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海南省海口市某幼兒園多名幼兒出現嘔吐、發燒等癥狀;同月,江西省南昌市某幼兒園發生幼童墜樓事件……上述社會新聞事件,僅是多種多樣的幼兒園危機事件的一類代表。幼兒園因其教育對象的特殊性,每每發生危機事件總會伴隨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如果處理不當,不僅會對師幼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還會損害幼兒園的聲譽和形象,甚至引發法律糾紛,讓不少園長和教師焦頭爛額。在高質量教育發展的當下,為何幼兒園危機時有發生?幼兒園危機管理又存在哪些欠缺和疏漏?為此,《教育家》記者采訪了湖南省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研究所原副所長、研究員周叢笑。周叢笑強調,幼兒園應摒棄“亡羊補牢”的心理,特別是園長需要提升危機管理的意識和能力,才能為最柔軟的群體保駕護航,讓教育朝向現代治理邁進。
小危機也會帶來大影響
◎《教育家》:在您收到過的幼兒園危機事件應急求助中,有哪些是較為特殊的類型?
周叢笑:首先是幼兒園轉制問題,主要集中在《國務院關于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出臺前,如從機關單位辦園轉向自收自支甚至將幼兒園賣掉等。接到咨詢后,我們會提供建議,更重要的是積極呼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給予支持,以避免轉制給幼兒園造成人、財、物的巨大沖擊。其次是新冠疫情的暴發,給幼兒園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挑戰。在停學期間,園長和教師都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尤其是民辦園。為此,湖南省在教研層面迅速反應,發起了學前教研抗疫行動,不單單在專業上提供了指導,更重要的是穩住了人心,讓園長和教師感受到行業的凝聚力。最后是教師工作的穩定性問題。隨著00后的職場新人進入幼兒園,園長們經常反映,這些教師對工作的期望和態度與以往有所不同,比如分配到農村園工作的新教師會哭鼻子。有園長告訴我,自己現在不僅要做好領導者、管理者和教育者,還要成為心理咨詢師,為新教師做思想工作。我們會建議園長提供人文關懷,關注教師的情感需求,盡可能留住他們。以上三個方面可能在危機管理中容易被忽視,但它們對于幼兒園的穩定發展至關重要。
◎《教育家》:幼兒園的一日生活中主要會碰到哪些類型的危機事件?哪些處理起來相對容易,哪些又是“困難模式”?
周叢笑:關注幼兒園危機管理問題多年,我將幼兒園危機分為八類。第一類是園舍建設危機管理。以我曾接觸的一所幼兒園為例,該園采用的是退層式設計,即每一層都會推進去一個單元,形成露臺,雖然便于孩子們在樓上開展戶外鍛煉和游戲活動,但也潛藏著危機。一個孩子坐在放置于露臺的轉椅上玩耍,將腳伸入欄桿內,其他孩子未加注意推動轉椅,導致了轉椅上孩子的腳部受傷。此外,園外的周邊環境同樣可能存在安全隱患。
第二類是教育裝備危機,涵蓋玩教具設施、廚房設備、衛生保健器材等多個方面。例如,大型玩具未得到及時維護、滑梯下方未鋪設軟墊,都可能對孩子造成傷害。與園舍建設危機相比,教育裝備危機的發生頻率更高,傷害往往更為直接和嚴重。像多年前南昌幼兒園的火災事件,就是由點蚊香引起的,其中除了裝備問題,也牽涉保育管理不嚴格的問題。
第三類是隊伍建設管理危機。例如管理人員對《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等法律法規的掌握不到位,也未聘請法律顧問,可能在處理員工糾紛、合同問題等方面出現紕漏,進而引發危機。
第四類是教育活動危機。主要源于教師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不了解,以及對文件中教養相關內容的忽視。例如,體育活動中若熱身不到位或運動過量,便可能導致兒童出現健康問題。同時,對兒童心理健康的忽視也可能引發退縮性行為等問題。
第五類是保育管理危機。保育人員若未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或未充分考慮,便可能引發此類危機,例如紫外線燈使用不當導致兒童眼睛受損。
第六類是安全危機,包括保安、門衛的資質審核與管理等。
第七類是后勤管理危機。幼兒園有句話叫“后勤不后”,后勤工作是幼兒園工作的基礎,因此需要前置。若后勤管理不到位,可能導致兒童嘔吐甚至食物中毒等健康問題。
第八類是公共關系危機,主要涉及幼兒園與上級主管部門、周邊單位社區以及公眾之間的關系處理。例如,近兩年頻發的幼兒園在公眾號中使用未經授權的圖片,引發侵權訴訟。
這八類危機是根據幼兒園工作涉及的維度相對劃分的,它們之間并非完全獨立。我認為,危機處理的難易程度,主要取決于危機所帶來的影響。小危機如果處理不當,也會帶來大影響,一旦影響擴大解決起來就相對困難,關鍵還是看危機處置是否妥當。
預防預警至關重要
◎《教育家》:在您看來,目前幼兒園危機管理的意識和應對能力如何?
