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提出:“環境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應通過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有效地促進幼兒的發展。”可見,環境是十分重要的教育資源。營造優質的幼兒園環境能豐富幼兒的學習資源,讓幼兒在與環境的互動中獲得各方面的發展。為幼兒營造理想的教育生態環境,應該是每一名教師努力追求與盡力實現的目標。營造自然體驗式的花草環境能為幼兒探索大自然提供便利。教師可以從幼兒的興趣出發,鼓勵幼兒親身參與幼兒園自然體驗式花草環境的營造,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幼兒,以尊重、理解幼兒為前提,以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核心,為幼兒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一、科學規劃,明確營造花草環境需要考慮的因素
營造怎樣的花草環境、怎么營造、誰來營造,這些都是教師在營造花草環境前需要考慮的因素,也是科學做好花草環境規劃必須考慮的問題,具體如下。
一是明確營造花草環境的主體。營造花草環境的主體應是幼兒與教師。在營造花草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成為引導者、觀察者和支持者,幼兒為主體,家長協助參與,這樣才能實現幼兒與花草環境的高質量互動。
二是確定營造花草環境的目的。營造花草環境的目的是讓幼兒在與大自然的互動中培養責任意識和愛護花草的情感。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參與庭院改造,培養幼兒的勞動精神;可以引導幼兒用花草美化班級,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教師可以引導幼兒通過觀察和體驗,在自然環境中學習,培養幼兒解決問題的能力,促使幼兒釋放天性。
三是明確營造花草環境的內容。幼兒園花草環境的營造內容主要包括兩個部分。第一個部分是戶外花園綠地及班級自然角中的真實花草,教師需要梳理幼兒園內常見的植物資源,盡量做到一年四季不同景,讓戶外綠地成為幼兒參與花草課程的寶地。第二個部分是幼兒園樓道及教室進行的花草環創活動,教師可以組織幼兒開展一系列活動,如插花、寫生等。
四是找準營造花草環境的時機。戶外種植適宜在春天進行,某些花種需要在特定的時節播種。所有的花草種植活動都需要遵循植物的生長習性而進行。
五是選擇營造花草環境的場所。幼兒園營造花草環境的主要場所包括教室(區角、墻面)、戶外(種植區、沙水區、小花園)、公共區域(門廳、走廊)等,其中戶外草坪、小花園、種植地等都是幼兒進行自然種植、采摘等自然教育活動的場所。
六是探尋營造花草環境的方法。幼兒園的環境營造應以班級為單位,部分公共區域則可以按年級進行。教師可以利用幼兒園及周邊環境中的花草資源開展活動,形成幼兒園的花草資源地圖,為營造花草環境提供保障。
二、營造環境,體驗營造花草環境的樂趣
有陽光、草地和鮮花的生態環境能為營造自然體驗式花草環境提供保障,而親近自然、貼近生活的花草體驗課程則能帶給幼兒一個多彩、快樂的童年。在營造花草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與幼兒一起探索、開發、種植,為幼兒提供豐富的表達機會,鼓勵他們通過各種方式分享自己的經驗、故事、心情與夢想。具體來說,在營造幼兒園自然體驗式花草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始終做到以下四點。
(一)關注環境的生成性
幼兒園營造環境的初衷是激發幼兒的興趣、滿足幼兒的需求,教師應在不斷的實踐中了解幼兒的實際需求和思維習慣。在營造自然體驗式花草環境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環境的生成性。
例如,在被蚊蟲叮咬后,有幼兒根據經驗提出可以將薄荷葉搗碎,將其涂抹在被蚊蟲叮咬的地方,以減輕癢痛感。經仔細詢問,筆者發現原來這是該幼兒的奶奶所用的偏方,但確實有效。于是,“神奇的中草藥”課程應運而生。筆者與幼兒一起探尋常見的中草藥,移栽了艾草、蒲公英、金銀花等植物,打造了戶外中草藥種植區。筆者還在班級開設了“三塘中藥鋪”,通過查找資料,嘗試制作并分發“防叮咬香囊”。幼兒在不斷的探尋中積累了一定的中草藥經驗,并用于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常見問題。
