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九月的一天,張家莊張保長的家門口一群人議論紛紛。原來,張保長正在給國軍某師抓壯丁。
“當兵能分三畝地,你家小子還不去報名,家里分得三畝地,以后有地就有糧!”
“唉,當兵打仗,槍林彈雨,九死一生,誰想去誰去,我們家老三不去。”
這時,一個三十五六歲頭戴白花身著青衣的婦女領著一個十五六歲的男孩來到張保長院里,大聲說道:“我兒張遠,報名當兵!”
當聽到有人說愿意送兒當兵,家丁忙著登記,有的跑去喊張保長。
這個領著兒子報名的女人名叫李冬蘭,住在莊子的西頭,是個寡婦。三十歲那年,她丈夫外出被土匪所害,丟下她和三個孩子。
家里失去了男人,就像天塌下來一般,李冬蘭咬緊牙關,帶著三個孩子艱難度日。這期間,莊上有幾個光棍看上了李冬蘭,請人上門提親,可全被李冬蘭拒之門外。
一晃五年過去了,大兒子張遠已有十五歲了,雖然瘦點,但威風凜凜像個男子漢。
李冬蘭知道像他們這樣的家庭,只有送子當兵,才能一雪前恥找土匪報仇。她聽說張保長正在抓壯丁,于是就帶大兒子張遠前來報名。
很快李冬蘭就收到了張保長的通知。
她不知道兒子這一去,還能不能再見面,心中十分難過。
李冬蘭含著熱淚送張遠,當走到村外的岔路口時,張遠驚喜地叫了一聲:“娘,你看,狗尾巴草!”
李冬蘭順著兒子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水溝旁長著一片狗尾巴草。
秋天了,狗尾巴草的葉子已經枯萎,長長的草莖頂著像狗尾巴樣的穗子,在風中搖晃著。
兒子走后的第三天,張保長偷偷地來找李冬蘭,告訴她,張遠和莊上其他幾個后生,在去部隊的途中,遇到了游擊隊,被游擊隊給劫走了。李冬蘭聽人說過游擊隊,說這支隊伍是紅軍北上時留下的,是專門打土豪讓百姓過上好日子的隊伍。所以,李冬蘭聽到這個消息,心里還是挺高興的。
時間過得很快,轉眼一年過去了。
這天晚上,李冬蘭聽到有人輕輕敲門,開門一瞧,想不到是一年多沒見面的大兒子。她激動地抱住張遠,眼一眨不眨地盯著兒子,又是問這,又是問那。
兒子告訴李冬蘭,他現在已經是一名八路軍的偵察員了。張遠告訴母親,他正在執行任務,剛好從這里經過,就來看看母親,他還要去追趕隊伍。說完,匆匆忙忙走了。
從此,李冬蘭經常收到由張保長偷偷送來的喜報,或兒子在前線打仗的事,還聽說兒子已當上排長了。
李冬蘭打心里歡喜,為兒子感到自豪,莊上還選她當莊上的婦女會會長。
不久,八路軍的一支隊伍路過莊上,李冬蘭毫不猶豫地把二兒子張近送進了隊伍。從此她一邊帶領莊上的婦女做軍鞋,一邊盼著兩個兒子的立功喜報。
這一天,李冬蘭到區里開會,張保長帶著一個身著便衣的人,走到她的跟前。張保長告訴那人:“她,就是張遠的娘!”
李冬蘭見張保長向一個陌生人介紹自己,心怦怦直跳,眼睛皮也跟著跳,她緊張地小聲問道:“這位同志是?”
