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構建黨、團、隊一體化育人體系,加強黨、團、隊組織意識銜接,不僅是培養少年兒童對黨和社會主義祖國樸素感情的需要,是落實少先隊工作“政治啟蒙”“思想引領”根本任務的需要,更是培養黨的事業“可靠接班人”的需要。小學需要用“縱橫開合”的方法助力黨、團、隊一體化建設。著眼縱向,貫通課程引領的進階化鏈條;立足橫向,編緊組織聯結的同向化網絡;關注外展,拓寬活動浸潤的交互化圈層;講究里合,聚焦評價向內的結果化歸點。
【關鍵詞】黨、團、隊一體化建設;少先隊工作;少先隊建設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40-0044-04
2021年1月31日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少先隊工作的意見》明確指出,“全面加強黨、團、隊一體化建設”,“著眼黨、團、隊特殊政治關系,完善政治培養鏈條,構建階梯式成長激勵體系,引導少先隊員從小學先鋒、長大做先鋒”。202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入隊、入團、入黨,是青年追求政治進步的‘人生三部曲’”,“共青團要履行好全團帶隊政治責任,規范和加強少先隊推優入團、共青團推優入黨工作機制,著力推動黨、團、隊育人鏈條相銜接、相貫通”。作為思想鏈條第一環的少先隊組織,擔負著“政治啟蒙”的重要使命。小學應貫通課程進階之鏈,編緊組織聯結之網,拓寬活動交互之圈,聚焦評價向內之點,在“縱橫開合”中推進黨、團、隊一體化建設。
一、“縱”:貫通課程引領的進階化鏈條
實施少先隊活動課程是科學落實少先隊組織根本任務的重要保證。因此,設計少先隊活動課程時,要貫通銜接軸,架設進階梯,形成從組織意識向成長取向層層遞進的螺旋式課程之鏈。
1.貫通銜接軸
歷經滄桑見風華。黨史、團史、隊史是組織意識銜接的最好教材。小學要借助發展脈絡,尋找重點破難點。
首先,“1+1+1”讀懂三部史。班級中隊角開辟“學史天地”,呈現黨、團、隊組織發展時間軸,以“一個關鍵事件”“一群榜樣人物”“一組紅色故事”的形式,直觀地串聯起黨、團、隊組織發展壯大的光輝歷程,讓光榮的歷史托舉著偉大的精神,駐在學生心中。
其次,“1+1+1”讀懂三者關系。教師借助組織發展軸,聚焦同一歷史時期,從“一個事件”“一個人物”“一個使命”中引導學生認識黨、團、隊的關系。例如,抗日戰爭時期,共產黨員楊靖宇率領東北抗日聯軍奮勇殺敵,共青團員李林在平魯縣掩護群眾突圍,抗日兒童團員王二小在村口站崗放哨。黨有號召,團有行動,隊有響應,這就是黨、團、隊一脈相承的血肉聯系。
2.架設進階梯
少先隊活動課程的教育內容主要包括組織意識、政治啟蒙、信仰萌芽和成長取向。遵循兒童發展規律,緊扣年段育人目標,分層設置課程內容,就能為少年兒童架起進步的階梯。四個主題的課程架構應呈倒三角式特點,隨著年段升高,內容不斷疊加,難度逐步進階。
例如,低年段以“組織意識”培養為重點,學好少先隊基本知識;中年段將了解黨、團、隊組織的發展歷程作為“組織意識”課程內容,同時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習的“政治啟蒙”教育;高年段“組織意識”課程主要理解“黨是先鋒隊、團是生力軍、隊是預備隊”的組織關系,“政治啟蒙”課程重點感受祖國各項事業發展的偉大進程,同時向“信仰萌芽”“成長取向”過渡引領,重點學習各行各業黨員、團員榜樣為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而接續奮斗的精神,為“立志向”導航。
二、“橫”:編緊組織聯結的同向化網絡
推進黨、團、隊一體化建設,就是要打破界限,通過組織共聯、成員共育、陣地共建等方式,編緊組織聯結的網絡,促使目標、理念、行動等保持高度協同。[1]
