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健康而幸福的人生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人們對于體育的功能和價值的期盼已不再滿足于健康,而是轉向更高層次的幸福追求,因此,幸福體育、幸福體育課堂應運而生,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幸福體育是基于一體化的基礎理論背景下提出的,強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享受運動的樂趣,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魄,促進心理健康,從而達到身心愉悅的狀態。此外,幸福體育還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自信心和自律能力,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為幸福人生奠定基礎。本文結合水平四七年級《立定跳遠》教學案例,從“三度、四力、五感、六會”等方面探討幸福體育課堂的構建,以期能夠引發更多的思考和探討。
關鍵詞:幸福;幸福體育;幸福體育課堂;幸福體育課程模式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2410(2024)12-0027-04
幸福最基本的特征是人的需求獲得滿足,而幸福體育則是指在體育活動中,借助體育手段,滿足參與者身心需求的活動形式。幸福體育是于素梅博士在一體化理論背景下提出的,她認為體育的最終指向是為幸福的人生奠基、服務的[1]。但幸福體育是理論指導,只有將幸福體育落地實施,才能對人產生作用力,幸福體育課堂則是幸福體育實施的載體和場所[2]。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提到“教會、勤練、常賽”[3],這與幸福體育課堂理念相吻合,只有實現體育課堂中的“樂、動、會”,學生才能在體育課堂中收獲愉悅感、獲得感、自豪感等幸福感,才能真正發揮幸福體育課堂的功能價值,為幸福而教,培養健康幸福的人。因此,幸福體育課堂成為了教育工作者和學生們所追求的目標,然而目前的課堂還是以注重學生的身體素質和運動技能的培養為目標,忽視幸福課堂的建設[4]。本文從“三度、四力、五感、六會”等方面對幸福體育課堂展開探討,并輔以案例進行闡述,以期為幸福體育課堂的打造出謀劃策、添磚筑瓦。
一、“三度”是構建幸福體育課堂的基礎
“三度”是指“快樂度、熱愛度、滿意度”,指向參與者的積極本體感受。其中“快樂度”是指學生在體育課堂中能夠感受到快樂和喜悅,而這種快樂度主要體現在學生享受運動帶來的愉悅及獲得成功快樂的體驗后,面部表情表現出來的開心快樂;“熱愛度”是指學生對于體育課堂的喜愛程度,體現在體育課堂中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沉浸在其中,也側面反映出學生愿意為其付出多少汗水、投入多少時間和精力,扭轉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上體育課”的尷尬局面;“滿意度”則主要體現學生在體育課堂上能夠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即經過體育課堂的學習后,學生對于課后自身感覺的回憶,追尋身心需求是否獲得滿足,進而判斷再次參與體育課堂的意愿程度。
體育課堂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相輔相成,教師依據學情科學設計學練標準和方法,合理地運用場地和器材,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高。在新課標引領下,課堂理念也不斷的發展改變,現在更加強調“以學為中心”的課堂教學理念,即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始終圍繞學生的“學”,體現有深度學習的思維型課堂,注重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5],這與幸福體育課堂不謀而合。幸福體育課堂在體育課堂的基礎上,更加聚焦以學生為主體,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需求,讓學生在運動的過程中體驗身心愉悅的感覺,進而喜歡體育、愛上體育,愿意為之付出一定努力,克服一定困難,持續參與其中。
