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家校醫聯合健康教育在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治療中的應用。方法 選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醫院確診的86例輕度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配合家校醫聯合健康教育,比較兩組Cobb角、腰背肌力、疼痛評分、患兒治療依從性、相關知識知曉率、功能鍛煉正確率及生活質量。結果 研究組干預后Cobb角、腰背肌力及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配合糾正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患兒相關知識知曉率和功能鍛煉正確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家庭、學校、醫院相結合健康教育,可有效讓輕度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患兒掌握更多康復鍛煉相關知識,使其通過正確的鍛煉促進脊柱功能恢復,提高鍛煉依從性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健康教育;Cobb角;腰背肌力脊柱功能
特發性脊柱側彎是青少年時期常見的脊柱畸形疾病,臨床癥狀會隨著患兒病程延長而逐漸加重,如果沒有盡早接受有效的治療,會逐漸影響患兒呼吸、心臟系統,甚至壓迫脊髓致殘[1]。針對彎度在20°~40°的患兒,支架治療是當前首選方式。通過佩戴特制的矯形器,增加側凸壓力,減輕側凹壓力,逐步矯正脊柱側凸,促進脊椎功能重建[2~3]。近年來的研究發現,長期佩戴矯形器可能會引起一些疼痛感,加上患兒對疾病了解不足,會影響其治療依從性[4]。臨床需要給予患兒健康教育,強化其對疾病的重視,提高治療配合度,從而改善治療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家校醫聯合健康教育在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治療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1年10月~2023年10月醫院確診的86例輕度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患兒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各43例。研究組男20例,女23例;年齡11~16歲,平均年齡(13.26±1.78)歲。對照組男19例,女24例;年齡7~12歲,平均年齡(9.33±1.25)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經影像學診斷確診特發性脊柱側彎;Cobb角10°~25°;研究對象、學校及家長對本研究知情同意。排除標準:存在認知功能障礙;存在先天性疾??;存在骨骼遺傳疾病。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
門診定期復查,檢測Cobb角、腰背肌力及疼痛評分等。向患兒介紹疾病相關知識,叮囑家長幫助患兒養成良好的坐姿、睡姿等。指導患兒堅持康復鍛煉:脊柱牽拉,叮囑患兒彎腰,盡量用雙手觸摸地面,同時配合壓腿訓練、上下肢交叉平舉訓練等;平衡訓練,按照支撐面積從大到小、從靜態到動態等原則,循序漸進地提高鍛煉難度;運動訓練,指導患兒采取仰臥、俯臥和側臥3種姿勢進行運動,糾正骨盆位置;呼吸鍛煉,先指導患兒做深吸,然后緩慢吐氣,呼氣時嘴做口哨狀將氣體緩慢呼出,呼氣結束時囑患兒用凸側完成呼氣,凹側進行吸氣;重心穩固功能性鍛煉:先引導患兒活動核心肌肉群,然后四點支撐開展腹橋體位訓練,引導患兒逐漸采取坐、站立位進行腹橫肌激活鍛煉,鍛煉完成后指導患兒始終保持腹式呼吸,吸氣過程中需盡量將臍部向脊柱側靠攏。以上每組60 min,每周5次,共干預9個月。
1.2.2 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家校醫聯合健康教育
(1)家長宣教:與患兒和家長進行溝通,了解其對疾病相關知識、康復鍛煉的認識程度,分析患兒性格特點,結合患兒年齡、文化程度等制定合理的個性化健康宣教計劃。
(2)學校宣教:集中對校醫進行培訓,校醫在學校對研究患兒進行一對一糾正,定期開展科普教育,糾正動作姿勢。
(3)康復門診宣教:治療前,詢問患兒近期糾正情況,發放健康宣傳手冊,以圖文的方式向患兒和家長介紹疾病誘發因素、可能引起的并發癥等。同時,指導患兒開展腹式呼吸練習、體位練習等。了解患兒心理狀況,采取多種方式及時疏導患兒不良情緒,促進患兒配合完成治療?;純撼鲈汉?,以科普視頻的形式進行家庭訓練,并積極打卡,每天1次,每次10 min,連續堅持9個月。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Cobb角、腰背肌力及疼痛評分:采用X線檢查患兒Cobb角;采用腰背肌力測定儀測量患兒腰背肌力;采用疼痛視覺模擬量表(VAS)評估疼痛程度,總分0~10分,分數越高表示疼痛越嚴重。(2)比較兩組治療依從性:采用我院自制調查問卷進行評估,90~100分表示完全依從,75~89分表示部分依從,<75分表示不依從??傄缽?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采用簡易中文版SRS-22量表進行評估,百分制,分數越高表示患兒生活質量越高。(4)比較兩組疾病知識掌握率和功能鍛煉正確率:采用問卷進行調查,滿分100分,>80分表示知曉疾病相關知識、鍛煉正確。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1.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Cobb角、腰背肌力及VAS疼痛評分比較
