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血栓這個聽起來讓人心生畏懼的醫學術語,其實是一種常見的腦血管疾病。簡單來說,就是腦血管中形成了血栓,導致血流受阻,進而引發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這種缺血缺氧狀態會影響患者大腦功能,若影響到控制運動的大腦區域時,會出現肢體不能動的情況。現在一起了解一下腦血栓為什么會導致肢體無法活動以及肢體不能動時該如何應對。
什么是腦血栓
腦血栓為一種腦血管疾病,主要是指在腦動脈的某一部位,由于血液流動緩慢、血液成分改變或血管壁本身的病變,導致血液凝固形成血栓,進而阻塞血管,影響腦部血液正常供應,嚴重時可能引發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導致患者肢體不能活動或活動受限,對其生命健康構成嚴重損害。
腦血栓形成是一個復雜且多因素共同影響的過程,其不僅僅與個體的生活方式、飲食習慣息息相關,還受遺傳、年齡以及高血壓、糖尿病、高脂血癥等基礎疾病影響。這些因素共同作用會使血管內皮細胞受損,凝血因子在受損部位聚集,逐漸形成血栓。在腦血栓初期,患者可能并不會有明顯的癥狀,或者出現一些不典型癥狀,這些癥狀往往容易被忽視或誤診。然而,隨著血栓逐漸增大,血管進一步阻塞,癥狀會迅速加重,出現肢體不能動的嚴重癥狀,甚至危及患者生命。
肢體不能動是怎么回事
肢體不能動主要是由于支配肢體運動功能的中樞神經受損,以下是常見的原因分析。
(1)腦血栓:腦血栓形成后,血栓堵塞了供應大腦的血管,導致局部腦組織因血流供應中斷而發生缺血缺氧性壞死,從而引起相應的神經系統癥狀和體征。
(2)靜脈回流受阻:肌肉對靜脈血管的擠壓作用降低,導致靜脈淤血,引起水腫,進而導致肢體不能活動或活動受限。
(3)缺乏神經營養:由于神經對于肌肉、骨骼、結締組織均存在營養作用,缺乏神經營養會導致大腦功能一系列改變,包括組織腫脹,從而引發肢體不能動。
(4)高血壓:高血壓是由于長期血壓升高而引起,會導致腦部血管壓力增加,容易引發血管壁損傷,進而導致腦血栓。
(5)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種慢性代謝性疾病,長期的高糖狀態會對患者全身血管產生廣泛的損害,血小板易于聚集和黏附在血管壁上,形成血栓,進而導致血管阻塞和腦血管事件的發生。
(6)高脂血癥:高脂血癥會增加血液黏稠度,導致血液黏稠度的增加,使得毛細血管阻塞,可使動脈粥樣硬化,斑塊破裂,形成血栓,從而導致腦血栓。
如何預防腦血栓肢體不能動
預防腦血栓引發的肢體不能動情況,關鍵在于采取綜合性康復管理措施,如健康飲食、合理進行身體鍛煉、控制“三高”、戒煙戒酒、保持健康心理狀態、疾病治療、注意生活習慣,具體如下。
(1)健康飲食、均衡膳食:少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可增加富含纖維的新鮮水果和蔬菜、全谷類食物的比例。適當增加深海魚、堅果類、海洋產品等食物的攝入,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預防腦血栓形成。
(2)合理進行功能鍛煉:定期進行有氧運動,有助于增強心肺功能,促進血液循環,降低血栓形成的風險。同時,合理的力量訓練也有助于提高肌肉力量和耐力,預防肢體功能減退。
(3)控制血壓、血糖和血脂:“三高”會破壞血管內壁,發生動脈粥樣硬化,使血管狹窄,減少腦血流量,導致血管閉塞。通過定期監測,遵醫囑積極治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基礎疾病,將這些指標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對預防腦血栓至關重要。
(4)戒煙限酒:吸煙和過量飲酒都是腦血栓發生的重要危險因素。戒煙可以顯著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限制酒精攝入則有助于保護血管健康,從而降低肢體不能動發生率。
(5)保持心理健康:長期精神緊張、焦慮、壓力也可能影響血管健康,應該學會放松自己,保持積極樂觀心態。
(6)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日常要控制體重,避免餐后立即睡覺;保證充足的飲水,謹慎使用藥物。?
腦血栓肢體不能動了怎么辦
腦血栓導致肢體不能活動,可嚴重影響患者日常生活,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無法進行穿衣、進食、洗漱等日常自理活動,需依賴他人照顧;?工作質量降低?,工作能力受限甚至喪失工作能力;?心理健康受損?,長期無法自理和正常工作,并出現諸多心理問題,社交活動減少,導致孤獨感增加。那么,腦血栓肢體不能動該怎么辦?
