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是整個數學教學體系的關鍵基礎,也是數學學習生涯的啟蒙,旨在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能力、客觀態度、辯證精神,對學生后續學習及未來發展都有著重要作用。現階段,教育部已明確指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應著重培養小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促使學生具備順應時代發展、適應就業變化的關鍵能力與品質。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應革新教育理念、創新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并整合教學資源,以全力打造優質高效、輕松愉悅、減壓增效的生本課堂。
在新課標指引下,各階段、各科目教師紛紛響應新課程改革號召,積極創新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策略,以貫徹落實基礎義務素質教育為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為課堂教學的主體目標,切實有效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也實現了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地位的教學改革,根據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及認知特點設計針對性教學任務,以期最大限度提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科學性與針對性,推動教育教學的創新改革。
一、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的意義
(一)有助于促進教學模式轉變
傳統模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普遍以“教師主講、學生主聽”的填鴨式灌輸教學、題海戰術模式為主,部分小學數學教師的教學原則只是提升學生數學成績。新課標背景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則從根本上突破了這一傳統教學弊端,它使教師充分認識到培養學生數學思維、創新能力的重要性,促使教師革新教學理念、優化教學模式,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并且圍繞學生實際學習能力及認知特點進行教學設計。這種教學模式的整改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及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可見新課標對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指引以及課堂教學策略的創新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
(二)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最大限度地整合了教學資源,促使教師將多種新型教學模式融入實際教學過程,如任務驅動法、分層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等都為傳統應試教育模式下的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提供了新思路,而這些新形式都能從根本上改變傳統課堂教學氛圍的沉悶與枯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主動性,并可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個性特征、實際學習情況等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案,從而滿足學生的認知特點及其個人發展需要。
(三)有助于促進知識點有機融合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創新實現了對資源的整合。眾所周知,小學數學涵蓋數的概念、形的概念、數的運算、形的變換與計算等,這些內容既是基礎性知識,又具備一定的抽象復雜性,對小學生而言有一定學習難度。而這些知識點之間又存在一定關聯,即小學數學知識重難點之間是相互聯系、相互作用的。新課標背景下教學創新則強調知識內容的融會貫通,強調知識重難點的承上啟下,這為建立健全數學知識體系提供了有力支持,也為小學生后續學習及未來發展夯實了基礎。
二、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現狀
(一)課堂教學觀念相對滯后
縱觀近年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及成效,不難發現我國部分小學數學教師課堂教學觀念相對滯后。追根溯源,其主要原因是我國教育模式長期受到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致使教師盡管已經認識到新課JHVp1p9qYbtCCkMszlEF2Q==標背景下創新教學路徑已成必然之勢,但是仍舊沿用傳統填鴨式灌輸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這就導致課堂教學的大部分時間都被應用到傳授理論基礎知識與使用題海戰術提升成績方面,這種被動式接受知識灌輸的滯后理念,難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也難促進學生形成發散的數學邏輯思維。在這種情況下,學生所獲得的知識僅停留于表面,僅體現在成績提升上,無法落到實處,這與新課標教育理念背道而馳,無法真正提升教學質量、提高學習成效。
(二)教學方式有待優化
近年來,我國教育領域隨著時代進步而得到長足發展,各種新型教學模式如雨后春筍般大量涌現,如合作探究學習、多媒體教學、人機交互、生活化教學等為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注入了生機與活力。但由于新課程改革時日尚短,部分教師還無法透徹掌握并靈活應用這些新型教學模式開展課堂教學活動,無法充分發揮新型教學模式的實際優勢,從而使課堂教學創新方式流于表面,致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及學習主動性難以激發,不利于學生數學思維、學科核心素養以及綜合能力的培養與提升。
(三)存在照本宣科現象
毋庸置疑,課堂教學是知識傳授的主要途徑,也是師生交流互動的有效渠道。但調查研究表明,在小學數學實際教學過程中受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以及小升初升學壓力的壓迫,課堂教學普遍呈現“唯分數”功利性教學現象,這就導致部分小學數學教師更加注重理論基礎知識的傳授,更為依賴教材內容進行知識講解。“照本宣科”的教學模式缺少拓展性知識內容,致使教學內容流于表面,學生無法應用課堂所學解決實際問題,學生的數學視野、數學思維、核心素養以及綜合能力也無法拓展與延伸,難以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學以致用”和“教學評三元合一”。
三、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新策略
(一)樹立“以生為本”教育理念
現階段,為在最大限度上貫徹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全面提升小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教師應從根本上革新教學理念、創新教學策略,將“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全方位、多維度地滲透到實際課堂教學過程,進而將課堂主體地位交還給學生,打破傳統“教師主講、學生主聽”模式的桎梏與壁壘,切實有效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合作探究、自主思考過程中發散數學思維,在課堂提問引導下集中精神,在任務驅動指導下循序漸進地掌握知識,從而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
