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新課改的大背景下,小學教育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小學體育教學,作為基礎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要努力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還應當承擔起滲透德育的重大使命。體育學科因其獨特的教育價值,包括活動性、競爭性和團隊性等特點,為德育的實施提供了豐富的契機。然而,當前小學體育教學中,德育的滲透尚顯不足,部分教師過于偏重體育技能的傳授,而忽視了對學生品德的培育。因此,文章著重探討新課改背景下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的途徑,以供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 新課改;小學體育教學;德育
一、新課改下小學體育教學的顯著特點
(一)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
新課改引領下的小學體育教學,更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動性與積極性。教師角色發生轉變,從單純的知識傳授者轉變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引導者與組織者。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興趣、愛好及個性特點,設計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以滿足學生的多元化需求,使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得以充分發揮自身潛能。
(二)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新課改要求小學體育教學不再局限于身體素質的培養,而是更加注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這包括思想道德、心理素質以及社會適應能力等多個方面。通過體育教學這一載體,讓學生在鍛煉體魄的同時,培養起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以及堅韌不拔的毅力等寶貴品質。
(三)教學方法的多樣性與創新性并重
新課改倡導小學體育教學應采用多樣化和創新性的教學方法,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積極性。例如,教師可以靈活運用游戲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以及合作學習法等,讓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從而提高教學效果。
(四)教學評價的多元化體系
新課改還強調小學體育教學評價的多元化。在評價學生的體育技能和身體素質的同時,還應關注學生的學習態度、合作精神以及創新能力等多個維度。通過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讓學生能夠全面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明確自身的優勢與不足,從而更好地促進學生的學習與發展。
二、新課改下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品德和行為習慣
小學階段是學生品德和行為習慣形成的關鍵時期。體育教學,作為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培養學生紀律意識、團隊合作精神及責任感等良好品德的重任。在體育課堂上,學生需嚴格遵守紀律,按時到達活動場地、聽從教師指揮,這一過程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和守時觀念。而在集體項目如籃球、足球的比賽中,學生間的相互配合與協作,則為團隊合作精神和集體榮譽感的培育提供了肥沃土壤。同時,面對體育活動中的挑戰和困難,如長跑中的疲憊、跳遠時的緊張,學生需學會克服,從而培養出堅韌不拔的毅力和勇于面對挑戰的精神。這些品德和行為習慣的養成,將對學生的一生產生深遠而積極的影響。
(二)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體育教學不僅對學生的身體健康有著顯著的促進作用,還在滲透德育的過程中,為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在體育活動中,學生可以釋放壓力、調節情緒,逐漸培養出積極樂觀的心態。勝利時的喜悅和成就感,能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失敗時,通過教師的引導和同學的鼓勵,學生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培養出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此外,體育教學中的德育還注重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和合作能力,使他們在競爭中激發潛能,在合作中學會與人相處,共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人際交往能力。
(三)適應社會發展對人才的素質要求
當今社會,對人才的素質要求日益提高。除了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外,良好的道德品質和社會責任感也同樣重要。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和責任感,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組織學生參加社區體育活動、志愿服務等實踐活動,可讓學生了解社會、關心他人,從而培養出社會責任感和奉獻精神。同時,體育教學中對公平競爭意識、尊重他人、遵守規則等品質的注重,也有助于學生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更好地與人相處、實現合作共贏。
(四)推動實現體育教學目標踐行教育本質
體育教學的目標遠不止于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體育素養和綜合能力。而德育作為體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與體育教學的有機結合是實現這一目標的關鍵。教育的本質是培養人,而德育是培養人的核心內容。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不僅能讓學生在鍛煉身體的同時接受思想道德的熏陶,實現身心的全面發展;更符合教育的本質要求,是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必然選擇。
三、新課改下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思考
(一)借助體育課程特性,塑造學生道德品質
體育課程因其獨特性質,為塑造學生的道德品質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首先,體育活動中的團隊合作精神尤為突出。在籃球、足球等集體項目中,學生們需緊密配合、相互協作,方能取得佳績。參與這些活動,使學生們學會了尊重他人、傾聽他人意見,進而培養了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以籃球比賽為例,學生們需明確自己的位置和職責,積極為隊友創造機會,共同為團隊的勝利拼搏。此過程中,他們深刻體會到團隊的力量,認識到只有團結一心,方能戰勝困難。
其次,體育課程對規則意識的培養也非常重要。無論是田徑比賽還是球類運動,都需嚴格遵守規則。學生們在參與體育活動時,必須遵循這些規則,否則將受到處罰。這種方式有助于學生逐漸養成遵守規則的好習慣,提升自律能力。拔河比賽便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學生們需在規定區域內進行比賽,不得違規拉繩。這不僅確保了比賽的公平公正,還使學生們深刻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最后,體育課程在培養學生毅力和堅韌不拔精神方面同樣具有顯著效果。在長跑、跳遠等項目中,學生們需付出艱辛努力方能取得優異成績。面對困難和挫折,只要他們堅持不懈,便定能克服重重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長跑訓練中的疲憊和呼吸困難,正是鍛煉學生們耐力和毅力的絕佳機會。只要他們能夠堅持下去,就一定會逐漸提升自己的體能和意志力。
