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深入剖析了當前小學教育體系中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現狀,研究了角色扮演活動在自主管理能力培養中的作用,以永昌鎮小“蒲公英行政署”為例,通過構建微型社會的教育生態系統,為學生提供了多樣化的角色體驗,結合具體分工、項目管理和激勵機制,有效提升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為教育實踐提供了創新模式。
關鍵詞:自主管理能力;角色扮演;蒲公英行政署;社會實踐
隨著社會經濟的迅猛發展和工作、生活節奏的日益加快,自主管理能力已成為個人成長與職業成功的關鍵性要素。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核心,涵蓋了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六大素養[1]。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是實現“自主發展”這一核心素養目標的重要途徑。
(一)自主管理能力的定義
自主管理能力是指個體在沒有外部直接指令或監督的情況下,能夠自我激發、規劃、執行、監控和調整個人行為與心理狀態的能力。這種能力涵蓋了時間管理、目標設定、情緒調節、自我激勵、決策制定及自我反思等多個方面,使個體能夠有效達成個人目標、適應環境變化,并在學習、工作和日常生活中表現出高度的責任感和自我效能。
(二)自主管理能力的意義與價值
在心理成長層面,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對于個體的心理健康和健全人格的發展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當學生能夠自主地管理自己的學習、生活與情緒時,他們的自我效能感會顯著增強,學會自我激勵,自信地面對各種挑戰。
從學生效度的角度來看,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極大地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動力。學生學會了目標導向學習,有效管理時間,并能夠自我監控和調整學習策略。
在社會適應性方面,自主管理能力的鍛煉同樣具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學生通過自我管理,不僅提高了人際交往能力,學會了在團隊中有效溝通和協作,還增強了規則意識和對他人的尊重。
從未來發展的角度來看,自主管理能力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職業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支撐。在社會和職場中,具備自主管理能力的人往往能夠更好地適應變化,保持競爭力。
當前小學教育體系在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培養方面雖有進展,但仍面臨多重挑戰。一方面,學校開始注重學生自我意識的覺醒,鼓勵他們在班級管理中發揮積極作用,但另一方面,深層次的問題依然存在: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足
雖然一些學校認識到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重要性,但在實際操作中并未給予足夠的重視。這主要體現在德育課程和教學內容的安排上,往往側重于基礎知識的傳授和基本能力的培養,而忽視了自主管理能力這一核心素養的系統性融入。這導致了教學內容缺乏從理論到實踐的連貫性設計,缺乏專門針對時間管理、目標設定、情緒調節等自我管理技能的教授。
(二)學生實踐平臺缺失
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需要實際操作和真實情境的體驗。然而,目前學校在提供這樣的實踐平臺方面顯得不足。學生缺乏在復雜情境中學習自我管理的機會,難以在實踐中學習如何有效管理時間、資源和解決實際問題。這限制了自主管理能力的實際應用和提升。
(三)學生興趣激發不足
由于實踐平臺和課程的不足,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往往以教師說教為主,缺乏趣味性、實踐性強的教學活動。同時,缺乏相關的評價機制,使得學生難以體會到自主管理帶來的成就感和樂趣。這進一步降低了學生的參與度和實踐意愿,使得他們對自主管理能力的培養缺乏興趣和學習動力。
情境學習(Situated learning)是由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讓·萊夫(Jean Lave)教授和獨立研究者愛丁納·溫格(Etienne Wenger)于1990年前后提出的一種學習方式,強調知識和技能是在具體的社會文化情境中通過實踐而獲得和發展的[2]。角色扮演作為一種高度情境化的教育干預手段,其核心在于通過構建貼近現實或富于想象的場景,賦予學生具體的社會角色,以促進其在模擬環境中深入體驗、主動實踐并反思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的過程。通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是學習如何管理自己,更是通過“做中學”的方法,構建起了個人對自主管理的獨到見解和實踐策略。角色扮演對于培養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具有以下優勢。
