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戲在幼兒的生活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不僅是一種娛樂活動,還是幼兒成長和學習的重要途徑。在戶外游戲過程中,如何讓孩子們得到充分發展,一直是我們關注和思考的。華東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王振宇表示,所謂游戲課程化,就是及時把握學習的生長點,通過引導和建構新的游戲,促進幼兒學習與發展的過程。基于此,王振宇提出了“P to P”理念,P就是 Play,即游戲。游戲由P1到P2,到P3,直到Pn,這個過程就是游戲課程化。我們發現,將游戲課程化理念運用至戶外游戲,有助于使孩子們的智慧賦予戶外游戲,迸發出別樣的游戲火花。
一天,孩子們在幼兒園的山坡上自由地玩耍,他們的玩法多樣,回到教室后就把自己的游戲計劃畫下來,再用投票、討論的方式確定了游戲名稱“山坡大戰”,還確定了游戲規則,“機器人隊”和“陸戰隊”兩個隊伍各自為戰,以把“人質”抓回自己營地為目標,山坡大戰正式開始。
Play1:你追我跑
第二天,孩子們帶來了各自的裝備,戴上頭巾,拿上槍支,迫不及待地想要大干一場。他們在山坡上你追我跑,歡樂的笑聲回蕩在整個小山坡?;亟淌液螅⒆觽兗鼻械胤窒碛螒蚪涷?。一一說:“我抓到了五個人,我覺得自己太厲害啦?!毙←愓f:“老師,我覺得這樣跑來跑去,太簡單了。”明明說:“我們需要炸彈,和小伙伴有互動才更好玩?!苯處熣f:“生活中,我們可以利用什么材料做炸彈呢?”帶著這個問題,孩子們開始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來。孩子們對炸彈的興趣非常濃厚,于是生發了炸彈系列活動,通過科學游戲“投彈器”、集體活動“炸彈知多少”等了解和熟悉炸彈。同時,孩子們依據制作炸彈的材料,將炸彈分類,堅硬笨重的材料作為地雷,輕盈安全的報紙球作為投擲炸彈。
在游戲分享環節,孩子們自由發表了自己對游戲的想法,他們普遍認為單一“追跑”情境趣味性較低,于是教師用環境支持、對話討論的方式助力孩子們探索“炸彈”新元素,并結合多樣活動,讓孩子們了解更多知識。
Play2:小小投彈手
確定報紙球投入游戲后,孩子們的第二次游戲便開始了。孩子們拿著炸彈東跑西跑,找準時機,再朝著“敵人”的方向狠狠地扔過去。有些孩子小心翼翼地埋伏在山洞,只要“敵人”一經過,就投炸彈。過了一會兒,子優跑過來沮喪地說:“老師,我怎么也打不中別人,我不想玩了。”回到教室,小伙伴們紛紛出謀劃策,明明說:“你一定要先用眼睛瞄準,再把炸彈扔出去?!眽褖颜f:“你的力氣還要再大點?!毙←愓f:“多練習,總會投準的。”經過討論,孩子們發現自己的手臂力量不夠強,投擲的動作需要進行針對性練習,于是生發了集體健康游戲“小小投彈手”。
在創設游戲情境的基礎上,教師設定清晰的游戲目標,提供充足的報紙球,將教師講解和孩子示范相結合,幫助孩子掌握正確的投擲姿勢。同時,為了滿足不同孩子投擲動作的發展,教師提供多樣化的投擲目標,比如遠距離投擲游戲“擊敗大灰狼”,讓孩子嘗試將物體投擲到遠距離區域。再如高空投擲游戲“黑鳥快走開”,要求孩子在跳躍的基礎上投準目標。在此基礎上,為了保持孩子對投擲活動的興趣,還開展了“投彈PK賽”。
教師結合游戲進度與動作掌握特點,與孩子們一起探索、練習,為投擲動作進行合理的技能鋪墊。也根據每個孩子的身體素質和能力,為他們量身定制了適合的投擲訓練難度。這種個性化的教學方式不僅能保證訓練的有效性,還能激發孩子們的練習熱情。
Play3:敏捷小戰士
規范了投擲動作后,第三次游戲開始了,孩子們帶著更多的激情投入對戰。天宇身手矯健,只見他側身一轉,身子一低,一下子躲開了炸彈的攻擊。回到教室游戲回想的時候,天宇說:“我今天沒被人打中,因為別人的炸彈扔過來時,我躲開了?!泵髅鞲袊@:“這都可以躲閃,真厲害!”于是孩子們開始探索怎樣進行躲閃,集體健康游戲“誰是敏捷小戰士”便開始了。
