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對高職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特征及學生需求進行了概述,強調了課程的實用性、時效性及對學生個體差異的重視,詳細闡述了學習分析技術在促進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評估職業(yè)道德教育成效、分析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程度以及提供個性化輔導等方面的應用價值,旨在探討個性化教學在高職思想政治理論課中的實施及其與學習分析技術的融合。文章進一步提出了優(yōu)化基于學習分析技術的個性化教學策略,以期提升高職思想政治課程的教學質量,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促進其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的發(fā)展。
關鍵詞 學習分析;高職思政;個性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5.028
Research on Personalized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ased on Learning Analysis
DUAN Banquan, CHEN Jie
(Qiannan Polytechnic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Guizhou 558000)
Abstract The articl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teaching characteristics and student need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emphasizing the practicality, timeliness, and emphasis 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mong students. It elaborates in detail on the application value of learning analysis techniques in promoting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evalua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analyzing the acceptance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nd providing personalized tutoring. The aim i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ersonalized teaching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nd its integration with learning analysis techniques. The article further proposes optimizing personalized teaching strategies based on learning analysis technique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meet students' personalized learning needs, and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ir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ies.
Keywords learning analysi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personalized teaching
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思政課教學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數(shù)字賦能、信息化、數(shù)字化及大數(shù)據(jù)等前沿技術的應用,正引領著思政課教學向更為精準化、科學化、個性化的方向邁進,從而推動思政課教學提質增效。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教育數(shù)字化是我國開辟教育發(fā)展新賽道和塑造教育發(fā)展新優(yōu)勢的重要突破口”[2],為思政課教學指明了方向。個性化教學,作為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強調根據(jù)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學習需求來定制教學內容和方法。在高職思政課程中實施個性化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成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學習分析技術,作為一種新興的教育技術工具,通過收集與分析學生的學習數(shù)據(jù),為教師提供精準的教學決策支持,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個性化教學。
1" 高職思政課程的教學特點與學生需求
高職思政課程,作為高等職業(yè)教育體系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承載著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任,緊密結合職業(yè)技能教育,形成理論與實踐并重的教育模式[3]。高職院校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堅持教育“四個”服務的職責,抓住數(shù)字化發(fā)展的新機遇,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求高職思政課程的教學注重實用性,通過案例教學、情境教學等多元教學方法,幫助學生將抽象的思政理論與職業(yè)實踐相結合,加深對思政課程理論知識的理解與應用。
