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眾接受信息的方式從傳統的報紙、廣播、電視等形式擴展到數字媒體、網絡、觸摸媒體等多種形式,數字化的出現使大量的傳統媒體加入了新媒體的陣營。融媒語境下的藝術設計不僅是技術革新,更是理念轉變。在這個時代背景下,藝術設計不再僅僅為了滿足人們的審美需求,更重要的是能夠引領時尚潮流、傳遞文化價值,甚至推動社會進步。因此,探討融媒語境下藝術設計的創作方法與應用實踐顯得尤為重要,這不僅能夠從理論上為藝術設計領域的發展提供新的視角,還能夠在實踐層面為設計師們提供有益的參考借鑒。
現如今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將人們帶入了一個全新的融媒體時代,網絡直播、網絡電視、手機報刊、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成為大眾獲取信息的主要途徑。隨著物質文化地不斷提升,大眾的審美也在不斷地提高,從功能到形式與功能的結合轉變不僅代表了人們生活水平的進步,也見證著藝術設計發展的歷程,同時,與大眾生活息息相關的媒體傳播也變得形式多樣,廣告圖形、排版設計、數字媒體、新聞攝影等媒體表現的視覺感受也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當代媒體與藝術的進一步融合,要求新聞工作者要立足當前的時代背景,通過對藝術元素的創作來滿足融媒體時代新聞傳播的需要。
融媒體時代與傳統媒體時代最根本的區別在于傳播形態的轉變,在信息技術與互聯網技術的影響下,融媒體時代實現了信息飛速、立體化的傳播,融媒體更是一個“資源通融、內容兼融、宣傳互融、利益共融”的新體系?;ヂ摼W的迅猛發展,使得不同的個體、群體之間都能進行廣度和深度的交流,并且實現了隨時隨地的三維互動,現代傳媒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的傳輸者,一個小事件、小消息可以通過各種傳媒渠道實現廣泛傳播,表達方式也更加多元化。融媒體傳播中的信息交流是全民的、大眾的、廣泛的,因此更加具有滲透性、動態性、廣泛性。隨著科學技術的日益進步,新型媒體的傳播方式已經打破時間、空間、經濟條件、文化水平等條件的限制,影響人們的日常交流、購物、學習、工作等各個方面。
藝術設計的創作是一種思維創造的過程。在藝術設計活動中,通過對信息、素材的整合創造出能夠準確傳達信息、給人啟迪和視覺沖擊的作品,設計工作者需要充分把握受眾的審美特點,將設計作品升華到更高的藝術境界,這就需要設計工作者持續關注生活,對信息有敏銳的洞察力。因為設計語言的直觀、生動性,使人們對所表達的信息能夠迅速得到確認,這是設計語言的魅力,是其他語言無法替代的。
文化性是所有設計活動中更深層次的審美要求,在人們日益提高的精神文化生活的新形勢下,把設計作品注入文化理念,以文化的藝術性設計來碰撞人們的生活和精神領域,也是融媒時代藝術設計者的重要任務,這就要求設計工作者要賦予媒體設計深刻的文化特質,反映當代人精神深層次的價值觀、道德觀、審美觀和生活觀。在融媒體的時代背景下,要求設計工作者要“求新、求異、求變”,不論是報紙排版設計,還是媒體界面設計等,不僅要求設計者發揮工匠精神,更需要去了解、學習新技術,例如VR、5G、編程語言等。數字化時代的到來拉近了媒體和讀者的距離,拓寬了閱讀的多維空間,媒體藝術設計也需要不斷革新理念和方法,樹立創新思維,增強新聞輿論的引導力、傳播力、公信力和影響力。
情感表達是藝術創作的重要元素,在媒體設計中也不例外,有溫度的新聞才具有持久的生命力。相同的主題、不同的設計手法,設計工作者通過特殊的“符號化”表現,使人們足不出戶就產生共鳴、直達內心。在融媒時代,新媒體的建設更應該具備大局意識,不僅要注重地域文化的打造,也要突出國際化的風格表現,應用在新媒體藝術設計中,就是要從文字的排版、色彩的應用、頁面的布局以及設計技術的引進等各個方面緊跟國際發展趨勢。例如,《人民日報》、央視新聞、新華社等在國內影響力最大的媒體,他們在融媒體時代的發展下不僅保留了自己的特色,還吸納了新的技術和表現手法,將新聞信息和新聞藝術緊緊糅合在了一起。
在融媒語境下,藝術設計的創作方法與應用實踐正經歷著深刻變革,市場需求的增長、跨界合作的機會以及技術創新所帶來的創作與應用空間的拓展,共同為藝術設計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動力,但同時也為設計師提供了跨界合作、技術創新和個性化設計的廣闊機遇。未來,隨著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的進一步發展,藝術設計將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和互動化,為用戶帶來更加豐富多元的藝術體驗。同時,設計師需不斷提升自身綜合素養,緊跟技術發展趨勢,以滿足市場不斷變化的需求。
融媒語境下的藝術設計面臨著諸多挑戰與機遇。通過加強研究與實踐創新、推動跨領域合作與交流、關注用戶需求和市場變化以及加強創新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努力,我們可以更好地應對挑戰并抓住機遇,推動藝術設計領域的持續發展與繁榮。這將不僅有助于提升藝術設計的整體水平和競爭力,還將為人們帶來更加豐富多元的藝術體驗和審美享受。
(作者單位:長子縣融媒體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