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力是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為各行各業提供了必要的能源支持,保障著生產和生活的正常運轉。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和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環保和綠色能源概念的普及,電力行業正向清潔高效智能化方向轉型。這對財務人員提出了新挑戰,要求他們從傳統的手工記賬轉向數字化管理,加強財務管理實踐技能,優化知識結構,注重企業長期經濟利益和可持續發展。本文探討了電力行業智能財務人才的職能發展方向,提出了優化知識結構和提升專業能力的途徑,以助力財務人員更好地適應行業轉型,提高現代化管理水平,減少人為操縱因素,實現信息安全和可持續發展。
一、前言
(一)電力行業的業務特點和財務人員的職能現狀
電力行業是指生產、傳輸、分配和銷售電能的產業,是國家基礎能源產業之一。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產業,電力行業為各行各業提供必要的能源,保障著生產和生活的正常運轉,其供應的穩定與否直接影響到國家經濟的健康發展和人民的生活質量。電力傳統業務是指以傳統能源為主要能源來源的電力生產和供應業務,包括火力發電、水力發電、核能發電以及煤氣化發電等。傳統能源發電業務經過多年的經驗積累,核算模式固定,業務單一,流程固化,在財務管理方面更傾向于關注企業短期內的經濟效益指標完成情況,強調利潤考核和資源控制分配,缺乏對企業長遠發展的經濟價值衡量。
電力新興業務是指以新能源為主要能源來源的電力生產和工業業務,包括風能發電、太陽能發電以及海洋能發電等。電力新興業務無污染、可再生,近年來發展逐漸成熟且具有成本逐步降低的趨勢。然而,新能源業務風險種類多、復雜程度較高又常伴隨著大規模的資金投入,對財務人員在風險把控、知識結構多元化以及成本控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
隨著社會生產力水平及需求的不斷提高,雖然財務人員的工作方式已經由傳統的手工記賬方式進入到會計電算化時代,利用計算機填制記賬憑證、登記賬簿以及編制報表。但如今,電力行業的一些財務人員大部分時間依然忙于會計核算、報表編制和數據匯總等日常工作,主要局限于財務工作的技術范疇,而缺乏對生產流程以及設備狀態等業務知識的了解。同時在合同簽訂、物資采購、技術改造以及基建業務等事項中未能充分發揮財務監督和風險管控的作用。
(二)電力行業智能財務人才發展方向
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發電業務的擴展迅速崛起,企業通常需要大量資本投入,包括設備的購置、研發投資和運營資金籌措等。新興業務所涉及的基建項目、技改工程、資產計量、運營的核算和費用分攤,以及稅務合規性和稅收優惠政策等多方面,都對傳統財務人員向智能化財務人才轉型提出了新要求。另外,高科技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迭代,如人工智能信息系統的普及,智能財務機器人的應用,也要求傳統財務人員向高級智能財務人才轉型。新時代智能化的財務人才應該具備業財融合及降本增效的思維、多元化的知識結構、風險管理的意識以及較強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工具的使用能力,以滿足電力新能源發展和新時代的需求。
(三)研究目的
本文結合電力行業的業務特點和財務人員的職能現狀,以及新時代背景下智能財務人才發展需要具備的特征和能力,從優化發展方向以及完善知識結構兩方面,為電力行業的財務人員提供了可借鑒的實施路徑,助力財務人員不斷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更好地適應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二、智能財務人才在電力行業的發展方向
(一)業財融合
