親子互動環節,該環節不僅可以培養孩子們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更重要的是構建溫馨和諧的親子關系,鼓勵家長參與到對幼兒科學精神、探究興趣、動手能力的培養中,以使家長對STEM教育理念形成正確認識,并重視幼兒科學素養培育[7],更加清楚自己在孩子學習中所能發揮的作用,在日常生活中也可以同孩子一起進行STEM學習與實踐。
4.5 館員既是推動者,也可以是STEM教師
“STEM小達人”項目同社會教育機構合作,授課教師為具有豐富學齡前STEM教學經驗的幼兒園老師。館員在活動中的主要角色是進行干預指導的推動者?;顒忧?,館員同合作方溝通確定STEM活動主題,挑選繪本,為教師提供與本期STEM主題相關的圖書館資源,同時針對合作方給出的教案和課件給出修改建議?;顒又?,館員既是助教,配合教師幫助小朋友和家長更好地參與活動,同時還是觀察者,記錄下活動流程。活動后,館員進行活動評估與反饋,一方面是評估STEM課程中親子家庭的參與度,有助于課程不斷優化。另一方面,館員在當天書展結束后,會統計每本展書的借閱情況,有助于了解哪些書是真正受到孩子喜愛的,從而不斷總結、積累專業知識和經驗,真正做到從兒童視角出發為孩子們薦書。
學者們關于“圖書館員作為STEM教師”的必要性這一議題一直存在爭議。劉杰、許春漫在分析愛達荷州圖書館委員會STEM教育項目時提出,應該加強館員STEM教育教學培訓,解決館員學科背景單一的問題,培養館員跨學科的綜合素養[7]。而Lankes認為圖書館員沒有必要成為專業的STEM教師。公共圖書館提供各個領域的相關活動,如閱讀、歷史、科技等,因此要求圖書館員成為所有領域的專家不切實際。他認為圖書館員在STEM教育中的角色應該是推動者(facilitator),是STEM專家與學習群體之間的橋梁[13]。為了加深館員在STEM教育中的參與度,在2023年“七一”建黨節時,館員作為STEM教師舉辦了一期活動,用中國原創繪本講述北斗衛星的故事,并加入動手探究火箭制作的過程,希望未來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STEM教育新模式。此舉提高了館員對STEM的本質認識和STEM教育素養,并增強了圖書館開展STEM教育的能力。
4.6 打造多元主體參與的STEM教育生態圈
當下,國內公共圖書館所舉辦的科普活動多局限于圖書館這一單一主體,缺乏深度的社會協作,未有效融入多元主體參與的大科普教育圈[14]。此外,圖書館在學前教育中的作用不明顯,缺乏專業的活動和服務團隊[15]。因此,“STEM小達人”項目旨在通過和社會教育機構的合作,打造“幼兒園—圖書館—家庭”等多元主體參與的STEM教育生態圈,實現資源共享和優化。
5 對國內公共圖書館學齡前STEM教育的思考
5.1 推廣幼兒科普啟蒙教育,打造品牌項目
“STEM小達人”活動遵循“閱讀科普故事—動手實踐—思考總結—延伸閱讀”的設計理念,在公共圖書館內開展學齡前科學啟蒙教育,啟發幼兒思考與實踐,引導其在真實情境下解決問題,提升活動參與度與收獲感,激發幼兒科普學習興趣,旨在打造品牌化的少兒圖書館科普閱讀推廣項目,讓更多的親子家庭參與到少兒館的STEM課堂中。經過一年多的探索,館員根據每場活動評估和讀者反饋,不斷地進行活動優化與創新,項目的知名度在不斷提升。作為館內熱門活動,線上預約名額總是一上線就被搶光,現場更有讀者自愿排隊候補,致電咨詢活動的讀者也不斷增加。
5.2 早期STEM教育與少兒圖書館圖書資源融合
借助科普活動向少年兒童推薦優秀的科普館藏,提升少兒科普閱讀興趣,是將閱讀同科學知識、科學精神相結合的重要途徑[6]。在活動課前和活動中,將STEM書展設置在兒童益智館門外,一是方便參加活動的小讀者挑選借閱,在實踐后進行延伸閱讀以加深理解認知。二是吸引館內其他小讀者,起到活動宣傳及閱讀推廣作用?;顒诱n結束后,流動書展移至借閱區中心區域,并將書單展示出來,一方面可以使沒能參加本次活動的小讀者從館藏書本中獲取相關科學知識,激發科普閱讀及STEM學習興趣,擴大服務半徑。另一方面,主題書單為小讀者營造科普閱讀氛圍,帶動館藏借閱與親子共讀,讓好書觸及更多讀者,加深早期STEM教育與少兒圖書館圖書資源的融合,發揮了圖書館在非正式STEM教育中的核心作用[16]。
