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采用文獻分析法,對近二十五年(1998—2023)有關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中文文獻進行檢索、回顧和討論。根據文獻內容和主題,已有研究可分為三類:翻譯策略與方法、翻譯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關系以及跨學科研究方法。發現目前兒童文學翻譯研究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不足、跨學科研究力度和深度不足、技術應用相對滯后以及實證案例研究不足等方面。未來應加強國際視野的拓展,對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的應用以及對兒童文學翻譯語料庫的建設。
[關 鍵 詞] 兒童文學;翻譯策略;文獻統計;計算機輔助翻譯;發展趨勢
兒童文學特指為兒童受眾創作的文學作品,涵蓋了小說、寓言、故事書以及繪本等多種形式。在創作過程中,作者需深入考慮兒童的興趣、認知能力和情感需求。更為關鍵的是,兒童文學的創作宗旨不應局限于娛樂,而應致力于通過這些作品拓展兒童視野,培育其道德情感等關鍵素質。因此,翻譯的準確性至關重要,因為不精確或錯誤的翻譯可能導致兒童產生錯誤的認知,甚至影響其世界觀和人生觀的形成。兒童如同初升的朝陽,承載著國家的未來與希望。應致力于為少年兒童提供更多的優秀作品,以滿足其精神文化需求,促進其健康成長。在這樣的背景下,兒童文學翻譯工作的進步與發展顯得尤為關鍵且充滿挑戰。本文通過搜集和整理核心期刊發表的兒童文學翻譯研究文獻,重點回顧了該領域現有的研究成果,分析了當前研究的現狀、存在的不足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向,以期為我國兒童文學翻譯事業的發展和研究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研究方法和兒童文學翻譯文獻概述
在文獻搜集過程中,筆者利用中國知網的高級檢索功能,在“主題”字段中精確輸入了“兒童文學翻譯”“兒童文學文本翻譯”“兒童文學外譯”等關鍵詞,限定檢索范圍為中文文獻,并將時間跨度設定為1998年至2023年。通過篩選核心期刊,共檢索并導出相關文獻102篇。本文對發表論文的期刊及其數量進行了整理,并按發文量進行了排名,結果如表1所示。其中,《語文建設》發表的論文數量最多,共計14篇;其次是《中國翻譯》發表了7篇論文。這兩本期刊是發表國內兒童文學翻譯相關論文的主要平臺。 從歷年發表論文的數量來看(見圖1),1998年至2023年,論文發表數量呈現出波動上升的趨勢。1998年至2005年,每年的論文發表數量相對較少且波動幅度不大;自2006年起,論文發表數量波動幅度較大并呈顯著上升趨勢,并在2013年、2016年和2020年分別達到了高峰。由此可見,盡管國內對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整體趨勢是逐漸增長的,但其發展態勢并不穩定。特別是2016年,論文發表數量的顯著增長與曹文軒獲得“安徒生兒童文學獎”有關,這反映出國內對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此外,國家層面在政策支持、資金投入、人才培養以及標準制定等方面所作的努力,預示著兒童文學翻譯領域的研究在未來有望持續增長。
二、兒童文學翻譯研究進路
在對現有文獻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筆者歸納了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三大主題:翻譯策略與方法、翻譯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關系以及跨學科研究方法。下文將對這三類文獻進行簡要回顧。
(一)翻譯策略與方法
恰當運用翻譯策略與方法對兒童文學作品進行處理,可以在保持原作精神的同時,確保兒童讀者能夠輕松愉快地閱讀和理解文本。楊婷(2016)以《彼得·潘》為例,從詞匯翻譯、短語翻譯以及翻譯本土化三個維度進行深入分析,證明采取適當的翻譯策略有助于讀者更容易理解兒童文學作品。戴志敏(2023)在其文章《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兒童文學翻譯策略——評〈文學翻譯——大文學,小翻譯〉》中,從功能翻譯理論的視角探討了兒童文學翻譯的發展路徑,其中涉及的翻譯策略包括對原文的簡化與梳理、考慮兒童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水平、保留原作的特色以及文化轉化和本土化。徐德榮(2011)發現譯者通常遵循與文本類型和讀者特點相匹配的策略。這些策略往往受到時代背景、主流翻譯觀念以及個人理解的影響。在規范發生沖突時,譯者需要自行做出判斷和選擇。
