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目前,右江民族醫學院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存在頂層設計不夠、教育體系不完善、學科研究融合性不夠的問題。為切實實現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高校的貫通融合,右江民族醫學院應強化頂層設計、完善教育體系、提升學科研究融合性,推動共同體意識在學校長久持續發展,打造民族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高校。
關鍵詞 民族地區高校;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持續發展
中圖分類號:G4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5.032
Research on Strengthening the Awareness of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in Ethnic Region Universities
——Taking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as an example
CHEN Miao1, LI Changying1, MENG Lanrui2
(1.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Baise, Guangxi 533000;
2. Guangxi Electrical Polytechnic Institute, Nanning, Guangxi 530299)
Abstract At present,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has problems with insufficient top-level design, imperfect education system, and insufficient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ary research in forging a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achiev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universities, Youjiang Medic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should strengthen top-level design, improve the education system, enhance the integration of disciplinary research, promote the long-te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sense of community in the school, and create a demonstration university for strengthen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of the Chinese nation in ethnic areas.
Keywords universities in ethnic regions;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consciousness; sustained development
民族工作是關系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工作,是關系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重要內容。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1],奠定了新時代加強民族工作,推動民族地區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工作的重要地位。
1" 民族地區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蘊涵
1.1" 奠定黨中央民族團結工作持續有效推進的基礎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黨堅持和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堅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黨的民族工作主線,確立新時代黨的治藏方略、治疆方略,鞏固和發展平等團結互助和諧的社會主義民族關系,促進各民族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2]這是對黨一百多年來民族工作科學經驗的總結和提煉,也指明了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對黨以往民族工作經驗的賡續,今后民族地區應以此為發展主線,著力建設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
1.2" 發揮廣西民族團結示范區帶動作用的效能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廣西壯族自治區嚴格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本地區民族工作的指示批示,堅守民族團結重大政治責任,牢牢守好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條“主線”,在全面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模范區和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上取得顯著成績。這其中少不了自治區對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宣傳力度的堅持,更少不了高校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宣傳重要一環所發揮的積極作用。
右江民族醫學院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基地研究的各個方面,并且確立了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基礎的桂西世居民族文化研究方向,產出多篇論文,不斷加強理論研究的同時,深入探索二者之間的聯系,既提供理論支撐,也加強實踐指引。
1.3" 推動民族地區高校教育體制改革、新時代人才培育的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既要做看得見、摸得著的工作,也要做大量“潤物細無聲”的事情。民族地區高校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形態教育的前沿陣地,更應該注重以主流意識為基底的教育體制改革和人才培養,真正做到“潤物細無聲”的引導和教育。民族地區高校以共同體意識為核心的教育體制改革和人才培養,一方面能夠進一步完善教育體制,推動民族院校的課程設置、教學模式、選拔機制等方面的改革創新。同時能更加深化學生的身份認同和社會責任感,為自治區培養出更具有民族自豪感和責任擔當的優秀人才。另一方面能促進多元人才的培養。將共同體意識融入人才發展機制,不僅能加強學科知識的傳授,還能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社會責任感。
2" 民族地區高校持續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存在的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指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引導各族人民牢固樹立休戚與共、榮辱與共、生死與共、命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3]。右江民族醫學院依托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將桂西世居民族文化研究與共同體意識不斷融合進行研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總體來說,與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仍然需要深入探索。
2.1"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頂層設計不夠
一是缺乏明確的戰略規劃。右江民族醫學院目前在鑄牢共同體意識方面,缺乏明確的戰略規劃安排,包括缺乏明確的目標設定、行動計劃和時間表,以及統籌規劃各項工作的整體框架。二是存在分散的意識鑄牢活動。右江民族醫學院積極響應黨中央號召,將鑄牢共同體意識作為學校和各個學院建設的重點工作,融入日常管理、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但是在缺乏整體規劃的情況下,各個學院和部門存在著各自為戰的意識鑄牢活動,這些活動缺乏協同性和整體性,導致鑄牢共同體意識效果無法得到最大化的發揮。三是缺乏相關的評估機制。任何意識活動的鑄牢都不是紙上談兵,需要用大量的事實數據來進行評價,而針對目前學校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的建設,不難發現,學校沒有建立起相應的評估機制,也沒有對意識鑄牢工作進行持續的監測和反饋。