5.3 強調親子互動在早期STEM教育中的重要性
3~6歲是兒童早期的快樂玩耍期,這段父母陪伴的親子時光非常重要?!癝TEM小達人”項目針對3~6歲親子家庭這一目標群體的特點設計分齡、分級活動,寓教于樂,注重傳遞合作與交流互動的理念。同時,教育與娛樂的結合是解決我國圖書館娛樂化傾向的有效手段[17]?;顒又械挠H子互動環節使家長能夠參與到早期STEM教育中,有助于發揮圖書館的社會教育職能,實現“學?!獔D書館—家庭”三位一體化[15]。
5.4 提高館員自身STEM教育素養與能力
在該項目中,館員的角色定位是STEM學習的教學伙伴、圖書館資源的提供者以及STEM教師?;顒娱_展以來,館員在與專業的STEM教育機構和幼兒園教師合作的過程中,不僅增加了STEM教育的專業知識,而且對在圖書館開展STEM活動的興趣和自信也有所提升。更重要的是,館員嘗試以STEM教師身份開展了STEM活動課,從協助構建非正式STEM學習環境的助推者,逐漸轉變為STEM課堂教學的積極參與者[18]。
5.5 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STEAM教育新模式
目前,課程中已經加入館藏科普繪本共讀環節,其中不乏優秀的中國原創繪本。后續將在課程中嵌入更多特色文化元素,讓孩子們了解中國文化,增強文化認同感。例如在工程、建筑主題中,可以將我國歷史建筑知識融合進課程設計中。在借鑒國際上先進STEM教育經驗的基礎上,根據我國的具體情況,找準發展的切入點,增加創新元素。另外,計劃在后續課程中適當加入人文藝術(Art)主題,由STEM延伸至STEAM,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STEAM教育新模式[19],讓文化自信的種子在廣大少年兒童心中生根發芽。
5.6 尋求跨界合作,形成完善的STEM教育機制
研究表明,同社會力量合作是圖書館提升服務能力的重要方式[20]。《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的10項建議中也提議“要努力打造一體化STEM創新生態系統,吸納各種社會力量協作項目的運作,充分利用圖書館等STEM非正式學習空間。[21]”要想擴大STEM項目的社會影響力和打造圖書館服務品牌,除了已有的館內及行業內聯動,還應該思考如何在全社會范圍內打造多元主體相互密切關聯的STEM教育生態圈,實現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1]??梢詷嫿缃绾献髂J?,例如與科學技術協會、研究所等合作,邀請STEM領域的專家如科學家、工程師等給孩子們上課或分享,加大科學比重,促進“STEM小達人”跳出圖書館的單一圈層。
6 結語
在當今的大數據時代,個人的STEM素養與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尤為重要。因此,STEM教育在全球范圍內掀起熱潮有助于培養具有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跨學科應用人才。而公共圖書館承擔著社會教育職能,是作為非正式教育機構開展STEM教育的重要場所。目前,我國公共圖書館在STEM教育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而針對學齡前兒童的STEM活動更是少之又少。上海少年兒童圖書館的“STEM小達人”項目為3~6歲親子家庭提供分齡分級、寓教于樂的STEM活動課,并借助活動向孩子們推薦優秀的科普館藏,推出STEM主題書單,加深了早期STEM教育與少兒圖書館圖書資源的有效融合,對公共圖書館增強開展學齡前STEM教育活動的能力有一定的借鑒意義。在未來的研究與實踐中,應當立足于讀者需求,持續優化創新,打造具有中國特色的STEM教育模式。同時,應當重視多元化合作,同諸如STEM專業教育機構、學校、科研機構等多元主體構建互惠互利的STEM教育生態圈,推動我國STEM教育進一步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蔚然,等.美國STEM教育在公共圖書館領域的發展及啟示[J].圖書館研究與工作,2021(10):57-63.