教師創設了“戰場訓練”場景,引導孩子們進行熱身運動,比如慢跑、跳躍、搖臂等,以預防運動傷害。同時,借助溜溜布、球類運動器材進行全身敏捷性訓練。孩子們把溜溜布想象成移動的屋頂,用來躲避彈雨,可以鍛煉敏捷性和反應速度。通過扔球和躲球游戲,能夠提高孩子的反應能力和手眼協調性。
教師在活動中關注每個孩子的發展,根據孩子的體能差異分組游戲,設計多樣活動。比如,對于運動能力較弱的孩子,引導他們用溜溜布進行簡單的波浪游戲,使他們在適度的挑戰中逐步提高體能水平。對于能力較強的孩子,可以提高溜溜布變化的速度和高度,增加游戲次數、提高游戲密度,以此增強訓練強度,滿足孩子發展的需求。為了增強游戲的趣味性和挑戰性,教師引入了更加多元的情境主題,加入了“營救”“闖關”等元素,讓孩子們團結在一起投入戰斗,在追逐、躲閃中分享運動的喜悅。
教師合理設計游戲,在多元游戲情境中一起創造體能游戲,與孩子們一起探索、練習,能夠為孩子們的躲閃動作進行合理的技能鋪墊。
Play4:占領新場地
孩子們的游戲如火如荼地進行著,他們不再滿足于小山坡這個游戲場地。關于新的游戲場地,孩子們開啟了討論,并一致認為攀爬架、梅花樁都可以成為新的游戲場地。孩子們結合不同環境討論出了新的游戲玩法,他們自發分成兩隊,一隊扮演“占領者”,另一隊扮演“守衛者”,自制了一些旗幟作為占領新場地的目標物,利用攀爬架、梅花樁、游泳池等場地,模擬不同的地形和障礙。幼兒需要運用跑、跳、爬、攀、投擲等技能通過障礙物。教師隨時根據幼兒的體能水平調整障礙的線路與難度,比如能力弱的孩子采用輔助練習方法,可以扶著固定欄桿等物體練習跳躍動作,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掌握技巧與節奏感,同時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而對于能力較強的幼兒,教師借助鞍馬、音樂凳等運動器械,通過高低、寬窄的調整來增加障礙物的跨越難度。比如,在跳躍情境中,幼兒可以自主調整跳躍距離、高度、時間及次數,發揮他們的運動潛能。
教師肯定孩子們的新想法,并提供了自由寬松的對話環境與探索環境,使孩子們將多樣環境、多元器械,與走、跑、跳、鉆、爬等多種體能動作相結合,在游戲中創想并付諸行動。
Play5:合作赴勝利
隨著場地的擴大,孩子們對游戲角色的需求越來越多,他們增設了很多新角色,如“拾彈專家”和看守人質的看守員等。同時,將積分榜運用到了游戲中,還制作了功能各異的“游戲卡”增添游戲的趣味性。
隨著分工合作越來越明確,孩子們之間的互動也越來越默契。小美說:“禾禾,你跑得快,你先沖在最前面。”叮咚說:“小樹你眼睛尖,你來當拾彈專家最合適?!焙⒆觽兪煜っ恳粋€隊員的特點,自然而然地分配好了每個人的角色。同時,當在爬坡過程中遇到困難時,孩子們會伸出手緊緊拉住需要幫助的隊員,他們是一個真正的團隊。
游戲持續不斷地推進,小山坡的情境悄然發生了變化,孩子們把小山坡想象成釣魚島,各自從家里帶來了紅軍包,開啟了保衛家園的游戲。他們在山坡上來回奔跑,宣告著屬于自己的游戲領地,集體主義、愛國主義情感的迸發將運動游戲推向高潮。
在運動游戲中,首先,教師結合幼兒現階段體能發展特點,將情境創設、互動式體驗等元素融入體能活動,以激發幼兒的運動興趣。其次,教師以觀察和引導為基礎,對幼兒的運動進行深入分析和反思,從而對游戲進行適時調整。再次,教師推動游戲情境與多變的運動器械相配合,增加戶外運動的趣味性,讓幼兒在場地上自由發揮。同時,教師也關注幼兒的心理需求,尊重幼兒的體能差異,設計多樣化運動以滿足不同幼兒的運動需求,激發他們的成就感與拼搏精神。
從Play1到Play5,教師提供輕松自由的游戲環境,用發現的眼睛捕捉孩子的游戲生發點。每個游戲銜接就是一個“to”的助推,推動著游戲的發展,推進著教師與孩子、孩子與孩子之間的思維碰撞,使游戲水平不斷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