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糖業是廣西的特色優勢支柱產業,在促進蔗農增收致富及保障我國糖業安全方面發揮著極大作用。新質生產力作為生產力能級躍遷后的高階生產力,能以技術革命性突破、要素創新性配置、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賦能廣西糖業進一步深層次發展。文章通過文獻查閱獲取廣西糖業發展方面的相關資料,發現新質生產力可賦能于甘蔗種植環節、收購與加工環節、各物流環節及產品交易環節。針對廣西糖業產業鏈存在未充分拓展、缺乏強度和廣度及鏈接不連貫的現狀,提出新質生產力賦能廣西糖業產業鏈發展的路徑:優化糖業發展模式、延伸產業鏈,整合糖業資源、增強產業鏈韌性,加強糖類產品研發、擴寬產業鏈及優化產業體系、凝聚產業鏈,為進一步探索適合廣西糖業高質量發展道路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廣西糖業;產業鏈;新質生產力;賦能;發展路徑
中圖分類號:F124" "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820X(2024)06-0455-05
0 引言
在國家“十四五”規劃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框架下,廣西制定并推出包括《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關于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加快糖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桂政發〔2019〕8號)和《關于加快推動廣西產業鏈與創新鏈融合發展的實施方案》(桂科高字〔2021〕153號)在內的多項政策,強調廣西糖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性,提出全面總結“十三五”發展情況及進一步加強廣西糖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在廣西來賓市考察時指出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聚焦優勢產業,集中優勢資源,打造若干體現廣西特色和優勢、具有較大規模和較強帶動力的支柱產業[1]。廣西是我國甘蔗主產區,糖料蔗年均種植面積穩定在73.33萬hm2以上[2],糖業已成為廣西特色優勢支柱產業,在促進蔗農增收致富及保障我國糖業安全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3-5]。在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浪潮下,廣西糖業正迎來高質量發展的新機遇與挑戰。新質生產力是借助科技創新的力量,推動新興戰略產業和前沿產業蓬勃發展的先進生產力質態[6],強調創新、效率、開放、競爭和綠色發展,以新技術應用為核心發展新質生產力、催生新產業和新業態,正重塑社會生產關系和制度體系[7],為廣西糖業發展指明了方向。廣西的蔗糖產業鏈結構可劃分為上游、中游和下游三部分,其中,上游部分涵蓋甘蔗生產相關的全部活動,包括甘蔗的育種和種植環節,中游部分專注于甘蔗的加工過程,主要產出為食糖,同時產生蔗渣和濾泥等副產品,這一環節是整個產業鏈的核心,下游部分包括對中游部分產出產品及其衍生產品的進一步深加工,以及食糖的分銷與銷售活動,其中,核心環節對上游部分的資源供給具有較高依賴性 [8]。但目前廣西糖業在產業布局、生產方式和科技應用等方面存在不足[9],迫切需要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廣西糖業產業鏈進行優化升級,構建一個以創新驅動為指導模式,具有數字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等為特征的糖業產業鏈現代化體系,從而推動廣西經濟高質量發展。文章采用文獻查閱方式獲取廣西糖業發展方面的相關資料,在分析廣西糖業產業鏈模式及其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提出新質生產力賦能廣西糖業產業鏈發展的路徑,為廣西糖業產業鏈優化升級探索適合廣西糖業高質量發展道路提供參考依據。
