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融是國民經濟的血脈,是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重要組成部分。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會議首次提出,要切實加強對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的優質金融服務,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截至2024年9月末,平安銀行科技企業客戶數2.54萬戶,貸款余額1383.63億元,較年初增長15.8%;綠色貸款較年初呈現11.1%的增速;普惠小微余額超過5000億元;個人養老金賬戶累計開戶數量超過110萬戶;口袋銀行App(應用程序)注冊用戶數高達1.72億戶……
這一連串具有說服力的數字,清晰地勾勒出平安銀行踐行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成績單,也是平安銀行高質量服務實體經濟又一次全方位、立體式的呈現。
在平安銀行黨委書記、行長冀光恒看來,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具有極強的思想性、戰略性、指導性,為商業銀行做好金融工作、加快金融強國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五篇大文章”早已成為當前銀行業的重要“關鍵詞”,必將深刻引領銀行業新一輪高質量發展。
“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大領域一直都是平安銀行的戰略重點。目前,我行已經在五大領域進行了深度謀劃和較為長期的布局,投入了大量資源,形成了良好的經營基礎和發展勢頭。”冀光恒稱,平安銀行結合自身稟賦特點,加強資源整合,加快業務布局,以實際行動積極踐行、全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科技金融居于“五篇大文章”之首,與中國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和新質生產力發展的產業導向相呼應,足見其重要性。
為服務新質生產力,平安銀行發起自上而下的變革:在戰略層面,科技金融納入對公五大戰略之一,把重點目標瞄準了專精特新、智能制造的企業;在組織層面,建設總分支科技金融組織體系,即在總行設立總行科技金融中心,在重點分行也設立科技金融中心,組織認證科技特色支行及專業團隊。
針對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平安銀行創新提供科創貸、支付結算等專屬產品,以金融活水緩解融資難;針對成長期企業,重點提供綜合授信、項目貸款、創投貸等產品服務,并聯合平安證券為企業提供上市輔導服務;針對成熟期企業,強化資金歸集、債券承銷、并購貸款等綜合金融服務等。
例如,通過總分行緊密配合,平安銀行不僅為中國某排行前三的芯片龍頭提供流動資金貸款、并購貸款和項目貸款,支持其生態圈的并購及項目擴張,還針對其研發及項目需求提供了研發貸款和開發貸款。此外,全力推動“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加大對客戶上下游企業和員工的金融服務力度,實現公私聯動。
綠色金融的發展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路徑。平安銀行的策略是支持清潔能源、節能環保、基礎設施綠色升級等重點項目;制定綠色產業風險政策,引導信貸資源向綠色行業傾斜;推進“低碳家園”與業務深度融合,助力個人客戶低碳生活等。
其中的典型案例是平安銀行為中國某光伏龍頭企業多個項目提供合計27億元銀團貸款,助力其TOPCON電池片技術擴產,同時提供4.1億元項目前期貸款,助力新能源電站建設。另一方面,為上下游企業提供融資支持,并還助力企業積極布局戶用光伏貸款,推動縣域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
在普惠金融中,普惠信貸扮演著先行軍的角色。尤其在2014年之后,中國銀行業普惠小微貸款余額連年高速增長。
十年以來,平安銀行堅持做真普惠和真小微,貢獻著重要力量。2024年,平安銀行建立新客群、新產品、新模式、新理念、新隊形“5新”策略,升級“4+1”產品體系;以“圈、鏈、平臺”的場景化模式,深度經營中型企業、小型企業、微型企業、科創企業。
2024年9月末,平安銀行普惠型小微企業貸款戶數84.31萬戶,貸款余額5063.31億元,不良率控制在合理范圍;累計投放鄉村振興支持資金1347.99億元。
全力推動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和產業發展、提升養老金融服務質效,不僅事關億萬百姓福祉,更是金融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平安銀行通過與平安壽險等兄弟公司聯合,構建居家養老、康養社區養老兩大解決方案,健全養老服務權益體系,滿足客戶多元化養老需求;同時,積極強化適老金融服務,豐富養老金融產品,加快個人養老金業務布局,全面提升老年人群體對金融服務的獲得感。
當下,數字金融已成為推動金融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平安銀行推進數字化經營、數字化運營、數字化管理“三數”工程,零售業務持續打造“隨身銀行”服務模式,對公業務持續升級“數字口袋”平臺數字化能力,資金同業業務持續升級等。
值得關注的是,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平安口袋銀行App注冊用戶數1.72億戶,較年初增長3.7%,其中,月活躍用戶數4181.31萬戶;平安數字口袋注冊用戶數2360.60萬戶,較年初增長24.8%。
“五篇大文章”是金融支持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發力點。金融機構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要求,調整相應戰略規劃與業務模式,提供更相適應、更可持續的金融服務與產品。
平安銀行踐行“五篇大文章”的經驗,不僅在于自身長期對產業、客戶的深刻理解,也源于對貫徹落實上層決策部署的決心和信心。
具體來看,強化黨的領導。平安銀行發揮黨委政治核心和政治引領作用,深化黨的領導和公司治理有機融合,黨業融合助力推動各項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在行內有效落實,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務新質生產力,助推高質量發展。
其次,強化戰略引領。適時修訂全行發展規劃,平安銀行將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等五大領域全面納入重點發展戰略;落實組織分工,明確“五篇大文章”總牽頭部門和五大領域分別牽頭部門,相互協同、統籌推進。
再次,針對產業鏈核心企業,平安銀行重點豐富項目類融資產品,滿足客戶在技術研發、技術升級、低碳改造、產業數字化轉型等過程中的多元化融資需求;針對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重點發揮多年積累的供應鏈金融優勢和經驗,創新“線上化、模型化、自動化”風控模式,降低運營成本和風險成本。
不僅如此,在強化風控支持方面,平安銀行制定完善綠色金融、普惠金融、專精特新、裝備制造、基礎材料、新基建、新經濟等專項風險政策;圍繞醫療健康、電子信息、汽車等重點產業鏈,以產業生態視角拓展細分子行業風險政策,引導業務“由鏈到面”實現生態化拓客和更高效信貸投放;瞄準五大領域,進一步探索特色政策,加大對特定產業、特定客群的支持力度。
另外,平安銀行還優化費用投入、內部資金定價和績效考核,提高資源投產效率,實現動態、精準配置;加大實體經濟信貸投放考核力度,推動金融資源持續向制造業、綠色發展、中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涉農等重點和薄弱領域傾斜。
這與金融監管的要求不謀而合。監管部門多次稱,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服務供給,優化信貸結構,落實盡職免責、績效考核等內部激勵約束機制。
未來已來,將至已至。“五篇大文章”的提出,為金融發展指明了方向。平安銀行將堅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深化黨建引領、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強化金融風險防控,為推進經濟高質量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