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老年人錯誤地認為,隨著年齡的增長,血壓也會隨之增長,這是一種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需要治療。事實上,高血壓是危害老年人生活與生存質量的主要因素,如果患者不積極接受治療,很可能會引發一些嚴重的心腦血管疾病。那么,老年高血壓有哪些癥狀表現及危害?又該如何護理呢?
老年高血壓的癥狀表現
如果老年人高血壓比較嚴重,可能出現血管收縮癥狀,導致腦部血液供應不充足,這時患者會感到頭暈、頭痛等。高血壓通常還會影響患者眼部血液供應,導致視覺信號傳輸不暢,使患者出現視物模糊。血壓長時間處于較高水平,可能會導致患者腦動脈硬化,還可能引發腦出血,影響腦部血液供應,損傷局部腦組織,嚴重者可能出現昏迷。此外,高血壓還可能使患者內耳血管出現硬化,損傷顱內聽覺神經,這時患者會出現耳鳴癥狀。隨著病情進展,高血壓可能致使心臟肥大,影響心臟泵血功能,患者時常感覺心悸。
老年高血壓的危害
心腦血管系統危害
(1)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高血壓是心腦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險因素。長期高血壓會損傷心臟和血管,導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腦卒中等嚴重疾病。這些疾病不僅會影響老年人的生活質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2)加重心臟負擔:高血壓會增加心臟負擔,導致心臟逐漸肥大。長期高血壓使得心臟需要更大的力量將血液泵出,心肌細胞逐漸增生肥厚。隨著病情進展,患者可能出現心悸、胸悶等癥狀,嚴重時可引發心力衰竭。
(3)促使動脈粥樣硬化:高血壓會損傷血管內皮細胞,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血管壁變得粗糙,容易形成血栓,增加腦梗死或腦出血的風險。
腎臟損害
高血壓會對腎臟造成損害,導致腎小球硬化、腎小管萎縮等病變,進而引發腎功能不全,甚至尿毒癥。而腎臟損害又會加重高血壓的病情,形成惡性循環。高血壓會使腎小球動脈血管壓力增大,引起腎臟濾過功能異常,使患者出現蛋白尿的癥狀。
眼部損害
(1)視力下降:高血壓會導致患者眼底動脈硬化,進而引發視網膜病變、眼底出血、滲出等癥狀。這些病變會導致視力下降,嚴重時可能導致失明。
(2)眼底動脈硬化:高血壓會影響眼部的血液循環,造成視網膜病變,患者可能出現視力下降、視物模糊等癥狀。
骨骼系統危害
高血壓對骨密度有負面影響,容易導致骨質疏松,從而增加骨折風險。
心理健康問題
長期的高血壓可能導致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影響老年人心理健康。同時,高血壓患者可能需要長期服藥,會增加心理負擔。
其他危害
(1)肝臟損害:長時間高血壓會導致動脈硬化,如果動脈硬化發生在肝臟部位,可能會使肝臟供血不足,導致肝臟功能減退,嚴重時還可能出現惡心、嘔吐、腹脹等癥狀。
(2)神經系統影響:高血壓可能導致腦卒中風險增加、認知功能障礙、行為異常、情緒調節障礙及睡眠障礙等。
老年高血壓的護理
(1)飲食護理:低鹽飲食,減少食鹽攝入,每日食鹽攝入量應控制在6 g以下,避免攝入腌制食品、高鹽零食等。低脂飲食,控制油脂攝入,選用植物油,減少動物脂肪攝入,避免過度油膩的食物。高纖維飲食,增加新鮮蔬菜、水果、全谷物等富含纖維的食物攝入,有助于降低血壓。補充優質蛋白質,適量攝入優質蛋白質,如魚、蛋、奶、瘦肉等。保持飲食規律,避免暴飲暴食,控制體重。注意每餐不要吃得過飽,避免消化不良。
(2)心理護理:指導患者學會調整心態,避免情緒波動過大。遇到壓力、焦慮時,可通過傾訴、參加社交活動、練習冥想等方式緩解情緒。保持樂觀、開朗的心情,有助于穩定血壓。
(3)功能鍛煉:可選擇散步、慢跑、太極拳、瑜伽等有氧運動,運動強度以微微出汗、不感到疲勞為宜。每周至少進行3~5次運動,每次持續30~60 min。運動前做好熱身,避免劇烈運動。力量訓練對高血壓病癥改善也有一定的益處,通過一定的體操訓練、舉重訓練和器械訓練等,增加機體耐力和肌肉力量,改善機體代謝,從而降低血壓。適量的伸展運動,如普拉提、太極拳、瑜伽等,可增加關節靈活度,加快血液循環,減輕身體壓力,還可以放松肌肉,緩解關節僵硬和關節疼痛感。需要特別注意的是,老年患者開始運動前,需向醫生或者專業人士咨詢,不要過于心急,注意控制好每次運動的時間與強度,不要讓身體處于過度勞累狀態,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傷或引發不良反應。
(4)用藥護理:嚴格遵循醫囑用藥,不得擅自增減藥量、更換藥物或停藥。老年患者及家屬應了解所服藥物的名稱、劑量、用法、用藥時間及可能的副作用。根據患者的具體血壓數值和病情,合理進行藥物搭配,以免加重病情。老年患者若患有其他疾病,在就診時應主動告知醫生正在服用的降壓藥物,避免藥物間的相互作用。養成定時服藥的習慣,如每日固定時間服藥,避免漏服或忘服。按照醫生給出的劑量準確服藥,避免過量或不足。服藥期間需注意觀察患者是否出現頭暈、乏力、惡心等副作用,如有異常應及時就醫。
(5)監測血壓變化:家庭最好自備血壓計,按時進行血壓測量。一般情況下,患者需每周至少進行1次血壓測量并做好記錄,便于診病時醫生作為參考,以調整藥物劑量。每次測量血壓后應認真記錄,以便觀察血壓變化趨勢。一旦中途出現血壓控制不穩定的情況或者因為一些因素調整了降壓藥物使用劑量或種類,均需每天監測2~3次血壓。需要特別注意的是,每次進行血壓監測前,老年患者需保證充足的休息,讓自己在安靜、平和的狀態下保持5~10 min。掌握正確使用血壓計的方法,使用袖帶尺寸適宜的血壓計,保持正確的測量體位,保證血壓監測結果的準確性。此外,固定血壓監測時間,如清早起床時、14:00~15:00等,認真做好記錄。
(6)其他方面:吸煙和過量飲酒都會導致血壓升高,老年人應戒煙限酒。保證每天7~8 h的睡眠,避免熬夜、勞累。中午可適當午休,有利于血壓穩定。
結束語
高血壓為常見的慢性病,容易誘發一系列并發癥,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與生活質量構成較大威脅,還可能危及患者生命。老年人平時一定要注意自我護理,一旦發現癥狀要及早就醫,定期監測血壓,規范用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保證營養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