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象高質量發展綱要(2022—2035年)》要求建設高水平氣象人才隊伍。改革開放以來,氣象人才隊伍建設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然而面對新時期氣象事業發展的新需要,一些基層氣象部門在人才的數量以及質量上還需要進一步加強。
基層氣象工作的綜合性和復雜程度較高,需要基層氣象干部具備綜合管理、領導決策等與崗位需求所匹配的行政管理能力和素質。這要求基層氣象干部必須從僅專注業務知識的專業型人才轉變為兼具管理技巧的復合型高素質人才。結合基層氣象工作對基層氣象干部行政管理能力的需求,本文初步探索培訓的內容結構,以進一步發揮氣象教育培訓保障人才隊伍建設的作用,為完善管理能力課程體系研究提供參考和借鑒。
《全國干部教育培訓規劃(2023—2027年)》提出的著重培養提升干部素質的要求,以及在日常工作中基層氣象干部的行政管理能力“短板”,可構成基層氣象干部培訓內容開發的基礎和思路。
領導干部要提高政治能力、調查研究能力、科學決策能力、改革攻堅能力、應急處突能力、群眾工作能力、抓落實能力。這七項能力是新時代領導干部干事必備的“基本功”。推進氣象事業高質量發展要求廣大氣象干部努力提高適應新時代、實現新目標、落實新部署的履職能力。
從組織需求的層面來看,基層氣象干部能力提升,既需要依靠對理論的深度學習,又離不開管理實踐檢驗。因此,培訓的內容應當囊括“理論武裝”與“技巧學習”,既要重視理論性與專業性,也要兼具實操性,增強培訓的轉化與應用效果。
一些基層氣象干部工作年限較長,基層工作經驗豐富,但對科學管理的方法則掌握欠佳。因此他們普遍具有管理能力培訓需求,且這一需求具有階段變化的特點:在初期,他們主動尋求能力提升的意愿較強,培訓需求明顯;隨著工作實踐的豐富,他們的能力不斷被打磨并內化為個體的管理技巧和管理方法,進而對外部力量的需求有所下降。所以,系統性管理能力培訓需要契合基層氣象干部的階段性需求才能取得良好的培訓成效。
從基層氣象干部在行政管理工作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入手,他們對培訓課程的具體需求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在工作協調方面,基層氣象干部反映的重復工作過多、權責不匹配的問題較為突出,這會導致工作效率不高。
在人際溝通方面,應急溝通存在不足的問題被提及較多。應急處置問題集中表現在應急的溝通方式與效果上。溝通的方式方法是影響人際關系的核心因素,不少基層氣象干部反映工作中面臨相關困擾,提出了培訓需求。
在團隊管理方面,對于如何調動下屬積極性,加強其貫徹執行力的問題,各階段管理者的反映也比較集中。管理者是組織的核心,是團隊的領導者,團隊管理問題也是領導效能的體現,反映出基層氣象干部在領導效能層面存在短板。
培訓設計可提煉領導干部必備的七種能力中有關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分析組織對基層氣象干部行政管理能力的要求,據此展開課程結構內容研究,確定以“加強管理理論儲備”與“掌握管理技巧方法”為兩大主題的整體結構。
從能力本位的視角出發,培訓設計可根據基層氣象干部能力的不足,形成以“2+5+N”為具體內容的課程體系框架,如第143頁表1所示。從整體來看,課程體系建立在“理論”與“方法”兩大主題的基礎之上:理論課程既是構筑行政管理能力的基礎,也體現了組織需求;方法課程在理論的基礎上更加貼合基層氣象干部的管理實踐,屬于“方法論”課程。
●儲備管理理論
1.黨的創新理論。管理理論課程既是對時政類課程的補充,又著重于對與管理能力相關的精神解讀。培訓設計可通過梳理組織對氣象干部履職的要求,基于新時代基層氣象干部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事業中的定位,聚焦于氣象干部在氣象服務生態保護、推進高質量發展必備的管理能力提升上。
2.科學管理思維。管理理論課程可圍繞一些基層氣象干部未接受過系統性管理學習的特點,及廣大氣象干部在推進氣象高質量發展事業中必不可少的素質,開發有針對性的培訓內容。
●掌握管理的技巧方法
1.工作效益。管理方法課程主要基于干部個人的工作技能與方法層面,圍繞如何提高工作效益這一問題設計培訓內容。培訓內容設計應涵蓋“計劃”“績效”“決策”等基層氣象工作中影響工作效益的管理職能與環節,具體結合基層氣象工作特點、日常管理工作需要的個人技能和素質,以及應對心理壓力的方法和技巧等展開。
2.溝通效率。管理方法課程的設計不可忽視如何提高溝通效率這一問題。有關提高溝通效率的培訓具體可包括團隊合作、團隊執行等促進團隊協作效率的內容,其中針對團隊溝通,主要涉及在具體溝通障礙以及不同管理情境下有效的溝通技巧與策略等,推動實現良好溝通,促進組織貫徹執行力提升。
3.團隊管理。管理方法課程設計還應聚焦基層氣象干部的領導職能,圍繞如何增進團隊管理效能來設計培訓課程內容。相關課程可通過對基層干部領導力與領導藝術的主要理論和研究趨勢進行闡釋和梳理,并結合實際案例或經驗分享的形式對理論進行補充,從而使培訓更加貼近基層氣象干部工作實踐。針對團隊建設方面,相關課程可涉及團隊管理、激勵與協調、組織結構變革、組織倫理建設等內容,提升團隊分工及各流程的規范化水平,增強團隊協作性。
●促進課程融合,提高培訓的針對性
為保證培訓的順利開展和有效性,基層氣象部門要根據培訓對象進行培訓內容的針對性設置,以及對一些課程的取舍。具體來看,要針對培訓對象的工作性質、崗位特征,結合思想政治、業務能力提升等設置行政管理能力提升課程。其中,對于增進管理理論儲備的培訓模塊的設置,宜與政治素養方面的課程融合,系統梳理相關理論邏輯,兼顧理論性與專業性,契合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組織需求。
●加強教學評估,按需更新培訓內容
基層氣象部門可利用多種渠道邀請參訓學員對培訓課程進行教學評估。評估具體圍繞課程的整體設置、各課程的結構設計、教學形式、理論深度、實踐意義等方面展開,既可從學員角度分析培訓內容設計是否合理、培訓質量是否達標以及能否達到培訓既定目的,還可以反映學員的培訓需求,了解培訓對象“缺什么”,進而調整培訓內容設置。另外,培訓應當按需調整更新,以高度契合組織需求、崗位要求和個人需要的變化。
●創新教學形式,以作用實踐為導向
培訓內容最終需要在實踐中應用并檢驗成效。管理學是一門應用學科,行政管理能力提升的最終目的必然要回歸實踐運用,這也是檢驗培訓有效性的唯一途徑。為此,基層氣象部門要創新教學形式,結合培訓內容的特征,采用情景模擬、訪談分享、案例教學等方式,在“教”與“學”的各個環節中緊密結合實踐,引導學員自主參與和深度實踐,實現課程質量的持續優化。
探索基層氣象干部行政管理能力培訓課程,有助于整合氣象教育培訓中既有的相關課程。但如何構建完善的氣象干部行政管理能力提升課程體系和教學體系,不斷豐富和拓展能力素質提升培訓內容,有待未來更多有針對性的研究與實踐。
作者單位 四川省氣象災害防御技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