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初中數學教學改革面臨諸多挑戰,其中“教-學-評”一致性的問題日益凸顯.當前,教學中存在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與評價標準不匹配的問題,影響了教學效果和學生的全面發展.本文以“分式的加減”教學為例,提出了強化“教—學—評”一致性的教學改革策略,旨在確保教學目標、內容、方法與評價的高度一致性,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關鍵詞】“教-學-評”一致性;初中數學;教學改革;分式的加減
初中數學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關鍵階段,對學生數學素養和思維能力的發展影響深遠.但現實中,初中數學教學存在目標不明確、內容脫離實際、方法單一等問題,亟須改革.“教—學—評”一致性理念,強調教學目標、內容、方法和評價的協調配合,為初中數學教學改革提供新視角,通過優化教學目標、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法、完善學業評價,可以促進初中數學教學質量的整體提升,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1 “教-學-評”一致性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中的意義
1.1 確保教學目標、內容和方法的一致性
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實施過程中,確保“教—學—評”三者之間的高度一致性,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和價值.“教”指的是教師在教學活動中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所選擇的教學內容以及所采取的教學方法;而“學”則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實際需求以及他們掌握知識的學習方式;至于“評”,它是對學生學習效果進行評價和考核的重要環節,這三個方面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缺一不可,只有當教師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之間相互匹配、相得益彰、形成一個有機整體的時候,教師才能在教學過程中始終圍繞著既定的教學目標有條不紊地授課,選擇適合學生實際水平的教學內容,并采取恰當有效的教學方法,從而更好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使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體驗,真正提高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1.2 提高教學效果和學習效果
“教—學—評”一致性的貫徹實施,能夠顯著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效果以及學生的學習效果.當教師明確教學目標,對本節課所要達到的教學要求和學情目標有清晰認識之后,就能夠圍繞著這些目標有針對性地設計教學內容,選擇與之相匹配、切合實際的教學方法,使整個教學過程變得更加高效有序.與此同時,學生也能夠清楚地了解本節課的具體學習任務和要求,從而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之中,積極思考、質疑教師所講授的內容,與教師及時溝通交流,提出自己的疑問和獨到見解,促進知識內化,使學習效果事半功倍.
1.3 促進教學評價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教—學—評”一致性還需要教學評價環節與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保持高度統一,這一點也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教學評價作為檢驗教學效果、反映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其科學性和有效性直接關系到對學生學習情況的真實反映程度.只有評價的具體內容和評價的方式與已經設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完全吻合,評價結果才能真實反映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掌握程度、技能水平以及存在的不足之處,為教師改進和優化教學提供寶貴的依據和建議.因此,在“教—學—評”三個環節中,確保它們之間保持高度的一致性,是提高教學評價科學性、客觀性和針對性的關鍵所在.
2 “教-學-評”一致性視角下的“分式的加減”教學改革路徑
2.1 優化教學設計,強化“教-學-評”一致性
2.1.1 知識結構的合理構建
“分式的加減”是初中數學的重要內容,涉及分數的概念、性質以及分式的運算規則等多個知識點.基于此,在教學設計時教師應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合理構建知識結構,明確教學的重點和難點.首先,教師可以應用思維導圖等知識梳理方式,幫助學生構建“分式的加減”知識的整體脈絡框架.例如,可以先從分數的概念入手,引導學生理解分數的構成、大小比較等基礎知識,并在此基礎上逐步引入分式的加減法則,如分母相同時的加減、分母不同時的加減等.同時,教師還應強調分式運算中的關鍵性質,如分子分母同時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數,分式的值不變等,以層層遞進的方式幫助學生構建起完整的知識網絡,增強對分式加減運算的整體把握.其次,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明確重點和難點知識.分式加減運算中的難點通常集中在分母不同時的加減運算上,而學生對此容易混淆概念和計算錯誤.因此,教師應更重視這一部分的教學,采用直觀的演示、循序漸進的練習等方式,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分母不同時加減的本質和計算技巧.同時,還要注意分式大小比較、約分等知識點,引導學生靈活運用分式的性質,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
2.1.2 實踐性與探究性的融入
在“分式的加減”教學中應注重實踐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學習和應用知識.對此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與生活密切相關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運用“分式的加減”知識進行分析和計算.例如,在學習“分式的加減”時,教師可以給出以下問題情境.
例如 甲工程隊完成一項工程需n天,乙工程隊要比甲隊多用3天才能完成這項工程.
(1)甲工程隊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
(2)乙工程隊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
(3)甲乙兩隊共同工作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幾分之幾?
通過思考交流得出:甲工程隊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1n,乙工程隊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1n+3,兩隊共同工作一天完成這項工程的1n+1n+3.在解題過程中,學生需要仔細分析問題條件,明確已知量和未知量之間的關系,并根據分式的加減法則列出正確的算式,體現了數學思維的縝密性和邏輯性.同時,這個問題也體現了實踐性和探究性,學生需要將抽象的分式運算與具體的工程問題相結合,探索問題的解決策略,培養了數學建模和問題解決的能力.
