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教育理念的不斷更新,家園共育的價值得到廣泛認可。家園共育不僅有助于幼兒全面發展,還能促進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緊密合作,實現共贏。北京明天幼稚集團深入開展家園共育,依據自身實踐,提煉出家園共育的經驗。
實踐探索。
建立溝通機制。為了加強家庭和幼兒園之間的溝通與合作,我園建立了相應的溝通機制,如通過家長會、座談會等活動,讓家長了解幼兒園的教育理念、課程設置,同時也讓幼兒園了解家庭的需求與期望。這種雙向溝通有助于增強彼此的信任與理解,為家園共育工作打下良好基礎。
開展多元化家園共育活動。我園開展各類共育活動,豐富幼兒園內生活的同時,也加強與家庭的聯系。例如,在半日開放活動“一米高度看世界”中,家長參觀了“一米高度看世界”理念展,嘗試與幼兒“視覺對等”,從幼兒的高度和視角去觀察與理解世界。接著,我園利用《兒童發展評估指引》,支持家長從傾聽的視角有目的地觀察幼兒的游戲、學習,重溫“學習者體驗”,幫助家長更好地理解幼兒。通過這次活動,我園促進了家長與幼兒之間的溝通與理解,共同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創設更加有利的環境。
構建資源共享平臺。我園建立了家園資源共享平臺,通過線上平臺發布幼兒園的教育資源、活動信息等。通過資源共享,我園提高了資源的利用效率,實現了信息共享和交流互動。例如,為了豐富幼兒的閱讀資源,我園通過親子共讀、傳遞借閱卡等形式,鼓勵家長與幼兒一起借閱圖書,共同閱讀。在共讀過程中,幼兒和家長分享印象深刻的畫面,嘗試扮演書中的角色,感受人物的情緒,不僅拓寬了幼兒的閱讀視野,還拉近了親子關系。
合作共贏。
教師在家園共育工作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因此,我園重視教師的專業培訓,致力于提高他們的共育意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我園采取了多種方式,如定期舉辦專題講座,邀請教育專家和有豐富經驗的教師分享他們的知識和心得;組織行動學習活動,讓教師在實踐中學習和反思;開展教研活動,鼓勵教師共同探討教育問題,分享教學心得。通過這些培訓和活動,教師能夠及時掌握最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同時,教師學習有效的溝通技巧,增強了與家長的互動能力,更好地推動家園共育工作的開展。這樣的培訓不僅提升了教師的教學能力,還增強了他們對幼兒全面發展的理解。
創新活動形式,激發參與熱情。為了激發家庭參與共育活動的熱情,我園不斷創新活動形式和內容,邀請家長入園,參與設計特色課程。例如,醫生家長為幼兒設計了健康教育課程,不同地域的家長為幼兒設計了系列美食課程。這些活動不僅提高了家長的參與度和滿意度,還激發了幼兒參與各項活動的愿望。此外,我園在開展活動時邀請家長擔任志愿者,協助教師組織活動,讓家長加深對幼兒園的了解。
完善評價機制,保障共育效果。為了確保家園社共育工作的實際效果,我園完善了評價機制,通過定期對共育活動進行評估和反饋,確保活動的質量和效果。在評估過程中,我園發現了一些共育活動存在的問題,如資源分配不均衡、家長參與度不高、溝通機制不順暢以及活動內容與實際需求脫節等。為了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我園采取了一系列具體措施。首先,優化資源分配方案,確保資源能夠更加公平合理地被分配,由此提高了活動的吸引力和參與度。其次,建立定期溝通機制。我園通過定期召開會議、利用新媒體平臺等方式,確保信息能夠順暢傳遞,及時解決共育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此外,我們還調整了活動內容,使其更加貼近幼兒的實際需求與發展需要,確保活動能夠真正滿足家長的期待。最后,我園不斷完善評價機制,通過收集反饋意見、分析數據等方式,持續改進評價機制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共育效果的持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