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出海不僅是打破國內市場“內卷”的方式,更是拓展增量市場的一種必然。但企業出海并非一帆風順,面對諸多國內市場沒有的營銷挑戰,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9月12日,由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中國商務廣告協會指導,迪思傳媒承辦,CMO Club協辦的第九屆中國內容營銷高峰論壇在京召開。在本屆論壇專門設立的海外營銷專場上,諸多海外營銷專家、海外營銷資源的組織者、成功出海的品牌主,各自拿出自己的實踐經驗和精彩案例,共同探討出海營銷新趨勢、新路徑和新方法。
本屆中國內容營銷高峰論壇我們特邀原CCTV財經主持人、中國運動員教育基金會公益形象大使楊晉女士擔任IP及出海營銷專場的嘉賓主持人。
規避海外營銷陷阱,避免用國內方式搞出海營銷
中國國際公共關系協會理事、蘇秦會海外傳播委員會委員、中國商務廣告協會內容營銷專業委員會秘書長沈健總結了中國企業出海聲譽管理的九大陷阱:第一,法律風險。例如遭到商標搶注,域名搶注,電商侵權,專利侵權控告等方面;第二,與國外媒體溝通上面出現問題,例如喊話式的溝通、媒體采買式溝通;第三、傳播中出現數據隱私和安全問題;第四、觸犯地緣政治方面的風險,以及政治、宗教、性傾向等敏感的話題;第五、地圖的使用風險;第六,對中外消費者的雙重標準的風險;第七,聘請當地的營銷團隊、公關代理公司時,公司的文化和地緣政治帶來的風險。第八是外國雇員不懂中國母公司的情況,做了一些不該做的事情的風險;第九,營銷溝通與當地法律的要求,文化的傳統沖突的風險。
迪思傳媒副總裁宮瓊認為,在新出海浪潮下,從made in China 到brand in China,中國品牌到了全球化的時候,在確保產品品質的前提下,通過持續投入和運營,建立真正被海外用戶認可的品牌實現溢價。中國品牌在國際上應該以更加國際化的話語體系,避免自嗨,制定全球化營銷戰略和本地化內容執行,以全球化的視角去講好品牌故事,構建和提升中國品牌的國際競爭力。
建立信任才能做生意,海外傳播關鍵是“交朋友”
美訊iMpact創始人兼CEO彭家榮用“交朋友”三個字來回答中國企業應該怎樣走進海外市場。他表示,在海外要跟人建立信任。海外市場的客戶如果信任你的話,個人、企業、團隊就會和你合作,建立信任就要交朋友。彭家榮梳理美訊在四年的時間里,服務了近200家企業的海外市場需求,他認為,中國的產品已經做到極致了,中國的速度、產品都是一流的,可以競爭得過海外。出海最缺乏的是友誼,只有建立友誼,政府、客戶、投資人、協會商會、人才隊伍等群體信任你了,在海外才能更好做生意。
昆侖萬維市場公關總監姚慧表示,品牌國際化背后代表的是管理的全球化、人才的全球化、產品的全球化,以及營銷的全球化。每個國家的本地國家經理是當地人,這是昆侖萬維品牌國際化的第一條準則;第二點是人才的全球化,然后產品全球化,之后才是營銷全球化。她認為了解當地的文化和用戶的需求,逐步建立起信任和情感的紐帶,非常重要。營銷國際化的有效渠道是ESG、CSR,通過這些方式能夠更好地和當地的政府、社區、媒體建立關系,得到當地人的關注和支持,這也是中國企業出海在國際化過程當中很重要的一點。
用好海外媒體,把握出海資源
新華網海外社交媒體傳播中心副總監陳子夏介紹了新華網的出海做法和資源。她表示,新華網選取Facebook、Instagram、TikTok等最具傳播價值的平臺,在其中鋪設多個IP賬號,打造了總粉絲量超7000萬的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矩陣。同時,依托多語種、原創策劃、洋網紅資源庫等優勢,助力國內企業“出海”需求。目前,新華網海外社交媒體賬號矩陣已為國內多家企業提供海外宣傳服務,取得顯著成效。
Google廣告大中華區市場部副總經理章夢婕介紹說,現在是中國品牌出海最好的時候,因為面對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海外用戶變得更開放去尋找能提供更高價值的品牌,而中國企業的供應鏈優勢和產品創新能力正是海外用戶在尋找的。中國品牌出海最關鍵的一步就是如何建立全球用戶的信賴。很多情況下,因為信息不足,中國品牌的價值還未能完全獲得用戶的相信。Google 搜索和 YouTube 在 AI 的加持下可以幫助大家做到這件事情,在正確的時間向用戶傳遞正確的信息,獲取信賴。但是需要大家去做到的是數據的積累,引領AI的理性找到用戶;找到品牌定位,引領AI做有溫度的溝通。
美通社中國區業務副總裁王佳表示,對于企業公關人士而言,在AI大模型時代,確保自身信息能夠持續出現在可靠的信源上,是進入AI信息世界的關鍵通行證。中國品牌國際化傳播方面,面臨更為復雜的國際環境,包括輿論環境。要注意借助專業的工具了解媒體、了解目標受眾,保持官方發聲,發布符合當地受眾閱讀習慣的新聞稿,通過多種媒體渠道的覆蓋構筑企業品牌資產,持續有效地傳播,觸達當地媒體,影響目標受眾。
(責任編輯:袁麗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