1 新質生產力賦能廣西糖業產業鏈發展的作用
1.1 賦能糖料蔗種植環節進行技術創新
新質生產力是推動廣西糖業產業鏈優化升級的主導力量,新質生產力賦能廣西糖業并推進糖業核心技術創新,應從糖料蔗種植階段起加強優質種苗培育及相應農業機械與農藝技術的配套應用,促進糖料蔗優良品種培育、繁殖和推廣整合發展,并扶持大型收割機械的研究與開發工作,通過發展新質生產力形成的智慧糖業及精細化管理平臺,利用新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新技術和智能化手段,提升廣西糖業生產的智能化與精準化水平,利用智能監測工具對種植土壤、氣候和管理流程進行實時監控,向蔗農提供精準的種植技術指導,以提高糖料蔗產量和品質。從更廣闊的視角來看,新質生產力通過引入智能化農業設備,為廣西糖業發展注入新動力,不僅可改變傳統農業勞動方式,還可促進糖業從依賴人力向依靠技術轉型,推動廣西糖業生產由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
1.2 賦能糖料蔗收購和加工環節進行模式優化
在廣西糖業的傳統生產模式中,糖料蔗種植主要依靠種植大戶和蔗農人工操作,并在榨季由糖廠收購,砍收和運輸環節也主要依賴人工;制糖過程包括壓榨、澄清、蒸發和結晶等步驟,生產出白砂糖、黃砂糖和赤砂糖等產品,制糖副產品如蔗渣、糖蜜和濾泥在傳統模式下通常被低效處理或作為低附加值產品原料;糖企在傳統收購模式下面臨較大的資金壓力,尤其是在榨季需支付大量甘蔗收購資金;在砍收糖料蔗環節,勞動強度大,存在勞動力老齡化問題。而新質生產力通過將新技術、新理念和新應用融入廣西糖業產業鏈構建糖業大數據云平臺,實現糖料蔗收購與加工環節訂單合同的電子化管理,賦能甘蔗收購與加工環節進行模式優化,不僅可推動構建遠程診斷和災害預警機制,還可向蔗農提供精確的種植技術指導,有助于提高糖料蔗的砍運管理效率及生產決策的分析能力,實現廣西糖業信息資源共享與管理工作的高效協作。同時,發展新質生產力還可推動制糖企業進行技術改造,采用新設備和新工藝(如自動卸蔗和除雜系統)提高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新質生產力賦能糖料蔗收購與加工環節進行模式優化,使得新興技術在蔗糖深加工及創新產品開發中得到應用,為廣西糖業鏈式擴展、產品價值提升及市場競爭力強化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撐。
1.3 賦能物流環節進行體系優化
甘蔗制糖業的物流過程主要包括以下3個關鍵環節:首先是原材料和輔助材料的采購與存儲,涉及糖料蔗原料的接收和入庫管理,其次是生產過程中物料和半成品的內部管理,包括在不同生產階段的運輸、存儲和流轉管理,再次是成品糖的生產、存儲和出庫準備,即制糖完成后將成品糖轉移到成品倉庫等待最終的發貨和銷售[10]。由此可見,在廣西糖業的物流環節,新質生產力通過推動廣西糖業產業鏈中涉及的各部分物流企業、生產企業、電子商務企業及相關利益主體的戰略合作與業務協同,建立高效的產業協同機制,可促進糖業產業鏈全面數字化和透明化;通過深化技術與運輸環節融合及發展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AI)等技術手段,實現糖業物流各環節的精細化、動態化及可視化管理,既提升糖業物流系統的智能分析和決策能力,也增強自動化操作的執行效率,糖業物流成本得以顯著減少,糖類商品配送速度得以加快。
1.4 賦能糖產品交易環節進行創新
與傳統的產品銷售環節不同,發展新質生產力一方面可給予廣西糖業企業進行數字化營銷和銷售渠道創新,利用互聯網技術和大數據開發一個融合電子商務和供應鏈管理的廣西糖業特色交易平臺,提供包括在線交易、貨物流轉和金融服務一體化的解決方案,為糖業企業提供便捷的線上金融、倉儲和溯源服務,打造全面的糖業交易生態系統。另一方面,在糖產品交易環節通過優化貿易差價和銀行結算服務,利用數字技術簡化交易流程,可為糖業企業和蔗農提供電子合同、交易數據查詢及自動結算等高效服務,增強廣西糖業產業鏈的盈利能力,實現制糖供應鏈的簡化和現代化。
2 廣西糖業產業鏈發展現狀
2.1 產業鏈未充分拓展
