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盡管家長群體普遍展現出對家庭教育的高度重視,也具備較高的認知水平和教育期望值,但在實際操作中,仍面臨一系列挑戰與困境。具體而言,家長渴望在家庭教育中獲得更為具體的育兒方法指導,以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全面發展。同時,家長因工作繁忙,難以充分參與幼兒園的各項活動,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園共育的有效性和深度。
如何提供更為精準、實用的家庭教育指導,以滿足家長對具體育兒方法的需求?如何創新家園溝通方式,確保家長能夠全面、準確地掌握幼兒的發展狀況,從而深化家園共育的實踐效果?北京市朝陽區西壩河第一幼兒園深入研究家園共育工作中家長與教師的真實需求,并以全程伴隨式家長培訓為支持,以創新家園溝通方式的系列舉措為重點,構建多元化、高效能的家園共育機制,努力促進家園深度溝通,形成家園共育合力。
完善教師家園共育能力提升機制。針對教師專業能力有待提升、溝通策略需要加強等問題,我們組建學習共同體,采取“培訓—研討—經驗分享”的方式,助力教師提升家園共育能力。
學期初,我們邀請專家針對教師的困惑開展了專題培訓,內容涵蓋“新小班家園溝通第一課”“共情:溝通的基礎”“預防為主的家園共育策略”等。學期中,我們圍繞家園共育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點,組織開展了伴隨式家園共育教研活動。針對畢業班、出勤率較低的班級等特殊階段在家園共育中容易出現的矛盾點,我們通過教研活動著力解決教師們的困惑與問題。學期末,我們組織開展了“家園共育舉措專題分享”活動,通過具體案例的分享,使教師們能夠相互學習、借鑒,從而拓寬家園共育的思路、途徑和方法。
構建全程伴隨式家長培訓機制。通過組織開展多形式、多途徑的家庭教育培訓指導服務和實踐活動,我們初步建立了良好家園一體化全程伴隨式家長培訓體系的新樣態。
我們遵循教育規律和幼兒成長規律,建立了從入園前到幼兒大班畢業的四大家長培訓課程體系,即通識性教育課程、入園適應課程、德育教育課程和入學準備教育課程,對家長進行全方位家庭教育指導。同時,我們開展專家培訓、家長沙龍、案例共享、育兒知識宣傳等活動,引導家長樹立科學育兒觀,向家長傳遞科學的家庭教育理念。我們還指導家長利用線上平臺資源了解幼兒的成長規律、特點及心理發展規律,注重孩子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營造積極的家庭教育氛圍。
實施雙向深度家園溝通機制。構建高效、雙向的深度溝通機制,不僅能促進家園雙方共同關注幼兒成長的每一DlMQ7tCM+PjIw0fi3G3bFD5zyZ+9JHsnEFddsytiB9g=個細節,還能實現深度參與和協同助力,為幼兒的全面發展搭建起堅實的橋梁。
通過一對一溝通、家長開放日等家園溝通常規舉措,我們形成了家園溝通的基礎落實路徑,使家長對班級各項工作有較全面的了解,從而贏得家長對幼兒園的肯定和信任。同時,我們充分利用微信、騰訊會議等信息化工具,建立了云端家長會、線上約談、班級群推送、溫馨提示等溝通策略和溝通渠道,及時分享幼兒成長信息,以滿足各類家園溝通需求,確保家園間能夠實現實時且有效的互動。
家園溝通的個性化舉措為家園共育工作向縱深發展增添了動力。例如,我們結合實際需要,組建“特殊需要兒童教育”研究小組,制訂個性化的教育計劃,并與家長進行有針對性的溝通。此外,我們還開展了以“班級之旅”為主題的班級分享活動,讓幼兒以小主人的身份為爸爸媽媽介紹班級活動及環境的變化,這極大地激發了家長參與班級活動的積極性和熱情。同時,我們實行干部包班制,加強對班級家園共育工作的關注和指導。
建立常態化調查研究機制。家園共育工作小組定期面向全園家長開展問卷調研,并召開家委會、膳食委員會會議,廣泛征集家長的意見,吸取合理化建議,以改進園所工作。此外,我們通過一對一家長約談、意見箱、園長接待日等途徑,收集家長的意見和建議,為改進園所、班級工作建立暢通的溝通渠道。
新時代教育高質量發展對家園共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們要緊緊圍繞家長需求及幼兒發展,不斷完善家園共育機制,提高家長科學育兒能力,實現家園協同育人,共同促進幼兒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