(二)翻譯理論與實踐的互動關系
翻譯理論與實踐之間存在互補關系。在相關理論的指導下,譯者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兒童文學的特質以及翻譯過程中應遵循的標準。與此同時,通過對一系列具體的兒童文學作品翻譯案例的分析,譯者能夠有效地觀察到相關理論在實際應用中的成效,并將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以提升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品質。戴志敏(2023)在分析《文學翻譯——大文學,小翻譯》時發現,與傳統文學作品翻譯有所區別,該書作者對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的兒童文學翻譯策略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嚴維明(1998)從新譯《湯姆·索耶歷險記》的實踐經驗出發,提出譯者應在理解原文、體會原文上下功夫,成為小讀者與文字之間的橋梁。徐德榮和范雅雯(2020)以曹文軒的代表作《青銅葵花》為研究案例,從方言詞、俗語、慣用語以及成語四個維度對鄉土語言在翻譯轉化過程中的復雜性和挑戰性進行了深入探討。宋楠和李東霞(2017)通過分析任溶溶譯作中的實例,例如將“cold”翻譯為“冷死了”,進而指出譯者在實際翻譯工作中,應根據作品的風格選擇適當的翻譯策略。崔丞(2017)發現,在我國的國外優秀兒童文學作品翻譯領域中,兒童文學翻譯理論與實踐尚未實現均衡發展?;凇稐盍L》的翻譯實踐,他提出在翻譯過程中,譯者可以采用活潑、有趣的翻譯風格,選用簡單易懂的詞匯,將長句簡化為短句,并配以生動形象的插圖。
(三)跨學科研究方法
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不僅涉及語言的轉換,還涵蓋了跨文化、心理學、社會學等多個學科領域。通過綜合運用語言學、心理學、教育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兒童文學翻譯跨學科研究對翻譯策略和應用進行了全面的探討,以促進該領域研究的深入發展。目前,兒童文學翻譯跨學科研究呈現出多樣化、理論構建逐漸完善、實踐應用廣泛等特征。眾多學者和專家從文化、歷史等不同角度對其進行了具體的應用研究。例如,徐德榮和姜澤珣(2018)以文體特征為研究對象,探討了從文體學最新發展的角度對兒童文學翻譯風格再造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王洪林(2019)指出,《翻譯繪本》一書系統地從符號學和多模態的跨界研究視角探討了繪本翻譯中的互動,是兒童繪本翻譯跨學科研究的一個杰出示例。李雪伊(2020)基于形象學的“自我—他者”建構機制,研究了兒童文學翻譯中“成人—兒童”關系的本質、內容及其影響模式。譚敏和趙寧(2011)基于多元系統理論,發現兒童文學翻譯在社會文化語境中處于文學系統的邊緣位置。正是這種邊緣性,賦予兒童文學翻譯獨特的魅力。同時,這個位置雖然限制了兒童文學的翻譯與創作,但也為它與成人文學系統的交融與創新提供了可能。
三、討論與分析
(一)兒童翻譯研究的不足
在過去的二十五年里,兒童文學翻譯研究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在理論研究和學科建設方面,盡管近年來學術界對兒童文學翻譯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研究整體呈現上升趨勢;但長期以來,兒童文學翻譯研究一直位于翻譯研究的邊緣地帶,且研究多聚焦于現狀和特點的描述與分析,缺乏深入的理論支撐。其次,在創新性方面,兒童文學市場正經歷快速變革,當前的兒童文學翻譯實踐中仍存在選題重復和名著重譯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翻譯資源的浪費和選題的單一化,限制了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多元化發展,相關研究滯后于實踐。再次,在跨學科研究方面,盡管已有學者從這一角度進行研究,但研究的力度和深度仍顯不足。鑒于兒童在認知水平、語言能力和心理特點等方面與成人存在顯著差異,因此,在翻譯研究過程中,結合教育學、語言學、心理學等多學科知識,進行多角度、多維度的思考分析,充分利用跨學科資源顯得尤為必要。此外,在技術應用方面,盡管科技的進步使得計算機輔助翻譯在科技翻譯等領域得到廣泛應用,但在兒童文學翻譯研究領域,技術應用卻相對滯后,相關期刊論文在質量和數量上均低于其他領域。最后,在實證案例研究方面,兒童文學翻譯過程中需要綜合考慮多種因素。盡管目前已有研究運用相關翻譯理論指導兒童文學翻譯實踐,但數量有限。基于此,應進一步提升對兒童實際需求和情況的關注,加強實證研究,積極積累案例,以更好地服務于兒童讀者。