那人向李冬蘭自我介紹道:“我是八路軍偵察連連長,張遠就是我們連的。”隨后,他告訴李冬蘭一個壞消息:張遠失蹤了。
李冬蘭聽后,忙說:“連長,你肯定搞錯了,我兒子在咱隊伍里干得好好的,怎么會失蹤呢?”連長望了一眼張保長,然后向李冬蘭講述了事情的經過。
一個月前,偵察連接到一項絕密任務,將愛國人士捐贈的款項秘密送到交通站。接到任務后,連長立即挑選了十名戰士成立特別行動小組,由連長親自帶隊。為躲避日偽軍和土匪,行動小組只能穿便衣走山路。
這天下午,當特別行動小組來到一處原始森林時,忽然從林中沖出一股土匪。他們仗著人多,不管三七二十一,就向特別行動小組開了火。行動小組全是短槍,火力沒有土匪強,很快就有戰士犧牲了。
見形勢危急,連長當即決定,由排長張遠帶領兩名戰士負責運送捐款。連長對張遠說:“這包里裝的可是抗日款,你一定要把它送到交通站。”張遠從連長手里接過包,向連長說:“連長,保證完成任務,把錢款安全送到交通站。”
隨后,連長負責掩護,命令張遠快速突圍。
山上激烈的槍炮聲,引起了駐扎在附近的國民黨軍的注意。當得知是土匪與一支像是游擊隊的人交上了火,他們派來一個連的兵力,上山抄了土匪的后路,最終土匪被打得落荒而逃。
連長邊打邊退,見土匪被打散后,趕緊帶著其他戰士追趕張遠,追了不到三四里路,就見那兩個和張遠一起的戰士躺在血泊中,卻沒有見到張遠。
張遠和抗日捐款失蹤了,連長連忙向上級做了匯報。上級得知情況后,立即命令連長帶領戰士秘密搜山。在山里轉了兩三天,也沒見到張遠的影子。后來,據一位上山砍柴的老人說,當時他正在山上砍柴,聽見不遠處傳來槍炮聲,就嚇得躲進一個山洞里。只見有三個老百姓打扮的人提著槍,鉆進離他不遠的林子里。隨后土匪就到了,向林子投了幾顆手雷,之后便逃跑了。
土匪逃走不久,只見一個滿身鮮血的人,背著一個包,手里握著槍,艱難地往山上爬去。
連長聽到這一消息,不由眼前一亮,這說明張遠還活著,也沒有被土匪抓去。搜山沒有搜到,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他已完成了任務;另一種可能是傷勢過重,正在老鄉家秘密養傷呢。
可是兩個月過去了,張遠仍沒有歸隊,交通站也沒有收到抗日捐款。有人認為,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張遠攜款逃走了。
李冬蘭聽連長說到這里,漲紅了臉大聲道:“不會的,我兒子不是這樣的人,他決不會把錢占為己有的,更不會離開部隊。”
連長看了一眼急紅臉的李冬蘭,然后說道:“大娘,如果您有張遠的消息,勸他立即歸隊。”
很快,莊上人知道李東蘭的兒子拐走了抗日捐款。一時莊上人看李冬蘭的眼神都變了,說什么的都有。有的說,張遠這孩子帶著錢開小差,給莊上丟臉了;有的說,張遠這孩子過窮日子過怕了,見到這么多錢,眼紅了,偷偷把錢占為己有;還有更離譜的,說有人見到過張遠,他在做生意。
李冬蘭聽到人們的議論,總是含淚搖頭說:“我的兒子絕不是那樣的人,我一定要找到他,把事情弄個水落石出,還我兒清白。”
人的臉巴掌大,整天看鄉親們的臉色過日子真難受。李冬蘭坐不住了,她對張保長說,她要離家尋兒去了。兵荒馬亂,她一個女人出門很不安全,但為了尋找兒子,她豁出去了。她一邊要飯一邊走村串戶尋找。結果都讓她失望而歸。
這期間家里也收到不少二兒子張近立功的喜報,可李冬蘭看到這些喜報也高興不起來。大兒子張遠失蹤的事,一直像一塊石頭壓在李冬蘭的心上。無數個夜晚,李冬蘭都悄聲問自己:難道這孩子真的拐走了錢,當了逃兵不成?不會的,她相信自己的兒子,他絕不是那樣的人。可是,兒子到底在哪兒呢?
一年又一年過去了,莊子東頭的岔路口兩條一左一右的小路,兩旁的狗尾巴草綠了又黃,金黃飽滿的狗尾巴穗,一年又一年灑在地上,來年春天又長出嫩綠的狗尾巴草。
多少年來,李冬蘭尋找兒子一直沒有停,常常在夢中,她夢見兒子張遠胸戴大紅花,鄉親們敲鑼打鼓,迎他回家,張保長揮著手,向莊上人解釋,這是一場誤會……
可是,直到抗戰勝利了,也沒有張遠的消息。
時間進入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八十多歲的李冬蘭感覺自己再尋找兒子已經力不從心了,她每日拄著拐杖,走到莊子的岔路口,站在狗尾巴草中呆呆地望著遠方。
一天,一根狗尾巴穗落在她的腳上,她突然好像想到了什么,趕忙回了家,進門就對女兒說:“你快聯系你二哥,就說大哥找到了。”
老二張近很快就回來了,見面就問娘:“大哥在哪?”