2.2 創新教學方法,促進“教-學-評”一致性
2.2.1 啟發式與討論式教學策略
在教學“分式的加減”這一內容時,教師應當采用啟發式和討論式的教學策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促進學生對知識的深入理解和內化.在學生解題的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仔細分析題目,明確已知條件和求解目標;其次,要準確找到最簡公分母,并正確進行通分;再次,要認真審題,細心計算,并對每一步的變化進行分析和說明;最后,要將結果化為最簡分式.在完成練習后還要注意及時進行評價,在評價階段教師也應當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鼓勵學生分享自己的解題思路和方法.通過這種啟發式的討論和練習,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積極思考問題,主動嘗試解題,在實踐中加深對分式加減法則的理解和掌握.
2.2.2 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
在教學“分式的加減”這一內容時,教師應當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提高教學的直觀性和互動性.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課件、動畫演示等方式,生動形象地展示分式加減的概念和運算過程.例如,教師可以通過動畫演示的方式,展示異分母分式通分的過程,清晰地呈現通分的步驟和原理,加深學生的理解和記憶.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教學軟件等,為學生提供在線練習和測試的機會,為學生提供分層次、分難度的練習題,根據學生的答題情況進行自動評分和反饋,及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的薄弱環節進行個性化輔導.
3 改進學業評價,保障“教-學-評”一致性
3.1 過程性評價的強化
在“分式的加減”的學業評價中,教師應當強化過程性評價,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思維發展,確保評價與教學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性.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作業分析等方式,全面了解學生在學習“分式的加減”過程中的表現.例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在解決問題時的思考過程,評估他們分析問題、選擇策略的能力;可以分析學生的課堂練習和作業,及時發現他們在計算操作、概念理解等方面的薄弱環節,這種過程性評價不僅能夠為教師提供反饋信息,幫助他們調整教學策略,也有利于學生及時發現和糾正自己的錯誤,提高學習效果.其次,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我評價和同伴互評,促進他們的反思和改進.例如,在解決分式加減問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自行檢查計算過程,找出錯誤并改正;或者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相互評價各自的解題思路,共同探討更優的解決方案,通過自我評價和互評,學生不僅能夠深化對分式加減知識的理解,還能培養批判性思維和合作精神,為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同時,教師還可以建立學習檔案等評價工具,記錄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和進步,為總結性評價提供依據.
3.2 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
在評價學生“分式的加減”的學習情況時,教師應當構建多元評價體系,采用多種評價方式,全面考查學生的知識理解、能力發展和學習態度,突破單一的卷面測試的局限,實現評價方式的多樣化和綜合化.一方面,教師可以通過課堂觀察、學習檔案分析、面談交流等方式,關注學生在知識掌握、能力發展、情感態度等方面的發展狀況.另一方面,在構建多元評價體系時,教師要注重評價標準與教學目標和內容的一致性,確保評價結果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既要考查學生對基本概念、原理、方法的掌握情況,又要關注學生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創新思考等方面的能力表現,還要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的形成.
4 建立教研共同體,深化“教-學-評”一致性應用
建立教研共同體是推動“教—學—評”一致性深入應用的重要途徑.學校可以定期組織不同年級、不同教學組的數學教師開集中的交流研討會,大家共同分享自己在落實“教—學—評”一致性理念過程中的教學設計理念、具體做法以及取得的成效,交流一些行之有效的創新性教學方法,例如如何設計契合教學目標的教學活動、如何采取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的教學手段等.與此同時,教師們還可以就教學中遇到的一些疑惑進行集中討論,比如某些知識點在“學”和“評”環節存在一些偏差該如何調整等,大家共同分析問題根源,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通過這種集體備課、互相啟發提醒的方式,教師們的專業發展能力和教學水平必將得到持續提升,從而有力推動“教—學—評”一致性在“分式的加減”這一知識點教學中的深入貫徹和落實.
5 結語
綜上所述,“教—學—評”一致性在初中數學教學改革中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加強理念宣傳與培訓、優化教學設計、創新教學方法、改進學業評價和建立教研共同體等措施,可以有效推動初中數學教學改革的深入發展.在“分式的加減”這一教學內容中,教師應注重知識結構的合理構建和實踐性與探究性的融入,采用啟發式與討論式教學策略以及信息技術的有效整合等創新教學方法,同時加強過程性評價和多元評價體系的構建,以保障“教—學—評”一致性的實現,通過這些改革措施的實施,可以進一步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振賓.新課標下初中數學“教—學—評”一體化課堂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24(14):51-56.
[2]孫軍波.“教—學—評”一體化的實踐困境及優化策略——以初中數學學科為例[J].數學通報,2024,63(02):30-34+55.
[3]趙強.初中數學“教-學-評”一致性策略與方法探討[J].名師在線,2023(24):35-37.
[4]張春福.探討“教-學-評”一致性助力初中數學教改路徑——以“分式的加減”為例[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18):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