在教學內容設置上,高職教育的思想政治課程強調與時代同步,與時俱進,及時將黨的最新理論成果、國家政策以及社會熱點問題納入教學范疇,確保學生在第一時間接觸到最前沿的思政信息。同時,高職思政課程還需兼顧不同學生的需求,提供差異化的教學內容和方式,培育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談及學生需求,思政課程要緊密結合專業(yè)發(fā)展,提供具有實際指導意義的教學內容,構建更加智能化、個性化的教學環(huán)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知識和技能,提升思想道德素養(yǎng),為未來的職業(yè)生涯奠定堅實的基礎。此外,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高職學生也期望思政課程能夠采用更加多元的教學方式,打破傳統(tǒng)思政教育的時空限制,提供更為高效、便捷、個性化的學習體驗,以提升學習的趣味性和實效性,推動思政教育深層次變革[4]。
2" 學習分析在高職思政課程中的應用
2.1" 追蹤理論與實踐的結合程度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tǒng)優(yōu)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5]。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習分析,追蹤學生在理論學習和實踐活動中的表現(xiàn),分析學生是否能將思政課程中的理論知識應用于實際情境中,是推動思政教學數(shù)字化、個性化發(fā)展的必然。例如,通過監(jiān)測學生在模擬教學、案例分析等實踐活動中的參與度和表現(xiàn),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及應用能力,從而調整教學策略,更好地促進理論與實踐的結合。
2.2" 評估職業(yè)道德與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效果
高職思政課程強調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學習分析技術對學生職業(yè)素養(yǎng)的提升情況、學習行為和成果進行評估、診斷、預測、反饋,讓海量的學習分析數(shù)據(jù)得以充分發(fā)揮作用并有效反饋于思政課教育教學過程。例如,通過分析學生在小組討論、角色扮演等活動中的表現(xiàn),以及他們提交的關于職業(yè)道德的反思報告或案例,教師可以評估學生在該環(huán)節(jié)的學習成效,并針對性地提供指導和支持。
2.3" 分析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接受度
思政課程作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其核心目標之一是傳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結著全體中國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思政課教學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分析,可追蹤學生對相關教學內容的接受度和認同感[6]。
2.4" 個性化輔導與職業(yè)規(guī)劃建議
基于學習分析的結果,教師可以為每個學生提供個性化的輔導和職業(yè)規(guī)劃建議,構建包含課堂觀察、教學全過程數(shù)據(jù)采集的多元分析反饋報告,推動思政課堂向更加個性化輔導轉變,實現(xiàn)教師與學生協(xié)同發(fā)展。例如,對于在思政課程中表現(xiàn)出特定興趣或潛力的學生,教師可為其推薦適宜的職業(yè)發(fā)展方向或進一步的學習資源。此個性化的指導有助于學生在思政課程中找到與個人職業(yè)發(fā)展相契合的點,從而增強學習動力、明確學習目標。
3" 個性化教學策略的設計與應用
3.1nbsp; 構建多維度的學生畫像
在高職思政課程中實施個性化教學,首要任務是全面、深入地了解學生。為實現(xiàn)這一目標,可借助學習分析技術來構建多維度的學生畫像。以精準畫像為核心,根據(jù)大學生基礎數(shù)據(jù)和行為習慣等構建出大學生行為模型,涵蓋其基本學習特征,并融合他們在思政課程學習中的特定表現(xiàn)。
學生的學習風格是構建畫像的重要維度之一。通過分析學生在在線學習平臺上的瀏覽路徑、停留時間以及交互方式,識別出他們是傾向于視覺學習、聽覺學習還是動手實踐學習[7]。思政教師要在教學中精準掌握學生綜合學習狀況,制定學情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策略等,得到精準實現(xiàn)的個性化教學方案。例如,某些學生可能更喜歡通過閱讀文本和圖表來獲取信息,而另一些學生則可能偏好通過視頻和講座來學習。興趣偏好也是學生畫像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高職思政課程中,學生的興趣可能涉及不同的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通過追蹤學生在課程論壇中的討論話題、提問內容以及他們在課外資源方面的選擇,揭示出哪些主題或話題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
知識掌握情況則是學生畫像中的另一個核心維度。通過分析學生在作業(yè)、測試和課堂討論中的表現(xiàn),評估其對思政課程基礎知識的掌握程度,以及在應用這些知識時的熟練度和準確性。這些數(shù)據(jù)不僅反映了學生的學習效果,也為教師提供了調整教學內容和方法的依據(jù)。
3.2" 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
設計差異化的教學內容是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的關鍵環(huán)節(jié)。對于理論基礎扎實的學生,教師可以提供更為深入和復雜的思政理論知識,引導他們進行更高層次的思考和分析[8]。例如,通過引入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文獻,結合當前社會的熱點問題,進行深入的案例分析和討論。這不僅能滿足這類學生對知識的渴望,還能提升他們的理論素養(yǎng)和分析能力。針對不同興趣愛好的學生,教學內容應融入他們感興趣的話題和元素[9]。例如,對歷史感興趣的學生,可以通過講述黨史、國史中的精彩故事,來引導他們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深刻內涵;對于關注環(huán)境保護的學生,可以通過探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社會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
