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微企業作為國民經濟不可或缺的活力源泉,在促進市場供應鏈完善、提供精細化社會服務、緩解就業壓力及推動市場經濟繁榮等方面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這些企業往往因自身規模有限、信用體系不健全等因素,難以達到傳統商業銀行的嚴格貸款標準,長期面臨融資難、融資貴的困境。資金短缺成為制約中小微企業成長和發展的瓶頸,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下,中小企業財務脆弱性加劇,資金短缺與融資約束問題愈發凸顯,嚴重威脅著其生存與發展。
面對這一挑戰,金融科技的飛速發展提供了新的解決路徑。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不斷成熟與金融的深度融合,催生了眾多創新金融模式與業態,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帶來了曙光。供應鏈金融這一依托產業鏈核心企業,通過整合產業鏈、交易鏈、數據鏈資源的新型融資服務模式得到了迅猛發展。尤為引人注目的是,“區塊鏈+大數據”驅動的數字供應鏈金融,憑借其交易數據的高可靠性、風險控制的精準性以及運營流程的高效便捷性,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正在逐步成為商業銀行競相布局、積極拓展的重要領域。
數字供應鏈金融概述
數字供應鏈金融的定義 數字供應鏈金融,是指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對供應鏈中的物流、信息流、資金流進行數字化整合和優化,為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提供更加高效、便捷、低成本的金融服務。這種金融模式以核心企業為中心,通過構建數字化的信用評價體系和風險控制機制,實現了供應鏈金融的智能化、透明化和安全化。
數字供應鏈金融的特點與優勢 第一,交易數據可靠。通過區塊鏈技術,交易數據被加密并分布式存儲,確保了數據的真實性和不可篡改性,提高了融資決策的準確性。第二,風險控制能力強。大數據分析技術能夠實時監測企業的經營狀況和交易行為,及時預警潛在風險,實現風險的動態評估和管理。第三,融資效率高。數字供應鏈金融實現了融資流程的自動化和智能化,縮短了融資周期,降低了融資成本。第四,參與主體廣泛。參與主體不僅包括傳統的金融機構,還吸引了大量金融科技公司和第三方服務機構參與,形成了多元化的金融服務生態。第五,普惠性顯著。針對中小微企業的融資需求,數字供應鏈金融通過構建信用評價體系和提供定制化服務,有效解決了其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
數字供應鏈金融的實踐
實踐案例 案例一:郵政儲蓄銀行的三流合一實踐
郵政儲蓄銀行憑借其獨特的郵政、銀行、速遞物流三大板塊優勢,在數字供應鏈金融領域實現了信息流、實物流、資金流的三流合一,為供應鏈上的中小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服務。
通過整合郵政系統的廣泛覆蓋網絡、銀行的金融服務能力以及速遞物流的實物傳遞功能,郵政儲蓄銀行構建了一個高效、便捷的供應鏈金融生態。
具體而言,郵政儲蓄銀行利用自身在物流領域的深厚積累,實時掌握貨物的運輸狀態、庫存情況及交易進度,確保信息流的準確無誤。同時,結合銀行的賬戶體系與資金清算能力,實現了資金流的快速流轉與高效管理。此外,通過與速遞物流的無縫對接,郵政儲蓄銀行還能確保物流的安全、及時與可追溯,從而有效降低了供應鏈中的風險與不確定性。
這一模式的成功實踐不僅提升了供應鏈整體的運營效率與資金周轉速度,還顯著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成本與難度,為其提供了更加穩定、可靠的資金來源。據統計,自實施三流合一戰略以來,郵政儲蓄銀行已經幫助數萬家中小企業實現了融資需求,累計發放貸款金額超過千億元,有效促進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
案例二:螞蟻鏈金融平臺的創新實踐
螞蟻鏈金融平臺作為阿里巴巴旗下螞蟻集團推出的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解決方案,以其低門檻、低成本、高效率的特點,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螞蟻鏈通過區塊鏈技術實現了供應鏈上數據和資產的可追溯、可驗證與不可篡改,極大地提高了供應鏈的信任度與安全性,降低了信息不對稱與欺詐風險,增強了金融機構的信貸意愿與能力。截至2020年6月,螞蟻鏈金融平臺已經為超過40萬家中小企業提供了超過4000億元的融資額,平均融資成本低于6%。這一數據不僅彰顯了螞蟻鏈金融平臺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問題上的巨大潛力與優勢,也反映了區塊鏈技術在金融領域應用的廣闊前景。
螞蟻鏈金融平臺的成功實踐主要得益于其以下幾個方面的創新:首先,螞蟻鏈利用區塊鏈技術構建了一個透明、可信的供應鏈金融生態系統,為中小企業提供了更加公平、合理的融資環境;其次,螞蟻鏈通過大數據分析與人工智能技術,實現了對中小企業融資需求的精準匹配與風險評估,提高了融資效率與成功率;最后,螞蟻鏈還積極與各類金融機構、第三方服務機構以及政府機構等建立合作關系,共同推動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與普及。
案例三:工商銀行甘肅省分行的數字供應鏈融資探索
工商銀行甘肅省分行在數字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探索與實踐同樣值得關注。該行依托工商銀行總行“三大場景”數字供應鏈產品體系,通過省、市(州)、縣(區)三級行聯動和多部門協同作戰的方式,深入挖掘潛在目標客戶,成功推動了多項數字供應鏈融資業務的落地實施。
首先,在帶動產業鏈上游客戶協同發展方面,工商銀行甘肅省分行針對定西市馬鈴薯產業的實際情況,創新推出了由當地農業龍頭企業A公司提供擔保的專屬線上供應鏈融資服務方案。該方案以A公司作為核心企業,對原料收購資金進行專項授信,并同時為其上游的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種植農戶發放貸款。通過“銀行+政府+龍頭企業+保險+合作社+貧困戶”六位一體的供應鏈模式,工商銀行甘肅省分行成功帶動了130余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30余家馬鈴薯種植、收購大戶的發展,直接或間接帶動馬鈴薯種植戶2萬余戶,僅2020年就實現資金支持超2.4億元,有力推動了當地馬鈴薯產業和農戶馬鈴薯種植業的發展。