2.2"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體系不完善
一是教育內容缺乏多樣性。右江民族醫學院是一所醫學本科學校,學科多涉及醫學等相關門類,在文、管等學科方面教育內容偏向于傳統,教育內容較為單一,缺乏涵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文化、價值觀等多方面的內容。這可能導致教學過程中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知和理解的提升較為有限。二是教學方法不夠創新。隨著數字化技術的發展以及學生自主性、創新創意性的不斷提升,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右江民族醫學院在思政類課程方面大多采用傳統的授課方式,缺少較為創新的教學方法,這對培養學生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注和參與度存在一定的限制。三是師資力量需要進一步加強。近年來,右江民族醫學院相繼獲得獨立招收碩士研究生和外國留學生的資格,具備一定的學科領域專業知識和經驗,能夠在本科學習上有效引導學生,但是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嚴重缺乏民族類專業出身的教師,在本科學習與共同體意識的融合上還存在進步空間,對學生的教育引導作用不夠,同時對于教師的相關培訓和支持不夠,使得他們自身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研究不夠深入,引導作用不能充分發揮。
2.3"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學科研究融合性不夠
一是課程設置具有獨立性。目前學校各學科的課程設置相對獨立,缺乏與中華民族共同體相關的學科之間的聯系和整合。例如,在管理學科中沒有涉及與醫學領域相關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歷史,在醫學學科中缺少中華民族共同體文化和價值觀內容的體現,這就導致各個學科之間存在割裂,學科和鑄牢意識之間存在割裂,難以促進各個學科之間的融合發展。二是研究方向具有孤立性。學校目前設有右江民族醫學院國家民委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各個研究方向之間相對獨立,缺乏跨學科和方向的交叉和協作。例如,基地設有重點研究方向,如醫學人文研究方向、臨終關懷研究方向等,但是從以往的研究成果來看,缺乏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交叉研究,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基地師生在專研主攻方向時,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多元性的全面認知和理解。
3" 民族地區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建議
在新征程上,民族地區高校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把握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作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根本遵循[4]。右江民族醫學院作為廣西地區的重要本科院校,更要嚴格按照廣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求,強化頂層設計、強化教育融合、強化研究融合,打造廣西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基地。
3.1" 強化頂層設計,推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走深走實
一是建立全校范圍內的頂層設計。學校應針對廣西建設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發展規劃,結合學校目前在該項政治任務上的發展現狀,制定能更好地融合于共同體意識的戰略規劃,設定具體的目標和指標,并制定相應的行動計劃和時間表。同時,學校更要從總體發展目標出發,明確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性,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學校整體政治體系建設和機構設置,保證該項意識在全校范圍內起到指引作用。二是統籌規劃和整合資源。學校應整合各學院和部門的意識鑄牢活動,統籌規劃和協調各學院資源,避免重復建設和浪費,以此確保各項活動能夠有機銜接,相互支持,形成整體推進效果。三是建立評估機制。學校應聘請專業機構建立有效的評估機制,對共同體意識鑄牢工作進行定期的監測和評估。
3.2" 完善教育體系,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見行見效
一是豐富教育內容。學校可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和內容,增加涵蓋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歷史、文化、價值觀等多方面的教育內容。同時,引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方面的多樣化教材、案例和資源,讓學生全面了解和認知中華民族的多樣性和特點,增強對中華民族的責任感和認同感。二是創新教學方法。除了傳統的授課方式外,學校還可以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積極采用具有創新性的教學方法,如互動式教學、實踐教育、小組討論等。通過學生的參與和互動,可以激發他們對于共同體意識的認同感和學習的主動性,增加他們的關注與理解的同時,引導以共同體意識指引實際行動。三是加強師資力量。為促進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與各學科的融合,學校應積極為教師提供相關培訓和支持,提升共同體意識與學科的融合能力以及對于學生的教育指導能力,可以通過組織專題研討、教學交流和經驗分享等方式,促進教師的專業成長和知識更新。
3.3" 提升學科研究融合性,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
一是加強學科間的溝通與合作。學校應在各學科之間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指導,加強溝通交流,可通過創建融合共同體意識的跨學科研究機構或團隊、設計學科之間的交叉課程、組織學科間的學術交流與研討會等方式鼓勵學科之間的交流,建立學科之間的合作,提升對共同體意識的多元化理解。二是設立跨學科課程或模塊。在建立學科之間的溝通與合作的前提下,學校應組織專家對各類學科內容進行梳理,梳理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之間的關系,將可融合的學科進行整合,引導學生開展鑄牢共同體意識下的多學科融合學習。同時鼓勵學生積極進行該方面的學術研究,建立教師領導下的學術研究小組,提升學生知識學習的多維性,同時增強對共同體認識的多維性。三是組織跨學科的項目和實踐活動。學校應積極提供共同體意識教育資源,建立跨學科研究中心或實驗室,提供共享資源和平臺,鼓勵學生和教師共同開展各學科與共同體意識的融合發展,激發活力,形成科研合力。同時,共同體意識的鑄牢不能只局限于理論學習,學校應積極引導各學校開展實踐教育活動,右江民族醫學院應繼續充分利用百色豐富的紅色資源,引導學生參觀紅色革命遺址,賡續紅色基因,強化民族意識,將紅色精神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結合起來,并融進學術和理論研究中。
*通信作者:李常應
基金項目:2023年度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邊疆治理視域下民族地區醫學院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實現路徑研究”(2023SZ033)。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N].人民日報,2021- 08-29(01).
[2] 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N].人民日報,2021-11-17(01).
[3] 習近平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21(9):10-12.
[4] 吳文華,吳一生.民族職業院校深入持久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研究——以黔東南民族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南方論刊,2022(9):109-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