(一)沉浸性與體驗性
角色扮演通過模擬真實或假設的情境,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體驗不同角色的職責與挑戰,這種沉浸式學習方式比傳統講授或閱讀材料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和參與度,從而更有效地培養學生的自我規劃、時間管理、情緒調節等自主管理技能。
(二)自主性與實踐性
在角色扮演過程中,學生需自主決策、解決問題,這種主動參與和實踐的機會遠超過傳統的被動接受知識的方式。學生在活動中學習如何設定目標、執行計劃、評估結果,這直接鍛煉了其自主管理的能力,而非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
(三)情感性與社交性
角色扮演涉及大量的角色互動,學生在扮演不同角色時,必須理解他人情緒、進行有效溝通、處理人際關系,這不僅促進了情感智能的提升,還自然而然地加強了合作、領導、沖突解決等社交技能,這些都是自主管理能力中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
以永昌小學為例,以其?;罩行牡钠压D案為靈感,創造性地規劃了“蒲公英夢想小鎮”的校園環境概念,將校園進行生活化改造:在校園入口處草坪做了“蒲公英夢想小鎮”六個文化字;校園平面圖由學生手繪,命名為“蒲公英小鎮導覽圖”;學校榮譽墻命名為“蒲公英榮譽”。同時根據日常教學和學生生活的需要,建設了一系列生活化的景觀設施,如蒲公英廣場、蒲公英報告廳、蒲公英茶藝空間、蒲公英畫廊等。為提升學生自主管理能力,學校設立了“蒲公英小鎮行政公署”(簡稱蒲公英行政署)這一平臺,設立相關的管理部門,提供體驗崗位,賦予學生實際參與學校治理的權力與責任。通過角色扮演與模擬社會運作,學生得以在實踐中提升自我管理能力,鍛煉團隊協作技巧,提前認知并適應未來社會角色。
(一)蒲公英行政署的創設理念
模擬真實場景。蒲公英行政署的設計靈感源自于對現實社會的模擬,意在構建一個縮小版的社會生態系統,其中包含政府機構、公共服務、商業運作等多種元素。這種設計讓學生在熟悉的校園環境中,體驗和理解社會運作的基本規則、角色分工及責任擔當,從而在安全、可控的環境下學習自主管理。
確立學生中心。強調以學生為主體,尊重每個學生的獨特性和主體性,鼓勵他們根據個人興趣、能力參與行政署的不同部門和角色,如擔任衛生部長、文化宣傳部長等。通過角色扮演,學生能主動參與決策、解決問題,從而在實踐中發展自我管理能力,增強責任感和領導力。
倡導“全人”教育。倡導全面發展,不僅僅關注學科知識的傳授,更注重情感、社會技能、道德倫理等非認知能力的培養。在這里,教師、學生、保安、保潔、食堂阿姨都是小鎮公民,他們之間都是平等的,其關系類似于小鎮居民之間的關系。通過行政署的運作,學生在體驗中學習團隊合作、溝通協調、批判性思維等能力,促進其成為全面發展的人才。
(二)蒲公英行政署的平臺架構
蒲公英行政署基于學校日常管理和學生成長需要,仿照現實政府架構,設立多個部門,如衛生部、禮儀部、能源部、生活部等在各個部下面設立二級部門,從而創設更多的體驗崗位,實現對“小鎮”的全面管理。
1.#衛生部、禮儀部、能源部、生活部、財務部各設部長3人,其中每月選拔一人擔任首席。首席負責召開本部門的會議,協調內部工作。
2.#其他部門根據分工,承擔不同角色。其中每個部門由1人總負責。如“蒲公英回收公司”設總經理1人,工作人員4人,由總經理協調本部門各項工作。
3.#每一個部門各設導師1人,由學校教師兼任,負責日常指導,協調各項工作。
(三)蒲公英行政署的日常運行
1.運行機制
實行項目制管理,各部門根據學校實際需求或學生提議,策劃并實施各類項目,如環保宣傳周、文化節等,項目從策劃、執行到評估全程由學生主導,教師則作為顧問和監督者,提供必要的指導和支持。同時,完善反饋與評價機制,包括定期的工作匯報、師生互評、自我反思報告等,確保機構的有序運行。通過“永小幣”等激勵系統,對學生的表現給予正向反饋,激勵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提升自我管理能力。
同時,打破邊界,積極與校外機構、社區合作,引入真實的社會資源和項目,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讓學生在真實的社區服務中鍛煉自我管理和社會實踐能力。
2.人員選拔
任期限制。每個崗位的任期為一屆,擔任過某一職務的成員在接下來的競選中不能重復競選同一職位,以確保崗位輪換和機會均等。
加分鼓勵機制。對于上次競選未成功的候選人,如果再次參選時,將享有加分政策,鼓勵學生積極進取,不畏失敗,持續參與。
任職經歷要求。競選特別行政長官的候選人必須具備至少兩種不同崗位的任職經歷,這表明對候選人有多崗位工作經驗的要求,強調了綜合能力和經驗的重要性。
3.角色分工
