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列芳,這位在電能質量治理領域嶄露頭角的企業家,以卓越的領導力和創新精神,推動了國內電能質量末端治理的發展。作為黎德(上海)電氣有限公司和上海兆鑠科技有限公司的創始人,她不僅解決了行業中的技術痛點,還推動了國家相關標準的制定,為綠色能源與電力安全的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早年成長與職業起步:求學、探索與積累
陳列芳于1980年出生于一個注重教育的家庭。父母的支持讓她自幼養成了熱愛學習的習慣,并在求知的過程中鍛煉了她面對困難的韌勁。盡管求學路上曾遭遇挫折,但她總能從中汲取教訓,不斷成長,為日后事業的成功奠定了基礎。
2006年,陳列芳懷著對未來的憧憬來到上海,開始了她的職業生涯。在一家美國電氣公司的工作中,她迅速掌握了行業知識,并積累了豐富的技術和市場經驗。2008年,她與朋友合伙創業,探索電氣設備的銷售與技術支持。2011年,她加入德國培恩電氣公司擔任副總經理,專注于產品開發和市場拓展。在這里,她積累了寶貴的管理經驗,也為未來的創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創業與創新:推動末端電能質量治理與碳化硅技術升級
2016年,陳列芳創立了黎德(上海)電氣有限公司,敏銳地捕捉到市場中因LED燈具、變頻空調等設備的廣泛應用而帶來的電力系統問題。隨著這些設備在建筑末端大量使用,零線過流、三相不平衡和諧波污染等問題愈加嚴重。這不僅降低了供電質量,還導致設備過熱、故障頻發,甚至增加了火災隱患。
面對這些行業痛點,陳列芳帶領團隊自主研發了NTPS系列產品,首創了末端電能質量治理方案。這一創新方案通過就地治理,將問題在設備末端消解,有效提升了電網的穩定性和用電安全性。她的技術突破填補了行業空白,為客戶提供了全新的電力系統安全解決方案,推動了電力系統治理的標準化發展。
陳列芳的創新精神并未止步于此。2019年,她成立了上海兆鑠科技有限公司,進一步拓展技術邊界,將碳化硅(SiC)技術引入電能質量治理領域。與傳統的IGBT技術相比,SiC技術具備損耗低、溫升小、體積緊湊的顯著優勢,使得電能質量治理產品的性能大幅提升。
此類技術突破不僅優化了產品的能效,還降低了設備的長期維護成本和能源消耗。盡管新技術的推廣初期面臨著市場質疑和行業觀望的挑戰,陳列芳始終堅持以數據和事實說話,通過多場技術交流會和項目驗證逐步贏得客戶信任。在全國多地的項目實踐中,她的產品表現優異,不僅提高了電力系統的運行效率,還成為多個項目成功實施的關鍵。
通過前瞻性的布局與技術創新,陳列芳將企業打造成了電能質量領域的領先品牌。在她的帶領下,企業不僅在市場上取得了顯著的競爭優勢,還推動了電力行業的技術升級和規范化進程,成為行業內公認的創新標桿。
重大項目:創新技術在實踐中的應用
在2018年上海進出口博覽會上,由于增加LED燈具導致照度不足,變電所的零序保護裝置頻繁跳閘。面對這一緊急情況,陳列芳帶領團隊深入現場,與項目方溝通制定了詳細方案,并在不更換開關的前提下成功應用NTPS產品,保障了博覽會的電力安全運行。在2019年武漢軍運會上,大量LED燈具和大屏幕顯示設備的使用導致變電所開關出現異響,嚴重威脅賽事的順利進行。9月30日,陳列芳團隊接到任務后,迅速趕赴現場展開整改,并通過應用NTPS產品解決了開關異常問題,為賽事提供了可靠的電力保障。
2020年,上海上藥集團實驗室因零線過流問題導致實驗數據失真,甚至出現了零線對地電壓超標的情況(國標2V,現場數據達8V)。這一問題直接影響了實驗室的精密設備運行。經過與設計方和使用方的深入溝通,陳列芳團隊提供了針對性的解決方案,并成功將零線對地電壓控制在1V以內,確保了實驗室數據的穩定性和準確性。此外,在2019年武漢琉璃塔項目中,由于現場大量LED射燈的使用,零線電流過大導致發熱現象頻發。項目開業僅6個月后,便出現了嚴重的電氣安全隱患。陳列芳親自帶隊前往現場,與客戶和技術團隊溝通,經過7天的努力徹底解決了這一問題,成功將零線電流降低了92%,消除了火災隱患,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踐行社會責任:推動行業發展與綠色能源轉型
陳列芳不僅致力于企業的發展,還積極參與行業標準的制定。她是《抑制諧波式電氣火災監控裝置標準》及《智慧機場航站樓建筑電氣設計手冊》等多項國家標準的編委,并推動企業獲得了“高新技術企業”和“專精特新”企業的稱號。
在技術創新的同時,陳列芳始終踐行企業的社會責任。通過提高功率因數和減少設備損耗,她的產品有效降低了能耗和維護成本,為客戶創造了可觀的經濟效益。同時,她積極推動節能減排和綠色建筑的發展,為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貢獻了力量。
未來展望:創新引領未來,推動綠色發展
“做正確的事,做本分的事,持續創新,追求卓越”——這是陳列芳一直以來堅守的信念。她認為,企業的成功不僅在于經濟效益的提升,更在于為社會和行業創造長遠的價值。正是在這一理念的指引下,她帶領團隊不斷探索新技術,開拓新市場,為電力行業的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陳列芳的創業故事,是創新與堅持的生動詮釋。從初入行業的探索到如今的成功,她的經歷展現了科技創新的力量與個人奮斗的價值。她將繼續以開拓精神引領企業前行,在電能質量治理領域不斷突破,為我國電力行業的綠色轉型和可持續發展貢獻新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