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討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在肺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前瞻性選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在免疫治療科接受化療的90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采用常規化療期間護理,觀察組以對照組為基礎采用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比較兩組胃腸道反應、心理狀態[采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化療配合度、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FACT-L)]。結果:觀察組胃腸道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護理后,兩組HA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1);觀察組化療配合度高于對照組(Plt;0.05);護理后,兩組FACT-L評分均高于護理前(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結論: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可減輕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胃腸道反應,改善心理狀態,提高化療配合度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肺癌;區域責任制護理;集束化護理;化療;胃腸道反應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21.012"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21-0044-04
肺癌是一種嚴重的惡性腫瘤,化療作為其主要治療手段之一,在控制和緩解疾病進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然而,化療過程中常伴隨胃腸道反應,如惡心、嘔吐、腹瀉等,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治療效果。因此,提供有效的護理措施以減輕化療期間的胃腸道反應是臨床關注重點。區域責任制護理注重醫療團隊的協同合作,將醫護人員按照各自專業領域特點分工,形成有機的工作體系。這種護理模式強調個體化評估和護理計劃的制訂,針對每位患者的特點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護理[1]。其主要強調醫療團隊的協作與配合,確保成員按照各自的職責工作,然而難以將患者多種護理策略整合,以提供全面、系統化的護理方案。集束化護理模式作為一種綜合性的護理策略,已被廣泛應用于腫瘤患者的護理實踐中,該模式通過將多個護理手段有機結合,在綜合干預的基礎上提供全面護理支持[2]。基于此,本研究選取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探討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模式在患者化療期間的應用效果,重點觀察其胃腸道反應。以期為臨床實踐提供指導和決策支持,進一步優化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護理管理。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前瞻性選取2022年1月1日~2023年4月30日在我院免疫治療科接受化療的90例肺癌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肺癌診斷標準[3],且經臨床病理學檢查確診為原發性肺癌;②接受標準化化療方案;③年齡≥18周歲;④意識清晰,能進行正常交流;⑤配合參與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存在化療禁忌證;②存在嚴重心臟病、肝腎功能不全等疾病;③有嚴重胃腸道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④同時接受其他護理干預或藥物治療;⑤懷孕或哺乳期婦女。根據入院先后順序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45例。對照組男24例、女21例,年齡43~67(53.36±4.28)歲;腫瘤分期:Ⅲ期22例,Ⅳ期23例;肺癌類型:小細胞癌6例,鱗癌20例,腺癌19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1例,初中或高中26例,大專及以上8例。觀察組男23例、女22例,年齡44~68(53.42±4.35)歲;腫瘤分期:Ⅲ期20例,Ⅳ期25例;肺癌類型:小細胞癌4例,鱗癌19例,腺癌22例;受教育程度:小學及以下16例,初中或高中24例,大專及以上5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本研究已獲得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時符合《赫爾辛基宣言》[4]中的倫理審查標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化療期間護理。向患者和家屬提供化療相關知識,包括化療目的、預期效果、潛在不良反應及應對措施等。及時觀察并記錄患者不良反應,根據醫囑給予相應藥物治療或采取其他干預措施。確保導管通暢,遵循無菌操作原則,定期更換導管敷貼。增加患者營養攝入比重,避免刺激性食物,補充水分,合理安排活動和休息時間,適度參與身體鍛煉。向患者提供心理支持,鼓勵其積極面對治療,并解答其疑問和顧慮。
1.2.2 觀察組 以對照組為基礎采用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①確定責任區域:由護士長對各區域職責進行劃分,將護理需求較復雜、需特殊技能或專業知識的患者分配給有相關經驗的護士;將存在焦慮或恐懼情緒的患者分配給溫柔、耐心、善于溝通的護士。護士通過了解患者需求和關注點,提供個性化護理服務。②實施集束化護理措施:a.健康教育。向患者詳細說明胃腸道反應,解釋癥狀原因和發生機制,為患者提供簡明扼要的書面教育材料,加強其對護理措施的理解和應用。b.飲食管理。建議患者避免或減少攝入辛辣、高脂肪和油膩食物,可采用少量多次的飲食原則減輕胃腸道負擔。對有腹瀉癥狀者,限制其對高纖維食物攝入,鼓勵其在化療期間保持足夠水分攝入,以預防脫水和胃腸道反應。c.心理干預。鼓勵患者表達內心痛苦和困惑,分享化療期間的經歷,并提供幫助和建議,以增強其心理韌性和應對能力。指導患者一些放松和應對焦慮的技巧,如深呼吸、漸進式肌肉松弛、冥想等,幫助其緩解緊張和焦慮情緒。d.癥狀管理。根據患者的癥狀嚴重程度和個體情況,調整藥物治療方案。建議患者嘗試非藥物方法減輕化療期間不適感受,如聽音樂、閱讀或與他人交談。對因嘔吐或腹瀉導致水分和營養不足者,護士可建議患者使用口服補充劑來保持水分平衡和營養攝入。
1.3 觀察指標 ①胃腸道反應:包括惡心、嘔吐和便秘,總發生率(%)=發生例數/總例數×100%。②心理狀態:在護理前后采用醫院焦慮抑郁量表(HADS)[5]評估患者負性情緒。該量表共包括14個問題,每個問題0~3分,總分為42分,從焦慮自評量表(A)和抑郁自評量表(D)2個方面進行評估,分值越高表明患者心理狀態越差。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為0.879、0.806。③化療配合度:觀察兩組化療期間配合度,從“不配合”“基本配合”“完全配合”3個選項中對患者進行評價。配合度(%)=(基本配合例數+完全配合例數)/總例數×100%。④生活質量:分別在護理前后采用生活質量測定量表(FACT-L)[6]比較肺癌患者生活質量。該量表共包括5個維度,以36個條目進行評估,總分為60分,分值高者則可表明其具有較好的生活質量。量表內部一致性系數Cronbach′s α為0.890。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分析分析數據。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胃腸道反應比較 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HADS評分比較 見表2。