李冬蘭舉著狗尾巴草說:“你大哥肯定犧牲了,就在與土匪交火的那座山上,你們帶我去那座山,一切就真相大白了。”
為了卻母親的心愿,張近和妹妹帶著李冬蘭出了家門。通過當地政府的幫助,他們找到了當年張遠與土匪交戰的地方。滿頭白發的李冬蘭讓女兒扶著她,一步步低頭找著什么。
突然,李冬蘭眼睛一亮,大聲叫道:“我找到我兒張遠了。”
在一片亂石中,長著一片茂盛的狗尾巴草,莖稈頂著大穗子,在亂石中十分顯眼。李冬蘭望著狗尾巴草,老淚縱橫,激動地說:“我兒子,還有抗日捐款就埋在這片亂石堆里。”
眾人用鎬和鐵鍬在長著狗尾巴草的亂石堆里挖起來。不一會兒,有人發現了一個黑色的東西,用手輕輕刨開后,是一個黑包,把包取出來小心打開,里面是牛皮紙包裹的東西,再一層一層解開,露出來的是黃燦燦的金條,一數整整二十根。
金條找到了,可沒一點兒子的蹤影。
李冬蘭對女兒說:“我覺著你哥就在這片林子的附近。”很快,眾人在林子里發現一片狗尾巴草和山藤,撥開狗尾巴草和山藤,竟露出一個小洞口。李冬蘭老淚縱橫:“兒啊,娘來看你了!”隨后放聲大哭。
眾人奮力扒開洞口,見洞中有一具弓著的白骨。李冬蘭用手摸著洞口旁的狗尾巴草,激動地說:“這就是我兒!”
隨后趕來的民政人員,將尸骨收進木箱里,眾人隨后下了山。
很快DNA檢測結果出來了,洞中的尸骨確是李冬蘭的兒子張遠。民政局根據有關資料,和砍柴人的講述,還原了當時的情景:張遠受了重傷,他背著十多斤重的金條,奮力往山上爬。他擔心金條落入土匪手中,于是爬到一片碎石旁,用手榴彈炸了一個坑,然后將黑皮包埋在坑里,并在四周放上碎石。之后他又往山上爬,實在爬不動了就鉆進森林里,看見一個小山洞,就爬了進去。他躬身坐在洞里,很快就昏過去了。外面下起了大雨,雨水把山坡上的雜草、沙土沖刷下來,蓋住了洞口……
那么,李冬蘭怎么知道兒子犧牲的地方呢?
原來,當年在送兒子經過一處岔路口時,看到一片狗尾巴草,葉子雖然枯萎了,但穗子飽滿。狗尾巴草生命力很強,無論環境如何,都能生長結出像狗尾巴的穗子。李冬蘭彎下腰,小心掐了幾個狗尾巴草樣的穗子,放在兒子的衣服口袋里,說:“孩子,帶著狗尾巴草的種子,以后遇到困難就會想到娘,想到弟弟妹妹和張家莊的人!”所以,當李冬蘭在山上看到狗尾巴草時,突然想起了當年送兒子的一幕,她知道,兒子在生命的最后,肯定會想到娘,同時他還得為戰友們留下找金條的線索。于是,當他埋好金條后,便在沙石四周灑了狗尾巴草的種子。他在爬進山洞前,把剩下的狗尾巴草的種子全部灑在了洞口兩邊。這些種子落土后,一到春天就勃勃生長,越長越多。所以李冬蘭很快找到了金條和兒子。
這天,李冬蘭回到張家莊,莊上人敲鑼打鼓喜迎英雄歸來。李冬蘭成了真正的英雄母親。不久李冬蘭含笑閉上了眼睛,她終于找到了兒子,為他洗清了猜疑,還了兒子的清白,了卻了自己一樁心愿,她走得很安心。
如今,烈士墓前的狗尾巴草一直長在母親的墳墓旁。那彎彎長長的狗尾巴穗,在向人們講述著那段抗日英烈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