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四季輪回,轉眼又是一秋。
此時的秋光恰似錦繡鋪展,徜徉小徑,徜徉山間,不經意間,大地已變換為暖色調,編織出最豐富的層次、最甘醇的收獲,向我們款款走來。自古以來,人人都在期盼著豐收,這種期望被抒發在詩文之中,歌頌傳揚。辛棄疾有“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的詠唱;陸游在《秋收歌》里說到“百里西風禾黍香,鳴泉落竇谷登場”;唐代詩人杜甫有“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倉廩俱豐實”的詩句……這些美好的期望,在這一季,悄悄灑落大地,給辛勤耕耘的人們帶來了無盡的慰藉與欣喜。
在青島萊西市夏格莊鎮大宅科村青島市綠色增糧先行區種植基地,十臺玉米收獲機一字排開,伴隨著陣陣“隆隆”啟動聲,它們猶如一支訓練有素的隊伍,開始在田間穿梭作業。
這些高效的玉米收獲機,以其精湛的技術和強大的功能,展現出了現代農業的魅力。割臺迅速拉莖,摘穗動作精準無誤,機身內部的剝皮系統更是將玉米粒與外皮完美分離。與此同時,下方的秸稈被巧妙地打碎并還田,實現了資源的循環利用。
整個玉米機收作業過程流暢而高效,高標準地完成了任務。豐收的果實被一顆顆精心收集,最終顆粒歸倉,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沉甸甸的收獲與喜悅。這一場景,不僅是大自然與人類智慧的完美結合,更是現代農業發展的生動寫照。
農業的根本出路在于機械化。農穩社稷、器利農桑,農機出力、農民省力。近年來,我市一大批高端化、智能化、大型化現代農機裝備廣泛應用于農業生產,全市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1.1萬臺,北斗導航輔助駕駛拖拉機2500多臺,植保無人機2200多臺,高效低損小麥收割機6400多臺、玉米收割機4800多臺。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763萬千瓦,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1.6%,高出全國18個百分點。
平度市作為全省范圍內面積最廣闊的縣級市,今年玉米播種面積高達155萬畝。乘著陰雨后連續晴朗的天氣,位于南村鎮清水村的玉米種植基地呈現出一派繁忙景象。數臺聯合收割機在田間來回作業,摘穗、剝皮,秸稈的粉碎回收與裝車等工序一氣呵成。為了應對雨后濕潤的土地條件,收割機特別加裝了雙輪胎,有效防止了車輛陷入泥土,確保了收獲季的順利進行。
據南村鎮清水村黨委書記王玉芹介紹,每畝地的玉米僅需十幾分鐘便能完成收割,相較于以往的人工收割方式,其效率提升了近幾十倍之多。“以前玉米掰完碰到下雨天就沒辦法晾曬,但現在剝皮、烘干都有相應的機械配套;以前人工澆水施肥,費人力、費時又費水,現在把地里全部鋪設上滴灌帶,實現水肥一體化,省肥節水、省工省力……”
隨著秋收的圓滿落幕,田野并未沉寂,而是迎來了另一場生命的序曲——秋種。在谷茬翻新的土地上,農民們迅速轉換角色,從收獲者變為播種者。他們駕駛著小型農機,細心地在濕潤的土壤中播撒下一顆顆希望的種子。在秋風的輕撫下,不久后,躺在土壤里的種子將“破繭成蝶”,黃土地上呈現出片片“綠洲”,熬過寒冬,靜待著來年的茁壯成長。
從秋收到秋種,從金黃到翠綠,田野上上演著一場生命的輪回。每一粒種子的落下,都是對豐收的期許,對希望的堅守。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能看到科技的力量,感受到農民的堅韌與樂觀,更體會到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好愿景。隨著夕陽西下,田地漸漸歸于寧靜,農民們用勤勞和智慧,正書寫著屬于他們的豐收故事,也描繪著鄉村振興的美好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