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探討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遵醫行為、自我管理能力和脂質代謝的影響。方法:選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就診的220例NAFLD患者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10例,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比較兩組護理后遵醫行為,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健康行為[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脂質代謝指標[包括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結果:護理后,觀察組遵醫行為問卷中飲食習慣、規律運動、定期檢查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1);護理后,兩組自我管理能力調查問卷中疾病理解、生活習慣、堅持鍛煉、充足睡眠、健康心理維度評分及總分高于護理前(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1);護理后,兩組HPLP-Ⅱ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護理前(Plt;0.05),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lt;0.01);護理后,兩組TC、TG、LDL-C均低于護理前(Plt;0.05),HDL-C高于護理前(Plt;0.05),且觀察組優于對照組(Plt;0.01);護理后,觀察組SF-36評分(情感職能評分除外)高于對照組(Plt;0.05,Plt;0.01)。結論:實施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可改善NAFLD患者的遵醫行為,提升其自我管理能力,培養良好的健康習慣,有助于改善NAFLD患者脂質代謝。
【關鍵詞】非酒精脂肪肝;5A護理模式;遵醫行為;自我管理;脂質代謝
中圖分類號:R473.5"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006-7256.2024.21.027" 文章編號:1006-7256(2024)21-0094-05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遺傳-環境-代謝應激相關性疾病,由非酒精和其他明確肝臟損傷因素所致,以彌漫性肝細胞大泡性脂肪變性為病理特征[1]。NAFLD典型表現為肝大、疲勞乏力、肝區疼痛,嚴重者可直接誘發失代償性的肝硬化或肝癌,已成為終末期肝病的主要原因。當腸道內的革蘭陰性菌過度,就會產生大量的內毒素,這也是激活炎癥,對肝臟造成傷害的主要原因。NAFLD是全球第一大慢性肝病,有研究表明NAFLD中的部分患者可能惡化為肝硬化甚至肝癌。有數據報道普通人群中NAFLD的患病率在35%左右,較之前有上漲趨勢。當前NAFLD的臨床干預,尤其是單純藥物治療獲益并不顯著,且存在爭議。相關指南指出[2],成功的生活方式干預可改善NAFLD相關病生理指標,但在實際臨床上受個體依從性、自我管理能力等多因素影響,多數患者難以長期堅持,最終影響疾病預后。因此,對NAFLD患者,如何確保其良好的遵醫行為、提升其自我效能至關重要,也是改善疾病預后的關鍵之一。自我管理為導向下的5A護理模式,通過問詢(Ask)、評估(Assess)、建議(Advice)、幫助(Assist)、隨訪(Arrange)涵蓋整個診療過程,可及時處理患者的反饋信息并予以調整,最終達到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通過隨訪為患者及其家屬提供專業的延續護理及指導,臨床應用廣泛。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慢性病管理發展迅猛,在重大慢性病健康管理中發揮了重要價值。當前也有研究將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用于維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并取得滿意效果。基于此,本研究以NAFLD患者為研究對象,探討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在此類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2019年1月1日~2021年4月30日就診的220例NAFLD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經本院診斷符合NAFLD相關標準[3];②無酗酒史;③無藥物亂用史。