例如,在水平四立定跳遠教學過程中,為體現“快樂度、熱愛度、滿意度”,在課堂中設置一些有趣的跳遠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體驗到快樂和熱愛。如設置比賽規則,讓學生互相競爭,激發他們的熱情和動力;提供積極的反饋,讓學生在練習過程中“跳一跳”就能夠得著,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增強滿意度;創造輕松愉快的氛圍,在課堂中播放歡快的音樂,讓學生在跳遠過程中感受到快樂和放松;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和能力,給予適當的挑戰,進行動態分組,讓他們在挑戰中體驗到成就感和滿足感,增強熱愛度;真正體現差異教學,根據小組之間的差異設置不同的練習內容和評價標準,讓學生都能依據自身的能力來挑戰不同遠度和高度的的橡皮筋,學生成功挑戰后能享受運動帶來的愉悅及獲得成功快樂的體驗,讓學生在練習中收獲快樂,獲得滿足。從三度的角度來看,這一教學環節通過學練標準的轉換,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快樂度、熱愛度、滿意度,從而提升課堂的整體氛圍。
二、“四力”是構建幸福體育課堂的指標
“四力”是指“學習力、思維力、協同力和運動力”,是幸福體育課堂的外在表現。其中“學習力”是指學生在體育課堂上,通過小組合作探究,以任務單、學習單、問題鏈等形式推動學生自主學習,真正體現深度學習,而不是停留在小組練習的層面。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體育運動知識、技能,在真實的情境中運用遷移提高綜合運用的能力,因此,幸福體育課堂主張依據學情,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學生學習力的差異,設置不同的學、練、賽、評內容,體現小組深度學習、體現學生學習力;“思維力”是指學生在參與體育運動中,能夠運用所學知識來理解體育運動的原理和技術邏輯,清楚學習的內容“是什么、為什么以及怎么樣”,同時還能夠將所學知識進行拓展運用,通過組合和改造創新激活練習形式,合理運用場地器材體現有思維的深度學習;“協同力”是指在體育課堂練習中,學生能夠互幫互助、團結協作,為了共同的既定目標而有效、合理的進行任務分工協作,最終實現共同目標的能力。尤其在小組學習中,更為明顯,從團隊的實情出發,制定合理的目標,依據組內成員優勢特長進行分工,以使團隊高效完成既定目標;“運動力”是指學生在體育課堂中表現出來的身體素質和運用運動技術的能力,它是體育課堂區別于其他學科課堂的本質屬性之一。
一體化教學主張通過結構化、進階式的教學培養健康的人,這里的“健康”即指身體的健康,也包含心理的健康,更加注重于學習的整體性和銜接性,幸福體育在追求“健康”的同時更側重幸福人生的培養,追求“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而教。《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也提到“全面落實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培養要求,培養學生適應未來發展的正確價值觀、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引導學生明確人生發展方向,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3]。在社會變革、科技發展如此迅猛的當下,培養學生的學習力、思維力、協同力和運動力是幸福體育課堂的使命。
例如,通過視頻慢動作向學生進行基礎技巧的學習、跳遠動作的細節講解和實踐,讓學生通過不斷學習和練習提升跳遠技能,展示立定跳遠過程中身體姿勢及其運動軌跡過程,通過問題鏈的形式讓學生在學習中解決“為什么起跳前身體重心要下壓,騰空過程中要提膝收腹”等問題,培養他們的學習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拓展思維力,引導學生在跳遠訓練中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組織學生進行團體跳遠訓練或比賽,各小組量身設置任務單,區別研制學練標準,讓學生學會團隊合作、相互協作,共同完成跳遠任務,培養協同力和團隊精神。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器材創意拼接、動作自主設計的接力賽,提高學練效果。同時也提升運動能力。通過系統的跳遠訓練和練習,幫助學生提升身體素質和運動能力,包括爆發力、靈活性、協調性等,從而提高學生在跳遠運動中的表現和成績。這一階段任務以技術學練為中心,既考驗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發展了學生合作協同的能力。