[2] 李娟.STEM理念下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個案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9.
[3] 于佳伶,盧清.幼兒園STEM教育活動的現狀及策略研究[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22(2):67-73.
[4] 金慧,胡盈瀅.以STEM教育創新引領教育未來——美國《STEM 2026:STEM教育創新愿景》報告的解讀與啟示[J].遠程教育雜志,2017(1):17-25.
[5] 澎湃網.《中國兒童發展綱要(2021-2030年)》(全文)[EB/OL].[2023-12-10].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14694277.
[6] 楊乃一.圖書館未成年人科學素養培育機制研究——基于國內科普閱讀推廣優秀案例[J].國家圖書館學刊,2021(2):67-79.
[7] 劉杰,許春漫.美國公共圖書館STEM教育實踐與啟示——以愛達荷州圖書館委員會STEM教育項目為例[J].圖書情報工作,2020(10):136-145.
[8] 新華網.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的講話[EB/OL].[2023-11-22].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20-09/11/c_1126483955.htm.
[9] 陳鶴琴.家庭教育與父母教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6.
[10] 瓊·利特菲爾德·庫克,格雷格·庫克著;和靜,張益菲譯.兒童發展心理學[M].北京:中信出版社,2020.
[11] 斯蒂芬·克拉生著;李玉梅譯.閱讀的力量[M].烏魯木齊:新疆青少年出版社,2012.
[1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宣部、中國科協、共青團中央關于印發《2001—2005年中國青少年科學技術普及活動指導綱要》的通知[EB/OL].[2023-11-22].http://www.moe.gov.cn/jyb_xxgk/gk_gbgg/moe_0/moe_7/moe_445/t1_5944.html.
[13] R. David Lankes. Expect More: Why Libraries Cannot Become STEM Educators[EB/OL].[2023-11-21].https://www.lpi.usra.edu/education/stemlibraryconference/events/Lankes_Expect_More_PRINT.pdf.
[14] 楊馨梅,王錚,李姍姍.圖書館科普教育的活動化創新與運營實踐——以海外圖書館Summer Science項目為例[J].農業圖書情報學報,2022(3):81-91.
[15] 吳品璇,陳柏彤.從Library Journal年度圖書館看美國公共圖書館學前教育[J].圖書館學研究,2019(12):95-101.
[16] 何奇芳.京滬非正式STEM科學教育環境及資源的比較研究[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9(8):5-8.
[17] 周佳貴.美國公共圖書館STEM教育實踐——以“星網絡”項目為例[J].圖書館論壇,2017(12):130-138.
[18] 邸雅靜.美國學校圖書館服務STEM教育工作的研究[J].情報探索,2021(8):94-101.
[19] 韓汶臻,許春漫.美國公共圖書館開展STEAM教育的實踐與啟示[J].圖書館學研究,2020(7):93-101,92.
[20] 嚴貝妮,黃心怡.美國Library Journal年度圖書館學齡讀者服務研究[J].圖書館學研究,2022(3):59-68.
[21] 百度文庫.《中國STEM教育2029行動計劃》十項建議[EB/OL].[2023-11-22].https://wenku.baidu.com/view/dbc4b08fd6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1f.html?_wkts_=1700632302008amp;bdQuery.
朱子夜 女,1996年生。碩士,助理館員。研究方向:少兒閱讀推廣。
(收稿日期:2024-02-08;責編:鄧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