根據小鎮行政署部門設置,每個部門下設具體職位,如部長、副部長及職員等。同時,根據各個部門的實際,明確工作要求,由角色體驗者(學生)討論分工,在這個過程中幫助學生理解工作,設計工作路徑,從而完成角色認知。
比如蒲公英小鎮通過競聘產生了3名衛生官:趙玲燕、項天行、羅一鳴。他們在上任前請上屆的3個衛生官做經驗分享,然后根據上一屆的建議3個人討論分工,明確職責和工作流程。趙玲燕負責晨間檢查、項天行負責午間時段的檢查、羅一鳴負責傍晚時段的檢查。如果有重大活動,3個人一起上崗;學生個人、教室衛生做的不好責令即時整改,公共區域的衛生能解決的當場解決,解決不了的通知相關中隊;每次檢查,把檢查圖片通過平板電腦發送到各班的電子班牌系統,實時通報;每周五中午12:00在小鎮議事廳開一次會,對13個中隊一周的衛生情況進行匯總,評比出個人衛生、教室衛生、公共區衛生的先進中隊,把名單推送給值周教師,經值周教師審核后,再確定表彰名單,在第二周的升旗儀式上進行表彰;首席衛生官上崗時必須穿上馬夾,佩戴胸牌;每天上午到校到小鎮議事廳領取Pad,下午離校前把Pad交回小鎮議事廳。
除了開展日常管理,確保學校正常有序運行,學校還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提供項目化研究的機會,提升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比如針對校園里能耗比較高,蒲公英行政署的能源部發起了“節能金點子”征集通告,通過釘釘表單,收集了2000多條節能金點子,選取了30條可行性建議進行電子投票,最終產生了10條金點子。
(四)蒲公英行政署的后臺支持
在蒲公英行政署的運行過程中,必須確保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學校、教師的主導作用不可缺失。
1.教師在角色扮演中的角色與支持
提供引導。教師首先負責引導學生理解角色扮演的意義,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角色認知。他們根據學生的特點和興趣,提供個性化建議,指導學生選擇最適合自己的角色和部門。在項目策劃和執行階段,教師作為顧問,提供必要的知識背景、策略指導和資源鏈接,確保學生在實踐中能夠獲得實質性的學習成果。
及時反饋。教師需細致觀察學生在角色扮演過程中的表現,包括團隊合作、決策能力、問題解決策略以及情緒管理等非認知領域的發展。通過定期的一對一交流、工作匯報會議以及觀察記錄,教師給予學生具體、建設性的反饋,幫助學生認識到自己的進步和有待提升的地方,鼓勵學生自我反思,不斷優化表現。
監督協調。在模擬社會環境中,教師扮演著維護秩序的重要角色,確保所有活動在尊重、公平、安全的原則下進行。他們要制定清晰的規則框架,監督學生遵守規則,處理可能出現的沖突,創造一個積極健康的社群氛圍。同時,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
2.學校在角色扮演中的支持體系
提供基礎設施完善資源配置。學校為蒲公英行政署的運行提供必要的物理空間和設備支持,如設立專門的小鎮議事廳作為學生集會、討論的場所,建立學校電子班牌系統,提供平板電腦、學生服裝、標識標牌。同時,學校積極整合校外資源,建立與社區、企業、政府部門的合作關系,為學生提供更多實踐機會。
建立相關制度提供政策保障。學校制定明確的規章制度,為角色扮演活動提供制度保障。這包括工作時間表、明確角色職責、設定評價標準等,確保活動規范有序進行。同時積極營造一種開放、包容、鼓勵創新的氛圍,為學生實踐提供心理支持,讓學生敢于提出新想法,勇于接受挑戰,在遇到困難時能夠得到及時的幫助和鼓勵。同時建立表彰機制,對表現突出的學生、團隊及項目給予獎勵,增強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開展教師培訓提供專業指導。學校重視教師在角色扮演教育中的關鍵作用,定期組織教師參加專業培訓,提升教師在項目式學習、角色扮演教學法、學生心理輔導等方面的專業能力,確保教師能夠有效指導和支持學生的學習與成長。
通過這樣一套設計思路和實施架構,蒲公英行政署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生動的自主管理能力培養平臺,還構建了一個學習與實踐相結合、知識與能力并重的教育生態,為學生未來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蒲公英行政署的設立打破傳統教育的界限,創新性地將學生自治與學校管理相結合,將理論知識與實踐體驗融為一體,為學生搭建了一個微型社會的實驗場。在這個平臺上,學生不僅僅是學習的接受者,更成為了校園生活的積極參與者和管理者。角色扮演不再局限于簡單的游戲或表演,而是成為一種深度學習和能力培養的工具,讓學生在模擬的社會角色中,親身體驗決策、執行、協作與領導的過程,促進了公民意識的覺醒,提升自主管理能力,為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社會責任感提供了寶貴的實踐經驗。
參考文獻:
[1] 鄒韓仕.社會性科學議題教學在中學物理課程中的實踐探索:以“核能供暖,可行嗎”議題為例[J].物理通報,2022(8).
[2] 游娜.中學英語教學中情景教學法的運用對策探討[J].中國多媒體與網絡教學學報(下旬刊),2019(11).
編輯/陸鶴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