排除標準:①伴有酒精性肝病、外病毒型肝炎等其他類型脂肪肝;②合并其他系統(神經、心血管、腎臟等)嚴重疾病;③精神異常、無法正常溝通者;④近期服用減脂、降糖降脂類藥物;⑤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⑥中途退出或后期回訪脫落。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110例。觀察組46~68(56.97±3.24)歲;體質量指數(27.81±1.69);病程(3.74±1.38)年;月收入:>3500元50例(45.45%),≤3500元60例(54.55%);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3例(30.00%),高中39例(35.45%),大專及以上38例(34.55%)。對照組年齡45~65(56.24±4.11)歲;體質量指數(27.37±1.86);病程(3.83±1.21)年;月收入:>3500元53例(48.18%),≤3500元57例(51.82%);受教育程度:初中及以下30例(27.27%),高中43例(39.09%),大專及以上37例(33.64%)。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模式。制訂健康飲食、運動計劃;定期檢測血糖血脂,確保其維持正常水平;按醫囑定期門診回訪。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具體措施如下。①問詢:為入院后患者辦理個人健康檔案,主要包括個人基本情況、體檢報告、既往病史、診療報告等相關信息;針對患者,安排護士一對一的訪談,詳細講解醫院的健康手冊,通過問答來了解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識和理解以及其主觀性的健康意識,對于康復的意愿和動力,詳細記錄以備后期查詢。②評估:由消化內科醫生和護士,對患者進行病情診治,查閱病歷資料后,與患者進行較為深入的溝通,掌握其生理現狀、對相關知識的情況以及心理狀況,評估NAFLD相關危險因素,包括營養狀況、飲食習慣、日常生活、運動習慣等。定期對患者進行復評,觀察其病情變化,如肝部疼痛頻率、乏力疲勞癥狀的好轉與否、肝部整體變化;若病情好轉或進一步發展,由護士和患者仔細溝通,詢問其日常生活習慣是否改變、飲食結構是否調整、是否經常參加運動,評估其主要改變因素以便及時確認病情。③建議:康復醫生和護士共同依據已整理和評估的資料為患者定制個性化的康復規劃,首先明確告知患者其亦存在的危險因素,如營養不良、暴飲暴食、長期睡眠不足、缺乏運動、高糖高脂飲食習慣等;介紹NAFLD疾病相關知識和過往康復案例,講解護理的方法與注意事項,明確治療護理的意義和重要性;同時可將其疾病治療過程、治療手段、康復后心理狀態寫成文章,或選取典型康復案例制作成短視頻投放在公眾號或醫院官網,便于患者隨時查看。④幫助:在醫護人員的監護下,提供營養搭配合理的飲食,督促患者每日規律飲食,不可過食、少食,指導患者進行適量適度的運動,青年人可以參與對抗性較強的運動方式,如足球、籃球、游泳等、中老年人則以無對抗運動方式為主,如廣場舞、慢跑、打太極等。在心理上,以打消患者畏懼疾病、擔憂病情惡化、困惑醫治措施為主,鼓勵患者自發地記錄自身康復情況,積極總結良好習慣,保持健康開朗的心態,協同家屬給予患者溫暖和情感支持,保證患者能夠積極面對疾病現狀、對未來康復充滿信心。同時,建立病友互助小組微信交流群,患者可以和病友相互交流、鼓勵,讓恢復較好的患者講述自身良好的生活習慣,有利于其他患者加強和醫護人員的交流,也能促進其對醫護人員的建議和指導的執行。當然交流群里,不僅適合疾病相關知識或情況的溝通,也可以是一些生活細節的展示,戶外活動留影、廚藝展示、生活心得,護理人員適時在群里進行引導,提高患者的生活樂趣、加強其積極樂觀的心理心態,對疾病的康復有十分重要的意義。⑤隨訪:出院后隨訪患者6個月,詳細記錄并寫入其個人健康檔案。隨訪頻率保證每2周1次家庭探視,其余方式如電話、郵件、微信、QQ等保持及時聯系溝通。其過程要切實掌握患者遵循醫囑、保持健康飲食生活行為、良好的運動習慣、確保規劃的個人計劃的執行。緊隨患者的康復進度,及時適度地給予專業的治療建議和健康指導,持續為患者提供最新健康教育知識。對兩組實施干預6個月。
1.3 觀察指標 ①遵醫行為:采用本院自制的遵醫行為調查問卷評估患者遵醫行為,包括飲食習慣、規律運動、定期檢查3個維度,共計9個單項進行評分,單項滿分為10分,總分90分,總分值越高表明遵醫行為越強。預調查Cronbach′s α為0.801。②自我管理能力:采用自我管理能力調查問卷評估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該問卷包括疾病理解、生活習慣、堅持鍛煉、充足睡眠、健康心理5個維度,共計20個單項,單項滿分為10分,分值越高表明自我管理能力越強。預調查Cronbach′s α為0.891。③健康行為:護理前后,采用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HPLP-Ⅱ)[4]評價患者健康行為。該量表共6個維度(人際關系、壓力管理、精神成長、健康責任、營養、運動)、52個條目,采用4級評分法(1~4分),分值越高表示健康行為越好。預調查Cronbach′s α為0.826。④脂質代謝:護理前、護理后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分析NAFLD患者血液中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⑤生活質量:采用健康調查簡表(SF-36)[5]評價NAFLD患者的生活質量,該量表包括生理機能、生理職能、軀體疼痛、一般健康狀況等維度,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預調查Cronbach′s α為0.863。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后遵醫行為比較 見表1。