(二)創設貼切教學情境,深化學生德育體驗
在小學體育教學中,創設貼切的教學情境是滲透德育的有效途徑之一。教師應依據教學內容及學生的實際狀況,精心設計生動有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情境中自然融入并體驗德育。
以“接力跑”教學為例,教師可構思一個“抗洪救災”的情境。在此情境下,學生被劃分為若干小組,每組象征一支抗洪救災隊伍。在接力跑的過程中,學生們需模擬抗洪救災的緊張場景,將“救災物資”(即接力棒)迅速傳遞至“災區”(終點)。通過這一情境,學生不僅能親身體驗到團結協作與勇敢無畏的精神力量,還能在無形中培養出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又如在“籃球比賽”教學中,教師可創設一個“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的和諧情境。賽前,教師要鼓勵學生通過握手、擁抱等方式表達友好之情,營造友好的活動氛圍。在比賽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尊重對手、嚴守規則,避免因輸贏而產生負面情緒。這一情境的設置,旨在讓學生深刻體會到友誼的珍貴,學會以正確的心態面對競爭與失敗。
此外,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創設更為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例如,通過播放體育明星的勵志故事視頻,讓學生在觀看過程中感受到體育精神的獨特魅力,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與進取精神。這些情境的創設,不僅使體育教學更加生動有趣,還能在潛移默化中深化學生的德育體驗。
(三)強化教師自身素質,樹立榜樣引領風尚
教師在學生心中扮演著榜樣的角色,其言行舉止對學生產生著深遠的影響。因此,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關鍵在于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素質,以身作則,發揮榜樣示范作用。
首先,教師應具備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質。這要求教師對教育事業充滿熱愛,關心并愛護每一位學生,尊重他們的個性和差異,做到言傳身教、以身作則。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始終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用自己的熱情和活力去感染學生,傳遞正能量。同時,教師還需嚴格要求自己,遵守職業道德規范,為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典范。
其次,教師需掌握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教師應不斷學習和掌握新的體育教學理念和方法,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學水平。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準確示范動作,耐心指導學生,使學生在學習體育知識和技能的同時,也能感受到教師的專業素養和敬業精神。
最后,教師還應具備良好的心理素質。面對學生的錯誤和問題,教師應保持清醒、理智的頭腦,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緒,采用恰當的方法進行教育和引導。例如,當學生在體育活動中出現失誤或犯錯時,教師應避免批評指責,而是給予鼓勵和支持,幫助學生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四)深化家校合作,攜手共育學生道德素質
家庭作為學生成長的首要環境,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加強家校合作,對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具有舉足輕重的意義。學校和家庭應緊密攜手,共同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創造有利條件。
一方面,學校需積極加強與家長的溝通與交流。通過家長會、家訪以及家長學校等多種渠道,讓家長深入了解學校的教育教學理念、方法及學生在校的學習和生活狀況。同時,學校也應認真聽取家長的寶貴意見和建議,不斷優化教育教學工作。例如,在體育教學中,學校可邀請家長參與親子運動會、戶外拓展等體育活動,讓家長與學生共同揮灑汗水,增進親子關系,同時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
另一方面,家庭也應積極配合學校的教育教學工作。家長應密切關注學生的體育學習和鍛煉情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此外,家長還需注重自身言行舉止,為學生樹立良好榜樣。家長可與學生一同進行體育鍛煉,共同培養運動興趣和習慣。在日常生活中,家長應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尊重他人,從而培養學生的優良品德。
此外,學校和家庭還可共同策劃開展一系列德育活動。如組織學生參與社區志愿服務、環保活動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刻體驗德育,進而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五)豐富體育活動形式,全面鍛煉學生身心素質
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是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的重要途徑。學校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興趣愛好,精心策劃并組織各類體育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鍛煉身心,同時體驗德育的魅力。
首先,學校可定期舉辦體育比賽活動,如田徑運動會、籃球賽、足球賽等。這些比賽不僅能讓學生感受到競爭的激烈和勝利的喜悅,還能教會他們如何正確面對失敗和挫折。在比賽過程中,學生需遵守規則、尊重對手、團結協作,從而培養良好的體育道德風尚。
其次,學校應鼓勵開展課外體育活動,如跳繩、踢毽子、跑步等。這些活動形式簡單、趣味性強,便于學生在課余時間自由參與。通過課外體育活動,學生能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提高身體素質,同時結交朋友,增進友誼,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再者,學校還可成立體育社團,如籃球社、足球社、羽毛球社等。讓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加入相應的社團。在社團活動中,學生能接受更專業的指導和訓練,提升其體育技能水平。同時,社團活動也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展示自我、交流合作的寶貴平臺,有助于培養學生的自信心和創新精神。
四、結語
在新課改下的小學體育教學中滲透德育是實現學生全面發展的需要,也是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通過利用體育課程特點、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注重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加強家校合作、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等有效途徑,可以在小學體育教學中更好地滲透德育,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和綜合素質,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 參考文獻:■
[1] 董紅婷. 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探索[J]. 體育風尚,2023(01):140-142.
[2] 康豫吉. “雙減”背景下小學體育加強德育滲透的思考[J]. 吉林教育,2022(28):65-67.
[3] 黃曉燕. 探析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德育培養的途徑[J]. 學苑教育,2022(25):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