業財融合是指企業業務經驗與財務管理融合為一體的過程,是企業實現高效資源配置和價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在業財融合的背景下,企業通過信息化技術將財務管理滲透到業務活動的各個環節,通過業務流、信息流等相關數據源的及時共享,實現財務與業務的有機銜接和協同運作。企業財務人員與業務人員基于共同的價值目標共同進行規劃、決策和控制等管理活動,提升企業的整體價值和競爭力。在企業資源有限的前提下,企業財務人員深入至業務前端流程,在掌握財務目標的同時了解企業的運營狀況,使他們能夠高效展開資金及成本管理。在節約資金的基礎上,提升企業綜合效益,幫助企業實現有效的資源配置。
具體而言,財務人員在對業務實施管控的同時,也要向業務人員提供服務。他們的工作不再局限于業務的事后核算和監督,而是從企業價值鏈管理的角度延伸至業務前端進行業務的事前預測和管理。經過核算分析,將重要的結論和信息反饋到具體業務人員,為其行動提供參考,成為企業內部的業務策略咨詢專家。
以煤電行業為例,發電企業的燃料成本是企業最為重要的成本之一,而成本管理只有在與業務規劃相結合時才能帶來超越傳統會計觀念的價值。在這一過程中,企業的燃料成本會計核算可以從單一的燃料結算和成本分攤,向燃料成本結構分析、業務流程管控和燃料采購優惠談判等方面延伸,并提出有建設性的管理建議。例如,通過跟蹤掌握燃煤采購熱值、耗用熱值、燃煤日消耗數量、催化劑與煙氣流速的合理控制、合同簽訂、燃料運輸儲存及濕度與運費高低等影響發電成本的因素,對發電單位成本的基礎數據作出科學判斷,繼而從源頭上把控企業成本,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實現降本增效的目的。
(二)預算引領
預算引領的觀念已經深入到各個電力企業之中,并且成為其經營活動的重要抓手,是幫助企業實現精細化管理的關鍵手段。預算引領一定程度上也是“業財融合”的重要體現,將業財融合與全面預算管理融合在一起,不僅能夠促進電力企業業務與財務的有機融合,還能夠對其各項經營活動進行有效的分析、決策、監控和調整。這一過程提升了全面預算管理的準確性,優化了企業資源配置,為促進電力企業的良性經營循環和健康平穩發展夯實基礎。
傳統的業務模式多為事后決算,主要集中在成本的歸集與分配上,對業務的優化意義較弱。在編制預算過程中,業務部門和財務部門之間往往缺乏有效溝通,導致各自為政、各司其職的局面,形成業務圍著業務轉,財務圍著財務轉的困境。
為解決上述困境,智能化的財務人員應該以企業戰略發展目標為導向,在工作中踐行預算引領理念。具體而言,應加強預算全流程管控,事前設置預算目標,監督預算執行過程,及時發現問題并糾正問題,必要時修正預算目標。同時,應突出重點預算指標的設定與分析,著重跟蹤監控重點單位、重點部門以及重點項目的執行情況。例如,在電力企業新能源項目發展的過程中,應加強項目前期的策劃管理,做好項目成本預算及資金預算。科學合理地規劃各項支出,實現業務與預算的動態結合。通過對全面預算管理各環節的優化,提升業務與預算的耦合度,使預算引領在企業預算管理過程中發揮最大的作用,最終促進企業實現長遠發展。
(三)風險管控
在企業運營管理的過程中,業財融合工作的開展能夠促進企業安全管理能力的提高,對于有效輔助企業風險管理產生著重要的影響。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應該注意對綜合管理工作的分析和優化,提出有效的風險防御方案,優化企業綜合管理水平,為全方位推進企業現代化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隨著電力行業新能源業務的發展,企業面臨資本投入大、不確定性強、技術更新速度快以及政策依賴性強的挑戰,財務人員應不斷迭代新業務流程中的風險點,樹立風險管理意識,識別內部流程中的風險,并從財務側提供專業建議。具體而言,應強化企業整體風險意識,優化項目決策運營的風險前置工作,設立企業運營風險觸發預警機制,將財務終端監督轉變為業務工作的前端管理。通過這些舉措,財務人員能夠有效預警和規避業務活動中涉及財務問題的風險,確保業財融合在風險管控中的優勢,降低風險問題的消極影響,為企業綜合管理效益的提高提供堅實保障。
三、智能財務人才的知識結構及提升路徑
(一)提升信息技術水平
信息化浪潮的推動帶來經濟的快速發展和技術的飛躍進步,各種顛覆性的新技術不斷涌現并已經迅速應用于企業的經營管理之中。數字化管理和智能化管理在企業運營過程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成為一種新常態。而企業財務管理更是企業價值創造的引領者和推動者。財務人才作為企業財務管理的基礎,也面臨著新的挑戰與機遇,需要通過不斷拓展自己的行業知識和技能,促進企業財務的持續優化和全方位轉型。