三、“五感”是構建幸福體育課堂的核心
“五感”是指“認同感、融入感、體驗感、愉悅感、滿足感”,對于“五感”的衡量,主要是從學生層面入手,即學生在體育課堂前、課堂中以及課堂后的主觀感受,這也關系著幸福體育課堂質量的高低。其中“認同感”是指學生對于體育課堂及其教學內容、形式等的價值觀判斷,認同感會影響學生課堂參與的積極性。“融入感”是指在體育課堂中,學生能夠融入到課堂中,把自己當作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小組學、練、賽過程中,能夠與其他成員團結一致、融洽相處。“體驗感”是指在體育課堂中,練習的內容、開展的形式以及評價的方法要貼近學生的實際,讓能力水平高的學生有挑戰的欲望,讓能力水平低的學生也能參與其中。“愉悅感”是指課堂內容的設計、練習的形式、場地器材的擺放等要豐富多彩、多式多樣,寓教于樂,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除此之外還要依據能力水平,按照同質、異質等形式進行合理的分組,再依據組別制定不同的學、練、賽、評標準,讓每個學生都能從課堂中體會奮力拼搏后實現目標的快感。“滿足感”是指在體育課堂中,學生的個體需求能夠得到滿足和實現,這些需求可以是知識技能的掌握提升,學練賽中的大汗淋漓,也可以是合作分工中收獲的友誼等,滿足感的獲得因人而異,但對于幸福的收獲則是一樣的。
“五感”落腳于學生主體,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活動緊緊圍繞學生開展,注重學生的本體感受,追求通過體育課堂使學生獲得幸福體驗。因此,在幸福體育課堂中,將課堂教學目標由“培養健康的人”轉變為“培養健康而幸福的人”,在課堂中強調以人為本,以學為中心,更加聚焦于學生的主觀感受和全面發展。為使學生在體育課課堂中體驗“五感”,教師應該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和豐富的體育活動,讓學生在體育課堂上獲得多方面的感受和體驗,從而提升幸福感。
例如,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跳遠技能和成績,根據學生的能力水平按照同質分組的原則分成若干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確定本組的目標,讓組內每位成員融入其中,讓他們在課堂上看見自己的增量,讓他們感受到被認可和肯定,組織學生進行團體跳遠訓練或比賽,讓他們感受到團隊的溫暖和互助,促進學生融入跳遠運動的集體氛圍中,增強對跳遠運動的認同感和融入感;設計多樣化的跳遠訓練內容和活動,讓學生能夠體驗到不同的跳遠技巧和樂趣,豐富他們的跳遠體驗感,營造輕松愉快的氛圍,播放歡快的音樂,設置有趣的跳遠游戲,讓學生在跳遠訓練中感受到快樂和愉悅。再根據各小組的能力水平,設置相匹配的練習內容、難度和評價方式,尊重學生間的個體差異,課后再次對學生跳遠進行測試,與課前摸底測試成績進行縱向對比,了解努力練習對成績的積極影響,從自我進步中獲得自信和滿足,教師和同伴及時給予學生積極的反饋和鼓勵,讓他們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和成就,增強滿足感,激發他們對跳遠運動的熱愛和持續參與的動力。學生認知與感受是學習能力評價的重要環節,本節課學生具備充分的認同感和融入感,在整個的練習環節中也充滿了體驗感和愉悅感,在結果的評價環節也產生了滿足感。
四、“六會”是構建幸福體育課堂的追求
