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旨在探討城市文化品牌如何有效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并以“鐘書·閱讀”文化品牌為例,分析其具體的實施路徑與效果。通過文獻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研究發現城市文化品牌在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質、涵養高尚思想品德、培養文化自信等方面具有顯著作用,并以“鐘書·閱讀”為例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案例分析的基礎上,針對城市文化品牌如何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針對性建議,以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關鍵詞:閱讀推廣;傳統文化;“鐘書·閱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引言
“人民群眾多讀書,我們的民族精神就會厚重起來、深邃起來”。閱讀對青少年而言具有至關的重要作用,青年處于人生積累階段,需要像海綿汲水一樣汲取知識。閱讀是知識傳播和思想教育的重要手段,能進一步提升青少年文化素養,助其涵養高尚思想品德,堅定理想信念,對進一步推動青少年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統一、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文化傳承與價值傳遞的統一具有重要意義。作為閱讀的最主要活動,豐富多元的閱讀推廣活動則為構建內容扎實的“大思政課”課程體系貢獻力量。當前是深化全民閱讀活動、落實《全國青少年學生讀書行動實施方案》等政策要求的關鍵時期,而在這個關鍵時期,進一步深入探討閱讀推廣活動與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關系則顯得尤為重要。閱讀推廣活動中,城市文化品牌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打造“書香城市全民閱讀”的重要路徑,是落實國家關于全民閱讀活動部署的有效抓手,有利于營造人人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的文化氛圍。
一、“鐘書·閱讀”城市文化品牌相關內容介紹
打造書香無錫,推進文化強市?!扮姇?· 閱讀”是無錫舉全市之力打造的城市文化品牌,“鐘書”取自錢鐘書之名,取“鐘情于書”之義,它的誕生經歷了廣泛征求民意、到外地取經、結合實際找差距的過程,“鐘書 · 閱讀”取自錢鐘書之名也正是因為無錫走出了文化昆侖錢鍾書,所以無錫也以文化巨擘的閱讀思想為指導,著力打造“鐘書”閱讀系列品牌,讓“鐘書”這個品牌在廣大市民心中更加深入人心。
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理念層面,無錫持續推進“鐘書房”精品閱讀空間體系建設,以“1+100+N”的“鐘書房”建設為目標,系統構建市、區、鄉鎮、街道三級閱讀空間體系,將其納入“為民辦實事”工程之中,市、區上下聯動,協同推進,強力推進。同時,進一步加大“鐘書 · 閱讀”系列推廣力度,與無錫“太湖讀書月”聯動,進一步加大“鐘書 · 閱讀”在城市文化內涵中的比重,不斷擦亮“鐘書 · 閱讀”這張文化名片,激活城市文化內涵,彰顯書香之都的人文底蘊。
在打造城市文化品牌的實踐層面,截至目前,無錫已建成100多個“鐘書房”優質公共閱讀空間,遍布全市大大小小的角落,為居民提供“15分鐘便捷閱讀圈”。在“鐘書”閱讀系列活動的開展中,既有各文化部門在手機端推出的“鐘書夜讀”欄目,成為無錫人自己的藏書夜聽直播間,又有讓中老年群體也有方式參與鐘書閱讀活動的“鐘書悅讀”電視視聽欄目,同時還推出了“鐘書悅讀”活動,在節假日等全民閱讀的最佳推廣時段進行宣傳。集合全市各村社閱讀活動的優秀閱讀組織和閱讀力量,如大中專學生志愿者等,以青少年群體為主體,豐富市民文化生活。
“鐘書 · 閱讀”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注重從全市全域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強化品牌打造,在活動組織、內容供給、設施設備、推廣服務等方面展現出其無限潛力助力閱讀推廣活動,同時由于大學生志愿者在實踐層面的深度參與,也使其在大學生思政教育領域具有天然的優勢,因此,“鐘書 · 閱讀”城市文化品牌建設應注重從城市全域進行全面系統的規劃,加強品牌建設。
二、“鐘書·閱讀”城市文化品牌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鐘書·閱讀”城市文化品牌是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一片沃土,可以培育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如今,越發濃郁的節日氛圍已經逐漸滲透到學校、社會中的各個角落,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感受到傳統文化的魅力,通過慶祝和渲染傳統節日,具有獨特的人文情懷和教育意義,是弘揚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重要途徑,可以增強大學生在社會上的歸屬感和幸福感,從而達到培養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效果[1]。在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深入發展的時代,形式新穎的外來節日傳入我國,吸引了大學生的注意,在年輕群體中廣受追捧。加之商家鋪天蓋地的宣傳及借機牟利的現狀,社會對于外來節日更加津津樂道,中國傳統文化越發不受重視[2]。