(二)保證幼兒的自主性
優質的幼兒園教育應該具有較強的自主性。無論是活動材料還是場地的變化,都應符合幼兒的實際需求,能支持幼兒自主、自發地進行多樣化的游戲活動。
例如,在改造戶外小花園的過程中,幼兒有很多創意想法。于是,筆者羅列了幼兒的各種創意,進行可行性分析與投票,邀請花店老板來幼兒園現場指導,并購買石板、花材、裝飾物等,用以改造幼兒園的戶外小花園。改造后的戶外小花園有樹木花草,有秋千,還有休閑桌椅等,成了幼兒戶外嬉戲的又一方天地。
(三)注重環境的流動性
花草環境的流動性主要指教師要根據幼兒的身心特點及活動的開展情況,不斷調整班級的環境布置。考慮到幼兒的實際需求,教師在營造花草環境的過程中要多呈現幼兒的活動痕跡,留給幼兒一定的提升和自我學習的空間。
例如,筆者所在幼兒園的中班舉辦了以“生長吧,像花一樣”為主題的藝術展。在該活動中,教師引導幼兒將戶外寫生作品、美工區手工作品、紙藝作品等收集起來,做好藝術展的各項籌備工作,并將幼兒分為布展組、衛生組、宣傳組和講解組,鼓勵他們分工合作。在活動中,接受邀請前來參觀的教師和幼兒都被眼前的“花花世界”吸引住了。為了讓更多的家長、幼兒能參觀此次藝術展,園長建議將藝術展作品搬至幼兒園門廳,同時拍攝視頻并將其上傳到微信群,邀請家長云參展。
(四)考慮環境的整合性
良好的環境能促進幼兒的成長。在營造花草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考慮環境的整合性,從全局的角度出發營造環境,將幼兒園的各個角落和開展的各類活動整合起來,讓幼兒在有序的花草環境中開展觀察、表達、分析等認知活動,以提高幼兒的認知水平。
幼兒園可以設置種植區域,將種植活動納入幼兒園的日常教學活動,根據季節變化,組織教師和幼兒一起種植花生、蔬菜等,讓幼兒在播種、施肥、澆灌、除草等過程中感知各種植物的生長變化,獲得豐富的生活經驗。
三、互動對話,談談營造花草環境的收獲
在營造花草環境的過程中,幼兒能獲得豐富的感知經驗,教師的觀察與探究能力能得到提高,花草課程的實施也會不斷深入,幼兒園的特色也逐步彰顯。下面,筆者以所在幼兒園的花草環境營造實踐為例,談談幼兒園營造自然體驗式花草環境的收獲。
(一)幼兒不斷獲得成長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開設戶外游戲日、玩沙日等,讓幼兒在自然環境中自由充分地成長;引導幼兒設計庭院、種植花草,讓幼兒園真正成為幼兒自由自在游戲的場所;在區域活動中提供石頭、樹枝等自然物,投放空塑料瓶、螺絲釘等幼兒喜愛的生活材料,讓幼兒在主動創造中獲得經驗,反思行為,促進了幼兒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與幼兒一起打造花草庭院、空中果園、空中花園等場所,種植了多種果樹及花草,保證幼兒一年四季都能觀察植物的生長變化情況。各班還設計了富有特色的自然角,為幼兒了解花草植物的多樣性和獨特性提供了條件。此外,教師引導幼兒通過回顧活動、寫日記、繪制表格等方式,呈現營造花草環境的過程。這些舉措促進了幼兒各方面的成長。
(二)課程實施逐步深入
在營造花草環境的過程中,一些班本課程隨之生成。教師始終以幼兒為主體,鼓勵幼兒自主體驗、自主探究,以促進幼兒的成長。在課程實施中,教師以微故事的形式記錄下一些有趣的事或有意思的片段,留下課程實施的足跡,并始終以幼兒為中心設定課程目標、選擇課程內容、開發課程資源、制定實際操作策略、進行評價反思等,積累課程開發與實踐的知識、經驗,進而調整課程設計,使得課程實施逐步深入。
(三)教師的專業水平逐步提高
在營造花草環境的過程中,筆者所在幼兒園的教師不斷學習、勤于思考,提高了解讀花草環境與幼兒發展之間關系的能力。他們重視開展過程性評價,并在日常生活中完成過程性資料的收集和記錄。他們還通過拍照或錄像、表格記錄、寫班級周記等方式,呈現營造花草環境的過程,專業水平逐步提高。
(四)幼兒園的特色逐步彰顯
筆者所在的幼兒園充分利用園內外花草環境的優勢,讓幼兒走近大自然、探索大自然,引導他們通過看一看、聞一聞、聽一聽、嘗一嘗等方式,充分感知大自然的奧秘,在自然體驗中培養幼兒的審美情趣。筆者所在的幼兒園還將營造生態、自然的花草環境作為辦園特色,著力打造自然生態、健康和諧的“花草園”,這使得幼兒園的特色逐步彰顯。
結語
在營造自然體驗式花草環境的過程中,教師應以開放的心態為幼兒提供更多學習的機會,讓幼兒感受自然的美,用勞動探索自然的奧秘,用智慧領悟人與自然的親密關系,讓幼兒的天性得以釋放,讓他們自信樂觀地成長。
(作者單位:海安高新區恒源幼兒園)