2.2 兩組護理前后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見表2。
2.3 兩組護理前后HPLP-Ⅱ評分比較 見表3。
2.4 兩組護理前后脂質代謝水平比較 見表4。
2.5 兩組護理前后SF-36評分比較 見表5。
3 討論
作為可逆性慢性肝病,長期規范的生活方式調節與合理的自我管理在改善NAFLD上的效果已被臨床證實,但受NAFLD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及態度、外界環境限制等多因素影響[6],NAFLD患者的自我管理現狀并不令人滿意。常規臨床護理模式下的慢性病護理管理策略也多基于生物醫學模式,其重點在于疾病治療,信息也多數為醫生到患者的單向傳遞,缺乏多元交互,患者與患者之間、醫生護士之間的互動缺乏,且常規護理模式下慢性肝病患者往往需定期門診隨訪,存在時間、空間限制,門診隨訪依從性欠佳,無論是在可操作性、針對性上皆存在一定局限性,難以滿足疾病需求[7]。自我管理的目的是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自我病情監測技能等,也是慢性病預防及控制的重要措施,以此為導向開展的5A護理模式涵蓋疾病診療全過程,其臨床應用并不少見。互聯網5A護理模式能夠全面、系統地提供相關護理知識,并且在出院后持續、便捷地為患者服務。而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則進一步避免了常規臨床護理的時間及空間限制,尤其適用于常規臨床護理模式下患者的院外延續護理管理,有研究將其應用于子宮肌瘤患者,明顯提高患者圍術期自我效能,改善術后生活質量;在大腸癌根治術的護理中,患者癌性疲勞和并發癥發生率也明顯降低[8]。當前并未見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在NAFLD患者中的應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后觀察組遵醫行為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1),自我管理調查問卷各維度評分及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1)。由此可見,接受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更利于NAFLD患者維持良好的遵醫行為,在改善NAFLD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上獲益也更顯著。楊榮等[9]研究也顯示,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理論干預糖尿病患者可顯著改善患者自我效能。這與本研究結論部分相似,但對患者遵醫行為和健康行為的改善并未關注。研究證明,酒精性脂肪肝與多糖、多脂等過多攝入飽和脂肪酸的飲食呈正相關。因此,患者健康飲食行為習慣的改變是NAFLD患者護理關注的重點內容。常規臨床護理模式下,醫護人員在制訂醫療計劃后缺乏對計劃落實的跟蹤管理,可通過心理指導、改善生活方式等提高患者依從性。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綜合線上及線下多種溝通反饋渠道,醫護患交流多元化,患者需求也能得到及時反饋,實現醫患、院內外無縫對接,從而加強其對預警項目的自我管理,優化遵醫行為。多渠道支持配合,如將家屬納入護理范疇也能發揮一定支持、監督作用,病友群的建立及醫護人員的正向引導也為良好遵醫行為的維持、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礎。
規律運動可以提高人體消化酶活性,加速體內脂質分解代謝,對NAFLD患者脂質代謝有積極作用[10]。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后HPLP-Ⅱ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lt;0.01),提示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對患者健康行為改善效果更明顯。醫護人員及時掌握患者病情變化,通過病情變化及時修改或制訂計劃,實現全方位、全過程指導,貫徹落實健康行為糾正,進而強化護理效果,改善患者病情。有研究發現,通過制訂計劃的干預護理可以幫助患者養成健康行為,有助于緩解NAFLD病情,這與本研究部分結果也較為相似[11]。