1.組織同心共聯
黨、團、隊組織是我們政治成長的搖籃。建立紐帶聯系,發揮組織合力,有利于準確把握育人方向,開展好“可靠接班人”的培養教育。[2]
一是組織帶建,管理一體化。學校堅持黨建帶團建、隊建,發揮黨組織引領、團組織協同作用,建好少工委。黨組織書記任少工委主任,團組織書記任少工委委員,通過一支隊伍、一體布局,促進黨、團、隊組織三級聯動,形成“黨的政策有響應、隊的工作有支持”的良好局面,推進工作一同落實,實現思想一脈傳承。
二是組織聯建,擴大“朋友圈”。少先隊組織積極與黨團組織開展共同體建設,借助黨團組織優質的課程資源、陣地資源、榜樣資源等,拓展工作思路,豐富育人載體,為少年兒童提供更加生動的價值觀引領,更加豐富的社會化體驗,更加多元的賦能化平臺,彰顯黨、團、隊組織同心育人的合力。
2.成員同行共育
如果說,組織“手拉手”是著眼群體發展的“面”上引領;那么,成員“手拉手”就是關注個性需求的“點”上深化。少先隊要著眼價值引領、道德養成、習慣培育、能力提升、興趣精進等方面,從學校、家庭、社會等領域,為需要指導幫助的少年兒童尋找配備優秀的黨員、團員、隊員擔任成長導師,通過榜樣示范、方法指導、問題督促等方式,對少年兒童實現“1+N”幫幫團式精準幫扶。
例如,江蘇省無錫市連元街小學在未能首批入隊的少年兒童中開展“加油行動”,根據每個學生在“加油卡”上記錄的努力項目,配備不同的“幫幫團”成員。聘請高年級少先隊員幫助少先隊知識考核不過關的伙伴強化知識點,聘請黨團員教師為習慣不好的學生矯正行為,聘請行業先鋒給學生講述政治故事等,讓少年兒童在大朋友們的幫助下,受到組織關懷,獲得進步成長。
3.陣地同享共建
組織陣地是進行組織教育、開展組織活動、培養組織人才的重要場所。堅持黨、團、隊陣地一體化建設,有助于將教育資源化零為整,將教育內容連點成線,最終實現育人功能的躍升。
一是校內陣地融通無間。整體規劃兼具功能性、人文性、實踐性的黨、團、隊一體化展廳,分別打造“光輝之路”“青春之歌”“星火之光”等體現黨、團、隊組織文化的展區,構建黨員、團員、隊員學習交流、主題沙龍、活動展示的“紅學空間”,形成全方位布局結構,實現一體化、沉浸式育人功能。
二是校外資源串珠成鏈。重點對接校園周邊紅色資源,圍繞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將紀念場館、英雄廣場、名人故居、黨群中心、紅色街巷等,串聯成“15分鐘紅學圈”,作為少年兒童傳承紅色基因、加強意識銜接的社會化平臺,與校內陣地彼此聯結,相輔相成。
三、“開”:拓寬活動浸潤的交互化圈層
少先隊活動因其身臨其境的體驗深度、感同身受的情感溫度、深入淺出的育人效度,成為加強少年兒童思想引領的重要載體。學校要發揮好活動育人的作用,把握黨、團、隊組織屬性,一體化設計黨、團、隊“手拉手”活動項目。
1.創設主題活動
紅色節日、傳統節日、主題紀念日等,蘊藏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彰顯著重要的教育意義,是我們堅定理想信念、增強文化自信、弘揚優良傳統不可或缺的教育資源。學校要抓住國家規定的固有節日契機開展好校內黨員、團員、隊員的思想教育,還可以從學校實際出發,創設黨、團、隊“手拉手”的校本化主題節日。例如設立“傳家寶節”,從家庭精神傳承的老物件、家風家訓等微觀角度,黨的偉大事業發展的歷史經驗、精神支柱等宏觀角度,組織學校的黨員、團員、隊員共同參加“五個一”活動,即講述一個“傳家寶”故事、訪談一位榜樣人物、參觀一個紅色陣地、總結一條“傳家寶”精神、參加一次志愿服務。黨員、團員、隊員在共同參與的特定主題節日中,提升思想認識,強化身份認知。
2.聯合組織生活
組織生活是黨員、團員、隊員學習新理論、吸收新思想、統一新認識的基本途徑。打破組織壁壘,創新活動形式,打造符合黨員、團員、隊員不同認知水平、不同習得需求的聯合組織生活,必須上靠黨員學習內容、下接隊員學習方式。
