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小學低段教學中,輕聲高位歌唱教學能通過對單音的輕聲模唱,快速統一班級音色;通過聆聽模仿教師的正確示范,找到假聲的發聲技巧,唱出高音,實現“真假聲結合”;能提高學生的內心聽覺能力,培養良好的聆聽習慣、音準能力和良好的氣息支持能力,幫助學生唱出音樂的文化和美好。本文通過闡述輕聲高位歌唱的教學優點、課堂教學策略方法和教學注意事項,結合一線工作經驗,對小學低段準確歌唱的課堂教學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
〔關鍵詞〕輕聲高位歌唱教學;準確歌唱;方法和策略
柯達伊教學法認為歌唱教學是在人的“生理反應”基礎上的“文化反應”,是以培養學生“準確歌唱”能力作為教學起點的。《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內容”低段學習任務中明確指出:“能用正確的姿勢、自然的聲音,有感情地獨唱或齊唱”。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基礎教育教學研究中心中小學音樂教研室主任梁洪來老師認為,在學生初學階段,可采用輕聲高位的歌唱方法進行歌唱教學。可見,通過正確的演唱方法進行“準確歌唱”,幫助學生唱出音樂的文化和美好是音樂課堂教學的重點。美好的聲音能豐富學生的審美體驗,提高學科自信心和自豪感,培養音樂核心素養。在小學低段音樂課堂歌唱教學中,結合柯達伊教學體系的輕聲高位歌唱方法實用、簡單、有效,能幫助學生避免“喊唱”,塑造美好的聲音。
輕聲高位唱法源于意大利美聲唱法,輕聲指的是小聲、微聲、弱聲;高位指歌唱時盡量擴大口腔,使聲音達到積極狀態。由于音量較小、發聲不太費力,能幫助學生學會科學用嗓,保護聲帶,這種方法常運用于初學者的教授。在低段教學中,學生能通過對單音的輕聲模唱,快速統一班級音色;通過聆聽模仿教師的正確示范,找到假聲的發聲技巧,唱出高音,實現“真假聲結合”;能提高學生的內心聽覺能力,培養聆聽習慣、音準能力和氣息支持能力。
(一)課堂語言,激趣互動
匈牙利音樂教育家柯達伊·佐爾坦曾指出:喚起兒童對歌唱的興趣。在小學低段教學中,兒童的聲帶受生理發育影響,對歌唱的音高、音色有一定的限制,有節奏感的語言沒有音準的要求,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多方面音樂能力的發展。在教學中,輕聲高位的教學不僅局限于歌唱,還可以從簡單的課堂語言入手。在課前進行問好時,教師可模仿兒童說話的音高和聲調,使用輕聲高位的語言與學生問好,這樣的問好方式能快速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不斷模仿中逐漸培養輕聲高位的說話習慣;在課堂指令中,教師可將課堂的要求編成童謠的形式,變化著不同的音調,使用輕聲高位的語言與學生進行互動,增添趣味性。具體方法以一年級課堂實錄為例:
今天是一年級開學的第一節音樂課,教師即將進行與學生的問好環節,當確定學生們注意力已集中后,教師使用輕柔、高位置的聲音與全班問好:“同學們,你們好。”接著,教師邀請學生也模仿她的方式來進行師生問好。教師的問好方式是學生之前從沒使用過的音高和語調,這快速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有一半的學生馬上明白了教師的用意,在第一次問好中已經模仿出了教師的音高和語調,但仍有一半學生還沒反應過來。面對此,教師不緊不慢,說道:“有一半的同學已經模仿出老師的問好方式了,還有一半同學仔細聽聽,我們再來一次。”接著教師再問好了一次,在第二次的師生問好中,已有一大半的學生做到了輕聲高位,但仍有很少一部分同學沒做到。教師在第三次互相問好前,邀請了幾位完成得相對好的同學進行了互相的問好,并要求同學之間進行互相學習,在榜樣的學習作用下,在第三次的問好中,幾乎全班同學掌握了輕聲高位的說話方式,學生們覺得這是個快樂的游戲,心想:“這個音樂老師還真有意思呢。”在接下來的課堂指令中,教師拍著穩定拍對學生們說道:“請你跟我這樣做,請你跟我這樣說,小眼睛?”學生們馬上反應過來,并用平時的聲音急切地大喊:“看老師!”音樂老師微笑地提醒學生:“你們要用我的方式來回答呀。”學生們紛紛恍然大悟,馬上調整狀態,用剛學習到的輕聲高位的聲音回答道:“看老師。”教師夸贊了學生美妙的音色后,馬上又提高了一度音高,繼續問道:“小眼睛呀?”學生聽出了老師音高的變化,紛紛模仿著新的音高,回答道:“看老師呀。”教師聽后又降低了2度音高,變化了課堂指令語言:“小呀眼睛?”學生已完全明白了游戲的規則,馬上模仿:“看呀老師”……