其次,在助力核心企業下游經銷商拓展市場方面,工商銀行甘肅省分行選取了一戶地方知名白酒企業B公司開展供應鏈融資服務。針對B公司下游經銷商數量龐大、分布廣泛的特點,該行設計了“B公司線上供應鏈融資服務方案”,為其上下游客戶辦理線上“上游供應商融資”和“下游經銷商融資”業務。該項目自2019年12月29日正式投產以來,已累計為80余戶下游經銷商發放數字供應鏈融資約1億元,有效支持了B公司下游經銷商的市場拓展與經營發展。
最后,在依托平臺提升產業鏈融資服務質效方面,工商銀行甘肅省分行借助省內某國有大型企業C公司與“人民銀行中征應收賬款融資服務平臺”實現貿易信息在線傳輸的基礎上,通過制定專屬融資方案、突破業務辦理權限、創新融資產品等方式,成功落地了C公司依托中征平臺申請、通過在線貿易信息交互在線發放供應鏈融資業務。該業務的落地不僅為核心企業C公司在穩固上下游產業鏈、降低資金成本和提升融資服務質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也為該企業上、下游中小企業提供了高效、低成本的融資服務。
對比分析 通過對上述三個數字供應鏈金融實踐案例的對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機構在推動供應鏈金融數字化方面各有側重點與亮點。郵政儲蓄銀行憑借其獨特的“三流合一”模式,有效整合了信息流、實物流、資金流,構建了一個閉環的供應鏈金融服務體系,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全方位的金融支持。這種模式強化了供應鏈的透明度與可控性,降低了融資風險,促進了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協同發展;螞蟻鏈金融平臺則依托區塊鏈技術的創新應用,實現了供應鏈金融的透明化、可信化與智能化。通過提升供應鏈的信任度與安全性,螞蟻鏈降低了中小企業的融資門檻與成本,極大地拓寬了融資渠道。其成功在于將前沿科技與金融服務深度融合,開創了供應鏈金融的新模式;工商銀行甘肅省分行的實踐則更加注重本地化與產業化的結合。該行通過深入分析當地產業特點與企業需求,量身定制了多種供應鏈融資服務方案,有效解決了產業鏈上下游企業的融資難題。其成功之處在于深入市場一線,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實現了金融服務的精細化與差異化。
三個案例均展現了數字供應鏈金融在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題、促進產業鏈協同發展方面的巨大潛力。不同機構通過不同的路徑與策略,共同推動了供應鏈金融的數字化進程,為中小企業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數字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建議
數字化轉型逐步深入,數字供應鏈金融正在逐步成為推動中小企業發展、優化產業鏈資源配置的重要力量。為了進一步促進數字供應鏈金融的健康發展,提升其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以下提出幾點建議。
加強技術融合與創新 第一,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深化。應繼續深化區塊鏈技術在供應鏈金融中的應用,利用其去中心化、透明性、不可篡改等特性,提高供應鏈數據的可信度與安全性,降低信息不對稱風險。同時,探索區塊鏈與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融合應用,提升融資審批效率與風險評估精度。第二,物聯網技術的融合。將物聯網技術引入供應鏈金融領域,通過物聯網設備實時監控貨物的運輸狀態、庫存水平等,實現物流的全程可視化與可追溯,進一步增強供應鏈的透明度和風險控制能力。
完善金融服務體系 第一,構建多層次金融服務網絡。鼓勵金融機構、核心企業、第三方服務平臺等多元化主體參與數字供應鏈金融服務,形成優勢互補、資源共享的金融服務網絡。針對不同類型、不同發展階段的中小企業,提供定制化、差異化的金融產品和服務。第二,拓寬融資渠道與降低融資成本。通過引入政策性擔保、風險補償機制等,降低中小企業融資門檻和成本。同時,探索股權融資、債券融資等多種融資渠道,為中小企業提供更加多元化的資金來源。
強化政策引導與支持 第一,制定專項政策與規劃。政府應制定數字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專項政策與規劃,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保障措施。通過政策引導,鼓勵和支持金融機構、科技企業等加大在數字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投入和創新。第二,加強監管與規范。建立健全數字供應鏈金融的監管體系,明確監管主體、監管范圍和監管標準。加強對金融機構、服務平臺等市場主體的監管,防范金融風險,保障市場健康發展。
注重風險管理與控制 第一,完善風險評估體系。結合供應鏈特點,構建科學、合理的風險評估體系。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手段,對供應鏈上的企業進行精準畫像和風險評估,提高風險識別的準確性和及時性。第二,強化貸后管理與監控。加強貸后管理與監控工作,對融資資金的使用情況進行跟蹤和評估。及時發現并處置潛在風險點,確保融資資金的安全與有效使用。
推動標準化與互操作性 第一,建立統一的數據標準。推動供應鏈金融領域的數據標準化工作,建立統一的數據采集、處理、交換標準。這有助于提升數據質量,促進信息共享,為供應鏈金融的廣泛應用奠定基礎。第二,增強系統互操作性。鼓勵不同平臺、系統之間的互操作與對接,打破信息孤島,實現數據的互聯互通。通過構建開放、兼容的生態系統,促進供應鏈金融服務的廣泛覆蓋和高效運行。
(作者單位: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市北第一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