“六會”是指“會語言表達、會身體展示、會學習方法、會靈活運用、會自主評價、會做人道理”,最終的指向是提高學生知識技能的運用能力,健全人格發展,培養全面綜合的人,這也是構建幸福體育課堂的追求。“會語言表達”是指通過體育課堂的學習,學生能夠利用語言清晰、流利、準確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和見解,與他人溝通順暢,掌握語言表達的藝術,善于人際交往。“會身體展示”是指會借助體育知識、技能等來表達自己內心的想法和感受,如利用舞蹈表達內心的喜悅。同時,也指敢于向他人展示,如籃球、足球等各類比賽中,勇于參加,并將所學技能完美的展現出來。“會學習方法”是指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內化,然后進行遷移、運用到其他知識技能的學習中,以提高學習的效率。“會靈活運用”是指學生能夠將所掌握的知識巧妙運用于其他場景中,解決不同問題,真正實現為“有價值的生活而教”,發揮體育的實用價值。“會自主評價”是指學生能夠根據評價標準,對自己的表現作出正確的判斷,既有利于自我認識和反省,又有利于糾正錯誤,提升自我。“會做人道理”是指在體育活動過程中,學生學會團結協作、互幫互助、樂于奉獻、遵守規則以及尊重他人等道理,通過體育活動的復雜情景提前適應社會大環境,發揮體育育人功能價值,提高學生社會適應能力。
《課程標準(2022年版)》將“教會、勤練、常賽”作為課程理念之一,“會”不單單指運動技能的掌握,還包括知識運用、規則比賽、人際交往等等,指向的是教師教授的目標和學生學習的效果。“教會”是“勤練和常賽”的基礎,同時也是幸福體育課堂的追求,學生只有會語言表達、會身體展示、會學習方法、會靈活運用、會自主評價和會做人道理,才能稱心得手地處理學習、工作和生活中的問題,為幸福人生奠定基礎,發揮體育育人功能。
例如,在課堂中鼓勵學生在課堂上分享自己的跳遠體驗和感受,引導學生用清晰、準確的語言表達自己對跳遠技巧、訓練方法的理解和看法;同時通過示范和模仿,引導學生正確展示跳遠動作和技巧,讓他們通過身體實踐來理解和掌握跳遠的關鍵要點;教師或者小組長指導學生掌握跳遠的基本技巧和訓練方法,教導他們如何有目的地學習和練習跳遠,培養他們的學習方法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在游戲運用環節中,將課堂現有器材集中重新平均分成四份,每個小組分別得到2個體操墊、1個跳箱、1個跨欄架、1個自制輔助器材和繩梯。各組在組長的帶領下,溝通協商,利用現有器材進行創意拼接,以使器材的組合在符合跳遠練習的基礎上更加豐富,然后組內合理分工,設計不同的形式跨越、穿過或繞過器材,最終以小組接力的形式進行展示和比賽,針對器材擺放的新意、安全性,動作設計的科學性以及接力賽的配合、完成的時間,由組內自評、組間互評和教師評價等方式結合,評出最佳小組。鼓勵學生在跳遠訓練中靈活運用不同的技巧和策略,讓他們學會根據實際情況靈活調整自己的跳遠動作和表現和自主評價,引導學生學會自我評價和反思,在跳遠訓練后讓他們總結自己的表現、發現問題并提出改進措施,培養他們的自主評價能力。通過跳遠訓練和比賽,教導學生遵守規則、尊重他人、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和做人道理,培養良好的品德和行為習慣。
五、結語
幸福體育課堂要堅持以人為本,堅持因材施教,將課堂的教學目標聚焦于為健康而幸福的人生奠基,是一種讓學生在體育活動中感受到快樂和幸福的課程。它強調學生的身心健康,注重培養學生的運動興趣和樂趣,讓他們在體育課上享受運動的樂趣,提高身體素質,增強體魄,促進心理健康,從而達到身心愉悅的狀態。同時,幸福體育課也注重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自信心和自律能力,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人生態度和價值觀。“三度、四力、五感、六會”構建的幸福體育課堂體現了學生參與積極性、活動表現、團隊合作、自我認知身心健康等,最終目標是讓學生通過體育活動獲得快樂和幸福,促進全面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于素梅.幸福體育課程模式的有效實施需要樹立新觀念[J].體育教學,2023,43(03).
[2]于素梅,黎杰.幸福體育是新時代學校體育的價值追尋與改革方向——“四位一體”目標要求的本質解讀[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3,38(05).
[3]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4]于素梅,彭慶文.幸福體育課程模式下的幸福感追尋與實踐方略[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2,34(06).
[5]邵偉德,何魯偉,鄒旭鋁,等.核心素養融入體育課堂教學的邏輯與策略——以2022年版課程標準為視角[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23,35(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