撥打緊急電話
一旦發現患者出現疑似腦血栓的癥狀,如突然一側肢體無力或麻木、面部歪斜、口齒不清、視力模糊或喪失、頭暈、劇烈頭痛等,需立即撥打急救電話,告知醫護人員患者的癥狀和所在位置。在等待救援的過程中,讓患者保持平臥位,避免移動其頭部,減少對大腦的進一步損傷,延緩病情惡化。
初步處理
等待急救人員到達之前,患者家屬或群眾可以將患者的衣領和褲帶松開,保持其呼吸道通暢。如果患者有意識且沒有嘔吐風險,可以輕輕幫助患者采取側臥姿勢,防止嘔吐引發窒息。同時,避免給患者喂食任何食物或藥物,以免加重病情或造成誤吸。
快速確診
醫生會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快速評估,并可能立即進行影像學檢查,可以對患者進行頭部CT檢查、核磁共振等檢查,還可以開展經顱多普勒超聲檢查、腦電圖檢查以及實驗室檢查和體格檢查,有助于全面了解患者情況,從而明確診斷。一旦確診,治療將迅速展開。
積極治療
(1)靜脈溶栓:患者發病6 h以內,排除禁忌證后可行溶栓治療。當前,常用的靜脈溶栓藥物主要包括阿替普酶、瑞替普酶、替奈普酶及尿激酶。
(2)血管內介入:包括血管內機械取栓、急性血管成形術、動脈溶栓。
(3)抗血小板:包括氫氯吡格雷、阿司匹林、替格瑞洛等,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進一步擴大,延緩和控制病情發展。
(4)抗凝:包括普通肝素、低分子量肝素、口服抗凝劑和凝血酶抑制劑等抗凝藥物。抗凝治療能降低缺血性卒中復發率,降低肺栓塞、深靜脈血栓形成等并發癥發生率。
(5)降纖:降纖制劑可顯著降低血漿纖維蛋白原,并有輕度溶栓和抑制血栓形成作用。治療藥物包括降纖酶、巴曲酶及其他降纖制劑。
(6)擴容:早期血液稀釋療法有降低肺栓塞和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趨勢。
(7)擴血管:擴血管治療可有效改善腦血流量,降低患者殘障程度,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8)營養神經:神經保護藥可保護神經細胞,提高其對缺血缺氧的耐受性。常用藥物有依達拉奉、胞磷膽堿、銀杏內酯、銀杏二萜內酯葡胺等。
(9)改善微循環:為改善腦缺血區微循環,促進缺血區血管新生,增加缺血區腦血流,常見的藥物有丁基苯酞、人尿激肽原酶等。
(10)平衡訓練:患者病情平穩后可以使用各種器械進行平衡心理,如單腳站立板、平衡墊等,提高身體穩定性和協調性。該訓練有助于改善腦血栓后遺癥所致的運動障礙,通過針對性訓練幫助患者恢復平衡功能。
(11)言語康復訓練:指導患者進行噘嘴、咀嚼等動作,加強肌肉力量;給予患者綜合語言刺激,如看字形、看圖識字、聽發音等;讓患者?復述聽到的詞或句子;?對患者進行閱讀訓練,開展感覺性失語和完全性失語的康復訓練,由易到難,循序漸進,恢復面部肌肉活動能力,使患者恢復正常的語言交流能力。
(12)肢體鍛煉:除了緊急醫療干預,肢體訓練也是恢復肢體功能的關鍵。患者可在醫生指導下進行關節活動訓練、肌肉力量訓練等,如下肢抬高訓練、翻身訓練等,逐步改善運動能力。
(13)按摩療法:對患者進行面部到頸部進行按摩,緩解流口水、口眼歪斜等癥狀;?對患者進行背部及肢體按摩,防止背部僵硬和肌肉萎縮?;針對上肢活動不靈活的患者進行按摩,促進肢體功能恢復。按摩可以促進血液循環,緩解肌肉緊張和僵硬,提高關節活動范圍,延緩肌肉萎縮?。
(14)針灸:根據患者具體癥狀選擇穴位,如金津穴針灸可緩解肢體不靈活情況,調動氣血流動,幫助神經功能恢復,改善?肢體活動能力?。?
(15)日常生活管理:在日常生活中,腦血栓患者應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避免過度勞累和情緒波動,保持良好心態和睡眠質量。保持健康飲食習慣,合理搭配,避免高脂肪、高鹽食物,多吃新鮮蔬菜水果。戒煙限酒,適當鍛煉身體,定期進行健康體檢。
(16)控制危險因素:對于高血壓患者,可以采用降壓藥物進行治療,以控制血壓;糖尿病患者需通過飲食、運動、口服降糖藥或胰島素治療控制血糖;高脂血癥患者可以口服調脂藥控制血脂。
腦血栓肢體不能動了還能恢復嗎
雖然腦血栓導致的肢體不能動是一個嚴重的健康問題,但通過積極的預防和治療措施以及患者和家庭的共同努力,患者仍然有可能實現不同程度的恢復。對已經發生腦血栓并導致肢體不能動的患者,恢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具體恢復程度取決于多種因素,主要包括病情的嚴重程度、治療及時性和有效性、患者年齡、身體狀況等。
(1)早期干預:一旦發生腦血栓癥狀應立即就醫,爭取在最短時間內進行溶栓治療或介入手術,以恢復血管通暢,減少腦組織損傷,這也是促進肢體功能恢復的關鍵。
(2)康復治療:患者病情穩定后應盡早開始康復治療。康復治療包括物理治療、作業治療、言語治療等多個方面,旨在通過專業的訓練和指導幫助患者恢復肢體功能,提高生活質量。
(3)患者配合:積極配合治療也是身體康復成功的關鍵。患者需保持樂觀向上的心態,按照醫生的建議進行身體鍛煉,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促進康復進程。
(4)家庭成員支持與關心:患者家庭成員的關心與鼓勵對患者康復至關重要。家庭成員可以提供情感上的支持,幫助患者樹立對抗疾病的信心,同時協助患者進行康復訓練,提高康復效果。
結束語
綜上所述,腦血栓是一種嚴重的腦血管疾病,其發生和發展受多種因素影響。通過了解腦血栓肢體不能動的相關知識,可以有效降低腦血栓發病率和病殘率,保護患者生命健康。面對疾病,保持樂觀的心態,積極配合治療,是戰勝一切困難的關鍵。從現在做起,關注健康,預防腦血栓形成,享受更加美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