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們對醫療的需求不斷增加,醫患關系成為影響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前醫患關系呈現出復雜性特征,亟須通過多種途徑予以優化和改善。醫學人文教育作為提升醫療服務質量,改善醫患互動,促進醫患雙方理解和信任的有效途徑,越來越受到學界和醫療界的重視。醫學人文教育改革視野應擴展至整個醫療生態系統,形成全方位的人文教育環境,以培養具有高尚醫德和過硬技術的醫療專業人才。本研究旨在從醫患關系的角度,探析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必要性。
關鍵詞 醫患關系;醫學人文教育;臨床實踐;教育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5.036
Exploring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LEI Lixing1, HUANG Xiaohua1, LIU Nian2
(1. Department of Radiology, Affiliated Hospital of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2. College of Medical Imaging, North Sichuan Medical College, Nanchong, Sichuan 637000)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and society, people's demand for medical care is increasing, and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affecting medical quality and medical safety. At present, the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s complex and needs to be optimized and improved through a variety of ways. As an effective wa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edical service, improv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and promote the understanding and trust between doctors and patients,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has been paid more and more attention by the academic and medical circles. The vision of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reform should be extended to the whole medical ecosystem, form an omni-directional humanistic education environment, and train medical professionals with noble medical ethics and excellent skills.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necessity of strengthening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Keyword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medical humanities education; clinical practice; educational reform
現代醫學是一門跨學科的綜合性科學,不僅依賴于生物學、化學、物理學等自然科學的知識,還涵蓋心理學、社會學、倫理學等人文社會科學的內容。醫務人員的職業素養不僅包括專業的醫學知識,醫學人文素養也是其重要組成部分,醫患之間的配合與互動水平直接影響著醫療服務的質量。良好的醫患溝通互動能力是醫學生及醫務人員必備的核心技能之一。本研究從教育機構和醫護人員兩個維度入手,分析醫患與醫學人文教育之間的關系,并提出了相應的改進措施,以期培養具有良好醫患溝通能力和高尚醫德的醫療專業人才,實現醫患關系的長遠和諧發展。
1" 醫患關系和醫學人文教育
1.1" 建立良好醫患關系的重要性