周叢笑:以往,幼兒園管理中并未廣泛提及危機管理的概念。記得1996年,我擔任副園長時,兩個原本合并辦公的幼兒園決定分開運營,我成了管理團隊中唯一留任老園區的成員。教職工也大幅縮減,距離開園不到十天時僅有50名員工,遠低于正常運作所需的80人。此外,幼兒園的經費撥付也嚴重不足。一系列問題無疑構成了一個巨大的危機,但在當時,我們并未具備危機管理的概念。
隨著時代的發展,幼兒園對危機管理的意識逐漸增強,但應對能力仍有待提升。我認為,危機的預防和預警至關重要,通過有效的措施,許多危機是能夠被消解在萌芽狀態的。同時,危機處理后的善后與恢復工作也不容忽視。在面對危機時,園長教師們往往能夠積極處理,但善后尚未引起足夠的重視,這就尤其考驗領導者的管理智慧和能力。
◎《教育家》:面對危機,幼兒園需要怎樣的系統性應對思路和指導策略?
周叢笑:從危機管理角度出發,建立健全幼兒園危機管理機制應涵蓋四個方面。一是危機預防,通過預防措施減少危機發生或減輕其后果;二是危機預警,一旦發現危機苗頭立即行動,盡可能降低損害;三是危機處置,危機發生后迅速妥善應對;四是危機恢復。這四個方面貫穿危機發生發展的各個階段,只有對它們進行科學的管理和規劃,才能有效應對幼兒園可能遇到的危機,確保幼兒園的安全穩定。
◎《教育家》:對幼兒園來說,在危機處置階段,哪些策略是特別需要的?
周叢笑:一旦危機事件發生,幼兒園便正式進入了危機處置階段。此時,積極主動且穩妥慎重地應對危機至關重要。保持冷靜、遇事不慌,將危機損害降至最小,是危機處置的基本要求。當接到危機預警后,我們首先要做的是初步研判。這意味著要迅速了解并掌握危機的基本情況、原因,盡可能多地收集危機發生的相關信息,并對危機事件的發展速度以及可能造成的后果作出判斷,要確保留有處理問題的靈活空間。
同時,負責危機管理的人員要根據危害程度,第一時間向相關領導報告情況。對于園內可以解決的危機,我們應盡量在園內解決;對于涉及生命安全、群體性事件等嚴重危機,需要及時向上級報告,并爭取外部支持。一般來說,我們比較容易關注牽涉兒童的危機事件,但從幼兒園管理角度來說,教師、家長的群體性事件也需要關注。
其次,啟動應急預案。幼兒園應針對八類危機制定詳細的應急預案,涵蓋危機管理的相關制度建設和應急措施,以確保我們能夠有條不紊地處置危機。如果危機事件危害程度嚴重或持續蔓延,還需要擴大應急機制的范圍,比如向上級部門求助,爭取社會的支持資源。
再次,持續跟進。比如組織專職人員與公眾及時溝通相關信息,向公眾和媒體等提供真實、準確的信息,減少公眾的猜測,對后續公眾情緒的引導能起到積極作用。如果條件允許,還可以提供書面材料來避免口頭信息可能帶來的誤解。
最后,主動擔責。幼兒園應及時向受損對象說明情況并道歉,承諾會承擔責任。這種責任擔當意識不僅有助于緩解受損對象的情緒,也有助于維護幼兒園的聲譽和形象。
將危機轉化為提升管理水平的契機
◎《教育家》:在您看來,幼兒園危機事件背后反映出哪些問題?園長應該對園所管理作怎樣的反思和調整?