第一節音樂課就在這樣歡樂的氣氛中進行著,學生覺得音樂教師的表情生動有趣,語言音調音高變化多端,注意力需時刻高度集中,生怕錯過了關鍵信息,他們在無形中初步學會了輕聲高位的說話方式,為接下來課堂歌唱教學奠定了基礎。
(二)游戲引導,多元感知
柯達伊·佐爾坦多次強調:學校的音樂教育一定要采用使兒童感到愉快而不是痛苦的方式進行教學。所以針對低段學生注意力集中時間較短的特點,輕聲高位的學習也可以設計成許多的小游戲,時長為5~10分鐘,在不同課時中循環進行,不斷夯實。歌唱時會運用全身的肌肉,所以幫助學生放松肌肉是十分關鍵的環節。針對放松面部和頸部的肌肉,常使用的游戲是“孫悟空、唐僧、豬八戒”,游戲方法是先向學生描述這三位主人公的性格特點:孫悟空火眼金睛、愛憎分明,所以要求學生在模仿時要做到提眉兩眼,雙腮吸入后撅起嘴唇;唐僧事事操心、喜歡生氣,所以學生在模仿時要緊蹙眉心,雙腮鼓起,眉頭緊皺;豬八戒好吃懶做、無憂無慮,所以學生在模仿時可以提眉亮眼,雙腮努力鼓出。教師可以先示范,再請學生模仿,在游戲中教師可隨時要求學生變化角色,目的是在輕松快樂中完成臉部肌肉放松運動。針對輕聲高位置語言練習,可采用“和天上的小鳥打招呼”和“開火車自我介紹”的游戲。“和天上的小鳥打招呼”游戲中,教師可以手拿一個小鳥的玩偶,與學生用輕聲高位的聲音打招呼,并提示學生小鳥喜歡和說話輕柔好聽的同學做朋友,引導學生用這樣的聲音進行問好。“開火車自我介紹”游戲就是要求學生邊拍擊穩定拍邊以小組個人接龍的方式進行自我介紹,這個游戲的優點是可以在課堂上進行一對一的輔導,但課時有限,建議每節課可以只請一行或一列學生單獨完成。
(三)準確歌唱,五步法則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指出:“聆聽是音樂學習的基礎,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在輕聲高位的學習中,為了確保準確歌唱的有效性,學生聆聽教師的范唱時,要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按照“五步法則”進行。第一步:初次聆聽,形成想象。音高和音色是無法用文字進行準確表述的,這需要學生更多的想象力、記憶力和感受力來形成對聲音的初步印象。第二步:再次聆聽,判斷音高。學生在聽到教師的范唱后,要思考音的位置是在高、中、低哪個位置,然后根據判斷進一步加深印象。第三步:繼續聆聽,思考形態。學生在默唱的過程中要對之前的音高、音色進行深加工,對聲音的形態進行理性的思考。第四步:預設音高,準確輸出。有了之前的步驟后,心中有預設,唱出的音高會明顯比不假思索唱出的音高準確很多。第五步:互助模仿,準確歌唱。教師的范唱是成年人的聲音,和童聲相比不利于學生直接模仿,所以教師可以在班級中找出個別先天嗓音條件較好的學生,安插在每個四人小組中進行互相模仿,互幫互助。在這互相學習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逐步形成好聲音的概念,并能聽出聲音之間細微的差別,逐漸形成個人音高、音準的能力,養成批判性思維。
(四)強調口型,統一音色
正確口型的運用在歌唱中至關重要,它可以幫助學生統一音色,掌握輕聲高位的歌唱方法。《中山市中小學音樂學科教學常規及學生部分音樂能力要求與說明》(2024年修訂版)對低段學年教學目標作出了明確的規定:“一年級在音高上應掌握sol-mi二音列的模唱,二年級在音高上應掌握sol-mi-la三音列的模唱。”所以,在低段教學中,教師應教會學生學習sol-mi-la三個音正確的歌唱口型。在教授sol音時,嘴巴要唱成一個小圓形,口腔要打開;在教授mi音時,上下嘴唇輕輕一碰,嘴唇不往兩邊咧開,感覺聲音從人中的位置出來;在教授la音時,口腔上方要盡量張開,笑肌抬起。在教授時,教師還要強調歌唱時雙腳用力,肩膀放松,剛歌唱時肚子微微往里用點力,唱較長音的同時肚子的力量不能掉下來,同時配合科爾文音樂手勢進行歌唱有輔助音高和掌握聲音形態的作用。
(五)圖文對比,呼吸有方
梁洪來老師曾強調:“準確歌唱”訓練中用呼吸區別樂句是至關重要的。歌唱時良好的呼吸和換氣有助于學生更好地唱出歌曲的旋律美、韻律美。但在實際教學中,學生歌唱時的換氣和呼吸的方式隨心所欲,常常是唱到快沒有氣息支持了才換一口氣。面對這種情況,教師可通過圖文的形式向學生直觀地展示五種聲音的形態進行對比教學,如圖1所示。