在這種文化發展困境下,無錫市迎風生長,夯實“文化自信”的底氣,堅持“科技+創新”雙輪驅動,持續激發非遺活力,打造城市IP,進一步釋放傳統文化的現代價值,通過“鐘書 · 閱讀”城市文化品牌的一系列建設舉措,做出一系列提升市民文化自信的舉措,打造都市文化品牌系列之“鐘書 · 閱讀”。然而,當下的大學生對一些無錫的風俗習慣及傳統節日背后的歷史來源、精神價值等興趣索然,知之甚少,缺乏對本土傳統資源的了解和認同,文化自信難以培養[3]。通過挖掘利用傳統節日的文化功能,凝聚民族文化情感和價值理念,傳承和發展民族文化,提升大學生的文化認同感和文化自信心,能夠促進傳統文化節日的弘揚與文化自信的培養產生共振[4]。
(二)“鐘書·閱讀”文化品牌建設與大學文化建設息息相關、一脈相承
“鐘書·閱讀”文化品牌的建設中,大學文化是重要的組成部分,大學生志愿者是重要的組織力量,恰恰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天然的有力支撐[5]。就城市文化品牌建設而言,最關鍵的資源是人才,而恰好,在當前以創新為主要驅動力的時代,大學是聚集高質量人才最多的組織。而對于人才建設而言,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引進,重要的是如何使人才向下流動,使之與這座城市產生超越經濟關系、情感關系的更深層次的關系,而這需要這座城市的文化發揮作用,也需要這座城市的文化對大學生進行政治思想教育的作用[6]。展現一個開放、包容、自由的城市文化品牌,并以此為內容,在大學內部不斷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是讓一所優秀大學的優質人才與一座城市產生深刻聯系的重要路徑[7]。
(三)“鐘書·閱讀”城市文化品牌是大學生思政教育的重要實踐平臺
“鐘書·閱讀”文化品牌實踐特色強,能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良好教學平臺的各系列活動,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特色的文化品牌。首先,“鐘書·閱讀”所打造的“鐘書房”等閱讀空間,可以為大學生提供優質的閱讀資源和環境,從而營造全民閱讀、全校閱讀的良好氛圍,這種氛圍有助于大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精神的洗禮,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從而為思政教育的效果提升增加助益;其次,“鐘書·閱讀”通過組織豐富的閱讀活動,如讀書交流會、暑期送書活動、文化講座等,吸引大學生的主動參與,這些活動不僅增加了閱讀的趣味性,還能讓學生在互動與交流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從而讓他們能夠認識到思政教育在實踐上能為他們帶來的好處[8];最后,“鐘書·閱讀”提升了大學生的思想政治素養,讓大學生通過閱讀“鐘書·閱讀”品牌推薦的優質經典文化書籍,接觸到更多正面的思想和觀念,有助于提升他們的思想政治素養,增強對國家和社會的認同感。
三、“鐘書·閱讀”文化品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實踐路徑
(一)深度挖掘傳統文化元素
“鐘書·閱讀”文化品牌可以從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中挖掘具有代表性和吸引力的元素,如城市經典文化故事、城市傳統非遺藝術、城市代表性歷史人物等,并將這些元素融入大學生的思政內容策劃中,為大學生增加文化底蘊和感染力[9]。
1.田野調查與實地考察
可以深入無錫民間,了解無錫各縣區民俗、習慣、手工藝等傳統文化的活態表現,通過“鐘書 · 閱讀”城市文化品牌建設中的田野調查、實地考察等調研內容;通過對傳統文化物質載體的親身體驗,對無錫各縣區、鄉鎮街道的古跡、古建筑、傳統村落等進行實地考察,了解無錫各縣區的民俗、習慣、手工藝等,為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寓教于樂的內容。
2.結合傳統節日與習俗開展活動
“鐘書·閱讀”系列閱讀推廣活動可以利用春節、端午、中秋等傳統節日,也可以利用一些無錫本地特色節日,組織開展相關文化活動,如包粽子、包月餅等,介紹傳統節日的由來、風俗習慣和蘊含的文化意義,讓學生在實踐中體驗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娛樂性,同時,也可以通過活動的開展,從而推動提高教育參與度。
3.跨領域合作與整合
共同挖掘運用傳統文化元素,打造多元化的“鐘書閱讀+”文化體系,整合無錫各文化領域豐富資源,形成建設合力,推動傳統文化元素的深度挖掘和廣泛應用,可以深入探索“鐘書 · 閱讀”文化品牌建設與其他領域(如藝術、設計、旅游、教育等)合作的可能性。對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涉及的教學領域進行拓展,使其文化含量更加豐富。
(二)打造特色閱讀產品