周叢笑:幼兒園危機事件頻發,其根源在于監管體系中的諸多漏洞。第一,法紀不全不實。在遵循國家與地方法律法規、政策之下,幼兒園作為教育機構,同樣需要遵循自身的規章制度,后者實質上構成了幼兒園的“內部法律”。盡管大多數幼兒園都制定了相應的規章制度、監管機制,但許多文件停留在紙面上,不少條款顯得空洞無物,難以真正落地。在這方面,蘇州德勝管理公司的做法值得借鑒。它的管理制度和員工守則被譽為“中國企業管理的圣經”,守則中的條款都是切實可行的。面對將農民工培養為現代企業工人的挑戰,守則對每項工作的標準都有精確要求,比如安裝空調螺絲的旋轉次數,要轉8次就不能只轉6次,否則只是看上去很緊,并且有后續的監督跟進。相比之下,幼兒園在規章制度執行上往往只滿足于表面上的“緊”,而忽視了實質性的執行效果。
第二,過程監控不嚴。航空界的海恩法則表明,每一起嚴重事故的背后,必然有29次輕微事故和300起未遂先兆以及1000起事故隱患。我不提倡將教育流程化,因為會導致固化教育活動,但在保育、后勤工作方面,流程化是非常必要的。如果能夠嚴格執行每天一小檢、每周一中檢、每月一大檢的監控要求,就能避免諸如教育裝備危機等不少危機事件??上壳霸S多園所缺失過程監控,導致無法提前發現并處置潛在問題。
第三,結果反饋缺失。對于工作的執行情況缺乏有效的反饋機制,做得好的方面沒有得到及時表彰和推廣,做得不好的方面也沒有得到應有的警示和糾正,導致了問題的積累。由此也帶來了第四方面,即無法及時改進。即使發現了問題,如果沒有人進一步跟進和解決,那么問題就會一直存在并可能引發更大的危機。
作為園所管理的第一責任人,園長需進一步強化危機管理意識與能力,以確保幼兒園這一呵護最柔軟群體的環境安全無憂。首要任務是未雨綢繆。危機管理不該是亡羊補牢,作為危機來說,只要不發生總比發生好。園長要帶領園所構建并完善危機預防預警制度,使之成為常態,包括通過教育培訓提升師生的危機意識與基本技能,通過實踐演練增強應對危機的能力。
在危機發生時,園長需迅速反應,以最短時間控制事態,并做好集中管理,具備全局觀念以及和教師保持消息同步至關重要。危機過后,需著手形象恢復與提升工作,包括物質和心理的重建。特別是心理恢復與教育,往往被忽視,但對孩子和教師至關重要。同時,制定秩序恢復方案,嚴重的危機會對整個幼兒園的公共秩序造成沖擊,應確保幼兒園盡快回歸正軌。從教訓汲取方面來看,有必要基于評估結果做危機事件的通報與培訓,來提高員工的危機意識與處理能力,將危機轉化為提升管理水平的契機。
◎《教育家》:在教育活動中,哪些微小的細節是教師容易忽略又可能造成危機的?
周叢笑: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好心辦壞事。這種情況在幼兒園中并不罕見。比如保育老師擔心浪費糧食,把剩余的飯菜再次分給已經吃飽的孩子,盡管幼兒園通常實行帶量食譜,確保孩子攝入營養充足的食物,但教師出于好意,忽視了孩子已經吃飽的事實,違背了科學喂養的原則。再如午睡環節,教師在護理兒童時,通常會抱抱孩子或拍拍他們以安撫入睡,這是一種能夠體現關懷的好行為。然而,有時教師會坐在床上,從衛生保健的角度來看并不妥當,正確的做法應該是蹲著或坐在小椅子上。教師在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細節,遵循科學的教育方法和衛生保健原則,真正做到關愛孩子,促進他們健康成長。
◎《教育家》:互聯網時代,幼兒園危機管理如何面對新挑戰?
周叢笑:當今社會已邁入第四次工業革命時代,幼兒園危機管理是可以“借網前行”的。但互聯網也是一柄雙刃劍,使得幼兒園危機事件極易迅速發酵甚至裂變。在“借網前行”的過程中,我們必須牢記,危機管理的核心永遠是人。幼兒園是終身教育的開端,是學校教育的奠基階段,無論危機管理的技術多么先進,規章制度多么完善,都無法取代人的素質和責任心。園長應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從自己及其他園所甚至其他行業的危機管理案例中學習,提高對危機的敏感度與應對危機的能力。同時,園長和教師還需了解互聯網在危機事件中可能催生的各種情況,掌握有助于預防、化解危機的方式方法。
危機既是危難,也是機會。只要我們能夠抓住契機,就能夠化危為機,推動幼兒園危機管理工作不斷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