2.3 兩組化療配合度比較 見表3。
2.4 兩組護理前后FACT-L評分比較 見表4。
3 討論
肺癌是全球范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胃腸道反應是肺癌患者在接受化療期間常見且困擾的副作用之一,不僅嚴重影響生活質量,還可導致治療計劃中斷[7]。為減輕患者不適癥狀,提高生存質量,確保化療順利進行,臨床越來越重視患者化療期間護理管理。通過將護理資源進行區域分配和責任劃分,實現對患者全程、全方位護理。在區域責任制模式下,護理團隊以患者具體情況為依據,制訂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案,并將護理工作分配給不同護理人員,護理人員根據自身專業背景,負責不同護理任務,可在一定程度滿足患者多元化需求,有助于提高整體護理水平[8]。然而該護理模式的重點是整合不同專業領域的知識和技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忽視對患者的綜合護理,而集束化護理模式不僅需加強對團隊成員的培訓,還強調對患者家屬進行有效干預,充分鼓勵患者溝通,并積極幫助其解決實際需求,確保患者得到及時護理和支持[9]。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模式對肺癌患者化療期間進行干預,護理效果滿意。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胃腸道反應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lt;0.05),提示觀察組可避免肺癌患者化療期間出現胃腸道反應。分析原因: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為肺癌患者制訂個體化飲食計劃,減輕腹部不適,并鼓勵患者少食多餐來提高消化和吸收效率;同時控制患者膳食纖維攝入,有助于促進胃腸道蠕動和營養物質消化吸收,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降低患者胃腸道反應的作用。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HA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Plt;0.05),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lt;0.01),說明觀察組心理狀態更好。分析原因: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模式中將溫柔、耐心的護士分配給焦慮或恐懼的患者,且護理人員向患者提供化療和副作用的相關知識,可在一定程度上減輕患者恐懼和焦慮情緒;同時,護理人員通過指導患者放松和應對焦慮的技巧,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心理狀態,有利于提高其生活質量[10-11]。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化療配合度高于對照組(Plt;0.05),提示觀察組對化療工作更為配合。分析原因: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將特定患者分配給負責該區域的護士,可在一定程度上建立穩定護患關系,進而與責任區域內的患者建立信任和密切的溝通聯系,可提高患者配合度。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兩組FACT-L評分均高于護理前(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5),說明觀察組生活質量更高。分析原因: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強調根據每個患者的個體情況劃分護理人員的責任,并制訂個性化護理計劃,有助于滿足患者特定需求;同時該模式通過提供相關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技能培訓,患者能更好地理解和應對化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副作用,有助于提高治療配合度,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生存質量[12-13]。
綜上所述,區域責任制護理聯合集束化護理模式對肺癌患者化療期間的干預效果較好,能有效減輕患者胃腸道反應,改善患者心理狀態,還能提高化療配合度和生存質量。然而,本研究尚且存在一定不足,研究樣本量較小、干預時間較短、未對患者進行隨訪工作,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干預結果。因此,仍需后期開展大規模、多中心的標準化研究,以提高研究的可靠性和推廣性。
參 考 文 獻
[1] 呂翠紅.區域責任制護理在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2,33(10):1249-1251.
[2]沈婷,李淑儀,周琳.集束化管理在急診輸液室靜脈輸液相關性感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1):69-71.
[3]吳一龍,張明和,廖美琳,等.肺癌的診斷和分期臨床指引[J].中國肺癌雜志,2003,6(5):330-334.
[4]楊麗然,邱仁宗.世界醫學會《赫爾辛基宣言》——涉及人類受試者的醫學研究的倫理原則[J].醫學與哲學(人文社會醫學版),2009,30(5):74-75.
[5]孫振曉,劉化學,焦林瑛,等.醫院焦慮抑郁量表的信度及效度研究[J].中華臨床醫師雜志(電子版),2017,11(2):198-201.
[6]潘雁,徐云華,王韡旻,等.FACT-L中文版4.0用于肺癌化療患者生命質量測定的分析研究[J].中國衛生資源,2010,13(6):265-267.
[7]邵莉莉,李樹靜,徐曉梅.目標導向護理干預對肺癌化療患者胃腸道不良反應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0,26(7):81-83.
[8]呂翠紅.區域責任制護理在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2,33(10):1249-1251.
[9]黃素珍,伍麗霞,馮翠紅,等.集束化護理模式在連續性血液凈化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10):36-39.
[10]齊艷麗,陳瑜.集束化護理干預對甲狀腺癌圍手術期患者生活質量和預后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2,46(12):2003-2005.
[11]吳杏堯,肖彩瓊,馮偉嫦,等.責任制干預在老年肺癌患者化療治療中的應用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國老年學雜志,2021,41(19):4220-4222.
[12]張一紅,趙銳瑾,原紅.集束化護理干預對肺癌患者疼痛 肺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臨床心身疾病雜志,2020,26(1):170-172.
[13]殷玉梅.責任制延續性護理對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病人化療配合度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0,18(34):4845-4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