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術催生新業態,數字經濟、平臺經濟迅猛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動能,為稅收收入帶來較大增長空間。但與新業態經濟的快速發展相比,當前稅收管理制度和措施未完全實現同步發展,導致一小部分經營行為尚游離于稅收監管之外。
新業態稅收監管面臨的挑戰
稅制要素不適應新業態,稅收征管難度增大。新業態經濟催生出許多新興職業及新的經營模式,商品交易與服務更加虛擬化、分散化、多元化,部分業務現行稅法中沒有直接的適用依據,納稅主體認定難度大、課稅對象界限不清、稅目和稅率適用存在爭議,稅收征管難度不斷加大。如網約車平臺為司機和乘客提供第三方撮合服務,平臺向司機或乘客收取的服務費,應該視作經紀代理行業還是信息服務行業征稅,目前尚存在爭議。
跨地區交易方式挑戰屬地稅收管轄權,造成稅收監管盲點。現行稅制主要遵循的是屬地原則,而新業態經營模式不再受到地域限制,平臺企業所在地和實際業務發生地分離,按原則兩地稅務機關均有權進行管轄,不同稅務機關之間對于管轄權認識會出現分歧。另外,平臺上眾多商家未進行市場主體登記,導致平臺企業所在地、平臺商家所在地均難以有效監管,形成稅收管轄權的真空地帶。
稅務部門獲取涉稅信息手段有限,精準監管存在難點。新業態具有數字化、平臺化的特點,交易和支付方式多樣化,涉及的主體眾多,數據量大且復雜,導致“查賬征稅”“以票控稅”的傳統監管手段失去往日的效果。而在實現“以數治稅”方面,稅務部門缺乏從互聯網企業采集商戶數據的執法依據,獲取信息方式和監管手段有限,難以及時、完整、準確獲取互聯網企業的經營涉稅數據,限制了稅務機關稅源監控的能力。
完善新業態稅收監管的幾點建議
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規范管理。根據新業態經營特點,及時完善稅收政策與法律法規,明確新業態經濟所對應的課稅對象、適用稅率等基礎安排,出臺同新業態相適應的稅收征管制度,提升新業態管理的規范性。
深化數據管稅,強化監管。積極推進稅務部門與平臺企業之間的數據互通,并根據獲取的信息進行深度挖掘,加強新業態的交易數據、財務數據等數據的檢測和分析,構建和完善納稅評估模型,提升稅收監管力度。
加強部門協同,提升共治質效。稅務部門應加強與銀行、市場監管、海關等部門的協作和信息共享,形成監管合力。通過跨部門協作,共同打擊新業態稅收違法行為,維護稅收秩序。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廣西壯族自治區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