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的傷口護理不僅能夠促進傷口的愈合,還能有效預防感染,減少疤痕的形成。然而,很多人對于傷口的護理知識卻知之甚少,甚至存在一些誤區。那么,究竟應該如何科學地護理傷口?
手術傷口
術前預防
(1)術前清潔:術前用香皂(抗菌和非抗菌均可)或其他抗菌劑淋浴,清潔全身。
(2)營養支持:營養不良會降低機體免疫力,增加人體對各種病菌的易感性。所以營養不良患者術前最好接受專業的營養支持,通過口服或鼻飼富含多種營養素配方的營養液,有效改善機體營養狀況,降低術后傷口感染風險。
(3)監測血糖:術前一定要注意監測患者血糖,圍術期血糖應維持在6.1~8.3 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最好控制在7.8~11.1 mmol/L。
(4)戒煙限酒:主動戒煙限酒,使身體各器官系統恢復正常,提高自身免疫功能,降低術后并發癥風險。盡可能減少術前住院時間(一般不超過2 d),便于患者適度鍛煉,提高身體免疫力。
(5)術前預防性應用抗生素:必要時,于手術切皮前預防性應用相關抗生素,但應該充分考慮抗生素半衰期,確保術中抗感染藥物可以在手術部位維持有效血藥濃度。一般在切皮前半小時給藥。
(6)嚴格進行外科手消毒:外科手術人員必須嚴格進行外科手消毒,用抗菌肥皂、流動水或者含酒精的速干消毒劑,有效消毒雙手。
(7)保證充足的睡眠:術前避免出現緊張、焦慮等不良情緒,盡可能保證充分的睡眠,提高患者身體抵抗力。
術后護理
保持病房環境干凈整潔,定時給病房通風換氣。如果患者不存在禁忌證,可將患者床頭升高30°~45°。在病情允許情況下,鼓勵患者及早下床活動。同時,減少外來人員探視,避免人員流動污染病房空氣,增加傷口感染風險。術后2~6 h給予患者氧療,使患者更好地耐受缺血,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確保傷口清潔干燥,密切觀察切口處敷料有無傷口滲血、滲液現象。一旦發現傷口異常,應立即告知醫護人員更換敷料,換藥時務必嚴格執行無菌操作。勤洗手,將衛生用品放置在患者易獲取的位置。每日清潔面部,做好口腔護理。
針對人工氣道者,需選擇具備聲門下吸引功能的氣管導管,同時監測導管氣囊壓力;嚴格無菌操作,按需吸痰。需要霧化治療的患者,治療后應及時清洗干凈霧化器,每周更換霧化器,確保霧化器專人專用,防止交叉感染。妥善固定引流管,保持引流通暢,避免引流管扭曲和反折。在轉移床椅時,避免夾閉傷口引流管。下地活動時,最好用扣針較好固定引流袋,確保引流袋低于傷口位置,以免逆流誘發感染。每日評估各類導管保留的必要性,在患者病情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早拔除。
給予有效的營養支持,日常確保患者營養均衡,同時多攝取含有充足蛋白質、礦物質及維生素的低脂肪食物,促進傷口愈合。盡量不攝入刺激性食物,以免傷口紅腫、發癢,影響傷口恢復。
生活常見傷口
污染傷口
選擇生理鹽水或碘伏及時清洗創面沾染的異物或細菌,減少創面細菌定植;涂抹外用藥膏,如百多邦、磺胺嘧啶銀乳膏等,用無菌紗布包扎,也可以選擇新型敷料,如水膠體、泡沫敷料等處理傷口;保持傷口周圍皮膚清潔干凈,避免潮濕污染。
感染傷口
傷口內有細菌繁殖,并引起感染和化膿,此時需及時就醫進行針對性處理。保持傷口周圍皮膚清潔干凈,避免潮濕污染。日常可以進食含蛋白高的食物,如牛奶、雞蛋、魚類等;盡可能戒煙限酒,減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攝入。
壓力性損傷
及時攝入豐富的蛋白質和維生素,改善組織營養狀況,增強皮膚抵抗力。清洗皮膚,針對行動障礙、長期臥床患者,照顧者應及時幫助患者更換尿布和衣物,使他們保持皮膚干爽;同時,患者大小便后,照顧者還要注意清潔患者肛周及會陰部皮膚,防止出現刺激,降低他們的感染風險。臥床患者可以進行左右側臥、仰臥交替性更換姿勢,建議30°側臥位時雙腿之間夾一軟枕,避免膝蓋內側受壓,懷里抱一軟枕,保持上肢功能位,增加患者舒適度。注意避免90°側臥位,減輕髖部的垂直壓力;仰臥位時可在小腿下墊一軟枕,充分抬高足跟,沿小腿分散整個腿部的重量,還可以借助減壓工具,如氣墊床、翻身枕、泡沫敷料等。
慢性難愈合創面
定期沖洗填敷創面,用生理鹽水對患者創口進行充分沖洗,沖洗完成后用碘伏對創口進行消毒并晾干;之后用清創性敷料填敷創口,這將創口與外界環境隔絕,促進傷口恢復;注意換藥時,務必將上次使用的敷料取出,重新進行沖洗與填敷。
慢性難愈合創面并不是單純的護理創口就可以,如果患者身上原本導致慢性難愈合創面的原發疾病未能得到有效治療,即使讓傷口實現愈合,患者身體其他部位也很容易在其他因素影響下再度發展成新的慢性難愈合創面。因此,護理人員需在日常生活中積極引導患者配合醫生治療原發疾病,促進傷口恢復。
燒燙傷
燒燙傷后需迅速降低傷口溫度,減輕熱損傷。但是,不可使用冰塊或冰水直接接觸傷口,以免造成凍傷。正確的做法是用流動的自來水沖洗傷口,時間應持續至少20 min,直至疼痛明顯減輕。如果傷口處有衣物覆蓋,需小心去除,避免撕扯傷口。沖洗后用無菌紗布或干凈的布輕輕覆蓋傷口,保護傷口免受外界污染,之后及時就醫。
傷口常見誤區與解答
可用食用鹽給傷口消毒嗎
答案:不可以。食鹽雖然有助于抑制細菌繁殖,但不能用于傷口消毒,食鹽會讓人體組織脫水并引起嚴重疼痛。將食鹽直接撒在創面上,會有大量水分滲出,加重血液濃縮,使受傷細胞壞死。
被燙傷之后可用牙膏、醬油涂抹傷口嗎
答案:不可以。涂抹牙膏短時間內會感覺清涼,實則阻擋了熱量的發散,加重燙傷程度;醬油含有菌種發酵物,加重繼發感染的概率。此外,涂牙膏、抹醬油會讓色素遮蓋局部創面,無法正確判斷燙傷的程度,不利于醫生的診斷。
用口水涂抹傷口能消毒嗎
答案:不能。口水中99%是水,1%是淀粉酶、溶菌酶以及各種蛋白質和微量元素。溶菌酶雖然有殺毒消菌的作用,但是效果微乎其微,而人的口腔是細菌數量和種類最多的部位,舔傷口的時候更容易把這些細菌帶到傷口上,造成二次感染。
傷口必須保持干燥不能碰水嗎
答案:適當的清洗和保濕有利于傷口愈合。可以在醫生的建議下適當使用保濕劑或清潔劑來護理傷口,注意避免傷口長時間浸泡在水中或接觸其他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