電力行業的智能財務人才,早已不再僅僅是企業的“賬房先生”,隨著企業財務和業務的跨界交叉、深度融合,智能財務人才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流程在不斷更新迭代,努力適應企業智能化轉型發展的需要。電力行業財務人員需要熟練掌握智能化的財務管理系統,通過智能化、精細化的財務管理方式在企業全面預算管理、成本核算、資金管理和風險預警與防控等領域的應用,提高工作效率和準確性,及時發現并解決潛在問題,賦能企業創造價值,保障企業穩健發展。企業方也要加快推進大智移云(大數據、智能化、移動化和云計算這四大現代信息技術的綜合應用和融合)等新技術的應用,建立包含財務共享服務中心、會計信息化運營中心等多項實訓基地的智能云財務實訓中心,推動以此為核心的企業智能財務人才培養進程。
(二)擴展多方面專業知識
在“大智移云”的時代背景下,智能化的財務人才不僅能夠運用專業知識和新技術工具來處理和管理財務數據,更應該具備多學科交叉的行業知識,確保企業財務的健康性和合規性,為企業的財務管理提供支持。電力行業智能財務人才應從以下方面拓展行業業務知識。
首先,智能財務人才應了解機組生產運行模式,熟悉燃料成本管理全流程,包括燃料采購、運輸、儲存和使用等環節。同時,智能財務人才應掌握大宗采購的價格指數變化規律,了解市場價格波動對企業成本的影響,從而能夠制定更加精準和具有前瞻性的成本控制策略。此外,智能財務人員還應具備企業并購和融資等方面的知識,理解資本市場的運作機制,提升對各種融資方案的評估能力,優化企業資本結構,支持企業的創新發展與擴張。通過這些知識的積累,財務人員能夠更好地理解企業運行模式、經營策略、市場環境和發展方向,進而提供更具戰略性的財務支持。
除了專業知識外,智能財務人才需要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和團隊協作能力,能夠在工作中清晰準確地表達觀點,與企業內部團隊成員、各部門和外部審計機構、監管機構建立穩健的關系。這不僅有助于內部協作與信息共享,還能夠優化外部溝通,與利益相關方保持良好的合作關系,為企業創造良好的運營環境。
在合規管理和風險控制方面,應建立健全企業財務合規管理和內控風險管理制度,推動企業從規范業務經營行為向健全全流程合規管理轉變,引領企業建立起自覺守法、審慎經營的新生態運營模式。
(三)完善新業務相關稅務知識
企業稅務管理是企業可持續發展的必要條件,與企業其他降低成本措施具有同等重要的經濟意義,都是幫助企業實現財務目標的重要手段。隨著綠色生態環保理念的深化,發電企業在保障傳統發電業務生產運營的基礎上,不斷加大對新能源發電的開發力度。與此同時,為推動新能源的發展以及電力行業的結構調整,國家陸續出臺了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包括耕地占用稅、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等方面的稅收優惠政策。在這一背景下,電力行業智能財務人才需要深入了解并精準解讀國家及地方發布的相關稅收優惠政策,分析新政策對企業稅務核算及整體經濟效益的具體影響。同時,識別和評估稅收優惠政策在實際操作中的潛在風險,并制定切實可行的防范措施,確保企業在享受稅收優惠的同時,能夠有效規避涉稅風險和法律風險,確保企業運行的合規性。
結語:
本文通過分析電力行業的業務特點和財務人員的職能現狀,探討了在新時代背景下,電力行業智能財務人才的職能發展方向。隨著社會生產力和環保意識的提升,新能源發電業務迅速崛起,電力行業正向清潔高效智能化轉型。這一轉型要求財務人員具備業財融合、風險管控和信息技術應用等能力。財務人員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提升專業技能,通過豐富的專業知識和完善的稅務管理,為企業提供精準財務支持,確保企業穩健運行與長遠發展。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企業財務管理智能化,為企業創造更大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