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收大數據的廣泛應用為稅收風險管理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數據資源和技術支持,為適應數字技術變革、數字化轉型的新形勢,需要不斷創新稅收征管觀念,優化風險管理方式,構建更加智能化的稅收風險管理模式。
建立智能化的風險管理架構。隨著經濟形勢的發展,經營主體日益增加,原有的征管資源配置已不能完全適用和滿足稅收風險管理的需要,必須對征管資源進行優化配置。應按照一體式稅收風險管理的流程,進行科學合理的專業分工,明確部門職責,強化協同配合。
一是打造智能化的風險管理團隊。優化稅收風險管理機構的崗責體系和人員配置,吸納數據分析人才、稅收管理人才加入,充分發揮戰略指揮中心作用。二是打造專業化的風險應對團隊。建立由行業稅收管理專家、信息技術專家、國際稅收管理專家以及會計師、律師等各種專門人才組成的稅收風險管理專業化團隊,對重點稅收風險事項實行提級管理。三是完善科學化的人才考核機制。建立人才綜合評價體系,對于表現突出的高素質人才,在專業技術評定、評先評優等方面予以傾斜,充分發揮高層次復合型人才在稅收風險管理中的引領作用。
提升智能化的風險管理技術。一是強化稅收數據質量管理。稅收數據是否精準與風險管理成效密切相關,應建立數據管理制度,切實提高基礎數據的真實性、精準性和適用性。探索建立第三方涉稅信息共享平臺,將稅務、海關、工商、財政、社保、公安和銀行等部門的第三方涉稅數據進行優化集成。二是促進業務與技術相融合。人工管理在戰略規劃、方案制定、模型構建、案例評選等方面具有典型優勢,而計算機技術可以高效處理涉稅數據,高效形成風險疑點,實現批量推送。應更好地實現業務與技術的完美融合,既發揮計算機技術在數據處理和風險監控等方面的優勢,也發揮稅務干部的創造性和在管理經驗方面的優勢,提升稅收風險管理的整體效能。
優化智能化的風險管理指標。一是優化行業風險指標。針對行業稅收管理的重點、難點,建立統一的行業風險指標體系,同時根據風險應對結果的跟蹤反饋,對模型指標進行優化完善,提高風險應對的時效性,提升風險識別的工作效率。二是開展典型風險評估。從日常風險應對的典型案例中,甄選出具有典型性、普遍性的稅收風險點,開展有針對性的風險應對,提高風險應對的精準度和政策執行的統一性。
推進智能化的風險管理監管。打造“全景式”智能風險防控體系。一是“動態+定期”的風險掃描識別模式。對于涉稅風險點主要采取定期掃描模式;對于政策落實類風險主要采取動態掃描模式,提醒納稅人及時享受政策紅利。二是將納稅人全稅種、全事項納入監管,利用發現的單一風險,采取稅種聯動和管理聯動,實現單點觸發、多點防控,提高風險應對任務的統籌力度,避免對納稅人的多次打擾。三是創新“穿透式”管理理念。以涉稅違法行為為分析起點,建立“違法行為—風險企業—專業機構—從業人員”的風險傳導鏈條,穿透到涉稅風險事項背后的辦稅人員,將對企業的風險提示,更多地轉向對從業人員的政策輔導,實現“輔導一人、輻射一片、規范一方”的良好效果。
作者單位:國家稅務總局武漢市青山區稅務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