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鍵詞:茶產業;茶旅融合;響應度;特色產業;黃岡市
0 引言
《中國茶產業“十四五”發展規劃建議(2021—2025)》提出,茶產業是我國特色優勢產業,具有較強的國際競爭力,承擔著支撐茶區經濟、滿足健康消費、穩定擴大就業及服務鄉村振興的重要任務;加快茶產業與現代產業要素跨界配置,推進茶產業與生態旅游、文化創意、休閑康養等產業融合發展。我國茶產業積極探索延伸產業鏈和商業鏈,與文化、教育、旅游和健康等行業融合創新效果顯著,消費側需求潛力得到激發,初步形成了較完整的茶文化旅游目的地體系;茶文化旅游營銷持續加強,結合商貿、節事等活動的集中涌現,以茶為主題的項目內容愈加豐富,茶旅融合成為了消費新熱點。
茶產業與旅游產業交叉重組衍生出了茶文化旅游,也稱茶旅游。我國是世界上茶園面積最大、茶葉產量最多的國家,茶葉資源豐富、茶文化歷史悠久,發展茶文化旅游有其獨特的優勢[1-2]。茶文化旅游本質上是一種經濟性活動,強調跨界融合,其開發主要有資源導向型、市場導向型和產品導向型3種模式[3-6]。同時,茶文化旅游作為一類特色鄉村旅游形態,已成為我國傳統茶葉鄉村地區的綠色經濟支撐,助力鄉村全面振興[7-9]。
茶旅融合發展模式仍處于初級階段,各項服務和附加值產品開發有待優化和改善[10]。茶旅融合相關研究成果較為豐富,但對茶旅融合定量研究較少,并且評價模型較為單一、以耦合協調模型最為多見,對彼此響應貢獻情況的研究還未有報道。因此,本研究構建綜合指數模型、響應度模型,以主要茶葉生產區湖北省黃岡市為例進行實證研究,測度并分析茶產業、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以及茶產業旅游響應情況,探索黃岡市茶旅游融合發展的對策,以期不斷擴展和延伸茶產業發展鏈條,促進茶產業轉型升級、實現茶產業和旅游產業的雙贏、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1 研究方法及模型構建
1.1 綜合指數模型
圍繞茶產業和旅游產業的概念和內涵,借鑒相關研究成果,同時考慮產業發展實際,選取茶園面積、當年采摘面積、茶葉產量、茶葉產值、茶農人均收入、人均產量、茶葉產值占GDP比值和茶葉區域公共品牌價值8個指標反映茶產業發展水平;考慮統計資料的完備性及數據獲取的便捷性等,選取A級景區數量、星級飯店數量、旅游地(強縣、名鎮、名村)數量、游客總人數、入境游客人數、旅游總收入、國際旅游外匯收入和旅游收入占GDP比值8個指標反映旅游產業發展水平,以此構建茶旅產業融合水平評價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基于均方差決策法的綜合指數計算方法,能有效避免主觀賦權法的人為干擾。
(1)指標原始值的標準化處理。
(2)計算隨機變量的均值與均方差。
(3)確定指標權重。
1.2 響應度模型
為清晰反映茶產業和旅游產業兩大系統在發展進程中調適、響應行動協調的規律性,在借鑒相關研究的基礎上,構建茶產業的旅游響應度模型。
2 研究對象及數據來源
黃岡市種茶歷史悠久,旅游資源豐富,茶旅融合發展的產業基礎良好。2021年,全市A級景區數量達到78家,全年游客量4136萬人次、旅游總收入291.6億元,同比增長18.46%、20.69%。同時,黃岡市是湖北省最大的綠茶生產基地,唐代時就有團黃、蘄門被選為朝廷御用茶。20世紀80年代后期開始,黃岡市7縣2市(區)大力發展茶產業。2021年,茶園面積達到3.068萬hm2,茶葉總產量4.02萬t,茶葉產值達到35.44億元,茶產業已發展成為黃岡市支柱產業。
黃岡市茶旅融合發展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992年,當年中國茶葉之鄉英山縣通過以茶為媒、以旅會友,舉辦首屆英山茶葉節;1998年,國家級農業旅游示范點烏云山茶葉公園正式掛牌,成為了全國第1家以茶葉命名的公園,“一節一園”為黃岡市茶旅融合發展奠定了良好的開端。2014年,已連續舉辦23屆的英山茶葉節更名為茶文化旅游節,正式宣告黃岡市茶產業向茶旅融合新業態轉型升級;截至2022年,茶文化旅游節已成功舉辦30屆,持續推動著黃岡市茶產業與旅游產業深度融合發展。選取2016—2021年茶旅融合發展數據進行重點探討,有利于黃岡市茶旅融合情況的縱向比較和對比分析。本研究數據來源于《黃岡市統計年鑒》《黃岡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以及黃岡市農業農村局調研統計。
3 研究過程及結果分析
根據表1中各指標權重,計算黃岡市2016—2021年茶產業發展指數Utea、旅游產業發展指數Utour、茶產業與旅游產業綜合指數T及茶產業旅游響應度R(i)。
3.1 黃岡市茶產業和旅游產業綜合發展水平
由圖1可知,首先,黃岡市茶產業發展指數從2016年的0.051增長到2021年的0.381,年均增長率達39.91%,較大程度上對茶旅融合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主要是由于黃岡市立足當地特色、緊盯市場需求、優化發展思路、強化科技創新,積極推動茶產業發展,主動做好延鏈補鏈強鏈工作,走茶旅融合發展之路。近年來,黃岡市重點培育了一批茶葉加工企業,實現了茶葉生產的規模化和加工標準化,從根本上解決了在黃岡茶產業分散經營的小作坊現象。作為全國知名的產茶大市,隨著電子商務的發展,茶企業緊跟時代發展脈搏,依托更加寬廣的網絡銷售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實現了茶產業走出去的良好局面。其次,黃岡市旅游產業發展指數從2016年的0.117增長到2021年的0.354,年均增長率為20.19%,產業發展增速較茶產業明顯偏低。2016年黃岡市正式開啟全要素全產業融合全面推進全域旅游,自2018年正式提出茶旅融合以來,黃岡市的旅游產業處于持續上升階段,至2019年旅游產業發展指數增長到0.349;2020年旅游產業發展指數大幅度下降至0.233;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優勢和鮮明的文化特色,黃岡市旅游產業發展韌性強,在短暫的下滑之后,2021年旅游產業發展指數迅速回升至0.354。