以人教版小學數學教材“多邊形的面積”教學為例,這一章節教學重點在于引導學生理解并靈活應用面積公式計算多邊形面積。新課標背景下課堂教學策略創新強調學生的學習思維發散、學科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提升,還強調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一切教學活動都圍繞學生學習與成長而設計和服務。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應用任務驅動法進行課堂教學,科學劃分學習小組,以“多邊形的特點、多邊形與長方形面積計算差異、多邊形可拆分為哪些基礎圖形、多邊形面積計算公式”為驅動任務,讓學生在合作探究、自主思考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通過這種形式引導學生發散數學思維、讓學生通過裁剪、畫圖、拼補、測量等形式進行面積公式推算與驗證,從而讓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教學過程。在合作探究與自主思考過程中透徹理解知識內容以及靈活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應凸顯學生課堂主體地位,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樹立“以生為本”教育理念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創新和顛覆,教師需要打破固有的教學思想,因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及時創新教學理念,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并關注學生的興趣與愛好,給學生更多自主表達和學習的機會,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尊重。
(二)積極創設真實有效問題情境
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進行策略創新時,應先關注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鑒于此,教師需要結合教材內容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積極創設真實問題情境。具體來講,就是教師在新課標指引下進行策略創新時,應注重將數學理論基礎知識同生活實際有效融合。深度挖掘教材內容,全面整合教學資源,利用真實的問題情境吸引學生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幫助學生透徹理解、熟練掌握知識重難點,并熟練應用相關知識點解決實際問題,進而讓學生充分認知數學學習的重要性,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的發展。
以“數學廣角——雞兔同籠”一節教學為例,在這一章節內容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以及認知特點,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創設真實的問題情境,如利用玩偶代替“雞”與“兔”,引導學生通過合作探究與自主思考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讓學生思考是否有其他路徑能更加簡單便捷地得出正確解答,并提問現實生活中還有哪些問題與雞兔同籠問題相似,可應用相似算法進行問題解決。通過這種形式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思考,并提升自身綜合能力,以落實新課標教育理念。積極創設真實有效問題情境是當前小學數學教學中較為普遍的應用方式,它充分地抓住小學階段學生的興趣和愛好特點,讓學生將知識與生活聯系起來,促使學生認識數學與生活的聯系,激發學生對數學的探究欲望。在積極創設真實有效問題情境的過程中,教師給學生提出的問題要符合該階段學生的特點,不能超出學生的認知范圍,并且提出的問題要盡可能具有趣味性和生動性,可以引發學生對問題的思考,這樣才能讓問題驅動學生學習,促進學生數學核心素養的形成。
(三)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
立足于網絡大數據時代,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技術將學生難以理解的復雜抽象知識內容,以圖文、視頻等形式清晰直觀地呈現在學生面前,并搭配人機交互、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平臺進行深度教學,豐富學生課堂教學體驗、拓寬學生數學視野,幫助學生透徹理解課堂知識、夯實數學基礎,提升學生數學綜合能力。
以上文所提“多邊形的面積”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展示多邊形面積計算輔助線的畫法,并播放多邊形面積公式推導視頻,讓學生在圖文并茂地直觀視覺體驗中對相關知識點產生深刻理解與記憶;然后引導學生應用線上線下一體化教學平臺與人機交互模式進行有效學習;選擇適合自身認知能力的習題進行課后測驗,并且根據平臺的批注與教師的線上指導對自身數學知識體系薄弱之處進行針對性專題訓練,進而通過這種形式不斷提升自身數學基礎學習能力與核心素養。利用信息技術開展課堂教學對教師的信息技術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小學數學教師除了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以及數學教學技能外,還應有信息技術素養,為此,小學數學教師要加強學習,掌握現代化的教學方式和信息媒介使用方法,促進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信息化建設。
(四)全面推廣課堂教學新形式
新課標背景下為全面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實現真正意義上的以學生為課堂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推廣課堂教學新形式已迫在眉睫。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學習能力、認知情況對學生設計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并應用分層教學法、翻轉課堂教學法等引導學生發散數學思維、提升數學綜合能力,以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得。
以“圖形與幾何”教學為例,首先,教師可應用翻轉課堂教學法讓學生成為課堂主導者——“教師”,即引導學生闡述學習思路,教師可以扮作“學生”聽講,然后對學生進行及時正確地引導與指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沉悶枯燥氛圍,打造輕松愉悅的教學環境。其次,由教師對學生的整個教學闡述過程進行歸納總結與指正。最后,利用分層教學法提升學生的理論知識扎實程度與解題能力。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教師可以設置不同難度、不同深度的教學方案進行課堂教學。如對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掌握基礎圖形與幾何理論知識即可。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利用章節內容重難點解決基礎圖形與幾何問題。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看待圖形與幾何問題,促使學生發散數學思維、利用多種方式解答相關圖形與幾何問題。
四、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策略創新已成為必然趨勢與必然選擇,面對新的發展環境和教育背景,我國小學數學教師應通過多元形式革新教育理念、優化教學整改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打造優質高效、減壓增效的全新生本課堂,以全面培養學生學科核心素養及綜合能力,進而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學習成效,為學生后續學習及未來發展夯實基礎,推動教育教學創新改革。
注:本文系2023年度漳州市基礎教育課程教學研究“新課標背景下小學數學課堂有效教學策略研究”課題的階段成果(立項批準號:ZJKTY2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