眾所周知,醫患關系是醫療工作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社會關系之一。它不僅直接影響著患者的治療效果和身心健康,還涉及醫療機構的運行效率和社會穩定。近年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人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日益增長,同時對服務質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醫患矛盾的事件時有發生,不僅嚴重干擾了正常的醫療秩序,還直接影響了醫療質量和安全。此外,這種狀況擾亂了正常的醫患信任關系,甚至對醫療行業的穩定發展產生了消極影響。根據文獻統計[1],近年來因醫患信任危機而引起的醫療爭議和糾紛有顯著上升趨勢,增長率達到了15%,令人擔憂的是,約有66%的醫務人員曾親身經歷過醫患糾紛沖突,更有超三成的醫務人員有被患者及家屬暴力對待的經歷。這種緊張的醫患關系不僅給醫務工作者帶來了巨大的心理壓力,也使患者的治療過程體驗變得更為不愉快。醫患關系的嚴重破裂不僅給醫患雙方帶來了直接的傷害,還導致醫療事故頻發,給醫療機構的聲譽和社會形象帶來了巨大的損失。因此," 如何有效構建和改善醫患關系,成為在醫療工作中面臨的緊迫問題。只有建立起良好的醫患關系,才能夠營造出和諧的醫療環境,提高患者的滿意度和醫療質量,為社會的和諧穩定作出貢獻。
1.2" 醫學人文教育的定義和背景
醫學人文教育是指在醫學教育過程中,重視培養學生的人文精神、倫理道德、社會責任感以及良好的溝通能力等非技術性素質的一種教育。它旨在貫徹“以人為本”的醫療理念,提升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能力,從而有效改善醫患關系,優化醫療服務過程。人文教育與臨床技術教育并重,是當前醫學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
隨著社會的發展,患者期望得到全面而人性化的醫療服務,這加強了醫學教育體系改革的迫切性。根據相關文獻調查數據[2-5],近80%的患者和家屬認為,醫務人員的人文關懷對于他們的治療體驗有重要的積極影響。這說明醫學人文教育對醫患關系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然而,目前的醫學生在人文素質教育方面仍存在不足。相關研究數據顯示[6-8],許多醫學院校在人文教育課程設置、教學資源分配以及教學方法方面亟待加強與改進。需要注重從教育體制與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提高醫學人文教育的質量和實效,培養具備良好的人文關懷能力和溝通技巧的醫學生,以適應患者不斷提升的就診需求。
2" 醫學人文教育現狀分析
我國醫學院校雖然開設醫學人文教育課程占64.9%,但僅有51.3%的醫學院校將其作為必修課,而且,不同院校醫學人文課程的設置、內容以及實施力度存在較大差異。有些院校采用案例教學和小組討論等互動方式,以提升學生的參與度和互動能力,而還有一部分院校仍然停留在傳統的講授和考試評價模式,這種差異化的現狀導致了醫學人文教育內容和質量的不均衡。
我國教育資源分配不均也是影響醫學人文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之一。發達地區的醫學院校相較于欠發達地區擁有更多更新穎的教育資源,如更強的師資力量、更先進的實驗室設備、更豐富的圖書館資源等,這種資源差異使得欠發達地區的醫學生面臨著相對劣勢。限制了他們在醫學人文教育和專業技能方面的成長。這種不平等的資源分配導致了醫學人文教育的質量存在差異,使得不同地區的醫學生在學習體驗和人文素養方面的差距加大。此外,現存的評價體系還未能全面有效地衡量學生的人文素養,常常只側重于考查理論知識,而忽視了實踐能力和人文關懷精神的重要性。根據資料顯示[9],目前大部分醫學院校的考核方式仍然以筆試形式為主,缺乏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全面評估,在培養學生人文素養方面的效果較為有限,可能導致他們在未來的醫療實踐中無法充分展現出應有的人文關懷。
綜上所述,醫學人文教育在實踐中存在一些不足之處。與現代醫療實踐需求不符的教材內容、不均衡的教育資源分配以及狹隘的評價體系,因此,這些問題亟須我們進行全面革新。只有通過從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評價體系以及師資建設等多個方面的努力,才能有效提升醫學人文教育的質量,幫助醫學生更好地理解和踐行醫德與人文關懷。培養出的具備高尚人文素養的醫學生,在以后的醫務工作中更會合理處理醫患關系,為患者提供更加人性化的醫療服務。
3" 醫學人文教育與醫患關系的關聯性
3.1" 醫學人文教育對改善醫患關系的積極影響
在當前醫療體系中,醫患關系面臨著多重挑戰,例如交流障礙、信任危機以及服務質量的期望與現實之間的差距等。在這種背景下,醫學人文教育起到了橋梁的作用,通過強調“患者中心”的醫療服務、提升醫務人員的同理心和溝通技巧來增強醫患之間的互信與理解。研究顯示[10],醫務人員在接受了以人文關懷為核心的教育后,與患者互動時表現得更加關注患者的需求和感受。而在對待患者的態度和理解方面也有較大幅度的提升。這意味著醫學人文教育的介入可以幫助培養醫務人員更敏銳的人文關懷、更體貼的態度,提升他們與患者之間的溝通質量和互動效果。另外,相關研究顯示[11-14],醫學人文教育也鼓勵醫務人員更加關注患者的心理和情感需求,患者及家屬在與醫務人員的溝通交流中體驗到更多的關愛和關懷,這在慢性病和終末期疾病患者的治療過程中尤為重要。這證明醫學人文教育對于醫務人員的心理素養和溝通技巧的提升十分有效,并進而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治療效果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因此,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必要性不言而喻,它能夠直接改善醫患關系,提升醫療質量,為患者提供更為綜合和個性化的醫療服務。
3.2" 醫學人文教育在促進臨床實踐中的作用
