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在經濟全球化程度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國際傳播在促進國際貿易、投資等各種經濟活動方面的作用日益凸顯。根據《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自貿港第一個階段的重要任務是在2025年前,圍繞貿易投資自由化與便利化,適時啟動全島封關運作。在我國城市的國際傳播與品牌打造過程中,國際社交媒體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國際傳播是達成這些目標的重要支撐。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能夠提升國家形象、增強國際影響力,在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方面貢獻智慧與力量。文章采用文獻分析法,對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能力進行分析,以海南自貿港存在的傳播渠道單一、語言文化障礙、國際認知度不高和國際形象塑造不足等問題為基礎,提出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能力提升策略:在傳播渠道方面,多渠道傳播,將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相結合;在語言和文化層面,多語言傳播,擴大跨文化交流范圍;在國際認知度層面,加強國際宣傳推廣,積極塑造國際形象。同時,建議在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和國際化環境建設等方面提供保障。文章旨在提升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傳播能力,增強其在全球的影響力。
關鍵詞: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國際形象;國際認知度
中圖分類號:G206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19-0042-05
隨著經濟全球化進程的推進,國際傳播在促進國際貿易、投資以及提升區域競爭力和國際形象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海南自貿港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承擔著引領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使命。做好國際傳播,不僅能提升海南自貿港在全球的知名度和吸引力,還能促進國際經貿合作,吸引更多的國際投資和高端人才。然而當前,海南自貿港在國際傳播方面面臨諸多挑戰,如傳播渠道單一、文化差異帶來的溝通障礙等。
本文重點探討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面臨的挑戰,并提出優化國際傳播的策略,以期為海南自貿港實現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持和借鑒。
建設海南自由貿易港,是我國改革開放的一項重大舉措,是黨中央著眼國內、國際兩個大局,著眼于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全局,深入研究、統籌考慮、科學謀劃作出的一項戰略決策。
根據2018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和2020年發布的《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海南自貿港的建設目標如下: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貿易自由便利和投資自由便利為重點的自由貿易港政策制度體系;到2035年,自由貿易港制度體系和運作模式更加成熟,實現貿易自由便利、投資自由便利、跨境資金流動自由便利、人員進出自由便利、運輸來往自由便利和數據安全有序流動,成為我國開放型經濟新高地;到21世紀中葉,全面建成具有較強國際影響力的高水平自由貿易港。
海南自由貿易港的建設蓬勃開展,有效發揮了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的作用。自由貿易港圍繞經濟全球化,聚焦制度創新、政策優化、營商環境改善等方面,促進國內外投資貿易、推動自由便利的人員流動以及區域經濟的高效聯動。通過政策優勢和對外開放,海南自貿港致力于提升國際競爭力,吸引高端產業、資本和人才,成為我國深化開放和全球合作的關鍵樞紐。
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在提升海南形象、吸引國際投資和人才、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當前,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傳播仍面臨一些挑戰。
(一)傳播渠道單一
目前,海南自貿港在國際傳播方面存在傳播渠道單一的問題[1],傳播活動難以取得良好的傳播效果,主要傳播途徑局限于官方網站和政府發布會,未充分發揮新媒體的力量,缺乏多元化和立體化的傳播渠道[2]。這導致信息傳遞受限,無法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和關注點。由于傳播渠道單一,海南自貿港在國際舞臺上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受到制約,難以充分展示其發展成果和吸引力。
(二)語言和文化障礙
國際傳播是一種跨文化的傳播實踐,由于語言和文化差異,海南自貿港在國際傳播中面臨溝通障礙[3]。部分受眾對海南的了解有限,對其發展定位和政策舉措存在誤解,進而影響了國際傳播效果。盡管漢語是世界上使用人數最多的語言,但在國際交流中,許多受眾并未熟練掌握漢語,導致信息傳遞不暢和理解受限[4]。同時,海南自貿港采取的傳播方式以及立足的文化背景與西方國家存在差異,這也增加了傳播的難度。語言和文化障礙限制了海南自貿港在國際舞臺上的有效傳播,使國際傳播內容難以被全球受眾理解和接受[5]。
(三)國際認知度不高
