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生涯選擇;高中生;認識自我
【中圖分類號】G448 "【文獻標志碼】B "【文章編號】1005-6009(2024)44-0073-02
【作者簡介】周莉莉,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浙江衢州,324000)教師,一級教師。
一、不知如何選擇的小美
小美(化名),高一學生,獨生女,家境優渥,對學習文化知識感到厭倦,對藝術有濃厚興趣。高一入學時,她通過生涯規劃講座了解到藝考升學的途徑。由于之前從未考慮過藝考,小美有些猶豫,擔心這個選擇可能不適合自己,因此前來心理輔導室尋求幫助。
二、猶豫不決的原因
高中學習讓小美感到疲憊和無力,她經常思考“我是誰”“我的人生方向在哪里”等問題。經過交流,我發現小美在生涯選擇面前猶豫不決的原因有以下三點:一是對自身不夠了解,不確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是否能支持走藝考道路。二是選擇動機不夠明確,小美厭倦了文化課的學習,選擇藝考是想逃避普通高考升學的壓力。三是對藝術招生考試流程不夠熟悉,她和家人不清楚藝考生要如何規劃高中生涯。
基于以上分析,我和小美商議,將輔導目標定為:整合個人興趣與能力,激發自主性,明確生涯選擇。具體方法包括:通過角色楷模故事看到期待的自我形象,喚醒生涯愿景;采用霍蘭德職業興趣傾向測驗和成就事件分析法,評估興趣、能力和價值觀;利用實踐活動化解迷茫,堅定生涯選擇。
三、輔導過程
1.建立信任關系
第1次輔導,我通過共情、接納等技術積極傾聽小美的困擾,為她營造安全的表達環境。小美表示進入高中后學習動力不足,不知道將來想學什么專業、從事什么工作。小美的父母不理解她,認為她在逃避學習。面對學業壓力和父母的誤解,她深感迷茫和焦慮,找不到自我價值。小美一直對藝術很感興趣,之前也長期學習過舞蹈,后來因為學習時間緊張,不得不中斷了舞蹈學習,這讓她感到很遺憾。
我告訴小美,“渴望認識自我,尋找努力方向”是高中生正常的心理發展需求,讓小美意識到她的迷茫并非個例。在無條件的理解和接納下,小美的焦慮情緒得到了緩解。
2.喚醒生涯愿景
第2次輔導,我發現小美有一個喜歡多年的偶像。首先,我通過傾聽、具體化技術引導她講述偶像具有的特質。其次,我讓她選擇其中兩個最欣賞的特質。她選擇了“上進”和“努力”。最后,我解釋了偶像崇拜是對理想化自我的一種追求,這讓小美意識到“上進”和“努力”是她渴望擁有的特質。
通過角色楷模故事,小美看到了自己的內心期待:無論最終是否選擇藝考,都要保持上進和努力。輔導結束時,我布置了填寫“生涯九宮格”的任務,讓小美在中間格寫下“期待中的自己”,在四周格里記錄“符合期待的表現”,可以每天或每周寫一次,并在下次輔導時討論。通過填寫“生涯九宮格”,小美將現實表現與期待的自己聯系起來,體驗到了自主感。同時,她的生涯愿景被喚醒了。
3.尋找興趣方向
第3次輔導,我和小美一起探索了興趣方向。首先,我利用霍蘭德職業興趣傾向測驗評估小美的興趣類型,測評顯示“藝術型”得分最高。其次,我建議小美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24年)》,尋找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最后,小美總結出自己最感興趣的專業是播音與主持藝術。
在興趣的驅動下,小美不僅主動探索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的學習內容,還向已就讀該專業的學長學姐了解錄取要求和就業方向。小美的父母被她的行為打動,對她的選擇表示支持,帶她體驗了播音主持和聲樂課程。尋找到與自己興趣匹配的大學專業讓小美更有學習動力,盡管她不確定是否有能力學好這個專業。
4.評估能力傾向
第4次輔導,我通過回顧成就事件的方式來評估小美的能力傾向。首先,我讓她列出最近發生的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她列出了以下五件事:英語考試成績班級第一、自學了一支舞、在文藝匯演時擔任領舞、入圍學校十大歌手大賽、成功加入學校舞蹈社。
其次,我和她一起分析這五件事,評估能力傾向。小美發現,學英語、跳舞和唱歌是自己喜歡做并且能做好的事情。我進一步引導她回顧從小到大的成就事件。小美發現,語言和藝術方面的事能讓她體驗到價值感和成就感。
最后,我和小美一起探尋能夠培養語言和藝術才能的大學專業。小美發現,播音與主持藝術專業是一個融合了語言和藝術的專業,既能滿足興趣,也能發揮能力,實現自我價值。
5.堅定選擇決心
第5次輔導,小美不怎么迷茫了,也有了學習動力。我建議她在實踐中檢驗選擇。我和小美探討了實踐方式。她決定采用以下方式提前體驗“藝術生”的生活:加入學校廣播站、參加學校十大歌手大賽、聽播音主持相關講座、學習播音主持的相關課程。在實踐中,小美的表現得到了老師、同學、家長的認可,這讓她堅定了生涯選擇,擁有了高中階段時的生涯規劃。
四、輔導反思
5次輔導后,小美看到了人生的方向,決定努力學習。高中生容易陷入迷茫的原因是他們總是在尋找人生的答案:我要成為什么樣的人?我的人生意義在哪里?如果父母、教師有足夠的耐心,并給予他們足夠的理解,那么他們就會有空間去嘗試和選擇,進而找到答案。因為解開迷茫的最好方式是面對問題、認識問題并接受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