廣西糖業產業鏈未充分拓展體現在3個方面。①在糖料蔗種植環節的縱向延伸不夠,主要表現為農資機械生產行業延伸不足。目前,廣西糖業在農資機械生產方面缺乏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且農資機械的研發和生產能力相對較弱,難以滿足糖料蔗種植對農資的需求[11]。②在食糖深加工環節的縱向延伸不夠,主要表現在研發和生產食糖加工關鍵技術能力相對較弱,難以滿足市場對不同種類和口味糖產品的需求。③橫向拓展不足,主要體現在廣西糖業產業鏈與其他產業融合與協同發展不夠。受國際食糖市場沖擊、糖業轉型壓力及外源性沖擊加劇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5],廣西糖業產業鏈與其他產業合作難以形成產業鏈上、下游的協同發展與優勢互補。
2.2 產業鏈缺乏強度
廣西糖業產業鏈缺乏強度表現在4個方面。①對國際糖價波動變化較敏感,主要是因為缺乏自主定價權,市場競爭力受到限制[12]。②產業集中度不高,制糖企業集團的轉型、升級及企業間的兼并重組進展相對緩慢,難以形成規模和產業集群效應,進一步制約整個產業競爭力的提升[13]。③糖業品牌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較弱,缺乏知名度和市場份額,影響廣西食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14]。④產業鏈短且弱,缺乏縱向和橫向的合作與協調[15],難以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及增加附加值,限制整體競爭力的提升。
2.3 產業鏈缺乏廣度
廣西糖業在循環經濟方面的橫向發展能力有待提升,尤其需將食糖深加工及制糖副產品如蔗渣的綜合利用效率提升至理想狀態,并催熟循環糖、功能糖和糖類產品等的研發新業態,以擴展廣西糖業產業鏈廣度。盡管廣西糖業在原糖、精糖和蔗糖食品等傳統行業已產業化生產近20個食糖產品,但在蔗渣的高值化利用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存在差距,需繼續深入研究和開發[9],循環糖、功能糖及其他糖類產品的新業態也需加強研發與推廣[16]。
2.4 產業鏈缺乏連貫性
由于糖業具有特殊的產業周期特性(季產年銷),各環節在產業鏈上通常是分段治理,銜接不緊密,難以形成完整的閉環產業,尤其是核心制糖企業集團對上游中小企業的重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與利益分配機制,因此,阻礙了廣西糖業產業鏈的協同發展。此外,部分廣西糖業企業在下游產業鏈的溢價能力相對較弱,限制其與經銷商合作時的影響力,難以有效建立良好的廣西糖業產業鏈利益分配機制,也對廣西糖業產業鏈的協同發展造成了不利影響[17]。
3 新質生產力賦能廣西糖業產業鏈發展的路徑
3.1 優化糖業發展模式,延伸產業鏈
要進一步解決廣西糖業在糖料蔗種植環節的縱向延伸和橫向延伸不足問題,應采取一系列優化策略。①推動糖業產業數字化轉型。政府部門和企業需通過整合互聯網、云計算和大數據等先進技術,提升糖業物流管理的精準度、靈活性和透明度,增強物流系統的智能分析與決策能力,以及自動化操作的執行效率,有效降低糖業物流信息成本,提升物流配送速度,進一步與廣西糖業產業鏈深度融合,提高糖料蔗生產、管理和經營效率。②構建一個糖業大數據基礎支撐平臺。為實現廣西糖業產業中農業、工業、貿易、金融及監管等各環節的數據共享,需構建一個糖業大數據基礎支撐平臺,以提高廣西糖業信息共享與管理效率,為糖業數字化轉型提供強有力支持。糖業大數據基礎支撐平臺通過集成種植、收獲和加工等環節的數據,實現全鏈條數據追蹤,優化種植管理措施,可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甘蔗產量和品質,降低生產成本;通過預測、監控天氣變化情況及病蟲害發生風險,制定區域性風險管理策略;通過優化產業鏈各環節,連接不同的糖業產業鏈參與者,促進糖業信息共享與協同工作開展;通過分析糖業市場需求和價格趨勢,揭示新的市場機會,促進糖產品創新,為種植者和糖業企業提供基于數據的決策支持,最終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準確性。③加強良種良法的選育和推廣。政府部門和糖業企業應持續支持選育和推廣應用適合機械化收割的甘蔗新品種,加強甘蔗種質資源的收集與共享,完善甘蔗雜交育種中心的基礎設施,創建甘蔗育種創新基地及種莖擴繁中心。④推動廣西糖業建立創新的利益聯結機制。政府部門應廣泛引導采用“企業+基地+農戶”和“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以提高糖料蔗生產的規?;c集約化水平。
3.2 整合糖業資源,增強產業鏈韌性