相較于其他國際知名自貿港和經濟特區,如新加坡自由港、迪拜自由貿易區等,海南自貿港的國際認知度相對較低[6]。國際社會對海南自貿港的認知主要停留在表層,缺乏深入了解和關注。由于缺乏足夠的曝光和有效的傳播渠道,海南自貿港的發展成果和優勢未得到全球的充分認可。這種低國際認知度進一步導致海南自貿港在國際投資、貿易合作等方面面臨挑戰,導致其在全球經濟格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受到影響。
(四)國際形象塑造不足
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形象塑造相對薄弱,不僅缺少清晰、獨特、具有吸引力的品牌形象和突出優勢,而且缺少獨特的文化符號。國際形象定位是國際形象塑造的基礎,國際形象應有獨一無二的標識,使其難以被替代,這是影響海南自貿港國際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重要因素[7]。
(一)多渠道傳播
多渠道傳播意味著傳播不僅要依靠傳統的官方網站和政府發布會[8],還要積極利用國際峰會和展會、社交媒體等[9]。例如,組織海南自貿港國際論壇、投資洽談會、文化交流活動等,邀請國際政要、商界領袖、學者和媒體代表參加,加強與國際社會的交流與合作。積極參加國際性的貿易展覽和經濟論壇,如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世界經濟論壇等,展示海南自貿港的發展成果和投資環境,擴大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影響力。除了建設海南自貿港官方網站,還應在主要海外社交媒體平臺創建官方賬號,構建暢通的國際傳播渠道,定期發布海南自貿港的最新動態、政策解讀、投資機會等內容,與國際受眾互動交流[10]。通過外交渠道,加強與各國駐華使館、外交機構、國際組織等的溝通與合作,利用外交途徑推動海南自貿港國際形象的宣傳和推廣,增強國外公眾的信任感。與國際主流媒體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通過采訪報道、專欄文章、廣告宣傳等方式,提升海南自貿港在國際媒體中的曝光率和影響力。多元傳播力量的參與,可以使海南自貿港實現全方位、立體化的國際傳播。
(二)多語言傳播與跨文化交流
為了克服語言障礙,應采用多語言傳播策略,提供多種語言版本的官方網站、宣傳資料、新聞稿等,包括英文、法文、西班牙文等主要國際語言[11],以滿足不同國家和地區受眾的需求。通過開展相關活動,促進海南自貿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增進理解與信任。例如,可以組織文化藝術展覽、國際交流論壇、文化節慶等活動,展示海南的文化魅力和特色[12];為海南自貿港的工作人員提供跨文化培訓和交流機會,培養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國際視野,提高其與國際受眾溝通的能力;積極開展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國際合作項目,促進經濟、科技、教育、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打破語言和文化障礙[13],增進互信和合作共贏;開展外國文化推廣活動,引進外國文化藝術節目、展覽和表演,讓本地居民了解和接觸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促進文化交流互鑒。
(三)加強國際宣傳推廣
加大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宣傳推廣力度,利用社交媒體、互聯網平臺,廣泛傳播海南自貿港的政策、發展成就、投資環境等,提高海南自貿港的國際知名度。
積極參與國際合作項目和國際交流活動,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交流與合作,擴大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影響力[14]。可以舉辦國際研討會、商務考察活動、文化交流活動等,促進海南自貿港與國際社會的互動與合作。
積極開展與國際組織、跨國企業、外國政府等的合作交流,拓展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合作網絡,增強海南自貿港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和競爭力。
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的海南自貿港品牌[15],打造具有辨識度和吸引力的國際形象。可以通過國際市場營銷、品牌推廣、形象塑造等手段,提升海南自貿港的國際認知度和美譽度。
(四)積極塑造國際形象
明確品牌定位,制定科學的傳播策略,突出海南自貿港的獨特魅力和核心價值,提升其知名度和美譽度,塑造其積極向上、開放包容的國際形象[16]。
通過國際宣傳推廣、品牌營銷活動等手段,向國際社會展示海南自貿港的發展成就、投資環境、政策優勢等,提升海南自貿港的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加強外交宣傳和國際交流[17],積極推動海南自貿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政府、企業、機構等開展多層次、寬領域的交流與合作,增進相互了解與信任,促進國際形象的正面塑造;加強海南自貿港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與合作項目的實施,以文化交流促進國際形象的塑造和提升[18];建立健全的國際形象管理體系,加強對海南自貿港國際形象的監測、評估和維護,及時回應國際社會關切,及時調整和優化國際傳播策略,提升國際形象。
(五)提供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的重要性在于其可以為國際傳播提供法律保障、政策引導和資金支持,從而為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傳播提供良好的政策環境和制度保障。政策支持包括制定和完善相關的政策和法規,明確規定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的目標、任務和原則[19]。政策和法規可以明確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的基本原則和方針,明確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的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為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工作提供政策依據和法律保障。政策支持還可以為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提供資金和資源支持,推動國際傳播工作順利開展。
