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紙藝術歷經世事變遷與時間洗禮,成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將剪紙這一傳統文化融入學前教育實踐,能夠有效確保人才培養的方向與傳統文化的價值取向相一致。北京市密云區第三幼兒園以傳統剪紙文化為載體,有效開展無稿創意剪紙活動,引導幼兒運用剪紙語言進行表達與創造。
以剪啟智:尊重發展規律,支持幼兒主動發展。教師根據不同年齡階段幼兒的發展特點,探尋無稿創意剪紙與幼兒發展的規律,引導幼兒發展創造力。
在小班階段,幼兒思維活躍,好奇心強,是剪紙啟蒙的黃金時期。剪紙活動的重點在于培養幼兒的剪紙興趣和常規習慣。教師可以從撕紙游戲入手,讓幼兒感受不同紙張的材料特性,體驗撕紙的樂趣,并逐步引入簡單線條的圖案,如花瓣、水滴等,鼓勵幼兒在剪紙過程中發揮創意,同時滲透剪紙安全常規。隨著幼兒剪紙興趣的提升,教師可以利用繪本、兒歌等形式創設情境,培養幼兒的觀察力和感知力。
進入中班,幼兒已具備一定的構思能力和觀察力,能夠捕捉事物的主要特征。此時,教師可以增強剪紙活動設計的層次性,引導幼兒按照順序觀察事物,不斷豐富事物的具體形象。觀察能力的提升應以幼兒興趣為導向,繪本故事、主題活動、戶外游戲等均可作為提升觀察力的素材。通過追隨幼兒興趣,教師可以找到課程設計的切入點,將“興趣點”轉化為剪紙活動的主題,使幼兒在剪紙創作中享受樂趣。
大班幼兒認知經驗豐富,剪紙技能熟練,能夠根據自己的意愿創作出內容豐富、蘊含情感的作品。因此,開展情景剪紙活動成為提升大班幼兒發散思維和創造力的有效途徑。在無稿剪紙中,幼兒需要構思畫面結構、選擇素材,并根據心中所想進行剪紙創作。在創作過程中,幼兒需要不斷調整事物的比例、大小、方向等關系,不斷嘗試并獲得新經驗。教師的指導重點則在于情感上的啟蒙和熏陶。例如,以“密云水庫的天鵝”為剪紙主題,教師帶領幼兒到水庫觀察天鵝的形態,講述水庫建設者的故事,激發幼兒的情感共鳴,引導幼兒在剪紙作品中表達對家鄉的熱愛。
寓剪于樂:豐富認知經驗,支持幼兒在探究中發展。教師可以以幼兒為主體,將剪紙與主題活動相結合,開展探究式剪紙活動,使幼兒在樂中剪、樂中學,并在好奇心的驅使下主動獲取認知經驗。同時,探究式剪紙活動給予幼兒充分的發揮空間,激發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在戶外活動中,教師鼓勵幼兒用剪紙表現自己的游戲經歷,將快樂情感蘊含于畫面之中。“動玩”“靜剪”相結合的方式,不僅豐富了幼兒的認知經驗,還培養了他們的表達力和創造力。
在剪紙主題活動中,教師選擇貼近幼兒生活的內容,引導幼兒主動探索、自主體驗和實踐。例如,在“皮影戲”主題活動中,幼兒嘗試制作關節會動的皮偶;為了搭建大舞臺,他們搜集各種材料,在開放性、自主性和探究性的活動中不斷摸索,建構關于光、影、力等豐富的經驗。教師的問題引導使幼兒能夠用剪紙記錄參與主題探究的過程,促進了幼兒的深度學習。
意在剪前:文化浸潤,支持幼兒自信成長。我們深挖地區資源,發揮多元主體力量,形成育人合力,讓無稿創意剪紙成為“有根”“有魂”的教育。我們每年開展“綠色密云”“健康密云”等主題文化月活動,號召家長、相關組織、社區等多方力量加入,共同落實愛國、愛家鄉的教育。通過“我是小小升旗手”等主題活動,幼兒可以親身體驗升旗儀式的莊嚴與神圣;通過“我家住在雙井街”等主題活動,幼兒可以了解家鄉風貌,萌發美化家鄉的意愿。
無稿創意剪紙系列課程的開發,致力于為幼兒打開一個回望傳統、走向未來的窗口。通過剪紙這一傳統藝術形式,幼兒不僅能提升手眼協調能力,還能增強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為未來的成長奠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