研究組干預后Cobb角和VAS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腰背肌力高于對照組(P<0.05)。
2.2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
研究組治療總依從性為95.35%,高于對照組的總依從性79.07%,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3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研究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4 兩組疾病知識掌握率和功能鍛煉正確率比較
研究組干預后疾病知識掌握率和功能鍛煉正確率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是一種復雜的脊柱發育異常,其誘發因素臨床上還沒有統一的說法,患兒主要表現為疼痛、外觀畸形等。特發性脊柱側彎可嚴重影響脊柱正常功能,還會使患兒整體形象和氣質變差,隨著脊柱畸形越來越嚴重,會影響患兒心肺正常發育及呼吸功能,降低患兒運動能力[5]。隨著脊椎畸形的加重,腰背肌肉力量以及對神經肌肉系統的控制能力會不斷減弱,使患兒生活質量下降,引起二次傷害,誘發新的脊柱問題和神經系統癥狀,增加治療難度[6~7]。針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臨床應盡早診斷和治療,并提高患兒治療依從性[8]。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干預后Cobb角、腰背肌力及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患兒配合糾正治療依從性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患兒相關知識知曉率和功能鍛煉正確率均高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干預后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家校醫聯合健康教育有助于患兒更加全面地了解自身情況,提高治療配合度,準確進行功能鍛煉,促進脊柱恢復。家庭、學校、醫院聯合健康教育強化了與患兒、學校及家長的溝通,形成了家庭、校園、醫院相結合的干預模式。通過圖文和視頻結合、校醫干預、家庭訓練等方式進行宣教,使患兒和家長更加直觀地了解疾病相關知識以及正確的康復鍛煉方法,便于醫師制定合理、個性化的健康教育計劃,滿足患兒治療需求,保障健康教育的有效性。
綜上所述,家庭、學校、醫院相結合健康教育可有效讓輕度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患兒掌握更多康復鍛煉相關知識,使其通過正確鍛煉,促進脊柱功能恢復。
參考文獻
[1]楊明麓,馮芳,崔曉麗.Orem自理護理聯合認知行為干預在青少年脊柱側彎矯形術患兒中的應用及對肺功能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4,35(1):100-102.
[2]潘燕,侯春光,李可鑫.功能性康復鍛煉改善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研究[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3(4):75-79.
[3]汪婷婷.基于重要性-表現程度分析法的個體化居家照護方案在青少年脊柱側彎護理中的應用[J].婦兒健康導刊,2023,2(21):164-166.
[4]王淑梅,郭金惠,李瑩瑩.中藥熏蒸聯合康復鍛煉護理對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恢復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實用中醫內科雜志,2023,37(11):98-101.
[5]喻丹,羅敏,梁晶,等.體位護理對青少年脊柱側彎患兒術后壓瘡的預防效果[J].實用臨床醫學,2023,24(04):74-76,117.
[6]陳碧亞,徐愛君,胡勇.術中標準化流程式護理在機器人輔助下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彎手術中的應用[J].現代實用醫學,2023,35(2):252-255.
[7]喬佩.羅森塔爾效應護理在小兒脊柱側彎患兒中的應用觀察[J].數理醫藥學雜志,2022,35(5):772-774.
[8]楊文碩,鄧可欣.Orem自理理論的護理模式應用于青少年脊柱側彎后路矯形術病人的效果評估[J].循證護理,2022,8(9):1264-1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