臨床實踐是醫學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過程中醫學人文教育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通過教授醫學生如何在臨床實踐中運用人文知識和倫理原則,可以提升他們的臨床決策能力以及促進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服務實施。根據相關研究數據,溝通技巧是醫生在臨床實踐中不可忽視的一個關鍵點。良好的溝通技巧不僅能夠確保患者對治療方案的理解和接受度,還與患者是否遵循醫囑和治療結果密切相關。有高水平溝通技巧的醫生在治療中,患者有較高的滿意度,以及更高的治療依從性[15]。另外,醫學人文教育也強調醫務人員在臨床實踐中的反思。通過鼓勵醫務人員不斷反思自己的行為和決策,持續學習,并對自身進行提升,以提高醫療質量。相關研究表明[16],醫生的反思實踐與其工作表現和專業發展密切相關。醫學人文教育通過培養醫務人員的反思能力和道德素養,使其在臨床實踐中能夠更加敏銳地意識到自身的行為對患者和醫療結果的影響。綜上所述,醫學人文教育在促進臨床實踐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有助于提升醫務人員的臨床能力、改善醫患關系,并提高醫療質量。
4" 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和措施探討
4.1" 從教育機構角度加強醫學人文教育
醫學人文教育是指結合人文學科對醫學生進行全面教育,旨在培養醫務人員的醫學道德、職業責任感、溝通技巧以及人文關懷能力。在不斷變化的醫療環境中,醫務人員不僅要具備扎實的醫學知識和技能,還要有良好的人文素質。教育機構在此過程中扮演著關鍵角色。
研究表明,醫學人文教育顯著提高了醫務人員的醫患溝通能力和患者滿意度。相關文獻顯示[17],接受過人文教育的醫務人員能夠更有效地建立與患者的信任關系,減少醫療糾紛的發生率,這凸顯了醫學人文教育在改善醫患關系中的重要性。
為了提高未來醫務人員的綜合素質,教育機構應將醫學人文教育作為教學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首先,醫學院校應在教學計劃中增加醫學倫理學、醫學心理學等醫學人文學科的課程比重,以幫助學生更好地了解人類健康問題的多樣性和復雜性,培養其對患者的尊重和關愛能力。其次,教育機構應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充分激發醫學生主動學習能力,除培養醫學知識和技術外,還應注重職業道德和責任感的培養,鼓勵學生參與社區服務和臨床實踐,強化其責任意識。同時,加強“課程思政”“美育教學”,引導醫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將思想政治工作與教育教學有機結合。此外,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改進教學方法。教育機構可通過虛擬現實技術進行情景模擬,提高學生發現、解決和處理問題的能力。借助在線教育平臺,推廣醫學人文課程和講座,讓更多學生受益。
課程設計、教學方法、評價體系以及師資建設等方面的改革創新,都能有效推動醫學人文教育質量的提升。及時更新教材內容,確保其符合現代醫療實踐需求。教材的編寫應該緊跟醫療進展,將最新科研成果和臨床經驗納入其中。合理分配課程比重,廣泛應用PBL和CBL等教學方法,利用先進技術和資源激發學生自主學習,提升其知識應用和人際交流能力。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和人文素養,使之“為人師表,為人師范”。改革評價體系,增加對學生實踐能力和人文關懷精神的考核,通過臨床實習和模擬患者等方式評估學生的綜合素質。
綜上所述,加強醫學人文教育是教育機構培養醫務人員的重要環節。通過增加人文課程比重、培養職業道德與責任感,以及利用現代技術改進教學方法,可提升醫學生的人文素質和醫患溝通能力,為改善醫患關系貢獻力量。
4.2" 從醫務人員個體角度加強醫學人文素養
在醫患關系中,患者屬于弱勢群體,遭受著生理和心理的雙重折磨,他們急切地渴望和需要得到醫務人員更多的關心、幫助、理解。因此,在醫療活動中,不能簡單地把醫患關系理解為技術關系,只注重醫療技術與結果,而要懂得換位思考,充分考慮患者感受,體諒患者的訴求和不幸,常懷仁愛之心[18]。醫務人員個體也需承擔起提升自身人文素養的責任。在日常的醫療實踐中,醫務人員面臨著情感處理、倫理決策以及危機管理等方面的挑戰,這些都需要醫務人員具備強大的人文精神支撐。研究表明[19],約80%的醫患糾紛源于溝通不暢或情感沖突,因此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對于改善醫患關系至關重要。王世英等人[20]的研究結果顯示,能夠充分合理運用人文素養的醫務人員能減輕患者及家屬的心理負擔,并提升整體醫療服務的品質,患者及家屬滿意度高。這進一步證明了醫務人員個體層面的人文素質提升的重要性。
為了增強醫務人員的人文素養,一方面可以通過參與醫學倫理研討來提升其倫理決策能力。醫學倫理研討可以幫助醫務人員明確職業道德底線,解答倫理難題,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和道德水平。另一方面,溝通技巧的訓練也是提升人文素質的重要環節。醫務人員需要掌握良好的溝通技巧,包括傾聽、表達和解釋等,以建立良好的醫患溝通和信任關系。心理支持技巧培訓也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21],醫務人員需要學會正確而有效地支持和安慰患者及其家屬,在疾病和困難面前給予他們心理上的支持。
