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不良反應是指合格藥物在正常用法用量下出現的與用藥目的無關或意外的有害反應。這些反應可能是輕微的,如惡心、嘔吐、皮疹等,也可能是嚴重的甚至危及生命。藥物不良反應是藥物固有的屬性,幾乎所有藥物都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良反應風險。藥物是協助機體對抗疾病、維護健康的重要“武器”。但每種藥物在發揮其治療作用的同時,也可能伴隨著一些不良反應,這些不良反應可能對機體健康造成額外的負擔。那么,藥物不良反應究竟有哪些?是如何產生的?又該如何應對呢?
藥物不良反應的分類
副作用
副作用是指在治療劑量下發生的、與藥物本身藥理效應相關的非治療目的作用。這些作用通常是藥物本身固有的作用,多數較輕微并可以預料。例如,某些降壓藥在降低血壓的同時,可能會引起頭暈、乏力等副作用。
毒性反應
毒性反應是指藥物劑量過大或藥物在體內蓄積過多時發生的危害性反應。這類反應一般比較嚴重,可能損害肝、腎、心臟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毒性反應是可以預知的,因此應嚴格遵循醫囑用藥,避免超量使用。
后遺效應
后遺效應是指停藥后血藥濃度已降至最小有效濃度以下時殘存的藥理效應。這種效應可能持續一段時間,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例如,服用巴比妥類催眠藥后,次日清晨可能會出現乏力、困倦等現象。
停藥反應
停藥反應,也稱反跳反應,是指突然停藥后原有疾病加劇的現象。通常發生在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后,如長期服用可樂定降血壓的患者,停藥次日血壓可能會明顯回升。
過敏反應
過敏反應是一類免疫反應,表現為患者服藥后發生的組織損傷、功能紊亂等。這種反應與藥物原有效應無關。過敏體質的患者在使用藥物時需特別小心,必要時需進行過敏試驗。
特異質反應
特異質反應是指少數特異體質患者對某些藥物反應特別敏感,反應性質可能與常人不同,這是因為少數的個體由于遺傳缺陷,體內缺少某些特定的生化物質而產生的藥物異常反應。
藥物不良反應發生原因
藥物本身的化學特性
(1)藥物結構復雜性。許多藥物分子結構復雜,含有多種官能團,這些官能團在與體內生物分子相互作用時,可能產生多種不同的生物效應,包括不良反應。
(2)藥物代謝差異。藥物在體內需要經過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等過程,這些過程中的差異可能導致藥物在體內積累或產生有毒代謝產物,從而引發不良反應。
個體生理與遺傳因素
(1)生理狀態。患者年齡、性別、肝腎功能、營養狀況等生理因素都會影響藥物在體內的代謝和排泄。例如,老年人肝腎功能減退,藥物代謝速度減慢,易導致藥物在體內積累,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
(2)遺傳差異。不同個體對藥物的代謝和排泄能力存在差異,這種差異可能與基因多態性有關。某些基因變異可能導致患者對特定藥物特別敏感,從而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
藥物相互作用
(1)藥動學相互作用。兩種或多種藥物同時使用時可能相互影響各自的吸收、分布、代謝和排泄過程,導致藥物在體內積累或血藥濃度波動,從而引發不良反應。
(2)藥效學相互作用。不同藥物可能作用于相同的靶點或產生相似的藥理效應,導致藥效增強或減弱,甚至產生新的藥理作用,從而引發不良反應。
用藥不當
(1)劑量過大。超過推薦劑量用藥,可能導致藥物在體內積累,產生毒性反應或嚴重不良反應。
(2)用藥時間過長。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可能導致藥物在體內積累,產生慢性毒性反應或依賴性。
(3)用藥方式不當。如將口服藥物改為注射使用,或未按照說明書要求正確使用藥物,都可能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
藥物質量問題
(1)藥物純度不足。藥物中含有雜質或污染物可能導致不良反應的發生。這些雜質可能來源于藥物生產、儲存或運輸過程中的污染。
(2)藥物穩定性差。藥物在儲存過程中可能發生降解或變質,導致藥效降低或產生有毒物質,從而引發不良反應。
其他因素
(1)疾病狀態。患者本身的疾病狀態可能影響藥物代謝和排泄,例如肝腎功能不全患者對藥物代謝和排泄能力弱,易導致藥物在體內沉積。
(2)環境因素。飲食、生活習慣等環境因素,也可能影響藥物的代謝和排泄。例如,飲酒可能加速某些藥物的代謝,導致藥效降低。
識別和應對藥物不良反應
認真閱讀藥品說明書
服用任何藥物前,必須仔細閱讀隨藥附帶的說明書,全面了解藥物使用的適應證和禁忌證,精確掌握推薦劑量、正確的用藥方式以及可能引發的不良反應等關鍵信息,有效識別是否存在藥物引起的不良反應,在問題發生時迅速采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密切關注自身情況
服用藥物期間患者需細心觀察身體的任何異常反應,尤其是那些與用藥目標無關的新出現的癥狀。一旦發現可能與藥物相關的不良反應,如皮膚異常、消化不良、過敏反應等,應立即停藥,并盡快就醫。
及時就醫咨詢
若患者自覺可能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必須立即咨詢醫生或其他醫療專業人員。由專業醫生對患者癥狀進行評估,識別不良反應的具體原因,評估其嚴重程度,并提出針對性的治療建議或調整處方。
合理用藥,避免濫用
遵循醫囑,不私自改變藥物劑量或替換處方藥物,在使用任何藥物之前,向醫生或藥師咨詢,確保用藥安全性和有效性。
醫院藥學在藥物不良反應管理中的作用
建立藥物不良反應監測體系
醫院藥學通過建立完善的藥物不良反應監測體系,收集、整理、分類和報告藥物不良反應病例。這些病例報告為藥品監管部門提供了寶貴的數據支持,有助于及時發現和評估藥品的安全性問題。
提供專業咨詢和指導
醫院藥學專家具有豐富的藥學知識和臨床經驗,能夠為患者和醫護人員提供專業咨詢和指導,幫助患者識別藥物不良反應的癥狀和原因,并指導患者合理用藥以減少不良反應的風險。
參與藥品評價和監管
醫院藥學專家積極參與藥品的評價和監管工作,通過參與藥品臨床試驗、藥品審批等環節,為藥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提供科學依據。同時,通過監測和報告藥物不良反應病例,為藥品監管部門提供決策支持。
推廣合理用藥知識
醫院藥學還承擔著推廣合理用藥知識的任務,通過舉辦講座、培訓等活動,向醫護人員和患者普及合理用藥知識,增強公眾用藥意識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