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雙減”政策的深入實施,如何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保證教學質量,成為當前鄉村學校數學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課堂檢測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對于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調整教學策略具有重要意義.本文旨在探討“雙減”背景下鄉村學校初中數學“教學評”課堂檢測策略,通過深入研究與實踐,提出有效的課堂檢測方法和措施,以優化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
【關鍵詞】“雙減”;初中數學;教學評
在當前“雙減”政策深入實施的背景下,鄉村學校初中數學的教學方式與評價體系正面臨著改革的重要契機[1].如何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確保數學教學的質量,促進學生數學能力的全面發展,成為鄉村學校亟待解決的問題.課堂檢測作為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調整教學策略的關鍵環節,其策略研究顯得尤為重要.因此,本文以人教版七年級數學上冊第一章“正數和負數”為例,深入探究課堂檢測策略,以期為鄉村學校數學教學的改進與發展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推動鄉村學校數學教育的持續發展.
1 “雙減”背景下鄉村學校初中數學進行課堂檢測的重要性
“雙減”政策不僅要求減輕學生的課業負擔,更強調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前提下,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在這樣的背景下,課堂檢測作為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環節愈發重要.一是課堂檢測是評估學生學習成效的重要手段.通過檢測,教師可以及時了解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發現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從而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策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提升學習效果;二是課堂檢測有助于教師優化教學過程.通過檢測結果的反饋,教師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方法和手段,及時發現問題并改進,使教學過程更加科學、高效.同時,課堂檢測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高他們的學習參與度,形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良好課堂氛圍;三是課堂檢測還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反思.通過檢測,學生可以清晰地認識自己的學習狀況,發現自身的不足之處,從而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自我反思和自主學習的能力.總之,課堂檢測不僅有助于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優化教學過程,還能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反思,為鄉村數學教育的持續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2 “雙減”背景下鄉村學校初中數學“教學評”課堂檢測策略
2.1 基礎檢測:夯實數學基石,確保知識無遺漏
由于鄉村學校的學生可能面臨更多的學習挑戰,如資源有限、家庭背景差異等,因此確保學生扎實掌握數學基礎知識顯得尤為重要.基礎檢測的目的在于通過一系列精心設計的檢測手段,全面評估學生對數學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的掌握情況,這不僅有助于教師了解學生的學習進度和存在的問題,更能為學生后續學習提供有力的支撐[2].在實施基礎檢測時,教師應注重檢測題目的多樣性和針對性,通過填空題、選擇題、計算題等多種題型,全面覆蓋學生所學知識點,確保檢測的準確性和有效性.同時,教師還應結合課堂小測驗、隨堂提問等方式,及時發現學生的薄弱環節,并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
例如 在教授“正數和負數”時,為了確保鄉村學校的學生能夠扎實掌握基礎,教師設計了多樣化的檢測題目.填空題如“正數是大于的數,負數是小于的數”,旨在檢測學生對正負數定義的掌握情況;選擇題則包括“下列哪個數是負數?(A)+5.(B)-3.(C)0.(D)2.5”,以檢驗學生能否準確判斷正負數.除了書面檢測,教師還結合課堂小測驗和隨堂提問等方式進行實時檢測.例如,在課堂上隨機提問學生:“什么是正數,什么是負數?”以及“在數軸上,正數和負數分別位于原點的哪一側?”通過這些問題,能夠及時了解學生對正負數概念的掌握情況,在檢測過程中教師注重發現學生的知識盲點,并針對這些問題進行及時的講解和糾正.對于基礎知識掌握不夠扎實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確保他們能夠跟上教學進度.這一系列基礎檢測措施,不僅能夠確保學生對“正數和負數”這一知識點有清晰的認識和理解,還能夠為后續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通過基礎檢測,教師不僅可以發現學生的知識盲點,還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和需求,為后續的教學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時,學生也能通過檢測認識到自己的不足之處,從而更加有針對性地進行學習和鞏固.
2.2 能力提升:深化理解應用,促進思維發展
在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掌握基礎知識只是起點,而真正的進階和成長,在于如何深化對這些知識的理解,以及如何將它們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中[3].因此,要注重在基礎知識教學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思維水平.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需要設計一系列具有挑戰性和深度的練習題和思考題,這些題目不僅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和運用已學的知識,更需要他們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索題目背后的數學規律和邏輯.通過這樣的練習,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更能夠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他們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逐漸學會如何分析問題、尋找線索、推導結論,從而形成自己的數學思維和解題策略.此外,這樣的教學策略也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當他們面對具有挑戰性的題目時,會自然而然地產生探索和挑戰的欲望,從而更加積極地投入到數學學習中.
例如 在“正數和負數”的教學中,掌握正數和負數的基本概念只是學生數學學習的起點.為了真正提升學生的數學能力和思維水平,教師需要引導他們深化對正負數知識的理解,并學會在實際問題中靈活應用.通過設計具有挑戰性的練習題和思考題,可以檢驗并提升學生的應用能力,例如讓學生思考一個水池的水位變化問題:“初始水位為0米,由于降雨水位上升了3米,隨后又因蒸發下降了2米,請計算最終的水位”.這不僅要求學生理解正負數的概念,還需要他們運用加減法進行計算,從而深化對正負數在實際問題中應用的理解.此外,還可以設計數列規律的思考題,如數列1,-2,3,-4,5,…,要求學生找出其中的規律并預測下一個數.這樣的題目旨在引導學生探索數列中的規律,學會運用正負數描述這種規律,從而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創新能力.