在實踐中,醫務人員可以參與學習、培訓和交流活動,提高自己的人文素養水平。通過學習醫學倫理、溝通技巧和心理支持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能,醫務人員能夠更好地應對復雜的醫療情境,并與患者及其家屬建立起良好的關系。此外,通過參與臨床實踐中的實際操作,醫務人員能夠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應用人文素養,提升自身實踐能力和經驗。
總之,加強醫學人文教育的必要性需要從醫務人員個體角度進行思考。醫務人員應當持續進行人文素質的自我提升,包括但不限于參與醫學倫理研討、溝通技巧訓練及心理支持技巧培訓等。這種個體層面的自我提升,不僅有利于自身的職業發展,而且能夠為改善醫患關系作出顯著的貢獻。此外,從醫療機構角度出發,可通過加強對醫務人員的溝通技巧培訓,提升其人文關懷意識,使醫務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和回應患者的需求與期望。同時,醫療機構應建立起透明和公正的投訴機制,為患者表達合理意見和建議提供渠道,建立以患者為中心的醫療環境,從而增強患者的參與感和信任感。
5" 結語
綜上所述,提升醫學人文教育需從教育機構、醫務人員和醫療機構等多個維度入手,人文教育與臨床實踐深度融合,醫學人文教育改革視野應擴展至整個醫療生態系統,形成全方位的良好人文教育環境,培養具有高尚醫德和過硬技術的醫療專業人才,為實現醫患關系的長遠和諧發展而努力奮斗。
*通信作者:黃小華
基金項目:川北醫學院教育教學改革項目(21-31-068)。
參考文獻
[1] 王貞,封進,宋弘.醫患矛盾和醫療費用增長:防御性醫療動機的解釋[J].世界經濟,2021(2):102-125.
[2] 林君憶,蔡思雨,周翾,等.醫務人員對晚期癌癥患兒尊嚴維護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23,38(3):8-12.
[3] 王聰,夏樂,李建梅,等.局部中晚期鼻咽癌患者人文關懷、生活質量狀況及其相互關系[J].護理實踐與研究,2022,19(23):3500-3505.
[4] 常志學,陳麗君.腫瘤護理人文關懷實施及評價的研究進展[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21,13(2):226-230.
[5] 汪曄,房麗,吳曉華,等.老年糖尿病患者人文關懷體驗與健康行為能力的相關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34):4171-4174.
[6] 鄭亞楠,胡蝶,尹梅.淺談醫患溝通課程存在的問題與發展方向[J].醫學與哲學,2023,44(14):70-73.
[7] 王黎,毛蔚,趙維蒞.高校臨床醫學專業醫學生有關醫學人文教學的探索[J].內科理論與實踐,2023,18(4):284-286.
[8] 孫忠河,柏如海,周超.高等院校醫學生素質教育面臨的問題及發展對策[J].中華醫學教育探索雜志,2023,22(6):860-863.
[9] 柳云.我國醫學院校醫學人文教育教學現狀及改進研究[D].河北:河北醫科大學,2022.
[10] 李德華,李永蓮.人文關懷對改善住院患者體驗的調查分析[J].華西醫學,2017,32(8):1262-1265.
[11] 許慧慧.人文關懷對食管癌患者消極心理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20,20(10):1761-1763.
[12] 李寧,田濤,逯燕,等.對癌癥患者家屬實施人文關懷的思考?[J].中國醫學倫理學,2018,31(7):898-900.
[13] 張金梅,陳慧,奚秋晨,等.肺癌晚期患者家庭照顧者人文關懷體驗與需求的質性研究[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5,21(33):4049-4051.
[14] 駱潔,單凱,孫艷輝,等.急危重癥患者的診治方略:技術與人文兼備[J].醫學與哲學,2020,41(6):54-56.
[15] 池小月,倪樂樂,王小麗,等.人文關懷性護理在ICU肝移植術后患者康復中的作用[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2,31(1):132-133.
[16] 胡愛明.醫務人員尊嚴保障途徑研究[J].醫學與社會,2012,25(12):23-24.
[17] 黃果,董來東.山東省某三甲醫院醫療糾紛對臨床醫務人員心理和行為的影響[J].醫學與社會,2022,35(6):111-115.
[18] 柏璐,白淑芳,卓娜,等.換位思考護理對微創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生活質量及滿意度的影響[J].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2021,28(10):1255-1258.
[19] 張磊,隋汝波.內科實習醫生醫患溝通經歷的調查分析[J].醫學與哲學,2014,35(7B):87-89.
[20] 王世英,黃威,張啟特,等.基于患者視角的醫患關系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成都醫學院學報,2023,18(4):510-514.
[21] 楊夙雅,吳薇.醫生共情能力對醫患關系的影響研究[J].中國衛生統計,2022,39(6):882-8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