提升廣西糖業的競爭力,必須以科技創新為動力,增加研發資源,特別需在農業機械和食糖深加工技術方面實現創新和產業升級。①要求廣西糖業企業和政府部門增加研發資金,加速應用科技成果,特別是在農資機械和食糖深加工關鍵領域,廣西糖業企業應通過與國內外高校及科研機構合作,整合各類糖業資源,建立試驗與教學基地,推動科技成果加快轉化和應用,加速形成以廣西糖業企業為核心、市場需求為指引、產學研深度融合的糖業科技創新體系。整合各類糖業資源能促進知識交流和技術轉移,增強企業的創新能力和市場競爭力,確??萍紕撔禄顒痈N近市場需求,同時也為科研機構提供將研究成果商業化的平臺。②在數字經濟和平臺經濟方面,通過發掘和培育糖業數字經濟,依托數字廣西集團有限公司平臺企業,促進線上線下深度融合,培育新業態,實現產業與金融服務的緊密結合,創新產業鏈和供應鏈的金融服務,進而促進糖業的數字化轉型,有利于建立糖業大數據平臺,優化信息共享與管理協同,提高生產決策效率,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安全性。③通過優化資源配置和產業鏈布局,依托全國統一大市場,排除限制生產力發展的障礙,提高糖業資源配置效率,進而推動廣西糖業產業鏈向高端化、智能化和綠色化發展。④支持重點糖業企業打造糖業數字生態,并發揮示范作用,培育一批糖業數字化轉型示范企業,形成引領效應,構建數字化轉型新標桿,最終培育糖業數字產業集群,以實現廣西糖業全面升級及國際競爭力的提升。
3.3 加強糖類新產品研發,擴寬產業鏈
要拓寬廣西糖業產業鏈并提升其競爭力,關鍵在于深化食糖精深加工技術及提高制糖副產品的綜合利用效率。具體來看,廣西糖業需在食糖精細化加工和糖類新產品研發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和資源,以提升產品的多樣性和市場適應性。如通過對蔗渣的高值化利用,可將其轉化為制漿造紙、環保餐具、酵母和生物肥料等多種產品,建立以蔗渣制漿造紙、糖蜜生產酵母及濾泥生產有機肥等為核心的循環經濟產業鏈,以提升廣西糖業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促進資源的可持續利用,有效降低生產成本,同時也提升環境效益,從而實現對原材料的全面利用及價值最大化。廣西糖業還應通過發展循環經濟模式,構建多元化、高值化的產品體系,以增強產業的整體競爭力和市場影響力,助力廣西糖業在全球化市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3.4 優化產業體系,凝聚產業鏈
提升廣西糖業產業鏈的凝聚力及其對市場需求的快速響應能力,需構建一體化的糖業產業信息樞紐,破除信息流壁壘,促進糖業產業鏈各環節緊密合作,提高糖業產業的物流效率。①一體化糖業產業信息樞紐的構建將使上游廠商能精準捕捉下游廠商的需求動態,以優化生產與需求對接,提高產業鏈整體反應速度和精準度。②通過政府介入,強化市場競爭法規,調整產業鏈利益分配架構,同時對產業鏈中的弱勢環節給予必要的支持,使涉及糖業產業各環節的企業均能獲得合理的盈利。③需集中力量突破關鍵技術,在全國范圍內促進糖業產業鏈協同創新,打破地方保護和區域限制,提高糖業產業鏈的持續發展能力;應組建創新聯合體,集中資源和智慧,提升廣西糖業在核心技術上的整體研發實力,增強糖業產業鏈的整體技術創新能力。④為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有關大學及中高職院校需對糖業教育課程進行革新,融入最新的科技知識,為制糖行業培養高技能人才。
4 結語
新質生產力在賦能廣西糖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通過糖料蔗種植環節、收購與加工環節、各物流環節及產品交易環節等多方面賦能,為廣西糖業的長期繁榮與穩定發展提供新動能。未來,需更注重發揮新質生產力在廣西糖業產業鏈各環節的重要作用,更深層次地從廣西糖業科技創新驅動、風險管理與資金支持、產業鏈延伸與價值提升及生態環保與循環經濟等多個方面綜合施策,加快培育和形成蔗糖產業新質生產力,提升廣西糖業市場競爭力和經濟效益,推動廣西糖業產業向高端化、高值化轉型,實現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 新華社. 解放思想創新求變向海圖強開放發展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廣西篇章[J]. 當代廣西,2023(24):4-6.