例如,圍繞“學習黨的二十大精神”這一主題,江蘇省無錫市連元街小學開展了10次黨、團、隊員聯合組織生活。活動前,從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梳理提煉出“文化傳承”“綠色發展”“教育強國”等關鍵詞作為學習內容。每個關鍵詞由“一個黨員或團員+一個行業先鋒”組成領學團進行領學,通過生動的活動課形式,帶領黨員、團員、隊員讀透報告中的一段話,講好生活中的一個故事,悟得關鍵詞的一點內涵。作為講師的黨員、團員、隊員,自學鉆研,學深學透;聽講的黨員、團員、隊員,浸入課堂,學有所獲。
3.互觀重要儀式
入隊、入團、入黨,是一個人政治生活中的三個重要時刻,每個見證身份轉變的儀式,都對激發情感共鳴、增強組織認同,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小學階段,每個少年兒童都將經歷入隊儀式,邀請優秀的黨員、團員、隊員參加活動,增加體現組織意識銜接的亮點環節,能更生動地講好兒童化政治故事。例如,入隊儀式中增加“紅領巾傳遞”環節。黨員先鋒、團員榜樣及優秀少先隊員代表組成傳遞方陣,按序將紅領巾手手相傳至新隊員的手中。新隊員不僅能感受到黨、團、隊組織的關愛,還能增強“熱愛少先隊、向往共青團、心向共產黨”的政治情感。同時,共建的黨團組織開展入黨、入團儀式時,也能邀請優秀的少先隊員觀摩,在莊嚴的儀式中,感受黨團組織的先進性,激發光榮感。
四、“合”:聚焦評價向內的結果化歸點
評價是檢驗理念是否落地、舉措是否有效、目標是否達成的關鍵。推進黨、團、隊一體化建設,要聚焦評價改革,用好少先隊現有評價方式,創新校本化評價載體,以培養“可靠接班人”為結果導向,構建突出組織力、發展力的評價體系。
1.以“組織力”評集體
少先隊工作要突出組織屬性,堅持組織教育,銜接組織意識,因此,“組織力”是評價少先隊集體組織建設成效的核心,也是黨、團、隊一體化建設的必然要素。[3]在評價內容上,除了可量化的習慣表現,更要突出組織的凝聚力、成員的認同感,考評其成員是否形成了基本一致的價值追求,是否具備了集體為重的道德品質,是否擁有了服務社會的責任意識。這樣的評價體系應該是長程的,貫穿在隊員參與的自主管理中,貫穿在基因傳承的紅色實踐中,貫穿在集體活動的行為表現中。
2.以“發展力”評個人
少先隊員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質的發展是少先隊工作的重要任務之一。因此,評價內容應緊扣“政治啟蒙”“思想引領”核心,重點考評少先隊員在志向、信念、道德、情感、本領等方面的發展進步。學校要用好現有的少先隊評價方式——“紅領巾獎章”,在“紅星章”“紅旗章”“火炬章”三個類別十二枚基礎章上,細化評價標準,生成指向隊員思想意識發展的評價內容。比如,“紅星章”中聚焦紅色基因的“傳承章”,就要重點關注隊員在接受黨、團、隊組織意識教育、革命傳統教育后,能否將所學所悟轉化為熱愛集體、不怕困難、團結友愛等行為,進而評價其思想認識有無內化發展。
縱向貫通課程,橫向聯結組織,向外拓寬活動,向內聚焦評價,學校要全方位助力黨、團、隊一體化建設,幫助少年兒童連緊意識銜接的鏈條,“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參考文獻】
[1]張鵬,胡毅.中小學校黨團隊一體化建設的實踐與探索[J].社會主義論壇,2023(6):16-17.
[2]鐘良.黨團隊“六個一體化”建設培養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J].中國共青團,2020(6):71-73.
[3]柳謙.黨、團、隊一體化建設背景下的少先隊工作評價探析:少先隊組織力視角[J].少年兒童研究,2023(5):11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