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棋盤;跑;能力
中圖分類號:G623.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2410(2024)12-0083-02
筆者學校班級人數通常在36~48人之間,如果按照四列橫隊散開練習,每一排將有9~12人;若左右間距保持1.5米,整個隊伍的寬度將為12~16.5米。本文在確保安全有序和運動量達標的前提下,根據跑的內容設計了“35米×15米”和“50米×15米”兩種規格的“棋盤”“棋盤”網格線相鄰兩個交叉點的間距都是5米,規定所有跑的練習均在“棋盤”進行。當然,因每個地區班級人數不同,可根據所教班級的具體人數,參考場地的實際條件來調整“棋盤”規格。
一、跑的輔助練習
練習目的:為提高跑的步幅和步頻,以及提高跑的動力和穩定性做好專項準備。
練習方法:以圖1為例,學生四列橫隊,兩臂側平舉散開,站于ACEG起點線,每一排在小組長的帶領下進行各種跑的輔助練習。(1)按照A-B、C-D、E-F、G-H的折返路線進行高抬腿跑、后踢腿跑、小步跑、側身轉髖跑、后蹬跑、單足跳、弓箭步壓腿走等練習。(2)四列橫隊向右轉成四路縱隊,按照綠色框所示路線逆時針方向進行跑的輔助練習,比如慢跑擺臂、蛇形跑、追逐跑等。
練習建議:在易于組織的練習范圍內,教師提前安排每一排的小組長帶領其他同學進行練習,或由教師統一指揮進行練習。可在“棋盤”紅色起點線ACEG的外側分別擺放一個紅色標志桶,黑色終點線BDFH的外側分別擺放一個藍色標志桶,標志桶的顏色與規格不做統一要求,只要便于學生區分練習的區間即可;若不擺放標志桶,可以用紅色膠帶標記起點線,當然其他顏色的膠帶也可以,只要易于學生區分練習的區間即可。
二、折返跑
(一)興趣導入——5米折返跑
練習目的:快速激活腿部肌肉群,發展學生快速反應和急停急起的能力。
練習方法:以圖2紅色雙箭頭的跑動路線為例,學生四列橫隊兩臂側平舉散開,站于ACEG起點線,按照A-B、C-D、E-F、G-H的折返路線進行5米折返跑練習,要求學生至少有一只腳要抵達折返線。(1)教師借助“加減乘除”數字運算,口令指揮學生練習,當運算結果為奇數時跑1次單程,運算結果為偶數時跑2次單程。(2)教師播報電話號碼,統一組織學生練習,比如聽到數字“5”,學生迅速從出發點開始計算跑5次單程,聽到數字“0”就在原地不動,以此類推。
練習建議:可在“棋盤”紅色起點線ACEG的外側分別擺放一個紅色標志桶,黑色終點線BDFH的外側分別擺放一個藍色標志桶,然而標志桶的顏色與規格不做統一要求,只要便于學生區分折返跑的區間即可;若場地有限,可縮小“棋盤”進行練習,比如四列橫隊散開,學生分別站于ABCD起點線,按照A-B、B-C、C-D、D-E路線,聽教師哨音統一向前跑5米至前方一排終點線,然后再聽哨音統一跑回起點線;若實際條件允許,可升級練習難度,比如讓學生綁小沙袋于腳踝進行負重折返跑。
(二)進階挑戰——10米折返跑
練習目的:遵循科學鍛煉的規律,循序漸進地增加運動強度和運動量。
練習方法:教師借助籃球訓練中萊格爾跑的音樂,統一組織學生練習規定次數的10米折返跑。往返指令由音樂節奏控制,每次“叮”指令響起之前,學生至少要以單腳觸線,聽到“叮”的指令后,學生才能開始下一次的折返跑,循環往復,記錄單程次數。以圖3為例,學生分為兩列橫隊,兩臂側平舉散開,分別站于“棋盤”左端AB兩排和右端GH兩排,由BG兩排先按照B-D、G-E的折返路線進行10米折返跑練習。在BG兩排練習時,AH兩排則站在線上等候或坐在地上做拉伸,待BG兩排完成規定次數后,與AH兩排交換位置。