本研究中兩組在護理后脂質代謝均得到明顯改善,但護理后觀察組TC、LDL-C、TG低于對照組(Plt;0.01),HDL-C高于對照組(Plt;0.01),進一步證實了上述觀點,提示接受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的觀察組脂質代謝改善更顯著。但上述研究護理模式對出院后的延續性護理作用不大,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打破了傳統的時間和空間限制,在延續性護理也可保持與院內護理相同的水平[12]。同時,NAFLD患者病程延長,脂質代謝紊亂是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13]。保障其延續性護理水平,持續性地改善其生活質量才是臨床關注的焦點。本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SF-36(情感職能評分除外)評分高于對照組(Plt;0.05,Plt;0.01),提示較常規臨床護理,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對患者生活質量的改善也更顯著;分析不僅與觀察組遵醫行為、自我管理能力及脂代謝的改善有關;護理過程中的心理支持也是其生活質量改善更顯著的重要原因。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行為習慣的變化,NAFLD患病率呈持續增長趨勢。NAFLD患者進行臨床干預和健康管理方法的研究是緩解患者病情和降低NAFLD患病率的有效手段。自我管理導向互聯網5A護理模式強化NAFLD患者遵醫行為,在自我管理能力提升上也要優于常規護理,有利于病情及生活質量的改善,值得大量推廣應用。
參 考 文 獻
[1] 馬穰桂,夏志,尚畫雨.運動通過調節自噬途徑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研究進展[J].中國運動醫學雜志,2022,41(4):304-313.
[2]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慢病管理指南[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22,32(8):769-772.
[3]中華醫學會肝病學分會脂肪肝和酒精性肝病學組,中國醫師協會脂肪性肝病專家委員會.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防治指南(2018年更新版)[J].臨床肝膽病雜志,2018,34(5):947-957.
[4]曹文君,郭穎,平衛偉,等.HPLP-Ⅱ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中文版的研制及其性能測試[J].中華疾病控制雜志,2016,20(3):286-289.
[5]楊小湜,王陽,李秀君,等.SF-36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評價[J].解剖科學進展,2009,15(4):383-385.
[6]索莉娜,劉夢珂,陳燕,等.乙肝肝硬化患者自我管理行為現狀及影響因素[J].慢性病學雜志,2021,22(3):469-471.
[7]李婉玲,崔麗萍,馮曉芳.InterRAIHC評估及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病病人長期照護質量的影響[J].護理研究,2021,35(20):3627-3631.
[8]董蘭,劉國霞.基于互聯網+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在子宮肌瘤剔除術后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指南,2020,18(10):235-236.
[9]楊榮,楊紅.以自我管理為導向的5A護理模式對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凝血功能的影響[J].血栓與止血學,2021,27(5):887-889.
[10]荊文,李傳芬,馮連世.運動激活AMPK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研究進展[J].體育科學,2019,39(10):91-97.
[11]章銀瓶.基于量化評估策略下的護理干預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健康行為及治療效果的影響[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6):68-70.
[12]郭麗,付華.基于互聯網的延續性護理干預對慢性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觀察[J].貴州醫藥,2021,45(8):1336-1337.
[13]劉艷如,溫曉華,高冕,等.非肥胖人群血漿致動脈硬化指數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相關性[J].臨床誤診誤治,2021,34(10):9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