具體來說,政府可以通過設立專項資金、提供政策性貸款等方式,解決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項目資金和資源不足的問題[20],推動國際傳播工作順利開展。同時,可以通過出臺相關政策文件、組織國際傳播專題研討會、組織國際傳播培訓等方式,為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提供政策指導和政策支持[21],解決發展中遇到的問題,推動國際傳播工作高質量發展。
(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化時代,良好的信息通信基礎設施是國際傳播的基礎[22]。因此,海南自貿港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以確保傳播渠道的暢通和國際傳播能力的提升。加強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包括建設高速、穩定的互聯網接入網絡,提供快速、可靠的互聯網服務,以滿足國際傳播的需要[23]。一方面,海南自貿港要加大對網絡基礎設施的投資和建設力度,提高網絡帶寬,擴大網絡覆蓋范圍,為國際傳播提供穩定可靠的網絡支持。另一方面,要提供現代化的傳播設備和技術支持。現代化的傳播設備和技術可以提高國際傳播的效率和質量,增強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傳播能力。海南自貿港可以引進先進的傳播設備和技術[24],積極應用和創新國際傳播技術,不斷提升國際傳播的水平和競爭力。此外,還要加強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安全是國際傳播的重要保障,加強信息安全基礎設施建設,能提高信息安全保障水平,有效防范信息安全風險和威脅[25]。
(七)加強人才培養
海南自貿港應注重引進和培養具備國際傳播能力的專業人才,提高員工的國際傳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以適應國際化發展的需求。
首先,要引進和培養國際傳播領域的專業人才。可以采取招聘、委托等方式,通過提供良好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優厚的薪酬待遇、廣闊的發展空間等,吸引國際傳播領域的專業人才來海南自貿港工作和創業。還可以積極開展國際交流和合作項目,加強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人才的交流與合作,促進國際人才的引進和培養。這些專業人才具有豐富的國際傳播經驗和專業知識,能夠為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傳播工作提供技術支持和指導[26]。其次,要加強對本地人才的培養。可以通過設立培訓機構、組織培訓活動等方式,提供多語言培訓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提升課程,提高本地人才的國際傳播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如此,可為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傳播工作輸送更多的專業人才[27]。
(八)加強國際化環境建設
經濟全球化時代,國際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對促進國際傳播工作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需積極打造國際化的生活和工作環境,吸引國際人才,提升國際傳播能力。
首先,要出臺便利的簽證政策和居留政策,吸引更多國際人才來海南自貿港發展[28]。其次,要建設現代化的住房和辦公設施,為人才提供安全、舒適、便利的居住和工作環境。再次,要提供國際化的教育和醫療服務,滿足國際人才及其家屬的需求。可以引進國際一流的教育和醫療資源,提供國際化的教育和醫療服務,為國際人才提供全方位的保障與支持。最后,要提供多元化的文化和娛樂活動,豐富國際人才的文化生活。可以舉辦國際文化交流活動、國際藝術展覽、國際體育賽事等,營造多元化、國際化的文化和娛樂氛圍,為國際人才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娛樂選擇。
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傳播是推動其深化改革開放、吸引國際投資和人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一環。然而當前,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傳播渠道單一、語言和文化障礙、國際認知度不高以及國際形象塑造不足等。為了促進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傳播,需采取一系列策略。
首先,應實施多渠道傳播策略,充分利用政府發布會、國際峰會和展會、官方網站、新媒體平臺等多種渠道,提升海南自貿港在國際舞臺上的曝光率和影響力。其次,要加強多語言傳播與跨文化交流,提供多語言版本的官方資料,并組織文化交流活動,促進海南與其他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合作。再者,要加強國際宣傳推廣,通過國際媒體、社交媒體等平臺廣泛傳播海南自貿港的政策、發展成就和投資環境,提高其國際知名度和美譽度。最后,要積極塑造海南自貿港的國際形象,明確品牌定位,制定科學的傳播策略,突出其獨特魅力和核心價值,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品牌形象。
此外,還需重視政策支持、基礎設施建設、人才培養和國際化環境建設等方面,為海南自貿港國際傳播工作的順利開展和持續發展提供全面的支持和保障。
參考文獻:
[1] 曉侃.新時代我國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路徑: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國際傳播交流》[J].傳媒,2024(8):100.