練習建議:教師可以安排見習生擔任“裁判”,監督學生練習時是否抵達棋盤線;可在“棋盤”紅色起點線BG的外側分別擺放一個紅色標志桶,綠色終點線DE的外側分別擺放一個綠色標志桶,標志桶的顏色與規格不做統一要求,只要便于學生區分折返跑區間即可;若不擺放標志桶,可以用紅色和綠色的膠帶分別標記起點線和終點線,其他顏色的膠帶均可,只要易于學生區分折返跑區間即可。
(三)目標測試——15米折返跑
練習目的:通過漸進速度進行的多階段折返跑,提高學生速度和耐力水平。
練習方法:以圖4為例,學生分成兩列橫隊,兩臂側平舉散開,分別站于“棋盤”左端和右端的等待區,所有人面朝中間的緩沖區站立。左端的兩排同學輪流按照A-D折返路線進行測試或練習,右端的兩排同學按照H-E折返路線進行測試或練習。
學生站在起跑線后,教師播放15米折返跑的規定測試音樂,當聽到“測試即將開始,3-2-1,開始”口令后開始測試或練習。往返指令由音樂節奏控制,每次“叮”指令響起之前學生至少要以單腳觸線,聽到“叮”的指令后,學生才能開始下一次的折返跑,循環往復,記錄單程次數。根據國家學生測試標準,八年級男生單程次數達到70次,女生達到42次后,結束測試并記錄成績。
練習建議:當學生不能在“叮”指令響起時達線,應在聽到“叮”指令后,立即原地折返;若沒有15米折返跑的規定測試音樂,教師可用口哨指揮學生進行練習;可在“棋盤”紅色起點線AH的外側分別擺放一個紅色標志桶,綠色終點線DE的外側分別擺放一個綠色標志桶,標志桶的顏色與規格不做統一要求,只要便于學生區分折返跑區間即可;若不擺放標志桶,可以用紅色和綠色的膠帶分別標記起點線和終點線。
三、男生1000米/女生800米
練習目的:在教師可操控的視野范圍內進行耐久跑練習,有利于教師隨時進行指導與管理。
練習方法:以35米×15米的“棋盤”為例(圖5),男生一路縱隊在外圈練習1000米,女生一路縱隊在內圈練習800米,均由起點出發至終點結束,男女生都需完成10圈。為了避免迎面碰撞,特意將男女生的起點和終點錯位安排在不同,所有同學前后保持一米間距,踩著地上的“棋盤”線,按照向心原則逆時針方向跑動,若男女生相遇時,男生就從女生外側跑過。要求:前后擺臂自然,呼吸節奏穩定。
練習建議:“棋盤”規格可根據教學場地的實際條件進行調整,倘若以50米×15米的“棋盤”為例,那么男生1000米和女生800米參考上述練習方法來折算的話,男女生大約各完成8圈即可。
四、50米跑
練習目的:50米比賽可以提高學生快速奔跑的能力;雙手持小啞鈴進行50米迎面接力賽,可在提升跑速的基礎上,鍛煉學生的手臂力量和耐力。
練習方法:以圖6為例,四列橫隊兩臂,側平舉散開,所有人在等待區按1-4排順序依次站于起點線A后,當聽到教師兩聲哨音時“準備”,再聽見一聲哨音時“出發”,立即快速跑沖過終點線K,然后從“棋盤”一側放松慢跑回起點線A后的等候排隊區,在等候區仍然按照1-4排的順序站成散開的橫排。1-4排輪流“以賽代練”(要求:步幅大、步頻快、手臂前后擺動)。當第一排跑出25米~30米,教師發令第二排出發,以此類推,每人比賽2-3次,每次都會獎勵各排的“冠軍”1枚加分卡(1分/次)。
練習建議:在學生掌握50米跑的基礎上,可以借助學校現有的器材進行50米迎面接力賽,比如“棋盤”左右兩端各站兩排,分別在A線和K線后,學生兩臂側平舉散開,迎面的4個學生務必對齊,由A線后的所有“第一棒學生”雙手各持一個0.5kg小啞鈴進行迎面接力賽,比一比哪個組最先完成接力?“冠軍隊”可獲得4枚加分卡;如果多出學生,可讓其先擔任“裁判”,然后輪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