3.3" 實施動態(tài)分組教學策略
實施動態(tài)分組教學的核心在于利用學習分析技術,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學習內容掌握情況,將他們動態(tài)地分配到不同的小組中。通過追蹤學生的學習數(shù)據(jù)來評估其學習狀態(tài),將學習風格和需求相似的學生歸為一組,為每組學生量身定制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方法。在同一小組內,學生之間的學習水平相近,有助于更有效地進行討論和互助學習。同時,不同小組之間的學習內容和挑戰(zhàn)有所不同,可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競爭精神,形成積極向上的學習氛圍。動態(tài)分組教學策略的實施需要教師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和數(shù)據(jù)分析能力,應定期評估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及時調整分組策略,貼近學生實際需求,提升教學質量和學生滿意度,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適合自己的學習環(huán)境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3.4" 引入智能推薦學習資源
利用學習分析技術,教師能精確地把握每位學生的學習偏好和知識掌握情況,從而為其推薦高度相關且有針對性的學習資源,以滿足精準教學的要求和大學生個性化的需求。以學生個性化需求為導向,將數(shù)字化教學中的智能推薦學習資源與之相結合,開發(fā)高質量的具有本校特點的教學資源。智能推薦系統(tǒng)的核心在于能夠根據(jù)學生的學習軌跡和反饋,不斷優(yōu)化推薦算法,確保每位學生都能獲得最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源。智能推薦學習資源的引入也極大地豐富了高職思政課程的教學內容和形式,教師不再局限于傳統(tǒng)的教材和教學方式,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實際需求,靈活調整教學策略,提供更加多元化和互動性強的學習內容,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知識視野和學習空間。
3.5" 建立及時的反饋與調整機制
建立及時反饋與調整機制,確保教師與學生之間保持緊密的互動與溝通,從而根據(jù)實際情況對教學策略進行持續(xù)優(yōu)化。通過學習分析技術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實時監(jiān)控,立足數(shù)據(jù)驅動,為教師提供學生學習狀態(tài)的直觀展示,及時發(fā)現(xiàn)學習難點、堵點,根據(jù)學生的反饋,優(yōu)化學習資源的選擇和配置,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實現(xiàn)思政課教學信息化管理。
4" 結語
個性化教學和學習分析技術的結合為高職思政課程帶來了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通過構建學生畫像、設計差異化教學內容、實施動態(tài)分組、智能推薦學習資源以及建立及時反饋機制,教師能夠更精準地把握學生的學習需求和特點,提供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的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培養(yǎng)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大學生的知識結構、品質培養(yǎng)與價值塑造統(tǒng)一于個性化教學中,進一步推動高職思政課程的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真正實現(xiàn)因材施教,啟潤心智。
基金項目:2024年度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黨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路徑研究”(2024RW20)。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
[2] 習近平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并發(fā)表重要講話[EB/OL].(2023-05-29).https://www.gov.cn/yaowen/liebiao/202305/content_6883632.htm?device=app.
[3] 黃貴英,謝青松.高職思政課程數(shù)字化生態(tài)課堂建構:本質意涵、關系結構與實施路徑[J].職業(yè)技術教育,2023,44(26):35-40.
[4] 馮剛,聶小雄.“數(shù)字思政”的生成背景、基本內涵和實踐運用[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42(5):1-11.
[5]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6] 董珊珊.“雙高計劃”背景下虛擬現(xiàn)實技術融入高職思政課策略研究[J].蕪湖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22,24(3):29-33.
[7] 陳璐.基于“八個相統(tǒng)一”的高職思政課混合式教學改革創(chuàng)新分析[J].現(xiàn)代職業(yè)教育,2022(9):154-156.
[8] 陳琤.擴招背景下高職思政課教學現(xiàn)狀與改進對策探析——基于精準教學理論視角[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23,32(4):108-113.
[9] 孫丹凌,鄭川.基于OBE理念的高職院校思政課程教學實踐與改革研究——以瀘州市A高職院校為例[J].改革與開放,2023(12):6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