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后5次考察湖北,對湖北科技創新工作作出系列重要指示。牢記囑托,勇擔使命,今日湖北,科技強省建設步伐穩健有力,關鍵技術不斷取得突破,高科技企業爆發式增長,武漢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成勢見效。建設“世界光谷”就是其中的生動實踐。
2020年10月,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湖北科投”)成立全資子公司光谷科學島(武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光谷科學島公司”),肩負一體化推進“投融建管營”開發模式、探索“全生命周期”發展理念、拓寬融資渠道、高質量推進區域建設的重要任務,集“湖北科投所能”服務“區域所需”,加快助力世界光谷發展進程。

江城崛起“算力高地”
沿著武漢市高新大道一路東行,路旁高新技術企業一家接著一家,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就坐落于此,遠遠望去好似兩座巨型“CPU”,建筑內部一排排液冷整機柜運轉不停。
近年興起的人工智能,其研發與應用需要強大算力的支撐。武漢在人工智能產業方面基礎較好,這也成為建設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契機。
“為盡快投用,項目施工采用集裝箱預制化模式,在工廠把部分設備裝入集裝箱,到現場再像搭積木一樣組裝起來,從進場施工到正式運營僅用5個月。”負責計算中心運營的湖北科投光谷科學島公司副總經理羅慶說。
2021年5月,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建成,投入運行當月算力平均使用率便達到90%。次年11月,與之相鄰,側重于基礎科學服務的武漢超算中心亦正式投運。
“隨著武漢超算中心的建成,形成AI+HPC的雙中心算力系統,既可以利用AI(智算)實現算得快、算得好,又可以利用HPC(超算)算得準。”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說。
作為國內首個有公共服務性質的人工智能算力基礎設施,公共普惠是雙中心的一大亮點。“像水電氣差不多家家戶戶都用得起,我們雙中心同樣希望算力可以讓廣大中小企業、科研院所以較實惠的價格用起來。”羅慶說。
“2022年底,我們團隊回國創業,多虧了計算中心解決我們的基礎生產資料難題。”嘀嘀科技(武漢)有限公司CEO羅弼文介紹,公司的主營業務是為專業人士創建“AI分身”,沒有算力支撐,一步都邁不開。
“對于初創型小公司來說,自建或者購買國外的算力服務非常不劃算。借助計算中心的算力,訓練一個模型只需一周,大大節約了時間和成本。”羅弼文說。
雙中心可謂自帶創新吸引力。目前,雙中心已與數十家高校和科研院所達成合作,一批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基礎研究逐漸起步。

回望初創之時,光谷科學島公司是在一片荒煙蔓草中起步,沒有水、電、氣、路。到如今,一條條新路如期貫通,一棟棟新樓拔地而起,一個個重要科學設施相繼開建或投用……武漢新城中心片區的科學島已從蛙聲一片、阡陌縱橫的農田,逐步建成為塔吊林立、建筑拔地而起的新城。團隊秉承規劃先導、融資先行,以高標準推進項目建設,通過優化產業布局、提升城市功能,實現產業、城市、人之間的和諧共生,推動產城融合;將一個個“規劃圖”變成“施工圖”和“實景圖”,推動武漢新城建設進一步成勢見效。
其中,在科學島起步區內,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算力雙中心”的建設是新基建的代表,光谷科學島公司超前布局,牢牢把握“數字經濟是國家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算力是數字經濟時代新型生產力”的時機,先后成立了武漢光谷愛計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愛計算公司”)、武漢光谷超級算力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超算公司”),分別負責建設及運營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2021年12月,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投運;2022年11月,武漢超算中心投運。
建設的步伐從未有絲毫停頓。今年7月底,光谷科學島科創中心一期項目(二期)7#樓廠房主體結構順利封頂,標志著項目主體結構全面封頂。
據了解,光谷科學島科創中心一期項目是光谷科學島的首個大型綜合體項目,其中項目二期包含3棟建筑,總建筑面積7.7萬平方米,具備裝備研究、技術研發中心等功能,預計將于2025年5月竣工交付。項目建成后可作為武漢市乃至全國大科學裝置預研平臺、新型研發機構集聚平臺、科技共享服務平臺和科技展示交流中心、公共配套服務中心。
稅惠春風助“科學島”攀“高”向“新”
如今,光谷就如同一艘高速遠航的巨輪,而提供動力的諸多“發動機”之一,便是一項項稅收優惠政策以及稅務部門的精心服務。

近年來,國家稅務總局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結合“便民辦稅春風行動”,圍繞高新技術企業、科技創新型企業、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重點開展針對性稅費服務,聚焦企業涉稅需求,以精心服務助力科技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助推更多“科技之花”結出“產業之果”。
“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運營主體、武漢光谷愛計算有限公司成功辦理并收到增值稅留抵退稅,相當于5年的運營費用有了著落!”4月2日,羅慶信心滿滿地表示,在國家稅費政策和社會各界的支持下,華中地區算力中心創新圈將以新質生產力驅動數字經濟“振翅高飛”。
這是在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舉辦的“向新而進”分享會上的一幕,也是第33個全國稅收宣傳月期間光谷的活動之一。當天,來自東湖高新區科創企業和制造業企業的60余家代表齊聚,共話企業在稅費優惠政策支持下攀“高”向“新”的突破和喜悅。
據介紹,湖北省科技投資集團有限公司通過光谷科學島公司,先后成立了武漢光谷愛計算有限公司、武漢光谷超級算力科技有限公司,分別負責建設及運營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武漢超算中心。“稅務部門多次送政策上門,輔導我們享受各類稅收優惠政策,對引導公司增大投資、研發和再生產能力起到了助推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新基建企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羅慶說,得益于各級政府職能部門的大力支持,“雙中心”正在提速建設中。
截至2023年,東湖高新區高企總數突破5700家,位居全國高新區第四,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5128家,占全市41%。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稅務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按照省市局整體部署要求,多種渠道開展多樣活動,在稅收優惠政策落實上更好地處理企業發展共性和個性的關系,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運用多種方式政策找人,確保受益企業應知盡知,稅費優惠應享盡享。
2022年,國家出臺大規模增值稅留抵退稅政策。在公司還未申請退稅時,稅務部門服務團隊就上門進行了先期政策輔導,送政策上門,同時了解公司涉稅訴求。在辦理退稅過程中,稅務局多次走訪調研,梳理涉稅風險,并幫助公司一一化解,以認真負責的態度、耐心細致的講解,高效優質提供一站式服務。
以2022年和2024年為例,公司收到的增值稅留抵退稅款,為企業增強了新基建企業可持續性發展能力,從而讓“算力雙中心”建設得以提速,對引導公司增大投資、研發和再生產能力起到了積極的助推作用,進一步增強了新基建企業可持續性發展能力。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形成新質生產力。截至目前,武漢人工智能計算中心和武漢超算中心已為500余家企業、高校、科研院所提供高性能算力服務。“算力雙中心”融合人工智能與高性能計算資源,可為武漢新城的建設提供堅實的算力底座,同時“算力雙中心”將協同相關企業、科研院所和高校,共同推進產業升級,建設開放普惠、安全高效的國產軟硬件算力集群,真正實現算力賦能千行百業,助力武漢人工智能產業實現進一步融合創新發展,助力催生新產業,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

未來,在稅務部門和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下,以武漢“算力雙中心”為代表的華中地區算力中心創新圈必將強勢崛起,并作為新質生產力驅動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