通過這些練習,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正負數知識的理解,更能夠提升他們的數學能力和思維水平.這樣的教學策略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理解數學知識,并將其靈活運用到實際問題中去.
2.3 實踐應用:聯系生活實際,拓展數學視野
數學并非孤立的學科,而是與生活緊密相連的,滲透在日常的點滴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將課堂上學到的數學知識積極應用到實際生活中去,從而拓展他們的數學視野,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熱愛[4].為了實施這一策略,需要精心組織各種數學實踐活動,如測量土地、規劃學校布局、計算家庭開支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數學的魅力.此外,還應定期開展數學應用競賽,鼓勵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不僅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鍛煉了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和創新思維.通過實踐應用這一策略,學生不僅能夠加深對數學知識的理解,更能將知識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學生在實踐中不斷探索、不斷嘗試,從而拓展數學視野,提升綜合素質.
例如 在“正數和負數”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一次家庭預算管理的實踐活動,在這個活動中,學生們需要運用正負數知識記錄和分析家庭一個月內的收支情況.例如,將家庭的收入記錄為正數,支出記錄為負數,并計算出凈收入(收入減去支出).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們不僅學會了如何運用正負數來表示家庭收入的增減變化,還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正負數的實際意義.此外,教師還可以設計一個關于溫度變化的實踐應用題目,要求學生們記錄一周內每天的最高和最低氣溫,并用正負數來表示氣溫的變化.學生們通過繪制氣溫變化圖表,不僅直觀地感受到了正負數在表示溫度變化中的應用,還學會了如何從數據中提取有用的信息來分析問題.這些實踐活動不僅讓學生們在實踐中體驗到了數學的魅力,還鍛煉了他們的數學應用能力,提升了他們的綜合素質.通過親身參與和實踐,學生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正負數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也提升了他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通過實踐應用,學生們能夠將“正數和負數”這一知識點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連,拓展數學視野,增強對數學的理解和熱愛.這種教學方法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數學素養,還能夠培養他們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
2.4 綜合評價:全面評估成效,優化教學策略
綜合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學習成效的檢驗,更是優化教學策略的關鍵依據.通過全面評估學生的知識掌握、能力提升以及實踐應用等多方面的表現,能夠更準確地把握教學的實際效果,進而有針對性地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綜合評價涵蓋了多個維度,其中知識掌握是基礎,能力提升是關鍵,實踐應用則是檢驗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標準.在評價過程中,需要注重運用多種評價工具和方法,如測驗、作業、實踐活動表現等,以獲取更全面、更客觀的評價結果.數據分析是綜合評價的核心環節,通過對學生的各項數據進行深入分析,教師可以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如學生對某些知識點的掌握情況不佳,某些學生的能力提升不明顯等,在獲取了全面的評價結果和深入的反饋后,教師便可以根據這些信息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
例如 在完成“正數和負數”的教學后,教師需要通過綜合評價來全面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效,并據此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首先,通過測試來評估學生對“正數和負數”知識的掌握情況,測試內容可以包括對基礎概念的理解、數軸上的表示、正負數運算等多個方面.通過對測試成績的分析,了解學生在哪些方面掌握得較好,哪些方面還存在不足.其次,觀察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包括課堂學習參與度、回答問題的準確性、解決問題的思路等,這些都能反映出學生對“正數和負數”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應用能力.此外,可設計一些實踐活動,如讓學生運用正負數來解決實際問題,或者進行小組討論,探索正負數在生活中的應用,通過這些活動,評估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在綜合評價的基礎上,教師能夠發現教學中的問題和不足.例如,如果學生在正負數運算方面存在困難,可以加強這方面的練習和講解;如果學生在應用方面表現不佳,可以設計更多的應用題來幫助他們理解.通過綜合評價和反饋調整,不斷調整和優化教學策略,提高教學效果.同時,這樣的評價方式也能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和動力.
通過綜合評價,教師得以全面審視鄉村學校初中數學的教學效果,并依據反饋優化教學策略.這一過程不僅有助于教師精準定位教學中的問題,更能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促進他們全面發展.
4 結語
在“雙減”政策的引導下,本文針對鄉村學校初中數學“教學評”課堂檢測策略進行了深入探討.通過夯實基礎檢測、提升能力訓練、實踐應用拓展以及綜合評價優化,力求在減輕學生學業負擔的同時,提升數學教學的質量與效果.這一策略不僅有助于鄉村學生對數學基礎知識的掌握,更能促進他們數學思維的發展與實際應用能力的提升.通過這一研究,期望為鄉村學校初中數學教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助力鄉村學生在數學學習的道路上走得更遠、更穩.
參考文獻:
[1]范嘉益.如何構建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J].讀寫算,2024(05):86-88.
[2]王素芬.基于“教、學、評”一致性的初中數學教學策略[J].亞太教育,2023(24):161-163.
[3]謝慧娟.“教學評”一體化打造初中數學“趣味課堂”[J].讀寫算,2023(27):77-79.
[4]黎彩波.初中數學課堂檢測的策略優化[J].新課程研究,2022(18):13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