總體上,2016—2019年,旅游產業發展指數高于茶產業發展指數,旅游產業對茶產業的發展發揮著引領作用;2019年以后,茶產業的發展活力趕超旅游產業,并對旅游產業具有引領作用。
3.2 黃岡市茶產業旅游響應度
首先,對2016—2021年黃岡市茶產業與旅游產業綜合評價結果進行曲線擬合,發現S型曲線擬合度最佳,決定系數R2=0.925,函數方程通過顯著性檢驗,也說明了黃岡市茶產業和旅游產業發展的契合程度高。然后,根據上述響應度模型計算得出黃岡市2016—2021年茶產業的旅游響應度。
由圖2可知,黃岡市茶產業與旅游產業發展在2016—2021年均呈現正響應,表明伴隨旅游產業的發展,茶產業發展水平呈正向變化,茶產業與旅游產業二者呈現較好的協同發展態勢,旅游產業的發展很好地支撐和助推了茶產業發展。二者響應的具體表現:“十三五”期間,黃岡市政府推動文旅與農業融合發展,積極建設茶旅公園、茶旅康養基地等,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與特色文旅相融互促;茶與旅游的結合為黃岡市開拓出一條茶村致富的道路;茶產業和旅游產業在基礎設施、品牌推廣及市場開拓等方面相互促進,形成齊頭并進的發展趨勢。
值得關注的是,黃岡市茶產業旅游響應度呈逐年下降趨勢,從2016年的2.806持續下降到2021年的0.841,表明茶產業對旅游產業發展的響應敏感程度逐漸減弱。實際上,黃岡市茶產業作為區域特色農業,主要還是以種植和生產茶葉相關的商品為主,與旅游業的內在互動還沒有形成長期穩定和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4 對策建議
走茶旅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之路,將有效推進茶產業、旅游產業邁向互相促進、共同發展。為進一步推進茶旅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提出4項對策建議。
(1)統籌布局、科學規劃,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整合茶旅產業資源,進行科學規劃和合理布局,制定資金、人才、土地利用等相關政策和措施,規范、約束及支持茶旅產業融合有序發展。完善茶鄉鎮、茶園及旅游景點的基礎設施建設,提高交通通達度;加強茶旅公共設施建設,促進飲食、游覽、住宿、娛樂和購物等要素的全覆蓋,建設具有競爭力的茶文化旅游場所。
(2)優勢互補、錯位競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茶旅產業。加大資金和技術投入,成立本地茶產業研究中心,打造特色茶葉品牌;深度挖掘本地茶葉典故、茶葉名人、茶葉詩詞和茶葉故事等茶旅資源,凸顯地方茶文化特征,加強茶文化與旅游文化橫向一體化,打造特色茶旅小鎮等新業態;鼓勵有條件的旅游企業開發茶文化項目,充分發揮旅游帶動作用,提高茶產業鏈的協同能力[11-12]。
(3)高度參與、深度體驗,大力開發茶旅組合精品。創新思維,突出茶旅產品的原產地性,培育精品,充分開發高度參與的生產型茶旅產品、康養娛樂的休閑型茶旅產品、活化互動的科普型茶旅產品及創意型茶旅產品,推動茶產業向茶文化產業轉型,在茶區開辟中小學教育基地、特色主題民宿、茶文化精品主題酒店、自助型茶文化體驗項目和創意茶產品,推出茶旅主題精品旅游路線[13]。此外,借助各類媒介加大宣傳,努力實現茶旅產品的優質化和品牌化發展[14]。
(4)加強科技和人才支撐,促進茶旅產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對接鄉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方位的線上預訂業務,配套茶旅景區高科技數字化產品及智慧服務,讓游客享受便捷高效的服務,必將成為推動茶旅融合高質量發展的新經濟增長點[15]。茶旅的綜合性使其產業融合高質量發展對科技和人才的要求較高,通過高端人才、信息技術打破產業融合的時間與空間限制,有效提升茶旅融合業態的綜合實力。
5 結束語
通過基于均方差決策法的綜合指數模型、響應度模型,計算2016—2021年黃岡市茶產業、旅游產業的發展水平,以及茶產業的旅游響應度。結果表明,2016—2021年黃岡市茶產業、旅游產業均呈增長趨勢,發展指數年均增長率分別為39.91%、20.19%,旅游產業發展指數顯著高于茶產業發展指數,增速較茶產業明顯偏低,但產業發展韌性強,黃岡市茶旅融合發展具有良好的態勢。黃岡市茶產業與旅游產業在2016—2021年間均呈現正響應關系,但茶產業的旅游響應度呈逐年下降趨勢,說明茶產業與旅游產業的內在互動還未達到可持續的狀態,據此提出4項對策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