[2] 施懿,吳瑛.地方國際傳播中心建設:現狀、問題與展望[J].青年記者,2024(9):68-72.
[3] 李宇.當前國際傳播的短板分析與優化策略[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9(12):29-32.
[4] 克里蒂·朱布.國際化“國際傳播”[J].國際跨文化傳播學刊,2022,2(1):118-112.
[5] 吳宥拉.媒體上的國際旅游:大韓民國新聞報道案例研究[J].亞太旅游研究雜志,2021,26(10):1111-1124.
[6] 劉雯靖,鄒軍.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傳播:核心價值、區域品牌與數據共通[J].對外傳播,2023(12):68-72.
[7] 李娟.權力與價值的博弈:國際傳播戰略模型研究[J].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4,44(3):156-165.
[8] 曾潤喜,楊璨.數字政府傳播:概念、關鍵議題與體系建設[J].電子政務,2024(5):2-11.
[9] 張亞明,付堯飛,宋雯婕,等.社交媒體時代全球智庫國際傳播力研究:基于87家智庫Twitter賬戶的社交網絡分析[J].智庫理論與實踐,2024,9(2):48-59.
[10] 劉磊,李詩雨,鄧穩根.海南自貿港短視頻國際傳播策略研究[J].傳媒,2024(8):57-59.
[11] 孔雅婷,王輝.語言國際形象的內涵特征、構成要素、生成機制及提升策略[J].中國語言戰略,2023,10(2):92-102.
[12] 吳紅雨.中國數字城市品牌傳播影響力解析[J].上海廣播電視研究,2024(2):64-74.
[13] 張靜,嚴三九.符號、情感與記憶:北京冬奧會文創產品國際傳播力提升的實踐路徑[J].新媒體與社會,2023(3):80-89,389-390.
[14] 蔣昂妤.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實踐邏輯[J].理論導報,2024(3):36-38.
[15] 楊鵬廣,李辰飛,徐櫻蕓.基于“元設計”理論的東盟國際旅游文創設計品牌影響力提升研究[J].科技創業月刊,2024(4):190-193.
[16] 張曉軍.推進國際傳播能力建設的五個新維度[J].全媒體探索,2024(3):34-35.
[17] 高騰飛,劉志一.品牌國際傳播中數字廣告的作用探析[J].青年記者,2024(4):98-101.
[18] 呂鴻,孫悅文,鄧瑜.走具有海南自貿港特色的國際傳播之路[J].新聞戰線,2022(8):7-10.
[19] 虞鑫,王剛.國際傳播的精準協同論:知行難點與路徑關系[J].南方傳媒研究,2024(2):6-13.
[20] 張志安,李欣穎.地方國際傳播中心實施城市傳播的差異路徑[J].對外傳播,2024(3):4-8.
[21] 張琦.“一帶一路”背景下我國對外文化傳播力的提升路徑[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19(24):110-113.
[22] 方平,錢放.新媒體時代國家形象的國際傳播策略研究:以YouTube 2022年北京冬奧會視頻為例[J].傳媒論壇,2024,7(5):14-17.
[23] 楊明品.構建廣播電視和網絡視聽國際傳播新格局,促進高質量發展[J].廣播電視網絡,2024,31(4):14-24.
[24] 陳晗章.數智技術賦能中華民族現代文明國際傳播進路[J].中國出版,2024(6):16-20.
[25] 姚姿如.文化強國視域下國際文化傳播人才培養路徑研究[J].傳媒,2024(7):85-87.
[26] 相德寶,曾睿琳.從“國際傳播+”到“+國際傳播”平臺時代的國際傳播人才培養模式重構[J].對外傳播,2023(12):49-53.
[27] 唐磊.著力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促進文明交流互鑒[J].旗幟,2023(12):27.
[28] 高毅丹,陳虹.平臺化突圍:中國主流媒體國際傳播的戰略轉向[J].新媒體與社會,2023(3):120-135,391-392.
作者簡介 李意蕎,研究方向:傳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