在圖1中,第一條是波浪線,專指不穩定、像波浪一樣起起伏伏的聲音;第二條是在后方上揚的直線,專指越唱越高的聲音;第三條是在后方下降的直線,專指越唱越低的聲音;第四條是專指先重音頓一下然后唱出來的聲音;第五條專指平穩、均勻、流暢的聲音。教師可以在教授時配合不同聲音的形態范唱,讓學生對正確的聲音形態有形象的理解和辨別力。
在教授歌唱的換氣時,教師可通過圖2,形象直觀地向學生進行展示和講解。

圖2中“v”代表換氣的氣口,教師可以通過在不同的歌唱位置換氣的示范,讓學生自選一種適合自己的換氣方式進行練習,并強調同桌或四人小組之間要互相傾聽和辨別,盡量選擇不同的換氣方式。教師可以將全班使用不同換氣方式演唱的旋律進行錄音并播給學生聽,共同找出每一次練習的優點和有待提高之處。教師還要強調學生每一次換氣后個人聲音融入班級聲音的方法:盡可能地放小音量,貼著身邊的聲音,確定正確后再逐漸稍稍放大音量共同歌唱。這樣的學習過程既訓練了學生的音樂聽覺,也培養了學生的音樂控制力和音準,這是一個自我學習、自我成長的過程。
音準能力、換氣能力、氣息能力、聆聽能力、音樂記憶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學生不可能在短期內馬上掌握,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根據學生的學情采取“以學定教”的原則,在每節課中逐步滲透,教學建議如下:
(一)巧用課堂碎片時間
針對小學低段學生注意力維持時間僅15~20分鐘的特點,輕聲高位歌唱的練習時間不宜過長,應選擇課堂碎片化時間進行練習。例如在課前問好歌、課后再見歌、課中教學內容過渡環節。問好歌、再見歌的設計宜短小精悍簡單,方便在短時間內多次演唱,歌詞以課堂問好語或再見語為主,如圖3所示。

需要強調的是,再見歌可將歌詞換成:“同學啊或老師啊,再見了”。課中教學內容過渡環節指學生在上課20分鐘后,若出現了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教師可帶領學生進行輕聲高位的音樂小游戲,既能激發學習興趣,又有助于課堂紀律管理,可謂一舉多得。
(二)善用教材伴奏音樂
現行教材的伴奏音樂常常存在音域過高、節奏過快、伴奏樂器過于豐富、童聲范唱音色不易模仿等問題,這都不利于學生歌唱能力的培養。所以,教師在進行低段準確歌唱教學時,應善用教材伴奏音樂,盡量采用教師直聲的教學范唱,易于學生模仿,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教材伴奏音樂可在唱游游戲教學中使用,幫助學生在充滿韻律感的伴奏音樂中感知節拍和音樂情境。
(三)慎用鋼琴演唱伴奏
輕聲高位歌唱注重音準、音色、情感三者的融合,良好的鋼琴伴奏相當于另一個和聲聲部,對于小學低段學生的歌唱表現與音樂感受具有促進作用。在過去的音樂課堂教學中,學生常會依賴教師的鋼琴伴奏來建立音準概念,但在大部分學校中,鋼琴都存在長期沒有調弦、音不準的情況,教師本人的伴奏也存在和聲不匹配和個人演奏能力有待提高的情況。對此,建議教師簡化常規課堂的鋼琴伴奏、單手彈主旋律或一、四、五級簡單和弦或個別單音提示,為音樂輸入和輸出留下更多的學習自主空間,讓學生在和諧美妙的伴奏中逐漸培養良好的歌唱能力。
綜上,輕聲高位置的歌唱方法能有效提高低段學生準確歌唱能力,是以提高低段學生核心音樂為目標、講規矩、有規律的高效教學,注重培養低段學生的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為低段學生音樂學習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①楊立梅:《柯達伊音樂教育思想與匈牙利音樂教育》,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年。
②(加)羅伊斯·喬克西:《柯達伊教學法》,中央音樂學院出版社,2008年。
③楊立梅:《幼兒音樂能力培養的策略和方法》,教育科學出版社,2016年。
④梁洪來:《淺談“接續式音樂教學”的特點及其教學要求》,《北京教學》,2021年,第7期。
⑤田雨:《在小學課堂“問好”中發展音樂能力》,《中國音樂教育》,2020年,第9期。
⑥鄧萍:《例談支架理論在歌唱教學中的運用——以一年級〈國旗國旗真美麗〉一課為例》,《中小學音樂教育》,2024年,第6期。
作者簡介
鄧萍,中山市實驗小學音樂教師,研究方向為小學低段歌唱教學。
責任編輯:任麗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