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退休前,林宇輝是山東省公安廳物證鑒定中心視聽室高級工程師、首席模擬畫像專家、一級警督,并擔任國際刑事科學法庭畫像專家的職務。退休后,林宇輝發起了公益項目,免費為無影像留存的烈士畫像。多年來,他到過27個城市,行程達1萬多公里,訪問過的烈士見證人超過400人。
為了盡可能還原烈士相貌,林宇輝走訪烈士家鄉,傾聽當地老人的描述,研究從抗日戰爭到解放戰爭再到抗美援朝戰爭等不同時期的服裝變化、發型變化,區分不同地區人的面部特征,甚至仔細推敲烈士所在部隊的衣著細節。不僅要畫準相貌,更要畫出神韻,精益求精的背后,正是林宇輝對英烈精神的崇敬。起初,林宇輝計劃“為100名烈士畫像”,如今已記不清畫了多少烈士畫像。“能畫多少就畫多少”,在他看來,為烈士畫像是一項搶救性工作。隨著老兵和見過烈士的群眾逐漸辭世,獲取第一手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少,繪制的難度也越來越大,他正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持續創作。
關鍵詞
崇尚英雄 紅色基因 精神賡續
“人”為我用
中華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輩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樣需要英雄情懷。林宇輝讓無名者有名、讓英雄容貌再現,是對烈士跨越時空的致敬,能夠為后人緬懷找到情感投射的對象,為英烈精神賡續傳承找到具象化的載體。他讓無名英烈的光榮事跡得以被人們知曉、傳頌,讓全社會“崇尚英烈、緬懷英烈、學習英烈、捍衛英烈、關愛烈屬”的氛圍愈加濃厚。我們要發揚英烈精神,汲取奮斗力量,讓紅色基因、革命薪火代代相傳,讓愛國主義和革命英雄主義成為引人向上、催人奮進的強大精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