1.打造具有無錫特色的閱讀產品
結合“鐘書·閱讀”文化品牌建設中的一些重要成果,打造一系列具有無錫特色的閱讀產品,如無錫傳統故事繪本、無錫發展史文化讀物、與無錫相關的古典詩詞賞析等。這些產品不僅僅能夠體現無錫本地的地方特色,而且其受眾也廣,能夠滿足多個年齡段讀者的需求,尤其是針對大學生群體,能夠讓他們在享受閱讀樂趣的同時,深入了解無錫市傳統文化的魅力,深厚其與無錫市的情感濃度,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扎實的人才基礎[10]。
2.開發傳統文化與思政結合課程教材
結合“鐘書·閱讀”文化品牌建設中的一些重要成果,開發傳統文化教育與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課程教材。打造“鐘書·悅讀”文化品牌,可與無錫本地各大中專院校合作,系統介紹無錫傳統文化的各個方面的教育課程和教材,為高校學生提供全方位的思想政治教育學習資源,包括無錫發展史、江南文學、江南特色非遺藝術等無錫傳統文化各個方面的內容。
3.技術輔助與數字化手段
利用現代科技手段,如數字化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對“鐘書·閱讀”文化品牌建設中的一些可量化、可電子化、可數據化的傳統文化要素進行量化、數據庫存儲及可視化分析。創新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線教學手段,建立“鐘書 · 閱讀”傳統文化數據庫,對挖掘出的無錫傳統文化元素進行分類、整理、儲存和利用[11]。
結語
研究認為,城市文化閱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可行且效果顯著。各高校要充分認識城市文化閱讀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堅持傳統與現代相結合,堅持品牌創建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堅持多元主體參與與協同共治相結合,積極引入類似“鐘書 · 閱讀”的文化品牌,通過“鐘書 · 閱讀”的形式,為大學生提供更多優質的傳統文化閱讀資源和活動平臺,通過“鐘書 · 閱讀”的形式,從而創新了大學生政治思想教育的模式與實踐途徑。同時,各高校還應深入挖掘城市文化品牌背后所蘊含的文化資源,挖掘城市傳統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開發多元、線上線下相結合的閱讀產品,注重與家庭、社會等各方面的協同合作,共同創新教學手段,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助力,同時,各高校也應結合自身實際,通過多種形式,為促進大學生全面成長、提高才干貢獻力量。
本文系2023年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校級科研(專項)一般課題《傳統文化閱讀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徑研究——以“鐘書·閱讀”為例》(項目編號:WXCY-2023-KY-02)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張祥浩,石開斌.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05):56-59+127.
[2]陳興娜.中國傳統文化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4,(07):118-120.
[3]孫麗鳳.中國傳統文化與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路徑探析[J].大學,2024,(09):31-34.
[4]韓鑫.中國傳統文化精神在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J].品位·經典,2023,(21):33-35.
[5]吳小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創新[J].西部素質教育,2023,9(15):75-80.
[6]張志娟,秦東方.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培育途徑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6):126-130.
[7]張塞.文化自覺視域下大學生文化自信培育途徑研究[D].長春工業大學,2022.
[8]蔣玉艷.高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的培育途徑研究[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22,38(04):9-12.
[9]于瑋.大學生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培育途徑探索[J].數據,2021,(04):165-167.
[10]陳化楠.新時代培育高校大學生文化自信的途徑研究[J].決策探索(下),2020,(11):27-28.
[11]李曉宇,王勇.新媒體時代大學生文化自信的挑戰與培育途徑[J].才智,2019,(35):81.
(作者單位:無錫城市職業技術學院)
(責任編輯:宋宇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