[2] 岑琴. “糖罐子”越端越穩產業鏈“全鏈開花”[N]. 廣西日報,2023-12-13(016).
[3] 王露蓉,黃嬋,顧彩彩,等. 轉SoSUT5基因甘蔗的生長特性[J]. 南方農業學報,2018,49(5):857-862.
[4] 吳建明,李燕姣,鄧宇馳,等. 中國甘蔗栽培的研究進展[J]. 廣西科學,2022,29(4):613-626.
[5] 韋佳培,周曉蓉,黃有總. 戰略儲備安全視域下的廣西糖業發展現狀及策略[J]. 廣西糖業,2024,44(1):61-66.
[6] 周歡. 新質生產力賦能貴州農業高質量發展[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4,35(20):83-86.
[7] 張林,蒲清平. 新質生產力的內涵特征、理論創新與價值意蘊[J]. 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9(6):137-148.
[8] 梁毅劼. 基于產業鏈視角的廣西蔗糖產業降本增效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2015.
[9] 梅景泰. 廣西糖料蔗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2023.
[10] 胥天星. 甘蔗機制糖業生產物流優化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2020.
[11] 唐亮東. 廣西甘蔗糖業高質量發展新途徑探討[J]. 甘蔗糖業,2023,52(6):63-68.
[12] 吳葉瑩. 廣西糖料蔗價格指數保險“訂單+保險+期貨”試點項目案例研究[D]. 南寧:廣西大學,2023.
[13] 徐強. 廣西糖料蔗產業現狀及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2023(6):108-112.
[14] 甘愛新. “糖業云”賦能下南寧糖業供應鏈成本管理研究[D]. 南寧:廣西財經學院,2022.
[15] 陶彥香,蘇會婷,莫友東,等. 鄉村振興背景下廣西古法紅糖的營銷與品牌建設研究[J]. 農村經濟與科技,2023,34(3):234-237.
[16] 李寶生,唐思懿,梁寶蕓,等. 貴港市糖料蔗產業現狀、存在問題及高質量發展對策[J]. 廣西糖業,2024,44(1):32-35.
[17] 羅冬泉. 金融支持我國糖業發展的路徑研究——基于廣西糖業產業鏈視角[J]. 廣西糖業,2021(2):33-39.
(責任編輯 蘭宗寶)
黃濤,王興中. 新質生產力賦能廣西糖業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路徑[J]. 廣西糖業,2024,44(6):455-459.
DOI:10.3969/j.issn.2095-820X.2024.06.008
收稿日期:2024-11-04
基金項目:廣西科技智庫建設項目(桂科ZL24008018)
通訊作者:王興中(1974-),男,碩士,主要從事區域經濟與創新經濟研究工作,E-mail:1543672990@qq.com
第一作者:黃濤(2001-),男,研究方向為區域創新,E-mail:1522408610@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