(二)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趨勢
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深入分析,當前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不足之處主要體現在:國際視野的拓寬、計算機輔助翻譯在兒童文學領域的應用以及兒童文學翻譯語料庫的建設。在“一帶一路”等倡議的推動下,不同國家和地區的文化交流與融合顯得尤為關鍵和迫切。針對不同國家和地區、不同年齡層次以及具有多樣化文化背景的兒童讀者,翻譯作品的時效性、多樣性和創新性以及易讀性顯得尤為重要。在這樣的背景下,兒童文學翻譯研究中原本較為邊緣的領域逐漸成為核心議題,并有望成為未來研究的焦點。
首先,國際視野的拓展。通過利用國際學術會議這一平臺,國內學者得以加強與來自世界各地的同行之間的交流,掌握國際兒童文學翻譯研究的最新進展,并積極促進學術成果的國際交流與合作。其次,基于計算機輔助翻譯工具的兒童文學翻譯實踐。計算機輔助翻譯作為機器翻譯的一種輔助手段,旨在節約人力資源、降低翻譯成本,并提升翻譯工作的效率。盡管如此,目前主流的計算機輔助翻譯軟件在自動化水平上仍有提升空間,因此,未來應持續對其進行優化和升級。例如,針對兒童文學作品的語言特性,對翻譯語料進行精確對齊;對于那些包含復雜語法結構或修辭手法的段落,在計算機輔助翻譯技術提供的初步翻譯基礎上,再由專業譯者進行細致的調整和潤色,以進一步提高翻譯效率。最后,兒童文學翻譯語料庫的研究。通過廣泛收集兒童文學翻譯作品,構建專業的語料庫,對譯文中的詞匯使用、句法結構、文體風格以及文化元素進行深入分析,為兒童文學翻譯研究提供豐富的數據支持,從而提高翻譯的質量和速度。綜合近年來專家學者們對醫學翻譯語料庫的研究成果,未來醫學翻譯語料庫的發展方向應包括標準化、共享化、規模擴大化與多樣化以及跨學科的融合。
四、結束語
在過去的近二十五年間,兒童文學翻譯領域的研究呈現出顯著的增長趨勢,研究主題日益多樣化,研究深度亦不斷拓展。本文對近二十五年來國內核心期刊所發表的兒童文學翻譯相關論文進行了梳理與分析,但國外的相關文獻尚未納入考量。展望未來,研究工作可將國外的兒童文學翻譯研究文獻納入分析范圍,以期形成更為全面的綜述報告,為兒童文學翻譯研究領域提供更為豐富的參考依據。
參考文獻:
[1]楊婷.兒童文學《彼得·潘》翻譯策略研究[J].語文建設,2016(21):69-70.
[2]戴志敏.功能翻譯理論指導下兒童文學翻譯策略:評《文學翻譯——大文學,小翻譯》[J].當代電影,2023(12):178.
[3]徐德榮,江建利.兒童文學翻譯中的規范:《愛麗絲漫游奇境記》翻譯的個案研究[J].中國海洋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6):85-90.
[4]嚴維明.談談兒童文學作品的翻譯:新譯《湯姆·索耶歷險記》點滴體會[J].中國翻譯,1998(5):53-55.
[5]徐德榮,范雅雯.鄉土語言與中國兒童文學英譯的風格再造:以曹文軒作品《青銅葵花》的翻譯為例[J].外語教學,2020,41(1):93-98.
[6]宋楠,李東霞.兒童文學翻譯作品童趣再現問題研究:以任溶溶譯E.B.懷特兒童文學作品為例[J].語文建設,2017(23):63-64.
[7]崔丞.基于兒童立場的《楊柳風》翻譯策略[J].語文建設,2017(11):75-76.
[8]徐德榮,姜澤珣.論兒童文學翻譯風格再造的新思路[J].中國翻譯,2018,39(1):97-103.
[9]王洪林.符號學與多模態視角下的兒童文學翻譯:兼評《翻譯繪本》[J].中國翻譯,2019,40(3):124-129,190.
[10]李雪伊.形象學視角下的兒童文學翻譯探究[J].外語研究,2020,37(5):84-88,95.
[11]譚敏,趙寧.從多元系統論視角對兒童文學翻譯的重新審視[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24(5):95-98.
作者單位:廣東理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