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清徐的葡萄甜盈盈……”這首由著名歌唱家郭蘭英演唱的山西民歌《夸土產》中提到的太谷餅,是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的傳統名點,起源于明末清初,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太谷餅以其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久放綿軟的特點聞名全國。在太谷,有這樣一位太谷餅制作者,他以匠心獨運的技藝和不懈的創新精神,成為在太谷餅加工技術領域深耕多年的專家。他就是山西鑫炳記食業股份有限公司“白守貴職工創新工作室”帶頭人——白守貴。
鑫炳記太谷餅是山西鑫炳記食業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知名產品,該公司前身為太和糕點鋪,由李恒鈺于1859年創立,至今已有超過160年的歷史。鑫炳記太谷餅不僅承載著深厚的文化底蘊,還以其獨特的制作工藝和卓越的品質贏得了廣泛贊譽。白守貴這位地道的太谷人,從小就對太谷餅懷有深厚的情感,自2011年進入鑫炳記以來,先后擔任過維修工、維修組長、廠長、工會主席等職務,他工作兢兢業業,以廠為家,在平凡的崗位上埋頭苦干,榮獲多項市級、縣級五小競賽優秀成果獎,被評為優秀工會工作者、公司勞模等。
白守貴不僅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太谷餅制作大師,更是企業技術創新的靈魂人物。2019年,隨著公司工會工作的深入發展,白守貴職工創新工作室應運而生,他作為工作室的帶頭人,更是肩負起了推動企業技術創新、培養技能人才的重任。
走進白守貴的工作室,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排整齊排列的試驗設備和各式各樣的原材料。這里,是白守貴無數次嘗試與失敗、靈感與汗水交織的地方。他深知太谷餅作為地方特色美食,其傳承與創新同樣重要。因此,他在保留傳統制作工藝的基礎上,大膽引入現代科技手段,對太谷餅eoYs9VKziZj3K1m8jFD/UnH2cqC8Okc3Nc0at1jg2lI=進行了全面升級。
為了提升太谷餅的酥脆度而不影響其原有的風味,白守貴帶領團隊連續數周進行試驗。他們嘗試了不同的烘烤溫度、時間和濕度組合,甚至親自到田間地頭挑選最適合的原料。經過無數次的嘗試與調整,終于研發出了一種全新的制作工藝,使得太谷餅在保持傳統風味的同時,更加酥脆可口,贏得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
除了在產品創新上下功夫,白守貴還非常注重生產流程的優化和設備的改進。他主導研發的太谷餅傳輸翻轉器械,就是一項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新成果。
“傳統的太谷餅生產過程中,翻轉工序往往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且效率低下。有時掌握不好火候,要么沒烤熟,要么烤糊了。”為了解決這一難題,白守貴自2020年5月開始研發設備,“先聯系到浙江一家整流器廠家,說了我們的要求后,對方推薦了上海上整整流器廠,這種整流器是目前市場上最先進的,一般是用在高鐵上,費用頗高,但為了企業的長期發展,我們咬牙買了回來。歷經3個多月的組裝、調試、試用,終于成功設計出了這款智能恒度動力電柜生產線。”
“以前用的翻蓋烤爐,現在改成我們自己研發的雙溫自動擺放餅和自動翻餅不間斷生產的恒度隧道爐,每個班原來6名烘烤工,現在只用1名,成型組原來7個工人,現在只用1人。使用這種自動流水生產線后,雖然用工人數減少了,產量卻提高了10倍。”白守貴介紹說。
由于白守貴的不斷創新,不僅極大地降低了工人的工作強度,提高了生產效率,還保證了太谷餅的品質。“這些設備保證了相同的溫度和時間,烘烤出來的餅質量好、產品穩定,深受大家的喜歡,現在我們廠生產的太谷餅供不應求。”這些創新成果不僅在公司內部得到了廣泛應用,還吸引了行業內眾多企業的關注和學習。
白守貴深知,一個企業的發展離不開人才的支撐。因此,他非常重視對年輕員工的培養和教育。他常說:“作為一名工匠,我們要有精益求精的態度,要有敢于創新的勇氣。”在他的影響下,工作室的每一位成員都秉持著這種精神,不斷追求卓越、勇攀高峰。在工作室里,他親自指導年輕員工學習太谷餅的制作技藝和創新思維方法,鼓勵他們敢于嘗試、勇于創新。他定期組織技術培訓和交流活動,邀請行業內的專家學者來工作室授課指導,為年輕員工搭建學習和成長的平臺。在他的悉心培養下,工作室里涌現出了一批批優秀的技能人才和創新人才,為企業的持續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歲月悠悠,匠心灼灼。白守貴的付出與努力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廣泛贊譽和認可,成為了企業乃至整個行業的佼佼者。然而,對于他來說,這些榮譽不僅是對他過去工作的肯定和鼓勵,更是對未來工作的鞭策和激勵。他深知,作為一名企業技術帶頭人,自己肩負著傳承工匠精神、推動行業發展的重任。未來,他將繼續秉持著匠心獨運、創新無限的精神,帶領白守貴職工創新工作室不斷前行,為太谷餅這一地方特色美食的傳承與發展續寫下一個百年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