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風,來去如風,來得快去得也快,突然發作、疼痛難忍、苦不堪言。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飲食結構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痛風也從過去的“帝王將相府”,“刮”到了“尋常百姓家”。痛風發作男性多于女性,南方多于北方,多發生于40~60歲的男性。
痛風又稱“高尿酸血癥”,如同一個潛藏的殺手,悄無聲息地侵襲著人們的健康。這是由于體內尿酸代謝失衡,導致血液中尿酸濃度居高不下的一種代謝性疾病。當尿酸堆積過多,超越其在血液中的承載極限時,它們便以結晶的形態悄然沉積在關節、腎臟等組織之中,引發一場紅腫、疼痛、發熱的炎癥反應,逐漸侵蝕著我們的身體。

1.尿酸過剩之謎:尿酸,這一人體內的代謝產物,主要來源于嘌呤的分解。當過量攝入高嘌呤食物,如動物內臟、海鮮佳肴,或體內嘌呤代謝出現紊亂時,尿酸便如洪水猛獸般泛濫成災。更有甚者,某些疾病也會助紂為虐,加劇尿酸的生成。
2.尿酸排泄之路受阻:腎臟,這位尿酸排泄的忠誠衛士,一旦受損或排泄機制出現故障,尿酸便難以順利排出體外。此外,長期酗酒、濫用某些藥物,也會讓這條排泄之路變得更加崎嶇。
3.遺傳的烙印:痛風,似乎在家族中有著一種神秘的傳承力量。若家族中有人曾深受其害,那么個體罹患痛風的風險便如同被標記一般,無形中增加了許多。
1.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煎熬:痛風患者往往在最不經意時遭遇急性痛風性關節炎的猛烈襲擊。關節紅腫、疼痛、發熱,如同烈火焚燒,讓人痛不欲生。尤其在夜深人靜之時,疼痛更是如同惡魔般肆虐,讓人難以入眠。
2.慢性痛風性關節炎的折磨:若急性痛風性關節炎反復發作且未能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關節軟骨及骨質便會遭受嚴重破壞,逐漸演變為慢性痛風性關節炎。此時,關節畸形、活動受限等癥狀接踵而至,如同枷鎖般束縛著患者的生活。
3.痛風石的丑陋與隱患:當尿酸鹽結晶在皮下、關節周圍等組織沉積時,便會形成丑陋的痛風石。它們如同黃白色的毒瘤,大小不一,質地堅硬,甚至可能破潰形成瘺管。這些痛風石不僅破壞了患者的外貌美觀,更可能引發局部疼痛、感染等嚴重并發癥。
嘌呤是體內代謝產生尿酸的主要物質,因此痛風患者應嚴格控制嘌呤的攝入。高嘌呤食物主要包括動物內臟(如肝、腎、腦等)、海鮮(如魚類、蝦、蟹等)、濃肉湯、部分豆制品(如黃豆、綠豆等)以及部分蔬菜(如菠菜、蘆筍等)。痛風患者應盡量避免或限制這些食物的攝入。

為了維持營養均衡,痛風患者在限制高嘌呤食物的同時,應增加低嘌呤食物的攝入。低嘌呤食物包括大多數蔬菜、水果、蛋類、乳類和谷物等。這些食物不僅營養豐富,而且嘌呤含量相對較低,有助于痛風患者的身體健康。
脂肪代謝會產生酸性物質,影響尿酸的排泄,因此痛風患者應保持低脂飲食。同時,過多的鹽分攝入會加重腎臟負擔,影響尿酸的排泄,故痛風患者還應控制鹽分的攝入。建議痛風患者每日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減少高脂肪食物的攝入,如肥肉、油炸食品、燒烤等。

多喝水有助于尿酸的排泄,從而降低血尿酸水平。痛風患者應保持充足的水分攝入,每日飲水量至少為2000毫升。同時,避免飲用含糖飲料和酒精,以免加重痛風癥狀。
蛋白質是身體必需的營養素,但過多的蛋白質攝入會增加嘌呤的產生。因此,痛風患者應適量攝入蛋白質,以滿足身體需求。建議痛風患者選擇優質蛋白質來源,如瘦肉、禽類、魚類等,同時控制攝入量。
痛風患者應注意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以維持身體健康。特別是維生素C和鉀元素,有助于促進尿酸的排泄。建議痛風患者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如柑橘類、草莓、香蕉、菠菜等。

痛風患者應保持規律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要定時定量地進食。最后要強調的是飲食規律的重要性。痛風患者應保持定時定量的飲食習慣,避免暴飲暴食給身體帶來不必要的負擔。規律的飲食不僅有助于控制痛風癥狀,更能提升整體健康水平,讓我們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
(作者單位:山西白求恩醫院綜合醫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